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桓容» 54.第五十四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桓容 - 54.第五十四章字體大小: A+
     

    忠僕自鹽瀆出發,先乘馬車后改行船,日夜兼程,終於在寒食節當日抵達建康城。

    彼時,城中家家戶戶禁絕煙火,每餐以黍粥和醴酪為食,並在門前插柳,行郊野祭祀。

    城中食鋪酒肆皆關門閉戶,秦淮河上也不似往日熱鬧。

    沿河北岸,可見三兩牛車停在一處,有士族郎君臨河而立,鼓瑟吹塤,悼念古時賢臣。悠長樸拙的古曲流入風中,令人不禁潸然淚下。

    青溪里,庾氏府門緊閉,門前垂柳折斷,隱現蕭條之色。

    同在一里,殷康的家宅卻比往日熱鬧。

    日前殷凱得大中正品評,選官著作郎,任職中書省,負責編修國史。聖旨既下,環繞在殷府上空的陰雲散去大半,殷康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落了回去。

    「阿子既任中書省,當朝乾夕愓,竭盡所能,不負一身所學。」

    殷康孜孜教誨,殷凱正身聽訓。

    「我之前擔憂,從兄之事將累及阿子。如今再看,實是杞人憂天。」

    屋內沒有旁人,殷康說話便少了許多顧忌。

    對身在獄中的殷涓,他是既可憐又痛恨。

    可憐殷涓身為士族家主,如今身陷囹圄,即便能保住性命,也會被貶為庶人,三代之內難有再起的機會。

    痛恨他梗頑不化,固執成見,沒有識人之明,得罪桓大司馬不說,連郗愔都看他不順眼,最終落進一場亂局,成為兩人角力的犧牲品。

    「阿父,伯父之事,當真沒有半點轉圜餘地?」

    殷康搖搖頭,長嘆一聲,道:「桓元子不會放手,郗方回亦然。」

    「兒聞姑孰上表,言郗方回欲辭官交出兵權。兒不甚明白,郗方回為何會有此舉。」殷凱遲疑道。

    「郗方迴向有輔助晉室之志,北伐大業當前,絕無退縮之理。」殷凱皺眉道。

    「阿父是說內中另有蹊蹺?」

    「十有八-九。」殷康沉吟片刻,道,「姑孰表書遞上,中書省和宮中皆無動靜,倒是丞相府當日有人離城,似是往京口送信。」

    殷凱沒有出聲,順著殷康的話深思,不由得神情微變。

    「此事牽涉建康門戶和北府軍權,稍有不慎,朝中恐有大禍。屆時休言北伐,晉地都將生亂。」

    凡是朝中官員,只要不是糊塗頭頂,都能猜出此事必有貓膩。懾於桓大司馬威嚴,無人敢輕易宣之於口。

    「且看郗方回如何應對。」

    如應對得當,桓大司馬計劃落空,朝中勢力勉強能平衡一段時日。

    如若不能,恐怕陷入麻煩的不單是郗氏,建康內的士族高門,台城中的晉室天子,都會淪為砧板上的魚肉,任由桓溫宰割。

    殷康眉心緊鎖,憂色難掩。殷凱攥緊十指,深深感到無力。

    父子倆同為家族命運擔憂,殊不知,一封鹽瀆來的書信即將打破僵局,撥動歷史走向,硬是坑了桓大司馬一回。

    桓府內,南康公主看過書信,不由得柳眉倒豎,銀牙緊咬。

    「真讓老奴如願,我子豈有生路!」

    怒到極致,南康公主揮動衣袖,將桌上杯盞盡數掃落在地。

    茶水潑灑而出,瞬間洇出一片暗影。

    李夫人走進內室,見南康公主怒形於色,掃一眼跪在地上的忠僕,表情中閃過一抹疑色。

    「瓜兒送來的書信,阿妹看看吧。」

    李夫人接過書信,大略看過信中內容,眼底不禁染上怒火。

    「阿姊,此事斷不能從了郎主之意。」

    「自然。」南康公主語帶沉怒,道,「我這便入台城,將事情原原本本說給太后。如果她還沒有糊塗,就該立即下懿旨!」

