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之最強皇帝» 第295章 老驥伏櫪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295章 老驥伏櫪字體大小: A+
     

    第三十三章老驥伏櫪

    先零羌是西羌當中最大也是最強的一支,早在西漢宣帝年間,先零羌就曾屢次侵犯大漢的邊境,後來被趙充國多次打敗,才消停了一些。東漢初年,先零羌乘著隗囂叛漢,再次侵犯隴西、金城,又被馬援擊敗。之後,先零羌先後在漢安帝時期和漢順帝時期,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叛亂和入侵,每一次都歷時十多年,烽火遍及涼州、并州、益州以及三輔地區,為了平定這兩場羌亂,前者大漢花費了二百四十億的軍費,後者則花費了八十億的軍費,府庫為之一空,百姓死傷慘重。

    可以說,除了沒有屈辱的和親以外,西羌對大漢的所造成的損害,恐怕並不比當年的匈奴少上多少。

    不過,先零羌雖然強盛,卻也是漢朝打擊的重點對象。兩次大規模的羌亂,都是先零領頭,那與大漢杠正面的重擔,自然也就壓在了先零的肩頭上。經過這兩次羌亂,大漢固然打得府庫空虛,國力衰落,先零又豈能討得了好去?

    因此,這一次金城、隴西地區的諸羌部族發動叛亂,先零羌卻沒有第一時間參與進來。儘管其中的因素是多樣的,但是,毫無疑問,之前被大漢打得太慘,還沒有完全恢復過元氣來,肯定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因素。

    然而,隨著傅燮調走了安定、北地二郡的郡兵,先零羌的心思又禁不住活泛了起來。當聽說傅燮已經被羌胡聯軍圍困在了勇士后,先零諸部的首領一合計,覺得有機可乘,便果斷起兵了。

    先零羌不愧是西羌當中的大哥大,資深的「造反派」,他們一起兵,造成的聲勢,比起北宮玉、王國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時間,北地全境陷落,安定、上郡告急。先零羌的兵鋒,甚至一度深入到了右扶風境內——誰叫人家當年就曾經屢次寇掠三輔,對此熟門熟路呢?

    而且,先零羌這一反,也帶動了整個西羌的其他部族,之前還在觀望當中,最多只是乘亂入境小規模擄掠幾把的羌族部落,如今也紛紛加入了叛軍的行列之中。

    就在這一刻,整個涼州的局勢,終於全完崩壞了。

    大漢再也無法把涼州羌亂視為疥蘚之疾,放手讓涼州地方去自行平定了。派出大將領兵平叛,這已經成了朝堂上的共識,只不過,對於具體的人選,各方勢力還在角逐當中,一時還沒有定論。

    朝野上下,大部分人都屬意皇甫嵩。皇甫嵩不僅將略非凡,而且是涼州本地人氏,對涼州的地理人情極為熟悉,當然是平定羌亂的最佳人選。

    更何況,皇甫氏一門久鎮涼州,在羌胡各部當中,威信素著,由他領兵出征,可以起到先聲奪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這個結果,朝堂之上,反對皇甫嵩領兵出征的人,也有不少。而且,他們的人數雖然只佔少數,可是他們發出的聲音的份量,卻一點都不輕。

    公然反對皇甫嵩領兵的人,自然是以段圭、蹇碩、董重為代表的「擁董派」。他們本想讓董卓主持涼州的大局,藉著平定這次羌亂,把董卓培植成一枚重量級的砝碼,來制衡親劉照的盧植、朱儁等人。若是換了皇甫嵩去涼州平定羌亂,那所有的功績,肯定會被皇甫嵩佔去大頭,董卓最多是沾點光罷了,哪能達到他們心中的預期值呢?

