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長風萬里盡漢歌»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官府下鄉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長風萬里盡漢歌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官府下鄉字體大小: A+
     

    東平府南城牆上,吳用目送着一支人馬開出城池。卻是宣政司的下屬,這些人大搖大擺的出了東平府城,而後沒行多遠,便在一岔道口一分爲三,向西、南、東三路而去。

    陸謙要正兒八經的經營東平府麼,那宣政司就是他的‘土改宣傳隊’。首先要把梁山泊的政策對治下的數十萬子民宣講下去。

    那宣政司便是梁山泊的‘宣傳部’。先前於那梁山泊中時候,地位並不煊赫。那爲首的都頭領樊瑞更是身兼氣象局的首領之職。但是現在,那氣象一塊已經被交給了入雲龍公孫勝,樊瑞全身心的負責宣政司事物。陸謙還把智多星吳用補充到內裡,做副頭領。也是希望吳用能把自己肚子裡的鬼機靈都用在政策宣講上面,那就相得益彰了。

    這東平府對於宣政司而言乃是一個新起點,作爲直接負責東平府政策宣講事物的吳用,看着那開出城池去的人馬,內心是激動非常的。

    陸謙於宣政司劃定的職責是相當大的,下屬中除了宣傳局外,還有一新聞署、一管理局。前者顧名思義,那就是報紙、書籍出版與管理,報紙那種全新形式的宣傳模式,徹底升級版的小報,叫吳用這個白衣書生眼睛裡只放精光。作爲一個讀書人,還是一個滿肚子鬼主意的讀書人,吳用怎會看不出報紙的作用來?這簡直就是制衡士林清議的一法寶。

    而至於怎麼理解報紙書籍的出版與管理的另一大職權,那就用文字獄、禁書來點題就明瞭了。

    別以爲文字獄就滿清纔有,只不過是滿清最爲酷烈也。西漢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中之文字觸怒漢宣帝而遭腰斬,曹魏末年;嵇康因寫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令權臣司馬昭“聞而惡之”,而被斬於東市。文字獄在歷朝歷代都有發生,包括宋朝這一“文華盛世”。

    趙宋的皇城司巡察親事官、親事卒、邏卒就都是特務,這些人員北宋開國之初早已有之。

    “祖宗使之周流民間,密行伺察。”

    “邏卒妄執平民,加之死罪,使之幽縶囹圄,橫罹楚毒。”

    “潛遣邏卒,聽市道之人謗議者,執而刑之。又出榜立賞,募人告捕誹謗朝政者。臣不知自古聖帝明王之政,固如是耶?”

    那文字獄,諸如奏邸之獄、烏臺詩案、同文館之獄、車蓋亭詩案等等,幾乎盡人皆知。

    宋代禁書、焚書的事件也不時發生,私史往往是禁燬的主要對象。如崇寧二年(1103)四月,“詔毀刊行《唐鑑》並三蘇、秦、黃等文集。”諸如《東齋記事》、《湘山野錄》、《劉貢父詩話》、晁補之文集等著述都在禁燬之列。

    只不過這些‘文字獄’的背後,並非是皇權紅果果的打壓異己,而更多是文人士大夫內部中的鬥爭,而且往往是勝利者執掌着天下的話柄,這般來纔好將那一次次的文字獄給從大化小,再由小化無。

    事實上只看水滸原著上宋江在潯陽樓吟反詩的際遇,那便可見一番。

    更不要說,宣政司下屬除了宣傳局與新聞署外,還有一管理局。後者針對的卻是市井瓦肆說書賣藝之輩的管理約束,不要小看了那些說書賣藝之流的影響力,娛樂無論在什麼朝代,都是廣大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的。

    吳用精神煥發,彷彿重回青春年少時,只覺的叫他日夜不免的工作,渾身也有使不完的精力。但這美好的未來,遠大的前程……,只能說權利是男人最好的金槍不倒。雖然這一切的一切還都要看宣傳隊們的實際效果怎樣。若是效果不佳,難保陸謙不會對宣政司的權柄動刀子。

    且說那宣傳隊一分爲三,其中一支往南到了第一個村坊。先就是敲鑼打鼓,銅皮喇叭喊得震天響亮。

    “老少爺們全都聽着,打今日起,丁錢、糧米耗、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盡數廢除。”

    “人均田畝不及一畝之家,農稅全免……”

    “廢支移。我梁山於縣下鄉鎮設立糧站,百姓就近納稅……”

    “廢折變……”

    如此的叫喊聲一旦發出來,怎不叫百姓們聞聲而動。那老趙家的夏秋兩稅,只看比例還不及田畝出產的十一,但糧米耗、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等等,卻是數倍於正稅。

    只說那糧米耗費,縣進州,州進路,路上國庫,便都有加耗費。正稅一石,加耗數升。另外還有義倉,收正稅的1/10。也都是農民要承擔的稅負。

    尤爲需要重視的是“支移”,本來兩稅應該在固定地點繳稅,就像後世的糧站,兔子是直接建在鄉鎮一級的。但老趙家卻經常強迫百姓【納稅人】把稅物送到指定地點上交,如此稱之爲支移。這樣減少了政府的運輸費用,卻增加了百姓負擔。陝西支移曾規定一二等戶支移300裡,三四等戶支移200裡,五等戶支移100裡。不願意支移的,得支付道里腳錢。起初稅戶爲了節省運費,在原地把稅物換成銅錢帶到支移目的地去交稅,可在路程上還要交過稅(商稅的一種)。道里腳錢成爲定製後,元佑年間,京西路每鬥腳錢高達56文,相當於元豐年間的正稅數額。廣德軍納苗稅一石,貼腳錢三鬥七升。數額之高,觸目驚心。