    話落,南康公主就要起身離開。

    「阿姊且慢。」李夫人拉住南康公主的衣袖,道,「阿姊衣擺染上茶水,還是換一件為好。」

    南康公主低頭,果然見裙擺濺上兩點茶漬,皺了皺眉,轉過內室屏風,令婢僕開箱取來絹襖長裙。

    李夫人起身走到門邊,對貼身婢僕道:「你帶人看住三郎君和餘姚郡公主居處。這兩三日內,凡是有送往姑孰的書信,務必要在中途截下,送到殿下面前。」

    「諾!」婢僕應聲,親自前往布置人手。

    南康公主轉出屏風,李夫人跪坐到公主身後,親自挑選金釵,插-到公主烏黑的發間。

    「阿姊放心,府內有我看著。塵埃落定之前,絕不讓姑孰那邊得到半點風聲。」

    南康公主撫過髮髻,拍拍李夫人的手背,令阿麥取來一隻精巧的木盒,裝入兩枚鹽瀆送來的鳳釵。

    「可惜了瓜兒的心意。」

    「阿姊如不捨得,從府庫內選兩件就是。」

    南康公主搖了搖頭,蓋上盒蓋,道:「總要讓太後知道,瓜兒不是靠我的庇護才有今日。」

    單是請下懿旨遠遠不夠。

    她必須讓褚太后明白,桓容的才名不是虛傳。今日給他些許幫助,日後必能得到回報。

    「我是晉室長公主,瓜兒是我獨子。」

    桓容有晉室血脈,和晉室面對同樣的敵人,褚太后需要清楚,保住桓容就是為晉室爭取一張底牌,贏得一個助力。

    「我入台城之後,府內交於阿妹。」南康公主用力握住的李夫人的手,沉聲道,「如果有誰膽敢刺探消息,或是往外送信,阿妹可自行處置!」

    甭管是誰,敢在這件事上同她作對,有一個算一個,都逃不開南康公主的怒火。

    「阿姊儘管放心。」

    桓歆重傷在身,到底不是真殘,難保不會有什麼想法。司馬道福恨不能永遠避開姑孰,她身邊卻有幾顆不老實的釘子。

    之前馬氏和慕容氏莫名撞在一起,阿麥就發現不對,懷疑是司馬道福身邊的婢僕所為。

    南康公主沒有馬上動手,而是讓人暗中觀察,想弄清楚這幾個人究竟是被庶子收買,還是桓大司馬埋下的釘子。

    如今來看,更像是桓濟所為。

    桓大司馬沒必要弄死妾室和庶子,事情成了,能得益的只有桓熙和桓濟。而以桓熙的能力,想在司馬道福身邊安-插-人手,簡直是天方夜譚。

    事情安排妥當,南康公主登上牛車,離府前往台城。

    牛車離開不久,有婢僕在附近探頭探腦,被阿麥當場捉住,全部堵嘴綁起來,送進關押罪奴的暗房。

    因為幾人不是貼身婢僕,司馬道福壓根沒留意情況不對。直到有婢僕回報,說是姑孰跟來的婢僕少了三人,司馬道福方才愣了一下。

    「什麼時候的事?」

    「就在長公主離府不久。」

    司馬道福放下金釵,神情微變,厲聲道:「你說什麼?!」

    婢僕小心咽了口口水,道:「鹽瀆今日來人,長公主見過之後便離府。奴讓她們幾個去打探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麼消息。可人卻是一去不回……」

    面對司馬道福愈加嚴厲的神情,婢僕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竟低不可聞。

    「好,當真是好,好得很吶!」

    「殿下,奴……」

    「閉嘴!你當我是傻子不成!」司馬道福抓起金釵,猛地擲向婢僕。鋒利的釵尾劃過婢僕額角,留下一道細長的血痕。

    「阿蘭!」

    「殿下。」一名略顯粗壯的婢僕自門外行入。看到她,受傷的婢僕禁不住瑟瑟發抖。

    「把她捆起來,送去阿母居處,直接交給阿麥。告訴她,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司馬道福沉聲道。