    這一派人當中,有得勢的常侍、黃門,也有位列九卿的外戚大臣,背後更有一位董太后撐腰,其話語的份量,自然不可小覷,更何況,他們還打著劉宏的旗號呢。

    雖然不可能公開反對,但是,暗地裡最不願意見到皇甫嵩領兵平叛的人,肯定是皇帝劉宏。猜忌功臣,大概是皇帝的通病,這是皇權統治下的痼疾,沒有哪個皇帝可以避免,無非是處理手段是否高妙的區別罷了。

    皇甫嵩如今已經是車騎將軍,這是一般武將所能擔任的最高武職了。其上的大將軍、驃騎將軍兩職,傳統上只會授予外戚,一般的大臣,最多在死後被追贈驃騎將軍而已。

    因此,皇甫嵩的職務,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點,基本上沒有了上升的空間。若想再往上升職的話,除非是轉任三公,否則,朝廷就要面臨對皇甫嵩「賞無可賞」的尷尬局面了。

    可若是轉任三公的話,以皇甫嵩的功績和威望,他這個三公也未免顯得太強勢了一點。在東漢,三公本身就是用來當「擺設」的,隨時可以罷免、替換。但是,再怎麼是「擺設」,也不能否認,三公地位尊貴,而且手中依然保留著相當的權力,若是換了一個強勢的人擔任,這些權力依然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威力來。

    而今,三公當中,已經有了一位功高蓋世的盧植,自他擔任司空以來,三公的職權在無形當中,已經變得名副其實了不少,不再是單純的擺設了。之所以會如此,除了盧植本人有責任心,不願意尸位素餐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盧植有足夠的威望,可以把三公原本被虛化的權力,重新變成實權。

    有了一位盧植已經了不得了,若是再加上皇甫嵩的話,劉宏還能過得快意嗎?

    這些話,劉宏當然不能公開說,但是,作為傳聲筒的諸常侍,卻可以半遮半掩的替劉宏說,甚至,朝中的大臣,包括皇甫嵩自己,也很清楚劉宏的顧慮,只是大家不把話挑明了說罷了。

    但是,毫無疑問,既然劉宏打心眼裡不願意,那皇甫嵩領兵出戰的可能性,就變得極低了。

    除了劉宏外,另一個不大樂意看到皇甫嵩領兵的人,卻是何進。雖說,只要何皇后的地位不變,他這個國舅就不可能失去大將軍的位子,而沒有外戚身份的皇甫嵩,功勞再怎麼大,也不能將他取而代之。

    但是,身為大漢的「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何進當然不願意看到有人的功勞和聲望,完全蓋過了自己。甚至,看到皇甫嵩等人在平定黃巾之亂的過程中,各個立下了蓋世功勛,只能固守河南的何進,心裡也是羨慕不已。一想起漢章帝時期的大將軍竇憲,曾經親自領兵,出塞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而還,威震四海,何進也不由得產生了親自領兵平定涼州羌亂的想法。

    當然,在劉宏的心目當中,比起皇甫嵩,他更不願意看到何進立功。何進身為外戚兼大將軍,對皇權的威脅,本身就比其他人要大很多。幸好,何進是因為他外戚的身份,才得以擔任大將軍的,在軍中基本沒有什麼威信,因此,即便他有心發動政變,也無法真正掌控住軍隊。

    可是,若是讓何進帶兵作戰,立下了不世之功,那他在軍中的威信,也就建立起來了,到時候振臂一呼,從者如雲,還讓劉宏這個宅在深宮的皇帝怎麼玩?

    因此,何進想親自領兵的提案,在劉宏那裡,是絕對通不過的。但是,這並不妨礙眼下何進到處活動,為自己造勢,順帶給皇甫嵩下下絆子。

    而段圭、蹇碩那邊,由於董卓在涼州「敗績」,即便他們想繼續推舉董卓來統兵,也顯然無法在朝議當中通過,因此,他們必須再挑出一個人選來,與皇甫嵩一爭高下。

    可是,段圭和蹇碩等人,想破了腦袋,短時間裡也挑不出一個既可以與皇甫嵩抗衡,又屬於自己一派的人選來。正當他們發愁時,居然有人毛遂自薦,自己找上門來了。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司空張溫。

    原來,張溫雖是儒生,卻好武事,平日里對兵法、軍略,也略有所知,並非皓首窮經之輩。既然好武事,張溫自然不甘寂寞,也想帶兵出征,建功立業,一遂平生之願。

    況且,有盧植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張溫就更不願意讓其專美於前了。

    然而,盧植當初能被公卿一致推舉,帶兵討伐黃巾,是因為他之前曾經平定過九江蠻族的叛亂,軍事才能已經嶄露頭角。可張溫卻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又如何能說服滿朝公卿,取得天子的信任?

