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桓容» 64.第六十四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桓容 - 64.第六十四章字體大小: A+
     

    太和四年,五月,辛丑

    朝會之上,群臣合議北伐之事,為大軍統帥爭執不下。因四月天旱,五月連降大雨,預防水澇也成朝中議題。

    司馬奕坐在簾后,無聊得連連打著哈欠。

    什麼北伐,什麼天災,什麼民患,和他有什麼關係?

    宦者小心伺候在側,小心窺著天子的臉色,大氣都不敢出。

    自同太后「鬧翻」以來,官家行事愈發荒誕放肆。每日飲酒作樂,與妃妾嬖人鬧做一團,更大量服用寒食散,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脾氣也愈發暴躁。

    就在前日,一名宮婢不小心灑了酒,直接被一腳踹在胸口,骨頭差點斷掉。不是天子因酗酒體虧力弱,這樣照著心口踹,不死也會落下重疾。

    現下,朝臣爭論北伐領兵之事,你一言我一語,彼此互不想讓,隱隱有了火藥味。官家卻是神遊天外,連連打著哈欠,基本是左耳進右耳出,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想起前朝和后-宮的情形,宦者不由得鼻頭冒汗。

    長此以往,就算桓大司馬不動手,官家也會威嚴盡喪,自己作死自己。

    晉朝的天子可以無能,可以沒有文韜武略,但不能行事太過分,否則,群臣看不過眼,民間更會傳出難堪的流言。

    「陛下!」

    王坦之一聲低喝,仍沒能引起司馬奕的注意。後者借著簾幕遮擋,又肆無忌憚的打了個哈欠,繼而向一側歪倒,當著群臣的面睡了過去。

    呼嚕聲在殿中迴響,格外的清晰。

    不只一名大臣臉色鐵青。

    王坦之握緊笏板,就要邁步上前。謝安抓住他的胳膊,輕輕搖了搖頭。

    殿中靜默許久,落針可聞。

    司馬奕的呼嚕聲愈發明顯,像是諷刺,又像是兩個巴掌落在眾人臉上,瞬間又紅又腫。

    他們在這裡爭論北伐,勞心勞力,推舉郗愔同桓溫分權,為的是什麼?

    結果天子倒好,半點不關心,反而在朝會中途睡了過去!

    謝安無聲嘆息,俊美的面容難掩失落。

    王坦之被謝安拉住,沒有當殿怒叱,時任尚書僕射的王彪之卻是沒人能攔,當場從位置上站起,走到御座前,隔著垂簾高聲道:「陛下!」

    呼嚕聲為之一頓。

    司馬奕打了個激靈,爬起身,嘴角竟還留著一絲晶亮。

    「你們都商議好了?那退朝。」

    說完,毫不理會王彪之驟變的表情,也不顧群臣錯愕,直接走出簾后,一邊打著哈欠,一邊離開朝會。

    「這……」

    「簡直荒謬!」

    群臣皆驚,滿殿斥責之聲。

    謝安再次嘆息,不知天子是真的無心朝政,還是以此作為反抗,但長此以往總是不妥。

    想到這裡,謝安拉了拉王坦之,又給王彪之遞了個眼色,三人湊到一處,低聲商量,天子既然不理事,說不得要向太后遞送奏疏。

    「今遇北伐大事,關乎收復失土,朝廷安穩,實乃萬不得已,非得如此。」

    褚太后出身高門,曾臨朝攝政,於政事頗有見地。

    即便懿旨不能代替聖旨,但有太后在宮中坐鎮,總能想法勸說天子,督促天子下旨,不要耽誤朝廷辦事。

    換做後世封建王朝,這樣的想法可謂大逆不道。但在現下,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司馬奕不理朝政,明顯破罐子破摔。

    桓溫率領五萬大軍北伐,雖有郗愔分權,但世事難料,萬一北伐順利,桓溫欲藉機篡位,以天子如今的表現,難言百姓會不會繼續擁護「晉室正統」。

    說一千道一萬,晉室最大的優勢是漢家正統。

    只要不是被胡人打進建康,桓溫以天子無德無能舉兵謀反,不過是被罵上幾年,只要施政得當,其後代子孫照樣可以穩坐皇位。

    參考曹魏代漢,司馬氏取代曹魏,誰敢說桓溫不會真取司馬氏而代之?