    「殿下,殿下饒命啊!」婢僕跪倒在地,連聲求饒,「殿下,奴一心為了殿下,殿下饒命啊!」

    「為了我?」司馬道福冷笑,又抓起一枚金釵,將要扔時,發現是最喜的金蝶釵,不舍的放下,換成一枚環佩砸了過去。

    婢僕不敢躲,額前又添一片青腫。

    「為了我好?我看你更像是覺得我太好,想要給我找麻煩!」

    不想再聽婢僕辯解,司馬道福冷著臉轉過頭,阿蘭扯出一方布帕,當場塞-進婢僕嘴裡,和另一名粗壯的婢僕合力,三兩下將她拖出內室。

    「不能讓我高興兩天!」

    坐在銅鏡前,司馬道福打量其他婢僕,心中暗自冷笑,是,她是任性跋扈,行事不入高門士族的眼,可她不是蠢貨!

    「這裡是建康,不是姑孰,你們是我的奴婢,不是桓濟的。」司馬道福冷笑,直呼桓濟之名,壓根沒有半點忌諱,「現如今他成了廢人,有人還想指望?以前怎麼樣,我不管。今後怎麼做,你們自己掂量。」

    婢僕們噤若寒蟬,心中有鬼的更是臉色煞白,後悔不該聽信二郎君之言,如今真是進退不能,早晚都是死路一條。

    台城內,褚太后正為姑孰上表的事煩心,聽宦者稟報南康公主請見,不由得捏了捏額角。

    「請進來。」

    「諾!」

    南康公主走進內殿,話不多說,請褚太后屏退左右,取出桓容送來的書信。

    「這是瓜兒的主意?」看過信后,褚太後面帶驚訝。試著回憶對桓容的印象,可惜都是他十歲前的樣子。

    「主意是瓜兒想的,但論起源頭,還是那老奴。」南康公主道。

    「不是那老奴想奪京口和北府軍,郗方回不會被逼到這個地步。不怕告訴太后,如果讓那老奴得逞,郗方回被攆出京口,晉室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

    「你容我想想。」褚太後知道事情嚴重,可仍拿不定主意。

    下了這道懿旨,擺明站在郗愔一邊,十成會得罪桓溫。如果桓溫一氣之下放棄北伐,直接起兵攻向建康,豈不是弄巧成拙?

    「太后莫不是還想著術士的卦象?」

    「南康!」

    「太后,扈謙的確是個能人,但他終歸不是神仙!」南康公主道,「他能算準琅琊王府的子嗣,未必能算準王朝皇運!」

    褚太后沉默了。

    「不提本朝,追溯至秦漢,異士能人何止千百?」南康公主見太后神情鬆動,加重語氣道,「太后熟讀史書,理應記得,漢末亂天下的張角舉的是什麼旗,打著的又是什麼幌子!」

    一言驚醒夢中人,褚太后神情陡變。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如果真的天下大吉,如何會有這烽火綿延的一百多年?

    「太后,那老奴在乎名聲。如若不然,早在昇平四年,皇姓就該換了。」

    南康公主了解桓溫,甚於任何人。

    如果桓大司馬有意起兵奪-權,絕不會等到今天。他最擅長用的手段是「威逼」,逼得對手自亂陣腳,將他索要的一切拱手奉上。

    郗超屢次勸說桓溫奪取皇位,死活沒等成功,就是沒有把准桓大司馬的脈搏。

    南康公主卻能一眼將他看透,告訴褚太后,北伐沒有成功之前,桓溫不會輕易起兵。

    如果可以,她寧可沒有這份能力。

    看得越真,越會明白當年有多傻,傻到讓自己都覺得可憐。

    經過南康公主一番勸說,權衡利弊之後,褚太后終於發下懿旨,挽留郗愔在朝。

    「阿訥,你去請天子,」褚太后頓了頓,神情現出一抹不耐,「罷,不用請他過來,直接傳我之言,歷朝賢臣請辭,天子無不懇言挽留。郗氏於國有功,郗方回實為扛鼎之臣。今北伐在即,國不能失賢臣,軍不能失良將,務要下旨挽留,不致國失鼎臣,朝失棟樑。」

