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194.第194章 千年農業稅,血淚消亡史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194.第194章 千年農業稅,血淚消亡史字體大小: A+
     
      第194章 千年農業稅,血淚消亡史
      新的一天,從清晨開始。

      太陽升起,各朝古人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各朝的皇帝尤為忙碌,既要忙著搭建覆蓋全國的通信網,又要忙著尋找全國各地的礦藏。

      至於各朝的老百姓,則是抓緊時間處理一天的農活。

      等會還要觀看視頻,他們對後世取消農業稅很感興趣。

      在他們的認知中,歷朝歷代的老百姓都要繳納農業稅,他們無法想象後世為什麽可以取消農業稅。

      也正因此,他們才會如此期待主播等會播放的視頻。

      他們不指望當今皇上可以學習後世取消農業稅,皇上在看完視頻後可以降低一點農業稅,他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其實他們老百姓最感興趣的,還是想知道後世取消農業稅的原因,看看他們能不能從中借鑒一二。

      上午一開始播放的依舊是簡體字教學視頻,整個視頻足足有好幾個小時,各朝的孩子紛紛叫苦連天。

      蘇晨為了加快進度,只能采取趕鴨子上架的方式。

      他也沒指望各朝古人通過天幕學習,就能掌握每天的知識。

      其實天幕學習的效率很低,僅僅能夠讓各朝古人對簡體字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可能各朝會有一些學霸可以很好的吸收知識,但那只是少數而已。

      想要完全掌握簡體字,需要老師面對面教學,需要有老師每天督促著讀書識字,僅僅觀看天幕的教學視頻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他加快速度把簡體字過一遍,只是為了方便各朝統治者做好記錄工作,然後通過興辦學校的方式,把這些簡體字知識傳授給學生。

      他相信以各個朝代的實力,是完全可以做到全面普及教育的。

      農作物種子可以讓各朝有吃不完的糧食,世界地圖可以讓各朝有花不完的銀子。

      解決了這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各朝各代的教育事業必將迎來爆炸式發展。

      他相信要不了多久,各朝的每一個郡縣都會有學校,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上學。

      在知識學習視頻快要播放完之際,各朝古人紛紛停下手頭上的活,而是不約而同的把目光看向天幕。

      農業稅和各朝古人息息相關,大家都想看看後世怎麽就把農業稅給取消了。

      【千年農業稅,血淚消亡史】

      【明朝末年的一位官員,在面對因稅賦過重揭竿而起的農民軍時,說出了“不做安安餓殍,尤效奮臂螳螂”這句話。

      意思是你不老老實實當餓死鬼,竟然還敢螳臂當車來造反。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句話,簡直是十惡不赦。

      但是封建時期的農民在官員眼裡還真不過只是個納稅耗材而已,乾的動就交稅,乾不動就主動餓死,好讓朝廷省心。

      雙方矛盾點歸根結底在於一個稅字。

      在中國古代,一般有兩種稅收思路。

      一種是代表著小農經濟思維的人頭稅和勞動稅。

      另一種是代表著商品經濟思維的資產稅和經營稅。

      哲學家黑格爾在談到中國歷史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來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王覆滅更迭的不斷重複罷了,這句話是有那麽一丁點道理的。】

