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之最強皇帝» 第278章 「徐庶」不是那麼好當的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278章 「徐庶」不是那麼好當的字體大小: A+
     

    第十六章「徐庶」不是那麼好當的

    不得不說,董卓是個很有決斷能力的人,聽了閻忠的推薦,他立刻派人找到了當時還沒什麼名氣的賈詡,禮聘其為決曹掾。

    決曹是執掌決獄、斷案、司法的機構,在諸曹當中地位算是比較顯要的部門。這種機構的長吏,一般都由當地的豪族子弟擔任,一方面,豪族子弟主掌決曹,執法時自然會偏向當地的豪族,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作為利益交換,當地的豪族也肯定會從多方面支持太守,讓太守的政令能夠順利施行下去。

    不過,武威這種邊郡地區的豪強勢力,可就遠遠比不上河東了。這些地方文教落後,一般出不了多少官僚世家,就算有,也僅僅限於一郡之內罷了,遠不像內地郡縣的世家,動輒就出過三公、九卿、兩千石級別的高官,人情關係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不小心就會惹出大麻煩來。

    當然,邊郡民風彪悍,許多豪強都會修塢堡、養家兵,動不動就會暴力抗法,同樣不好惹。只不過,對於董卓而言,這種暴力抗法的豪強,反倒最好對付——比誰的拳頭大,這可是董卓的強項,你敢暴力抗法,董卓手底下的一幫虎狼之兵,就會讓你們知道,什麼叫做滅門的令尹。

    因此,雖然被從河東發配到了武威,但是董卓反倒覺得如魚得水,他在武威當地的權威,可以在河東時重多了。一應的屬吏任命,基本全憑董卓一人說了算,當地的豪族大姓,根本不敢多言語什麼,否則,家裡的塢堡若是被不知哪裡來的流寇馬賊,或者羌胡部落給攻破了,一家老小被宰得乾乾淨淨,可就別怨董使君治下的武威,地面不夠平靖了。至於有人在董卓部下的營中,看到了被滅門的某戶人家的女眷,那也肯定是你酒醉眼花,認錯了人。

    對於董卓的禮聘,賈詡多少也有些出乎意料,他的第一反應,自然是婉拒。因為他很清楚,董卓為人殘暴,喜怒無常,既不是一位好伺候的主上,也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的人。相反,董卓豢養了那麼多的部曲家兵,其野心也是昭然若揭,上了他的賊船,恐怕日後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可董卓是允許你婉拒他的好意的人么?很快,在刀刃的脅迫下,賈詡就「被自願」的應下了董卓的禮聘,前來赴任了。

    到了太守府,見到了閻忠,賈詡才知道,董卓為何會對自己這麼一個名聲不顯之輩,如此的重視。不等賈詡向閻忠抱怨,當他聽說閻忠也是被董卓給半道劫持來的之後,就只能報以苦笑了。

    剛一上任,賈詡遇到了考驗——這既是董卓對他才幹和忠心的考驗,也是他對自己良心的考驗。

    董卓在涼州威望極高,而且,這份威望還是董卓靠武力打出來的。因此,無論是北宮玉,還是王國,都想極力的勸誘董卓,站到他們一邊去,一同起兵造反。北宮玉甚至許諾,只要董卓肯加入,自己立刻將聯軍統帥的位置,拱手相讓。

    說實話,董卓對此不是沒有動心過,如今漢家的天子擺明了是在猜忌、提防他,而最有可能成為嗣君的弘農王,又跟他有過衝突。這麼一看,他在大漢官場上的前途,簡直是一片黯淡。

    雖然已經走了董太后的路子,但是一對孤兒寡母,再加上幾名常侍,想要對付弘農王一黨,勝算實在有些低——弘農王一黨,可是集外戚、士人乃至部分權宦為一體的集團,豈容小覷!董卓可不是願意為人火中取栗的主兒,想讓他衝鋒陷陣的去扶保董侯上位,沒有足夠的把握,董卓才不幹哩!