    所以,張溫只能再次「不走尋常路」,轉而找上了段圭、蹇碩。

    張溫雖不曾公然阿附閹黨,但是,他也從沒有在公開場合與諸常侍起過衝突,並且,段圭等人都知道,張溫曾主動找上程夫人,買下了司空一職,這就足以說明,張溫並非不知變通之人,為了名爵祿位,他從不憚於使用非常手段。這樣的人,只要善加拉攏,說不定真的可以引為外援。

    雙方一拍即合,在得到了張溫的一些許諾之後,段圭等人便轉而推舉張溫領兵出戰。

    只不過,張溫身為司空,是無法在外領兵的,大漢(特指東漢)也沒有三公領兵出征的先例。這自然是皇帝控制相權的一種方式,按照漢朝的制度,如果有三公領兵的話,那麼在其入覲天子的時候,是要被虎賁執戟叉住脖子,押到天子面前的(歷史上,曹操身為司空,在討伐張繡得勝歸來,覲見漢獻帝的時候,就曾受到過這種待遇,於是曹操一怒之下,再也不肯朝見漢獻帝了)。這種待遇,與三公平日里覲見天子時,天子需要親自起身回禮的情形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樣做,無非是給領兵出征的三公一個下馬威,讓他對皇權生出敬畏之心而已。當然,即便有了這麼嚴苛的制度,皇帝依然不會輕易讓三公領兵的。因此,張溫想以司空的身份,領兵平定涼州羌亂,是很難行得通的。

    張溫當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的對策是,先罷去自己司空的職務,然後轉任為將軍,領兵出征。張溫這個主意,不可謂不妙,只要他能在涼州建立功勛,得勝回朝之日,還怕朝廷不重新拜他為三公嗎?說不定,一步登天,直接成為太尉,都是有可能的。

    一時間,朝堂上亂成了一片。有推舉大將軍何進的,有推舉車騎將軍皇甫嵩的,有推舉司空張溫的,有推舉左將軍朱儁的,甚至,也不知道是不是劉照搗得鬼,見有人推舉張溫,一些大臣便也推舉起盧植來。

    面對這種局面,劉宏也很是頭痛。私下裡,他也曾詢問過劉照的意見。劉照當然是力挺皇甫嵩了,要論對涼州的熟悉程度,滿朝文武,無人能出其右,就算是盧植、朱儁,也未見得能比皇甫嵩做得更好。

    然而,劉照的力挺,並不能消除劉宏對皇甫嵩的猜忌,因此,劉宏便把劉照的建議,當成了耳邊風,自動給忽略掉了,甚至,他還很為劉照「馭人」的水平擔了不少的心。

    其實,劉照哪會不懂這一點?只不過,有了對歷史的先知優勢,劉照很清楚皇甫嵩的品性和操守。平定黃巾之亂后,皇甫嵩威震天下,手握重兵,可他卻沒有聽從閻忠叛漢自立的建議;董卓入京秉政后,皇甫嵩將兵三萬屯駐在扶風,蓋勛密約他一同起兵,討伐董卓,掾屬梁衍也勸他答應,可是,僅僅因為董卓假借皇帝的名義行事,皇甫嵩便拒絕了兩人的建議,放棄兵權,接下了朝廷徵辟他為城門校尉的詔令。

    這樣一個人,還用得著擔心他討平涼州羌亂后,會功高蓋主,難以駕馭嗎?要知道,在本時空當中,皇甫嵩討伐黃巾的一半功勞,已經被盧植給分走了,因此,即便皇甫嵩在涼州立下大功,也不過是與原本歷史上,討平黃巾之後相等罷了。