    謝安和王坦之等都是憂心忡忡,奈何正主卻不放在心上,讓他們有力氣都沒法使,只能幹著急。

    「庾始彥奔出建康,此後未有消息。桓元子有意將庾氏全族下獄,僅庾友一支同桓氏為姻親,勉強可逃過一劫,其他人恐怕……」

    後邊的話不必多說,眾人皆心知肚明。

    庾柔庾倩已死,殷涓正在流放途中。

    庾希為自保逃出建康,並非不能理解。然而他只顧著自己,沒有考慮親族,連庾邈和庾攸之都沒有得到消息,這就未免讓人心寒。

    「依我看,他不會返回暨陽,能投奔的地方也是有限。」

    「前青州刺使是他外兄,有沒有可能?」

    眾人各有議論,始終莫衷一是,到頭來也沒討論出結果,反倒又添一樁煩心事。

    后-宮中,司馬奕召來妃妾嬖人,繼續大擺筵席,飲酒作樂,半點不關心朝臣的反應。

    庾皇后已病了半月,醫者每日診脈煎藥,殿中瀰漫著苦澀藥味,病情卻不見好轉,甚至有加重的趨勢。

    褚太後去看過兩次,回殿後便搖頭。

    「治得了病救不了命。」

    打定主意不想活,服再多的葯也是無用。

    南康公主近日常入台城,一為了解朝中消息,二來,是為太後宮中藏著的一副軟甲。

    「說得稀奇,不過是樣子好看。」褚太后實在沒辦法,只能讓宦者開庫房,將裝軟甲的箱子抬來。

    「別看名為軟甲,上身也有幾斤重,瓜兒那身子骨能撐得住?」

    這套軟甲不似魏晉將官穿戴的鎧甲,倒類似改良版的鎖子甲。

    「說起來,這還是元帝帶過江的,其後賜於我大父,至今已有近五十年了。」

    褚太后一邊說,一邊令婢僕展開軟甲,道:「這甲擋不住刀槍,倒是能擋一擋弓箭。當初我入宮,大父做主將這甲給了我,待日後留給我子,沒想到……」

    褚氏家主的本意是向晉室表忠,也為保護帶有褚氏血脈的皇子。

    可惜,褚太后的親子早死,未及冠便去世,這套軟甲壓根沒了用處,只能藏於深庫,日久落塵。

    南康公主得知桓容要隨軍北伐,心焦似火,恨不能提劍殺去姑孰,斬了桓溫和郗超的頭顱。

    經過李夫人一番勸說,才讓公主殿下壓下火氣,轉而為桓容搜羅保命之物,這套藏在太後宮的的軟甲自然就入了眼。

    「實話同太后說,瓜兒這次隨軍北伐是那老奴的主意。」南康公主正對褚太后,表情冰冷,「要是能讓瓜兒一路平順,他就不是桓元子!」

    褚太后默然。

    「我不求太后能下懿旨,也沒指望官家能硬氣一回,駁回那老奴的上表。唯一的指望就是能護得瓜兒平安,讓他囫圇個的回來。」

    南康公主少在人前示弱,遑論流淚。

    現如今,想到兒子的安危,她竟雙眼泛紅,少見的現出軟弱之態。

    褚太后做過母親,知曉失去孩子的痛楚。見南康公主這個樣子,還有什麼可說,送出軟甲不提,更讓宦者取出一把漢朝大匠鑄造的匕首,用來給桓容防身。

    「多謝太后。」

    南康公主沒有客氣,也不是客氣的時候。妥當收起軟甲匕首,壓下眼角酸澀,道:「大軍六月出發,至少要三個月才能回來。這期間,太后需做好準備。」

    「我知。」褚太後點點頭,道,「外有郗方回,內有謝、王幾家,大司馬未必能真的稱心如意。」

    「太後有把握便好。」

    「把握?」褚太后苦笑,道,「我哪裡有把握。最好的打算就是桓元子不篡位,哪怕是要廢帝另立,我也認了。」