    而加入叛軍的話,以他在諸羌部族當中的名望,再加上他的實力和手腕,統合叛軍,割據隴上,進一步圖謀三輔,乃至爭霸天下,都不是夢想。

    不過,一想到漢廷的軍隊,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就把有燎原之勢的黃巾叛亂,給鎮壓了下去,董卓的心裡,也不由得一陣陣的發寒。

    因此,董卓沒有立刻答覆北宮玉和王國的勸誘,而是將兩人派來的使者,軟禁在驛館當中,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然後召集心腹部屬,商討此事,這當中,就包括了賈詡。

    賈詡剛到董卓門下,就算董卓再怎麼看重他,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被董卓視為心腹。事實上,這次讓賈詡參與決策,一方面,是董卓知道,自己屬下的幾名部將,都不擅長出謀劃策,就算是李傕,也只是鬼點子多一些而已,真要說分析天下大勢,他還差得遠呢,因此,只能請賈詡前來諮詢一二。

    另一方面,這也算是董卓對賈詡的一次考驗。若是賈詡這一次,是真心誠意的為董卓出主意,而且主意出的高明的話,那董卓便會從此把賈詡當成真正的心腹看待。若是賈詡心懷二志,只是敷衍了事的話,那董卓一怒之下,對其痛下殺手,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對賈詡而言,此次考驗,除了關係到他的性命安危外,也同時考驗著他的良心。

    賈詡的道德感,並沒有那麼強烈,對於大漢,也稱不上死忠。但是,身為士人,他還是有一定的道德準則,和忠誠觀念的。

    歷史上,賈詡為李傕、郭汜出主意,反攻長安,那不過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罷了。因為賈詡畢竟從中平六年,董卓自任太尉時,就擔任了董卓的掾屬,這麼幾年下來,他早就被外人視作董卓一黨。而今,王允要對董卓餘黨趕盡殺絕,因此賈詡不得不借李傕、郭汜來自保性命。

    但是,做出這個決定后的賈詡,內心其實是很痛苦的。他知道,因為自己的這一計策,無論是大漢朝廷,還是關中的百姓,都遭受了莫大的災難。

    李傕與郭汜,「一人劫天子,一人質公卿」的惡行,眾所周知,這裡就不詳述了。單說民間,因為李傕、郭汜二人的相互攻殺,造成了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紛紛往外地逃難,而在逃難的過程中,因為缺乏食物,甚至一度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曹操手下,有一名武將,名叫王忠,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對他應該有一點印象,對了,就是劉備離開曹操,借攔截袁術之機,重返徐州自立門戶后,曹操第一波派去討伐劉備的兩位將領之一。可惜,在《三國演義》當中,他們二人不過是路人、丑角罷了,輕輕鬆鬆的被劉備打敗,分別被關、張所擒。

    歷史上的王忠,雖然的確跟劉岱一起攻打過劉備,但只是沒有取勝罷了,並未被劉備擒獲。而且,王忠在曹魏陣營當中,還混得相當不錯,先後任揚武將軍、輕車將軍等職。

    這位王忠,就是三輔人氏(右扶風),在李傕、郭汜二人交戰不休,三輔大亂的時候,他就曾靠吃人熬過了飢荒,逃出了武關,投奔了曹操。

    王忠吃人的事情,並不是什麼秘密,曹魏陣營當中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曹丕有一次還跟王忠開玩笑,在王忠陪他出行的時候,命人取了一串俳優作為道具的骷髏頭,懸挂在王忠的馬鞍上,取笑王忠。

    因此,賈詡在幫助李傕、郭汜攻克長安之後,推辭了所有的賞賜,並低調做人,不敢高踞顯位,並且對李傕、郭汜二人的惡行,也多有勸誡之處,這些,都是他悔過、自罰的表現。

    而且,之後在獻帝出逃,還都洛陽的過程中,賈詡也出了不少的力,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往日的過錯。

    眼下,看到董卓有從賊造反的想法,賈詡自然要想盡辦法,打消掉董卓的這個念頭。

    因為,戰事一起,涼州必定會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別說黎民百姓會因此遭殃,就算是當地的豪族大姓,也未必能在這場權力的爭鬥當中,全身而退。賈詡身為士人,雖然沒有特別高的情操和道德,但是,底線總還是有的——就算不能造福桑梓,也總不能給家鄉帶來災厄吧?

    但是,想讓董卓打消掉這個念頭,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如果賈詡的話,說得稍有疏漏,肯定會引起董卓的懷疑和不滿,到時候別說勸董卓打消念頭,連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全,都還兩說呢!

