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雄霸三國» 第三百八十章 各有所圖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雄霸三國 - 第三百八十章 各有所圖字體大小: A+
     

    徐州彭城國,彭城,是徐州刺史陶謙最近新遷來的治所所在。

    青徐黃巾軍初起時,徐州因爲有琅琊道宮的原因,這裡隱患比青州嚴重。可青州刺史焦和實在是太過廢物,打個仗或出門都要占卜一下,導致青州局勢迅速敗壞。

    琅琊郡已在戰火中元氣大傷,目前臧霸、孫觀等泰山賊發展來的徐州軍駐紮在琅琊郡郡治所在的開陽,琅琊國相蕭建則屯軍莒縣。

    琅琊郡南邊是東海郡,此前東海郡郯縣是陶謙的治所。

    現在青州百萬黃巾投降,青州、兗州、冀州方面已開始動員人力進行遷移,爲避免引發青州方面的不必要懷疑,陶謙將位於東海郡的治所遷到了更南的彭城。第一是前線後移表示沒有對青州的攻掠勢態,第二就是居中調度方便治理徐州五郡國。

    不用於焦和,陶謙接任徐州時,立刻以豐厚許諾發動了近五千丹陽子弟兵,同時招降泰山臧霸等,以泰山賊清剿黃巾賊的效果格外好。出於對下邳陳氏的顧忌,陶謙以自己同郡親信笮融爲下邳相,總管下邳、彭城、廣陵軍糧運輸工作。

    笮融是浮屠信衆,因手中有足夠的糧食,就大範圍修建浮屠寺,引誘災民、流民信奉浮屠教,手中積攢下一支信仰浮屠教的部曲。

    而現在陶謙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難題,袁紹發佈天下的檄文讓很多郡守頭疼,陶謙也不例外。

    治中王朗,別駕糜竺、從事趙昱與典農都尉陳登四個人一同參謀,王朗、糜竺是東海人,陳登是下邳陳氏嫡系,趙昱是琅琊名士。

    王朗有口才,端着檄文唸誦,足足十八個郡守署名其上。

    先是兗州四郡,推袁紹爲聯軍北路主將,所部: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陰太守孔伷、山陽太守劉岱。

    其次是豫州六郡國,推黃琬爲中路主將、聯軍總帥,所部:潁川太守李旻,汝南太守徐璆,陳相陰德,魯相孔融,樑相張超,沛相劉繇。

    然後是荊州五郡,推後將軍袁術爲南路主將,荊州刺史桓典爲副將督運糧秣,所部:南陽太守周昂,江夏太守朱山,南郡太守溫毅,武陵太守曹寅,長沙太守許劭。

    最後是揚州四郡,推豫章太守袁遺爲後路主將,所部有丹陽太守周昕,廬江太守陸康,九江太守服虔。

    此外益州牧劉焉必然也是會出兵響應的,開戰後受限於路途遙遠和交通艱難,聯軍沒必要指望來自益州的錢糧支援。也因爲漢中被劃撥到司州,益州軍隊出劍門關後,就會堵死在陽平關前。連漢中都打不破,更別說是穿過漢中進軍關中,襲擊董卓後方腹心了。

    現在別說陶謙、袁紹,就連黃琬也不知道自己的好表兄劉焉現在已發動了益州內部大清洗。清洗成功的益州,和清洗之前的益州,完全是兩個概念……當然了,清洗之中的益州,就不要指望軍隊還能外出作戰。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名單,壓得陶謙一方喘不過氣來。

    更關鍵的是,目前他們收到了董卓方面發來的信息,卻從來沒有得到過魏越,或能代表魏越發言的賈詡來信。董卓還在勉強拉攏徐州方面,彷彿魏越方面已經放棄了徐州,將徐州默認爲聯軍一方。

    待王朗年罷檄文,陶謙才說:“袁本初向老夫許諾,若老夫舉州加入聯軍,將表奏老夫爲徐州牧,安東將軍。然而老夫不曾動心,只是如今聯軍勢大,若執意反對,恐遭其害。何況,老夫不入聯軍,是爲保全州郡百姓而已,並無他求。若遭聯軍毒手,恐怕這徐州五郡將要成爲肉糜,錢糧、民力任由聯軍支取。”

    陳登沉眉:“聯軍勢大,所掌州郡爲天下之半,的確非徐州所能力敵。不過陶公,私以爲聯軍之勢遠不及六國合縱伐秦。”

    陶謙撫須,神色贊同:“老夫也有此見,故不願與聯軍相往來。董卓據司州,雖無巴蜀之利,然河北大將軍豈能無視?即便大將軍征討鮮卑不插手聯軍與董卓之戰,可聯軍形式依舊不容樂觀。”

    王朗也持如此看法:“比之昔年六國合縱伐秦,聯軍雖有巴蜀之地,卻無燕、趙、齊之地。前漢以來荊揚二州雖有發展底蘊遠不及燕趙齊地,而益州之地雖人口稠密物產豐饒,卻有雄關險道爲阻,難有作爲。故,大將軍若兩不相幫,聯軍主力進軍虎牢關,偏師走武關,以聯軍兵馬之衆看似穩操勝券,可卻多材官步兵,鮮有精銳騎士。”