    南康公主沒有接言,心知褚太后是被逼得沒辦法,才會說出這番話。

    「太后,事情尚未到那個地步。」

    「阿妹。」褚太后搖搖頭,苦澀道,「你原就比我看得清楚,當初還是你點醒了我。我知你是想安慰我,但事已至此,我寧願想到最壞,也不想繼續做夢。」

    南康公主沉默了。

    殿門外,撐著病體來見太后的庾皇后也沉默了。

    天空中聚起烏雲,雷鳴轟然而起,丈粗的閃電自天邊砸落,又是一場大雨。

    台城外,帶有各家標記的牛車匆匆而行,健仆甩起長鞭,犍牛沖開雨幕。

    台城內,南康公主告辭太后,由婢僕撐傘離開長樂宮。

    庾皇後站在廊檐下,目送南康公主的背影消失,嘴邊溢出一絲鮮紅,伴著宮婢驚恐的叫聲,緩緩軟倒在地。

    樂聲伴著歌舞聲隱約傳來,應和閃電雷鳴,就像是變了調子的哀樂,為即將到來的狂風驟雨而起。

    回到桓府,南康公主來不及休息,命人將裝有軟甲的箱子送上馬車,令忠僕馬上啟程趕往鹽瀆。

    「務必送到我子之手。」

    「諾!」

    忠僕半點不敢耽擱,冒雨駕車趕往碼頭。

    雨越來越大,順著半開的窗飄入室內。

    阿麥想要上前關窗,被南康公主止住,非但窗不關,更要將門敞開。

    「殿下,雨水大,恐要著涼。」

    「無礙。」

    南康公主站起身,幾步走到門前,任由冰冷的雨水打在臉上,順著臉頰滑落。

    李夫人自廊下走來,身著燕尾袿衣,淺色長裙,腰間一條絹帶,帶下綴有環佩,行走間微微撞擊,發出悅耳脆響。

    「阿姊。」

    李夫人走到迴廊盡頭,踏上屋前木板,木屐聲嗒嗒作響,應和雨水,敲擊出動人的旋律。

    「阿妹來了。」南康公主沒有轉身,依舊仰望層雲。

    「我昨日調好幾味香,剛派人給姑孰送去。」李夫人停在南康公主身前,烏髮堆成高髻,僅有一枚花簪。容顏嬌美絕艷,遠勝珍珠玉飾。

    「已經送去了?」

    「送去了。不出意外,郎主和兩位公子身邊都有。」

    南康公主終於轉頭,看向李夫人,問道:「可會疑心到阿妹?」

    「不會。」李夫人笑道,「是和三公子送往姑孰的密信一起走的。」

    「哦?」南康公主微感詫異。

    李夫人仍是笑,隔著雨簾,笑意微有些朦朧,讓人看不真切。

    「阿姊放心,我做事有分寸。」說到這裡,李夫人靠近南康公主身側,低聲道,「無論如何,總要讓大司馬完成北伐。有他在,旁人自不敢輕易動郎君。」

    南康公主點點頭。

    桓大司馬想要桓容的命,卻也是桓容安全的保障。

    表面上,父子倆尚未撕破臉,其他人想要打桓容主意,必要仔細思量,事後會不會被桓大司馬報復。

    不為兒子報仇,借口搶幾塊地盤,結果幾個不聽話的刺頭,可能性當真不小。

    「郎君既隨軍北伐,定能有所建樹。大司馬總要返回建康,到時該怎麼辦,全由阿姊做主。」

    自始至終,李夫人沒想過一次送桓大司馬上路。這樣做太明顯,也太招人眼。

    細水長流,徐徐圖之方為正道。

    可惜桓大司馬逼得太急,做得太過,桓容身邊危險太多。不然的話,送往姑孰的香也會遲上幾月。

    兩人並立在廊下,都沒有再說話。

    側耳靜聽雨水打落房檐,心也隨之平靜。