      楊嗣昌:胡說八道,老夫什麽時候說這句話了,一定是有小人故意汙蔑老夫。

      他做過一首詩,第一句說的是“不作安分降將,效尤奮臂螳螂”,根本就不是什麽讓老百姓老老實實當餓死鬼。

      他身為內閣大臣,尊崇孔孟之道,怎麽可能說出如此喪盡天良的話。

      一看就是有人抹黑他,故意往他身上潑髒水。

      當初他舉薦熊文燦負責剿匪,在他的同意下,熊文燦采取招撫策略。

      最終順利招撫了大批流寇,其中包括張獻忠,這也算做是他的政績。

      本來是皆大歡喜的,可張獻忠在被招撫後,得到朝廷承諾不拆散軍隊、有單獨駐地、稅收自理、不聽調、不聽宣等等優待政策的情況下再次反叛。

      在這種情況下,他所說的不作安分降將是在罵張獻忠。

      也不知道是哪個奸臣把這句話改成了不做安安餓殍,讓他莫名其妙的背負罵名。

      在聽到視頻傳出的第一句話時,各朝的老百姓無不怒目圓睜,氣憤不已。

      讓他們老老實實當餓死鬼,這種混帳話也不知道是哪個王八蛋說的。

      要是讓他們知道名字的話,此刻一定在彈幕上大罵這個惡官。

      尤其是處於各個王朝末年揭竿而起的老百姓,看到這句話紛紛破口大罵。

      他們也不想造反,可官府把他們往死裡逼,為了求一條活路不得不造反。

      可現在有惡官剝削他們就算了,居然還敢大言不慚的讓他們老老實實餓死,這誰能受得了。

      【中國雖然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一直到清朝覆滅,建立在小農經濟稅收之上的皇權集中制度始終都沒有發生過任何實質性改變。

      無數人都試圖推動稅收向著商品經濟思路轉型,但是鮮有成功者。

      所以古代中國文明也被牢牢壓製在重農抑商的枷鎖裡,遲遲等不到升級。

      重農抑商其實也正是兩種稅收邏輯衝突的結果。

      表面上來看,打壓商業是因為商人既不事生產,還會虹吸農業人口,最終導致糧食產量不足。

      而本質上,則是由於商人大多居無定所,且商業活動複雜多樣,使得古代征商業稅的成本極高。

      反觀農業,典型的不動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稅基穩定,征收成本低廉,所以中國長期以來都把農業作為課稅的重點對象。

      但是所謂的重農抑商,重視的也並不是農民,而是農業帶來的稅收。

      拿著最低的回報,乾著最累的活,交著最重的稅。

      因此,中國古代農民一直在逆來順受和忍無可忍之間不斷切換。】

      劉徹:重農抑商的本質,主要還是因為糧食產量不足,不足以養活全國人口,所以必須采取重農抑商的策略,讓老百姓都能安心耕種。

      至於視頻中提到的商業稅收問題,還不是最主要的。

      他們大漢就有對商賈買賣貨物進行收稅,不管征收商業稅的成本高不高,總歸是可以收一些商業稅的。

      其實根本在於糧食產量低,還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飯。

      在這種大背景下,重農抑商是必然的舉措。

      只有讓老百姓把心思全放在土地上,才能盡可能的種植出更多的糧食。

      否則老百姓看到做生意這麽賺錢,全都蜂擁跑去做生意了,那原本就不夠的糧食就更少了。

      各朝不少官員非常認同視頻所說的,農民的確在逆來順受和忍無可忍之間不斷切換。

      華夏的老百姓可以說是最安分守已的,不把他們逼到絕路,他們就會一直逆來順受下去。

      可一旦把老百姓逼到死路,他們爆發出來的力量也是非常驚人的,足以改朝換代。

      【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主要的農業稅改革,每一次改革不僅都伴隨著血與淚,更是小農經濟思維和商品經濟思維的顯化衝突。

      第一次的改革出現在明朝中期,當時明朝第一權臣張居正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文官集團加地主鄉紳勢力,主導推行給農民減負的一條鞭法。

      結果是張居正死後被利益集團挖墳掘屍,徹底清算。

      第二次改革是清朝雍正皇帝耗費一生強行推行的,號稱一條鞭法升級版的攤丁入畝。

      為了推行這個政策,雍正殺的是人頭滾滾。

      而自己更是日夜批複奏折,最後被活活累死。

      前兩次,一次失敗,一次勉強成功。

      直到第三次改革,借助土地改革、改革開放和加入WTO的三個千年級別歷史機遇帶來的動能,中國在2006年徹底取消實行了2600多年的農業稅,商品經濟終於得以上位。】

      張居正:什麽?老夫被挖墳掘屍?
      張居正目瞪口呆的愣在原地,仿佛被雷擊中一般,任憑周圍人怎麽叫喚也毫無反應。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大明首輔,死後居然落得如此下場,被人從墳墓裡挖出來掘屍。

      好了好半晌,他才恍恍惚惚回過神來,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怎一聽令他難以置信,可仔細想想,這種悲慘結果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只是沒想到居然成真了。

      在他強行推行改革的那一刻,他就有預料自己的下場大概率以悲劇結尾。

      畢竟自古以來,改革之人都沒有好下場。

      因為一旦推行改革,勢必會引起既得利益集團的圍攻。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推行改革千難萬難,改革者想要有好下場近乎不可能。