    劉照眼下最擔心的,反倒是鮑煒等人的安危。眼下,涼州大半的郡縣淪入敵手,隴西、漢陽兩郡,危如累卵,時刻都有可能遭受敵人的大舉圍攻。派去涼州的幾位門下,閻亮已經遭遇不幸,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其餘的人,會不會步閻亮的後塵,也很難說。況且,根據鮑煒的回報,三國名將之一的龐德,也被挖掘了出來,現在就在鮑煒的部下。萬一連龐德也被坑了,那劉照可就要更加心痛了。

    這天,劉照從大將軍府出來,正要回宮,走到半路上,突然有人從街邊沖了出來,攔在了劉照的車駕前面。隨行的衛士見狀,紛紛拔刀圍了過去,參乘的典韋,更是不動聲色的擋在了劉照面前。

    劉照雖然滿心疑問,但卻並不驚慌。且不說自己身邊有典韋這樣的猛人,以及史阿、岳卓等高手護衛,就說攔路之人吧,若是他真有心刺殺的話,就該從路邊直奔自己的車駕而來,哪有在隊列前方阻攔的道理?莫非對方覺得他勇賽呂布,力壓典韋,可以從隊列前方,一路砍殺到自己的車駕前?

    這當然不可能。對此,劉照的第一反應,是有人攔路鳴冤告狀來了,電視里不都是這種橋段么?想到有機會做一次「劉青天」,劉照的心裡,還是有一點小激動的。

    誰知,攔路的人卻高聲喊道:「臣夏育,拜見弘農王殿下,還望殿下不吝賜見!」

    夏育?不就是前些日子積極奔走,謀求護羌校尉的人么?他來見自己,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難道跑官跑到自己頭上來了?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然經歷了這麼幾年的鍛煉,劉照在人情世故方面,已經圓滑得多了。但是,偶爾,他也會故態復萌,恢復原有的書獃氣。一想到夏育阿附閹黨的劣行,劉照登時厭惡起來,下令車隊繼續前行。

    衛士們將夏育驅逐到了一旁,車駕繼續前行。然而,就在劉照的馬車經過夏育身旁時,夏育居然從地上猛地竄了起來,直撲向劉照的車駕。

    車駕兩旁的衛士,一時間竟然沒能反應過來,等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夏育已經撲到了劉照的馬車邊上。大失顏面的衛士們,紛紛揮舞著短棍,向夏育砸了下去。

    衛士手中的短棍,本是充當儀仗的東西,「執金吾」一詞中,所謂的「金吾」,就是指兩頭塗了金漆的棍棒。雖然衛士們對夏育極為惱怒,但是他們也知道,在洛陽鬧市當中,輕易還是別動刀劍為好。何況,夏育方才口中稱臣,足見也是有身份的人,那就更不能隨便斬殺了。

    饒是如此,五六根短棍落在夏育的身上,還是把他打了個趔趄。夏育身體向前一仆,登時倒在了地上。

    夏育倒地后,卻乘勢一把拽住了馬車的車輪。車輪前滾,夏育也在地上,被向前拖出了好幾步,但是他卻不肯鬆手,口中依然喊叫著:「臣夏育,懇請弘農王殿下開恩賜見!懇請弘農王殿下開恩賜見吶!」

    劉照聽到夏育凄慘的聲調,心中不忍,便示意衛士將夏育帶過來。當夏育出現在劉照的面前時,劉照也禁不住愣了。

    對方竟是一名頭髮已經花白,滿臉風霜之色的老者。他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扯破了好幾處,渾身沾滿了塵土,就連臉上,也有好幾處擦傷的痕迹。

    劉照不由得想起了夏育的身份,無論如何,眼前這位老者,也是曾經為大漢浴血奮戰,安定邊疆的軍人啊!僅憑這一點,難道自己就不該給這位老者一點他所應得的尊敬嗎?



    上一頁 ←    → 下一頁

    甜婚來襲:腹黑老公壞透Kiss小呆萌:惡魔校劍徒之路冒牌天王黑凰后
    重生之妖孽人生海賊之國王之上這號有毒末世生存大師總裁大人,放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