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長風萬里盡漢歌»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學無術陸大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長風萬里盡漢歌 -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學無術陸大王字體大小: A+
     

    李若虛到益都已經兩月有餘,國子監流露出的考題集都做了不止一套。對於這齊國的考試模式和規矩甚是明瞭。

    這裡的考試模式和宋廷科舉頗不一樣。

    首先是百分制,與前朝歷代盡皆不同。不,這甚至都不是一個“盡皆不同”就能概括的了,這完全就是迥然不同,完全是另一套概念。

    ——這是從分級制一步跨入百分制。

    或許很多後世的中國人都不知道,他們叫嚷的分級制【等級制】實則都已經在中國存在了一兩千年,就存在於中國的教學科考之中。

    一些歷史小說愛好者,應該知道,明清的科考閱卷官會在密封的試卷上,根據自己的好惡評定等級,分別用“○、△、\\、|、×”(即圈、尖、點、直、叉)作爲讀卷標識。這五種符號,何嘗不就代表着五個不同的等級,與後世西方的“A、B、C、D、E”又有什麼區別呢?

    難道只有ABCD纔是分級制度,圈、尖、點、直、叉就不是了?

    沒這個道理。

    現如今不會有人叫囂着分級制比百分制更家優越,相反,很多言論都在讚歎百分制的優越性。

    這種更加細緻的評分標準給人一種很別開生面感。首先,它能對學子各科成績作一精確的數量具現。只說科考,就能叫‘朝廷’更加明確把握應考士子的學識優劣和偏向。

    日後好分配工作不是?

    其次便於分層。百分制的觀測點多,具有較高區分度。大白話來說,就是分數之較量,高下一目瞭然也。

    這對科舉取士也是一簡單化。取多少名,分數上論高低。

    反正在現在的齊魯之地,是沒甚聲音說這百分制有缺的。後者在21世紀時候便是有這這那那的不足,被無數人批評,那也是二十一世紀。是在西盛東衰的時代……

    其次是考試模式,雖然依舊有考四書五經,但這只是好比後世試卷的基礎題,真正佔分更高的是專業題,以及最後的策論。

    值得一提的是,那附加捲上除了一些策論外,都是最基本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機械等考題,考生可隨意選題答題,並無強求。

    以科舉形式做爲國選材,乃國策也。前世今生皆是一般。中國人是離不開考試,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離不開科舉。

    這一形式是早已經被固定,但科舉的內容卻可以慢慢變化。但這一切都要時間。

    基礎的四書五經和更重要的淵博學識,以及廣大的見識。只有過人的文采與四書五經,是難以寫出一篇篇精彩絕倫的策論的。此類題目要的是考生學識之淵博,考驗的是他們的長遠目光與政治智慧。

    一定程度上,唐宋以策論取材還是有道理的。不比後世明清的八股文。

    而當一個人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又有一定的政治目光和智慧,哪怕這僅僅是理論上的,這人也已具備做官的基本素質也。

    “李兄腳步匆匆,是欲要何往?”

    “原來是吳賢弟。愚兄欲去天祿閣溫書……”化名李旭的李若虛笑聲道。天祿閣乃是益都城內第一所公共圖書館,取此名字,乃是因爲它是西漢故名。漢初,劉氏繼續推行秦代的“挾書之律”(規定民間不準藏書的禁令)。收集整理書籍,藏於天祿閣與石渠閣。

    這石渠閣名號太硬,陸謙如是定名爲天祿閣。

    數月來,彼處已經聚集了無數的書生士大夫,不管是否有意功名,如此一座公共書館的建立,卻是爲陸謙贏得了不少讚譽聲。亦是爲這些應考士子提供了一處上好去處。

    “同去,同去……”

    應考之日愈發近了,亦叫更多的考生都聚集到了天祿閣。

    而此時的齊王府中,陸謙則看着眼前一道道題目,兩眼有些暈圈。

    “漢初馳商賈之律論。這是何意?”他看不懂啊。

    禮部尚書樊瑞看了一眼身側,趙明誠大步踏出,言道:“稟大王,漢初,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後時,爲天下初定,復馳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爲吏。”

    哦,這麼一說他就明瞭了。雖然這道策論立意如何他還不清楚,但這又有何礙,他可只看合乎自己胃口的。那些依舊把商賈視爲下賤的石頭疙瘩,他一腳踢開了就是。“此論可也。能見人之本念。”

    “大王明見。時移世遷,當今世上,官民一家,農商一事。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輔,而非求以相病。”樊瑞迎合道。

    自陸謙午宴時候那番話一字不漏的傳到益都,後者一干人還如何看不出他是抑商或是重商呢,這道本來沒有的題,應之而生。

    “龔遂治渤海,虞詡治朝歌論。”陸謙想說這倆自己誰都不認識。

    趙明誠這次已不需要陸謙開口,先就說道:“龔遂,西漢名臣也;虞詡,東漢名臣也。”口舌伶俐的將這二人生平事蹟道於陸謙來聽。

    簡單來講,這倆人都是平定叛亂於國有功勳的一時俊才,然前者平賊在德,後者平亂在術。

    是“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爲上,還是“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更佳?“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大善。”

    陸謙不得不讚嘆,這題着實厲害。就彷彿左右也,過右則愚,非良牧;過左着戾,失於寬仁,豈可擔重任?而要走中間,則又落於中庸。

    如此一連十題,個個別出心裁,叫陸謙深深領略一番策論的真意。

    隋唐二史不爲王通立傳論;吳兢上《貞觀政要》,張九齡上《千秋金鑑》,司馬光上《資治通鑑》論;中國形勢論;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整整十道題目,充分的展示了陸大王的不學無術。而今科只取其三,由陸謙親選,火漆封印,科考當日,打開火漆取出,作爲策論也。

    ……

    考試當日,益都禁婚喪事。誰家紅白事趕到這一日,只能該他們倒黴也。

    李若虛下筆猶如神。

    四書五經的經意他是不通,但帖經試士卻是最簡單不過。再笨的人,四書五經也當熟讀會誦。

    不質大義,掐頭去尾,中間只留一行,在這一行中留出幾個字,類似於後世語文考試中的填空題。考的是背誦記憶能力。這是真正的送分題。

    要不上李唐時候怎就會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麼一說呢。

    過了送分題,來到了專業題區,李若虛這才感覺到了壓力。他雖然早就熟讀《施政計要》的條條框框,又對齊國各項規章制度多有涉略,但想要在這四十分值的專業題上奪得高分,也是不易。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天影鋼鐵皇朝農家小媳婦我的老千生涯小青銅你別慫
    我家後門通末世劍王傳說大明最后一個狠人神級大魔頭聖者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