      可即便如此,他也要強行推進改革,用強有力的手段壓製反對派。

      他不為其他,只希望通過改革可以讓大明朝化解危機,延續更長的國祚。

      他之所以費盡心力的改革,是因為他看到了大明朝面臨的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盡管他早已有心理準備,可是得知自己死後被挖墳掘屍,內心還是不可避免的悲痛。

      想想他一心一意為了大明朝,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可謂是嘔心瀝血,不惜得罪整個官紳階級。

      可最終的結果卻落得這般田地,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

      可很快他就重新堅定信念,目光深沉而堅定,散發出一往無前的氣勢。

      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可為了大明朝,為了天下百姓,他也必須勇往無前。

      即便死後被清算,又算得了什麽呢。

      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抱負,他縱死無悔。

      雍正:朕因為日夜批複奏折被活活累死,確定沒有開玩笑?

      他怎麽看都感覺有些荒謬,歷朝歷代也從未聽說過有哪個皇帝是因為批複的奏折過多而活活累死的。

      即便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每一天都批複那麽多奏折,也沒看到朱元璋因為這個累死的。

      要知道,朱元璋的勤政可是出了名的,每天恨不得十二個時辰處理政務。

      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也沒有被累死。

      他雖然勤政愛民,可也沒有到朱元璋那種廢寢忘食處理政務的地步。

      他為了推行攤丁入畝,耗費了畢生心血。

      畢竟攤丁入畝的政策觸及到整個士紳階級的利益,遭到幾乎所有文武大臣的反對。

      他要是不時刻盯著,肯定會有官員陽奉陰違,背地裡做些小動作。

      說他日夜批複奏折,這確實是真的。

      沒有辦法,為了攤丁入畝政策的順利實施,他必須這麽做。

      現在來自後世的信息告訴他,自己是因為操勞過度累死的。

      雖然他不太相信,但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還是要多加重視的。

      既然如此,那他以後多加休息就行,這樣總不至於被活活累死吧!

      不過有一點讓他不解,勉強成功是什麽意思?
      成功就是成功,哪裡還有勉強一說。

      他不禁在心中思索起來,難道是改革不徹底,有一些地方的改革打了折扣?

      他思考半晌也沒有想明白,目前的改革在他的強勢推行下非常徹底。

      可這樣的話,那勉強成功的說法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各朝古人對第三次農業稅改革異常感興趣,紛紛打起十二分精神。

      第一次農業稅改革指的是張居正的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農業稅改革指的是雍正的攤丁入畝,最後落得一個勉強成功的評價,顯然也不是大家所期待的答案。

      唯有第三次農業稅改革,徹底取消了農業稅,這才是大家一直期待的。

      尤其是各朝的老百姓,對後世的農業稅改革最為關心,一個個豎起耳朵認真傾聽。

      從視頻中所描述的,大家知道後世之所以能夠成功改革農業稅,最最重要的是抓住了三個千年級別的機遇。

      土地改革,改革開放,加入WTO。

      能夠被稱之為千年級別的歷史機遇,可見這三個方面有多麽重要。

      其中改革開放不清楚,不知道開放的是什麽,他們無從得知。

      加入WTO就更加疑惑了,完全不懂什麽意思。

      就唯有土地改革是他們最關心的,僅僅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一個大概。

      他們非常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土地改革,最終導致後世徹底取消農業稅。

      土地改革具體都有哪些內容,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

      尤其是各朝的統治者,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更加迫切了。

      土地問題一直是困擾他們的頭等大事,和他們的江山社稷息息相關。

      要是知道後世的土地改革相關內容,說不定可以借鑒一二,緩解他們朝代所面臨的土地難題。

      【古代皇帝和權臣不都是說一不二,怎麽偏偏改個稅制這麽難?
      首先,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怎麽做的。

      海瑞曾經給過張居正一句評語,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意思是說,張居正這個人一門心思想著替國家做改革、做規劃,但實在是太不會給自己謀身前身後名了。