    「諾!」

    宦者領命退出內殿,南康公主心知事成大半,神情微緩,令殿外的婢僕入內,捧出裝有金釵的木盒,送到褚太後面前。

    「往日里都是往外抬,今天是太陽從西邊出來?」褚太后看著木盒,難得戲謔一回。

    「瞧太后說的。」南康公主打開盒蓋,故意不看褚太后的神情,道,「這是瓜兒送來的,太后看著如何?」

    褚太后坐正,拿起一枚金釵,看著釵頭閃爍的彩寶,笑道:「像前朝大匠的手藝,極是難得。」

    「太后好眼光。」

    南康公主將木盒推到太後面前,傾身靠近,低聲道:「瓜兒與我書信,道每年鹽船之外,還可向宮中進獻……再則,北地亦有商路,能得……」

    聽著南康公主的話,褚太后的眼睛越睜越大。

    「此言確實?」

    「確實。」南康公主正色道,「瓜兒是我子,體內有晉室的血。太后盡可放心,如他能得僑州,日後必為晉室助力。」

    桓容絕不會想到,他盤算著鹽瀆的一畝三分地,親娘直接拉大範圍,欲將晉室設立的僑州都划拉到手中。

    「南康,如果瓜兒欲取僑州,郗方回那裡又當如何?」

    「太后是故意裝糊塗?」南康公主淺笑道。

    「郗方回年近花甲,此次北伐之後,少則五年,多則十年,定要讓賢。長子郗景興在老奴帳下,經過日前之事,無異同其反目。餘下兩子非統兵政之才,屆時徐、兗二州落入誰手,京口由誰所鎮?」

    換句話說,八王之亂后,朝廷不放心將兵權交給諸侯王,西府軍和北府軍都由州刺使統轄。

    朝中能信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是謝安和王坦之,褚太后也不完全放心。

    誰能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王敦和桓溫?

    桓容有晉室血脈,和桓溫不睦,同朝中的士族也沒多少瓜葛,僅同謝玄、庾宣等寥寥幾人為友,交情也稱不上莫逆。

    幾方對比,褚太后發現,的確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

    「難怪大人公言,可惜南康不為皇子。」

    南康公主笑了笑,並不將這話放在心上。

    姑嫂兩人商議完正事,閑話幾句后,宦者手捧聖旨入殿。

    見到聖旨上歪歪扭扭的字跡,聞到撲面而來的酒氣,褚太後面色沉怒,南康公主也不禁皺眉。

    傳言天子不上朝會,不理政務,整日同妃妾嬖人飲酒作樂,有昏君之相。如今看來,事情比想象中更為嚴重。

    聖旨和懿旨當日送往京口。與此同時,桓容手持桓大司馬手書,在僑郡大肆徵發役夫,收攏流民之事傳到姑孰。

    聞聽消息,桓大司馬先是愕然,繼而震怒。

    「逆子安敢!」

    這一刻,桓大司馬和郗刺使的心情一模一樣,逆子,坑爹啊!

    郗超坐在旁側,等桓大司馬發完一通火氣,奇怪道:「明公,仆未曾聽聞五公子身邊有此能人。」

    桓溫搖搖頭,逆子身邊沒有,郗方回手下可不缺!

    無意之間,桓容扮豬吃老虎,郗刺使友情背鍋。

    「建康傳出消息,官家和太後下旨挽留郗方回。」桓大司馬沉聲道,「旨意不日將到京口。」

    只要郗方回上表,奪取京口和北府軍的計劃就會夭折。

    原本消息不該瞞得這麼嚴,讓桓溫反應的機會都沒有。怪只怪桓容鬧出的動靜太大,引起地方和朝中警覺。

    尤其是不屬桓問鐵杆的各州刺使,均是心生警惕,生怕郗方回倒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會馬上成為桓大司馬的目標。