    太和四年六月,桓容接到官文,迅速調集隨行人員,登上公輸長和相里兄弟改裝的武車,由鹽瀆出發前往京口。

    西府軍和北府軍為北伐主力,分別由桓溫和郗愔率領,自駐地出發,至兗州會師。屆時,參與北伐的刺使也將率兵前往,大軍合成五萬,號稱十萬,揮師北上伐燕。

    桓容有縣公爵位,手下也聚起一定實力,但同各州刺使相比依舊不夠看。

    別說掌控府軍的桓大司馬和郗刺使,就連桓沖、袁真等人揮一揮衣袖,都能將他現下的勢力輕易打散。

    「根基淺啊。」

    坐在車廂內,桓容推開車窗,看著并行的一隊私兵,不禁咂舌。

    這些都是袁真的私兵,比人數論裝備,遠超桓容手下這幾百人。但論個人實力,比單打獨鬥,桓容相信,放出典魁這個人形兵器,基本能揍趴他們全部。就是遇上劉牢之,估計也能戰個旗鼓相當。

    一路之上,桓容遇上三股私兵,滿臉都是好奇,很是開了一回眼界。

    殊不知,別人看到鹽瀆這支隊伍,同樣是吃驚不小。

    不提堪比裝甲的武車,不提載重驚人的糧車,單是青壯手中的竹盾竹槍就足夠吸引眼球。

    竹盾將近一人高,立起來能組成一面盾牆。

    竹槍更是誇張,按照魏時定下的尺寸,槍-身遠遠超過一丈。槍頭削尖,組成槍陣,甭管是人是馬,衝到陣前十成十會串成血葫蘆。

    還有私兵身上的竹甲和木甲,只聽蜀地有蠻人擅制藤甲,沒聽說晉地有類似的工匠。

    對此,桓容只能聳聳肩膀。

    誰讓公輸長是魯班的傳人,最擅長玩木頭。皮甲不夠用,只能用木甲和竹甲。

    要是能撿漏撿到歐冶子的後人,早給典魁配上一柄巨劍,哪怕不開刃,掄起來也能砸死幾個。巨劍不趁手,直接上狼牙棒。這樣的人形兵器放出去,絕對能橫掃戰場。

    進入兗州之前,桓容在途中稍停,等來劉牢之率領的軍隊,合兵一處再繼續出發。

    這是郗刺使的好意,為的是確保途中安全。

    桓容自然不會謝絕,樂呵呵的迎來劉參軍,下令埋鍋造飯,盛情款待一番,待酒足飯飽再行啟程。

    「數日不見,容甚是想念。」

    「府君客氣。」

    比起之間見面,桓容明顯有了不同,劉牢之不是沒有察覺,但以現下的立場,還是裝糊塗比較好。

    武車經過二度改造,重量稍有減輕,威力卻不減分毫。

    劉牢之在車前站定,略微掃過幾眼,就知車身不簡單。

    桓容並不在意,任由他看,不忘向他介紹隨行的兩名舍人,並告知石劭留在鹽瀆,北伐期間代他掌理縣政。

    「潁川?」

    鍾琳和荀宥拱手見禮,聽到二人出自潁川,劉牢之有片刻的怔忪。

    桓容笑著道:「不瞞劉參軍,鍾舍人和荀舍人俱為潁川高門之後。」

    話不用講得太明白,聰明人都該清楚。

    劉牢之點點頭,沒有繼續追問。彼此見禮之後,將桓容拉到一邊,取出郗刺使的書信,鄭重道:「想必府君已知,庾始彥逃離建康。」

    「我知。」

    「那府君可知,現下,人就在京口。」

    「什麼?!」



    上一頁 ←    → 下一頁

    抗日之超級戰神都市之少年仙尊歐神綴術修真路白月光男神自救系統[快
    百煉成仙重生軍營:軍少,別亂來重生之武神道修羅丹神我真的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