    而所謂的折變也就是老趙家按照自己的需要,把百姓應繳納稅物,折換成政府需要之物。稱爲折變。

    按規定,折變本來應該按照市場平價的,但官府必然會壓低百姓繳納的稅物價格,擡高折變目的物的價格,變相的再壓榨了百姓一筆。

    後世傳揚的包青天包大人就曾經說過,淮南兩浙的發運司命令稅戶把小麥按照每鬥94文折爲現錢交納,比市價高兩倍。到了徽宗大觀二年,京西路直將民戶應納的雜錢和鹽錢折成小麥交納,而小麥的市價爲每鬥120文,官府按每鬥53文折變。硬是生生多得了一倍多的小麥。

    在折變操作中,官府官吏不按規定明示操作,而是經常多次折變,比如本應納現錢,官府卻要求折變成絹帛,然後再把絹帛折變成絲綿,再把絲綿折爲現錢。這樣一來,官府收到的錢經過三次翻倍,已經是原來的8倍以上。

    再加之丁口錢,其數額各地不同,從100文到700文,從米數鬥到一石不等。那也是一大負擔,也怪不得百姓之家多有溺死胎兒的習俗了,實乃生養不起。

    可以說,老趙家的這番稅務政策是極近之剝削壓榨。但也同樣要肯定的是,老趙家的這套稅務制度是絕對科學的,是絕對費了極大精力來制定的。

    因爲他們總能將百姓口袋裡的最後一文錢給剝奪去,卻又總能給百姓們留下一口果腹吃食。

    趙宋一朝,爲何每當天災來臨,便就是流民四躥?那也就是因爲他們的壓榨太甚,叫黎民百姓毫無丁點抵抗災難的能力。

    村坊的百姓本就對開進來的這支打着梁山旗號的隊伍好奇不已。作爲被梁山泊蹂躪過的所在,東平府百姓對於梁山泊絲毫不陌生。更不要說去歲冬季裡被救的十幾萬百姓中,就有一些是東平府百姓。

    是以,本地人看待梁山泊人馬的表情,遠沒有見到官軍時候恐怖。這也算是一種民衆基礎吧。而既然本身就有一定的民衆基礎,梁山泊隨後宣講的政策又是從他們的利益角度出發,這樣一來,宣傳隊周邊立刻便聚集了大羣的百姓。

    領隊臉上笑的眼睛都要眯成了一條線,如此開端真心再好不過。“俺梁山泊替天行道,豈能像那鳥官府般欺壓善良?這東平府治下,不日就將清丈田畝,鄉親們且將田契備好。如屬實,並立新契,分文不取……”

    領隊趁機叫人宣講開來,同時着村民帶路,派人向那村坊裡的地主,亦兼任本地保正的劉員外送上了一封信。卻是一封邀請函,乃三日後本鄉政府成立之慶典。

    那慶典上是會有大事要事宣佈的。

    村、鄉鎮、縣、府、省,這是陸謙制定的大框架,雖然這省一級機構短時間是看不到的。而那村官,他着實擔負不起。可鄉鎮一級機構卻可以。因爲鄉鎮一級官員的素養遠沒有縣府一級官員所需要的高,且這般機構還是一個安排山寨傷殘士卒的好去處。當然,後者也必須經過突擊學習。

    再說,如今的一個縣也不過十幾萬人,富饒若鄆城縣也才二十萬,扣除了縣城外,一個縣境裡劃不出幾個鄉鎮來的。而梁山泊的‘官員’數量極少,考慮到實際情況,陸謙要在東平府設立的鄉鎮一級政府,實際上卻也只有一個鄉長/鎮長,一個稅務官,一個治安官,外加一什預備軍士兵,如此而已。

    他們就跟電視裡的李雲龍,其下屬的那些‘外出’獨立發展的‘工作隊’一樣,享有比較大的自主權,卻也必須要自己給自己招來手下。那李雲龍派出去的工作隊甚至只有三五個人兩三條槍,可經過發展壯大,經年後他們卻變成幾百人,上千人。

    他們也要這般。

    一個鄉鎮政府可不是三個人就能玩轉的,就算是現下老趙家的體制裡,鄉官制度也有正副都保長、承貼人爲首,其下再有大小保長和無數催稅甲頭爲骨幹。絕不是三五人就能行的。

    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本領了。陸謙也是這樣對鄉官們要求的,權力下放給他們。他們孤零零的下到地方去,短時間裡就別想着上頭的支援了,府縣城中留守的武裝力量那是作爲震懾用的。刀懸在脖頸之上,威脅力纔是最大。殺雞儆猴的事兒可以有,但絕不能經常有。

    鄉官這一層次,短期裡一切都要自力更生。那地方上的有威望者,村寨鄉落裡的強人,那些心向梁山泊的青壯,都可以收爲己用。治安官手下的一什預備軍就是教官……

    權利給了他們,那能不能將自己的‘隊伍’發展壯大,並且按時按量的完成上頭的指令,就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這就是一場大浪淘沙的遊戲。強者會嶄露頭角,一步步走向更高層;弱者只能隨波逐流。長久的在原地打轉,甚至連原有的位置都坐不穩。



    上一頁 ←    → 下一頁

    如意小郎君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黎明之劍天才相師:重生億萬小富風流小農民
    後來偏偏喜歡你大宋的智慧翻窗做案:老公手下留情都市特種兵之暗影殭屍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