    「郗方回尚在,桓元子便令其子在僑郡動手。如果京口易手,北府軍改由桓氏掌控,哪還有我等的活路?」

    地方如此,朝中亦然。

    以王謝為代表的士族高門彼此通氣,合力盯著姑孰,確保旨意出健康之前,沒有半點消息泄露。

    朝中地方一併發力,連桓溫手下的兩名太守都暗中推了一把,桓大司馬想不掉坑也難。

    「我子沒有消息送回?」

    「未有。」

    想起在建康養傷的桓歆,桓大司馬沉吟片刻,道:「派人回府,如其傷勢好轉,我會上表朝廷,留他在建康任職。」

    郗超應諾,問道:「明公,北府軍之事?」

    「此事暫不可為。」

    南康公主料得沒錯,桓大司馬的確沒有起兵的意圖。

    「一切留待北伐之後。另外,選兩人往鹽瀆盯著那逆子,如有機會……」桓大司馬沉聲冷笑,「世人既知其奉我命行事,郗方回坐穩京口,第一個拿我子開刀合情合理。」

    「諾!」

    郗超眼神微閃,立刻明白桓大司馬的意圖。

    殺子之仇不可不報。

    不過是將之前中斷的計劃重拾起來,只要時機掌握恰當,北府軍照樣會落入大司馬之手。

    鹽瀆縣

    桓容連吃三日寒食,終於喝到熱粥,忍不住熱淚盈眶。

    公輸長和相里兄弟首次受到邀請,在縣衙內用膳,見識到桓容的飯量,七條大漢圓睜雙眼,集體下巴脫臼。

    石劭淡定的夾起一塊腌菜,配著粟粥送進口中。又夾起一片炙肉,裹上醬料下肚。其後抬眼掃過七條大漢,不禁搖了搖頭。

    見識少啊!

    膳食用完,公輸長和相里兄弟結伴離開府衙,都是鼓著肚子,眼神有些發飄。

    和桓容一起吃飯,不注意就會吃多。石劭已經學會不著痕迹的數飯粒,七人尚未掌握此種技能。

    蒼鷹在天空盤旋兩周,丟下一隻貌似天鵝的大-鳥。

    桓容走到廊下,仰頭望向天空,發現空中又多出一隻體型更大的黑鷹。

    「噍——」

    見到桓容,蒼鷹照例飛下來擦爪。黑鷹隨之飛落,佔據了院中搭好的木架。

    「熟人?」桓容戳了戳蒼鷹的肚子,回報是束髮的葛巾被啄掉。

    黑鷹歪著頭看了一會,撲閃兩下翅膀,朝著桓容的方向伸出右爪。

    桓容小心靠近,慢慢伸出手。黑鷹即使不耐煩,也沒有張嘴就啄。

    解下鷹腿上的竹管,取出管中書信,桓容先是嘴巴張大,繼而笑彎雙眼,最後眉毛揚起,差點飛過髮際線。

    「府君因何發笑?」

    「秦氏的船月中將到。」桓容咳了一聲,隨手摺起絹布,並未交給石劭的意思,「隨船工匠增至百名,船工多出半數,敬德需提前做好安排。」

    「諾!」

    石劭離開後堂,繼續每日公務。

    桓容再次展開絹布,看著上面的內容,禁不住笑出聲音。

    他在鹽瀆鏟豪強分田地,放私奴罷蔭戶,得到一片讚譽之聲。慕容鮮卑沒有剷除豪強,僅是厘校戶籍,罷斷蔭戶,就鬧出大亂子。

    負責此事的廣信公一心為國,強行清查佃客蔭戶,僅三月時間就出戶二十餘萬,激怒滿朝權貴。國主慕容暐到底年輕,架不住群臣反對,沒能堅持住立場,廣信公憂憤成疾,不治身亡。

    朝中權貴開始反撲,領兵在外的慕容垂受到波及,有人舉發他同廣信公暗通書信,贊同「禍國」之策。早對他不滿的大司馬逼迫燕主下旨,收回他的兵權,令其即刻還朝。

    秦璟在信中寫明,如慕容垂還朝,則氐人必大舉進攻,如其抗命,燕國恐將內亂。

    桓容對燕國亂不亂不感興趣,氐人和慕容鮮卑誰勝誰負,同樣和他關係不大。讓他高興的是,慕容垂麻煩纏身,百分百沒空來找自己麻煩!

    舉著絹布,想到行此「義舉」的燕國大司馬,桓容笑得愈發暢快。

    真是好人啊!



    上一頁 ←    → 下一頁

    龍王殿大唐貞觀第一紈 都市極品仙帝蛇王纏身:老婆,生個蛋我跟天庭搶紅包
    重生之賊行天下萬古第一神次元手機網遊之末日劍仙系統之鄉土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