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桓容» 324.番外一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桓容 - 324.番外一字體大小: A+
     

    史書有載,昌和十年,帝巡狩於北,駐蹕朔方城半月,會秦帝,獵於郊。得鹿一頭,狼五匹,兔、狸各二。

    帝設宴款秦帝。

    宴上,帝擊節而歌,秦帝仗劍起舞。

    昔中原逐鹿,決戰長安,距今十載。

    帝一統南北,治於中原;秦帝退入草原,驅胡於北。

    今二帝會朔方,郊獵宴飲,英雄相惜,未見齟齬。

    世人有云:明君治世,英主在位,盛世可期。

    這段記載見於《漢書》卷一,《帝紀·宣帝》。著書者為中書令郗超,侍中賈秉以及後來的漢丞相荀宥。

    這卷帝紀不只錄下桓漢開國皇帝桓容的生平,更囊括了當時草原和西域的政權交疊,尤其是對秦國的記載,成為後世史學家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依據。

    秦氏離開中原后,並未就此衰落。麾下鐵騎橫掃漠北,踏平歐陸,建立的帝國橫跨歐亞大陸,最遠達到非洲,國力之強盛,不亞於海陸並舉的桓漢王朝。

    然而,秦國史書的記載,多著墨於秦鉞登基之後。在他之前,關於秦璟秦玖等人的記載,都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秦氏退出中原的經過,近乎是一片空白。

    後世人想要追溯這段歷史,反而要翻開桓漢史書。

    可惜的是,桓漢史書的記載多有偏重,無法復原當時的詳細情形。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在漢軍同秦軍的最後一戰中,秦鉞曾入漢軍大營。

    經過多番推敲,有史學家提出,當時,正是秦鉞同漢帝談判,承諾秦氏讓出長安,退出中原,才有了之後的一系列發展。

    如果事實真是如此,秦國史書故意略去這段記載,就完全可以說得通。

    無論後來的秦國是如何強盛,疆域是如何廣大,秦鉞登基稱帝,這段歷史都不可能見於史書。即使他本人不在意,記錄的史官也會加以考量。

    於是乎,秦國史官採用春秋筆法,三言兩語,將秦氏退出長安的經過一帶而過。

    兩國已經修好,會盟多年,桓漢史官自然不會故意找人彆扭,在這段記載上,同樣用了春秋筆法,並未著墨太多。

    偏偏越是模糊,越讓人生出求知慾。

    後世有不少史學家,一生都在鑽研秦璟在位期間的歷史。尤其是長安之戰的經過,謎團實在太多,想忽略都不可能。

    多年下來,眾人解開的線索不多,發現的問題卻是不少。

    其中,秦璟和桓容的私人情誼,成為讓人最感興趣的一點。

    沒有改朝換代之前,秦氏雄踞於北,桓容身為晉臣,並沒有出現太多交集的條件。

    此外,桓容文臣出仕,少時屢得大儒誇讚;秦璟年少征戰沙場,殺人無算,性格行事都是南轅北轍。這樣的兩個人彼此賞識,甚至結下深厚情誼,雖不至於讓人跌破眼鏡,卻也是在是出乎預料。

    其後,司馬氏禪位,桓容建制稱帝,桓漢代晉。秦氏橫掃北地,入主長安。兩國政權並立,都有統一天下之志,實際上是敵非友。兩位天子的私交,就更讓人感到驚訝。

    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點是,在婚姻問題上,兩人出奇的一致。

    桓容終身未娶,非但沒有立后,連-臨-幸-妃嬪的記載都沒有。負責記錄「后-宮-生-活」的有關部門直接成了擺設。

    秦璟的記載不多,翻遍史書,尋找蛛絲馬跡,最後可以肯定的說:和桓容一樣,這位秦國皇帝一生未娶。

    沒有成親,沒有-臨-幸-嬪妃,自然不會有孩子。

    桓容堅持單身,膝下無子。按照慣例,本該以親兄弟的兒子為繼承人。

    然而,事情卻非如此簡單。

    桓熙無子,且早年犯錯,被奪爵關押姑孰,從最初就剔除出去。

    桓濟早死,身後留有一子,但史書載其品行有瑕,和桓熙一同關押,至死沒有封王。他的血脈,自然不會被考慮。

    桓歆早年有野心,而立之年忽然改變志向,一心向道。此後,更是發揮桓家人堅持到底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在華夏宗-教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涉及到驅逐番僧之事,後世有多種說法。但是,無論評價如何,主流的觀點是,在這件事上,桓歆有功無過。

    桓禕兒子倒是不少,奈何各個像足親爹,在家裡坐不住,從元服后就隨商隊出海。

    等桓禕年事漸高,卸下眾任,兄弟幾人各領一支船隊,輪換著行走海外各國,常年累月航行在海上。

    當時,桓漢的造船技術已是相當發達,船隊的規模不斷擴大,並有專用於儲存物資的海上馬船,航行的距離越來越遠。

    兄弟幾個的祖籍橫跨太平洋,遠至大西洋和印度洋。常年見不到人,想抓都抓不住,讓他們安下心來處置國事,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桓玄和桓偉早早就表明心跡,想要隨船出海,為國開疆。

    鑒於此,桓容選擇的皇太子,是從兄桓石秀的兒子。

    歷史經驗證明,在選擇繼承人這一點上,桓容很有眼光。

    桓稚玉登基之後,延續皇太子時期的作風,勤於政務,兢兢業業,絲毫不肯懈怠。在位多年,武功上不及桓容,於治國之策上已有超出跡象。

    對此,群臣多有讚頌,桓容也是大幹欣慰。

    桓稚玉本人卻是有苦說不出。

    唯一有共同語言的,就是遠在北邊的秦鉞。

    兩人年紀相差數歲,「遭遇」卻是一般無二。某次邊界會盟,大有一見如故之感。自此書信往來不斷,成為彼此一生的摯友。

    正是兩人的這份友誼,使得桓漢和秦帝國的盟約更加牢固。待到兩人都有兒子可以坑……咳,交託重任,這份友誼又傳到下一代。

    依照桓漢開國皇帝的話來講: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就是如此奇妙。

    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至高學院腹黑首領的甜心BOSS如意小郎君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黎明之劍
    天才相師:重生億萬小富風流小農民後來偏偏喜歡你大宋的智慧翻窗做案:老公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