    看向陳登,王朗道:“虎牢關前,坦途千里,軍無銳騎猶如人無雙臂,未戰先敗矣!武關路險,以袁術之能,焉有勝望?如今之聯軍勢大不假,不過欺凌我徐州民富兵少而已,不妨上表大將軍處,尋求指示。”

    陳登點頭做認可狀,趙昱也開口:“景興兄所言,實乃良策。陶公,眼前非做意氣之爭時,還請上表大將軍。”

    糜竺是豪商出身,如果不是給陶謙投資了大量錢糧,現在連出席會議的機會都不會有。

    不敢大聲說話,不敢與陳登、王朗、趙昱‘爭寵’的糜竺立刻附議。

    反正聯軍和朝廷怎麼打是他們的事情,不要干涉、影響徐州就可以了。

    至於陶謙是否服氣,並不在徐州人考慮範圍內,反正徐州人不想幫荊州人和豫州人打仗。

    沒錯,陶謙有點不服氣,他就任徐州以來稍加手段就平定了州內叛亂,穩定了徐州局勢,功績也就比豫州牧黃琬差一點,應該比賈詡、臧洪還要高一點。

    結果倒好,這種關鍵時刻董卓派人來拉攏是正常的,可他更想得到魏越拉攏。

    青徐一體,加上兗州東部的泰山防禦圈,他們足以恢復齊國版圖,成爲東方鎮壓聯軍的柱石。

    他哪裡知道,一本《三國演義》上,他陶謙陶恭祖可是十八路諸侯之一,從靈帝放他下去做徐州刺史時,魏越就已經放棄了對陶謙的拉攏。

    魏越不作指示,賈詡又很忙,就沒人搭理陶謙了。

    因爲徐州濃厚的經商風氣,導致徐州人對戰爭持一種消極態度……沒有什麼問題不是談判、協商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再談一次。這就是徐州人的態度,州刺史、州牧誰來當都可以,不要觸犯底線就可。

    抵禦黃巾賊,陶謙可以任意支取、動用徐州的人力物力,若是爲了一己私利參加聯軍去遙遠的雒陽打仗,這就不符合徐州人的理念。

    如何在不出兵的情況下,將自己賣一個好價錢,這就是陶謙的打算。

    黃琬、袁紹、董卓這些人的許諾,都不是陶謙所能染指的,只有大將軍魏越的許諾,陶謙纔敢下注。

    關東聯軍勢力很大,這就是徐州人目前的感想;而大將軍魏越,帶給他們的印象則是恐怖。

    眼前近在咫尺的關東聯軍翻臉了揮兵來攻,徐州尚有堅守的力量;可魏越若提兵來攻,徐州人真沒幾個人有信心敢跟魏越交鋒。

    而發佈檄文的袁紹,此時抵達陳留,正與自己迅速壯大的幕僚們商議今後的落腳點。

    潁川人荀諶、郭圖,辛評及韓馥投效在袁紹麾下,潁川四姓中另外的鐘繇在雒都求學,大鴻臚陳紀之子陳羣也在雒陽求學。有荀氏、韓氏之助後,袁紹影響力進一步擡升,自率部曲前來投奔的豪強、投資錢糧的士族每日絡繹不絕,氣象隆盛。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現在的袁紹是聯軍之中最尷尬的存在,沒有官方職務,比起其他人來說現在的袁紹是無根之木水中浮萍,稍遇挫折就會樹倒猢猻散,大好局勢一朝敗盡。

    選一個合適的落腳點和發展基地,就很重要了。

    河北那麼寶貴的地方,直接被袁紹及一衆謀士、幕僚掐滅這類略爲瘋狂的念頭。嘴上喊着討伐魏越本就已經很危險了,現在再跑到河北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就連兗州西四郡,袁紹也不願佔據。

    哪怕陳留太守張邈目前連續表示要讓太守之位給袁紹,可袁紹就是不敢接。

    兗州西四郡強盛雖強盛,富饒也富饒,可位處中原四戰之地,無險可依,又在董卓、魏越眼皮子下,實在是太過兇險。而且留在這裡,除了給黃琬流血之外,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

    所以這地方不能要,要選一個更有前途的地方去。

    青州、徐州也不能考慮,青州殘破,而徐州方面局勢穩定,遠不是自己能貿然插入的。

    益州、豫州更不可能了,就連荊州也因爲黃琬、桓典、袁術的原因不適合。

    數來數去,唯一能讓袁紹落腳、發展的只剩下揚州了。

    揚州刺史陳溫是汝南人,袁氏故吏;丹陽太守周昕,會稽人,袁氏故吏……有這兩個前置條件就很好了,有陳溫相助,袁紹能在揚州取得立足之地;有周昕相助,袁紹就能招募丹陽精兵。

    有了丹陽精兵,在陳溫配合下,做一個郡守不存在問題。

    然後陳溫識趣的讓出刺史之位,各方面稍稍推動一下表他袁紹袁本初爲揚州牧,安南將軍豈不妙哉?

    至於魏越安插的會稽太守、吳郡太守……黃琬頂在前面,中原打成一鍋亂粥,魏越怎麼管?

    因爲戰亂,中原士民會加速南渡,這些寶貴的人力利用好後,以揚州之廣袤、富饒,完全是有機會北上爭雄的!



    上一頁 ←    → 下一頁

    撐腰坑爹兒子鬼醫娘親大國戰隼快穿之龍套好愉快離天大聖
    無相仙訣猛卒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盜墓筆記續9飛升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