      明朝中期,寒門出身的張居正大權在握,又身負三朝元老名號,力推農業稅改革。

      然而死後被滿門抄家,妻子被毀去面容,長子更是不堪受辱選擇自殺。

      張居正到底幹了什麽事惹人這麽恨,最主要的就是把那個號稱給明朝硬續了六十年國祚的一條鞭法推向了全國。

      明朝中期開始,土地高度集中,皇帝帶頭掠奪地產,大量設置皇莊。

      而官紳們也紛紛效仿,大肆兼並土地。

      農民不斷失去生產資料,但是農民的稅負卻並沒減少。

      只要地方志顯示這片田地過去是屬於你家祖上,哪怕現在這個地不屬於你的了,田賦還是得伱來交。

      農民為了逃避這種不公平的稅賦開始四處流亡,變成流民,甚至演化成流寇,而朝廷的財政收入也因此快速下降。

      一條鞭法,其中重要的一項革新,正是田賦的課稅對象由人改為田產。

      實際上也就是把勞動稅改為資產稅,這其實就很類似於我們現在提到的房產稅。

      房產多就多交稅,沒房就不交稅,增加富有階層持有財富的成本。

      而一條鞭法本質上也是為了抑製土地兼並,防止小部分人掌握絕大部分資產。

      除此之外,一條鞭法還推行貨幣化納稅,這是為了降低農民隱形開支。

      從秦朝開始,農民繳稅都是需要帶著糧食,或者製成品去固定站點進行當面點清的。

      而糧食在古代是按照容積來統計的,為了能從農民身上榨油水。

      當時在官方收糧站會專門坐著一個擅長腿法的小吏,每當測量容器裝滿之後就會過去不斷踢打。

      為的就是要把盡可能多的糧食壓實在容器裡,達到多收稅的目的。

      而且在這個踢打的過程中,灑出來的糧食農民還是不能帶走的。

      這一部分被稱之為耗余,這是地方官府和官員最重要的灰色收入來源之一。

      而一條鞭法規定所有田賦、徭役,甚至是雜稅都要改成現銀交易。

      貨幣的出現抹除了實物交易中可能存在的絕大部分損耗,給農民又卸下一些負擔。

      這個舉動後世比較有爭議,但是對於當時的明朝而言,確實是有短期利處的。

      官府征稅拿到現銀之後,就可以直接去市場上按需來購買物資。

      相當於給予了官府向市場主動注入流動性的權力,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說張居正的新政,已經體現出了商品經濟思路的雛形。

      張居正的打算是增加底層的可支配收入,同時倒逼富人把財富拿回社會中重新流通,然後再用貨幣化的高效方式大幅提高經濟擴張速度。

      社會財富增加上來之後,自然就會彌合一些社會矛盾,再輔以朝廷拉動內需的辦法。

      如果能做成的話,明朝就還有得救。

      但是張居正的思路太過超前,而且所推行的政策已經不僅僅是觸碰他人利益那麽簡單了,根本就是直接從利益階級嘴裡搶吃的。

      當時之所以可以推行,完全是靠著張居正一手遮天的權勢,暫時壓製住了所有的反對聲音。

      所以一條鞭法隨著張居正的過世也迅速人亡政息,地主階級卷土重來。

      諷刺的是,明朝最後說白了就是收不上稅窮死的。

      財政收入不足以發軍餉,所以就只能繼續剝削農民。

      而農業稅賦越高,流民就越多。

      流民多了,農業稅就更收不上來了。

      隨著李自成的起義軍部隊也越發龐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海瑞:盡管張居正在個人行為上有一些缺點,但不得不說張居正是當時朝廷中的一位傑出人才,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有著非常出色的才能。

      張居正剛剛才從挖墳掘屍的慘禍中回過神來,當聽到自己死後被抄家、妻子被毀容、長子受辱自殺時,他整個人被氣得渾身顫抖。

      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

      那些反對者為什麽要禍害他的家人?

      他痛苦的閉上雙眼,內心萬分悲涼,被殘酷的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

      他可以容忍自己為了理想不得好死,但不能忍受家人因為他的緣故而受到牽連。

      這一刻,他不禁自我懷疑,自己做錯了嗎?

      他一心為了報效大明,不惜得罪整個士紳階級。

      可到頭來,不僅自己結局悲慘,就連家人也受到連累,死的死,傷的傷。

      他為了大明,值得嗎?
      而且他最痛心的一點,是他從小教導的皇帝到頭來居然會抄他的家,這才是讓他破大防最重要的原因。

      他悉心教導陛下,可為何陛下如此待他?
      這一刻,他迷茫了,不知道改革應不應該繼續下去。

      為了改革,文武群臣反對他,連他死後也被挖墳掘屍,陛下也要抄他的家,家人非死即傷。

      如此種種,讓他堅定的內心再次動搖。

      最終他深深的歎了口氣,仿佛老了十歲似的。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的淒慘遭遇,他都不能視若無睹。

      可要讓他放棄改革,放棄他的理想抱負,他又不甘心。

      為今之計,還是等晚上直播再說。

      等主播告訴他改革的來龍去脈,他再做決定也不遲。

      說不定到了那時,他可以找到解決之道。

      既能成功推行改革,又能全身而退。

      【接過張居正遺志並加以改進的人,就是清朝皇帝雍正。

      雍正一繼位就推行號稱一條鞭法升級版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永不加賦的政策。

      其中火耗就是明朝時期所說的耗余,雖然後來繳稅改成了使用銀子的政策,並保留了下來。

      但是地方官府以“融化碎銀鑄成官銀過程中,加熱材料使用費和銀子的損耗”作為理由,給耗余換了一個新名字,繼續從老百姓身上刮油水,屬於是換湯不換藥。

      雍正的新政就是宣布從此之後,國家作為征稅者主動替大家承擔這部分損耗支出。

      而所謂丁則是指的丁賦,也就是農戶的人頭稅。

      雍正在重啟張居正死後被廢止的稅跟田走的基礎上,把過去需要單獨征收的人頭稅也融合到了土地稅這個資產稅裡面去征收了。

      等於是把生產資料的多寡和納稅的多少真正做到了匹配,最大程度防止地主通過瞞報人口來避稅,這已經很接近現代商品經濟框架下的稅務思路了。

      同時,雍正還規定,土地擁有者不再需要因為人口增長而多繳稅。

      如此一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民可以通過多生多乾,最終實現多產,而不必擔心被不斷增長的人頭稅榨乾。

      用今天的話概括就是交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完全就是商品經濟環境下的稅收策略。

      雍正的改革直接激發老百姓的墾荒熱情,人口和可耕地面積都因此迎來了快速增長。

      雍正皇帝推行這樣的改革不是沒有遇到阻力,相反阻力相當之大。

      攤丁入畝極大的影響到了地主、官員、士紳和勳貴階層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百般阻撓。

      面對這樣的情況,雍正只能用屠刀開路,最終還是靠著絕對的皇權確保了新政的推行。

      不過他自己也被冠以了抄家皇帝的惡名,在他死後,關於他的惡評層出不窮。

      甚至直到今天,電視劇裡的雍正絕大部分時間也是以無情冷酷的負面形象出現,連他的兒子十全老人乾隆都不敢全盤接手雍正的新政。

      在小農經濟既得利益集團、大地主和勳貴們的遊說和恐嚇之下,乾隆被迫取消了一部分雍正的改革政策。】

      雍正:朕總算是明白為什麽說改革勉強成功,原來被弘歷取消了一部分改革政策。

      一想到自己耗費一生的改革成果被親生兒子破壞了,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他辛苦操勞一輩子,才好不容易成功推行改革。

      可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居然因為利益集團的反對就妥協,讓他費盡千辛萬苦才成功的改革成果大打折扣。

      身為大清皇帝,怎麽能因為利益集團反對就妥協呢,這是何等的軟弱。

      乾隆:那麽多文武大臣上奏折反對,朕也是迫不得已才妥協的。

      他剛一登基,滿朝文武群臣就請求廢除先皇的改革政策。

      那時他畢竟剛剛登基,根基還不穩,適當的做一些妥協,可以有助他快速站穩腳跟。

      況且,他也不是全然否定先皇實施的政策,只是取消了一部分而已。

      各朝的皇帝看完張居正和雍正改革的政策後,一個個若有所思。

      誠然,這兩人的改革措施確實可以極大的減輕老百姓負擔,但遭遇到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想要推行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就要得罪整個士紳階級,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哪怕他們身為王朝的統治者,也不敢輕易施行這種改革政策。

      不過相比於第一次張居正的改革和第二次雍正的改革,各朝古人對第三次後世的農業稅改革更感興趣。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超能小農夫我的合租老婆絕色毒醫:腹黑蛇王溺寵辰少的霸道專寵:強婚8陰間神探
    龍珠之最強神話帝國吃相燃鋼之魂男人當自強影視世界當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