    因此,賈詡就得裝出一副處處為董卓考慮的模樣來,為了讓董卓不投降羌族叛軍,他甚至不惜為董卓出謀劃策,讓董卓成為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遣的一方諸侯。

    這就是退而求其次了。只要涼州還在大漢的治下,就算董卓擁兵自重,不聽朝廷的調遣,但他終究還是大漢的臣子。董卓死後,他的兒孫未必能繼續守住這份家業,也未必能鎮得住董卓手下的驕兵悍將,那時候,朝廷就有機會,從中運作,最終收回涼州了。

    那賈詡就不能默不作聲嗎?顯然不能,他與徐庶不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沒有性命之危;而賈詡進了董營,若是一言不發的話,那隨時都可能被暴怒的董卓砍掉腦袋。

    且不論「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只是《演義》敷衍出來的故事,就算是實事,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曹操脅迫徐庶「進曹營」,更多是為了斷劉備的臂膀,而在曹營當中,「謀臣如雲」,根本不缺徐庶一人。因此,就算徐庶一言不發,對曹操也沒有什麼損失。(當然,演義里為了凸顯徐庶的智謀和作用,還是讓他看穿了龐統的連環計)

    而如今的「董營」當中,卻只有賈詡這麼一位智囊(閻忠見不得光),董卓對賈詡,也算是冀望極深。若是賈詡一言不發的話,那不等於是直接打董卓的臉么!

    既沒有慷慨就義的決心,又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線,賈詡就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寧可扶助董卓當割據涼州的漢家諸侯,也不能讓董卓叛漢自立。

    再說閻忠一陣自嘲之後,便放下了鋤頭,與賈詡一起了屋子。看左右無人,閻忠低聲道:「文和呀!老夫將其牽扯進來,可不僅僅是為了拿你來擋槍遮箭,而是盼望你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老夫救出這個火坑啊!你的智計、見識,遠在老夫之上,定能在董卓面前從容周旋。文和,看在你我相交一場的份上,還望你不要與老夫計較,幫老夫這一把啊!」

    閻忠說著,便朝著賈詡俯身拜了下去,賈詡趕忙還禮,將閻忠扶了起來,道:「德公先生何出此言!你於我有知遇之恩,我又怎能坐視你落難卻不理呢!」

    說完,賈詡便將今天在太守府說的那些話,向閻忠轉述了一遍。閻忠聽完,拍案讚歎道:「還是文和你機智啊!先把董卓穩住,免得他現在就投向叛軍,其他的事情么,日後還可以再做謀划,徐徐圖之。此計大妙!大妙!」

    賈詡苦笑道:「德公先生,你就別誇讚我了。實際上,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這一計,對大漢,對涼州,究竟是福還是禍。如今雖然暫時穩住了董卓,然而,若是日後讓涼州出現一位割據一方,不聽號令的諸侯來,對天下的局勢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會不會開諸侯割據之先河,會不會讓大漢淪為東周,這些都不好說啊!而且,有道是人心不足,慾壑難填,就怕董使君割據隴上之後,會生出『得隴望秦』之心啊!」

    「哈哈,文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天不佑大漢,你再怎麼出力扶保,也難挽大廈於將頃,同樣,若是天命不在董卓,就算他再怎麼折騰,也終究難免敗亡之局。眼下,你能穩住董卓,讓涼州羌亂早日被朝廷平定,就已經是莫大的功德了!」閻忠大笑道。

    「唉,我哪還敢奢望自己有功德於涼州?但求無過而已!」賈詡嘆道。

    「文和不必如此自責!能早一日結束羌族的叛亂,就能讓涼州百姓少受一日的戰亂之苦,這難道不是功德?日後董卓主政涼州,就算他對朝廷懷有不軌之心,但是對於涼州而言,有董卓的威懾,諸羌、胡部族,定然會安份許多,這不等於又給了涼州十數年的太平?」閻忠勸慰道。

    賈詡聞言,反倒搖了搖頭,道:「縱然沒了羌、胡的禍患,恐怕涼州也不會太平。先生是不知道董使君部下的行徑!他們的手段,簡直比羌、胡還要殘忍、下作。若是董使君主政涼州,到時候為禍涼州的,恐怕就是這些人了!」

    「所以,文和你是任重道遠啊!怎樣巧妙的勸誡董卓,給他這匹烈馬套上籠頭,為大漢所用,可就要靠文和妙手回天,扭轉乾坤了!」閻忠道。

    「先生也太看得起我了!」賈詡長嘆一聲,心中一片苦澀。

    雖然經過賈詡的勸說,董卓打消了與叛軍合流的念頭,不過,眼下漢廷在涼州並不佔優勢,相反,漢陽岌岌可危,隨時都有陷落的危險。因此,董卓也就不急著回絕北宮玉、王國二人的招攬,而是擁兵自守,在一旁作壁上觀起來。

    此時的冀縣,情勢其實也並不怎麼危急。如今,除了阿陽的一部分兵力,整個漢陽的軍隊,差不多都被調集在冀縣之中了。再加上城池堅固,叛軍想要攻破冀縣,還真得好好費上一番功夫。

    不過,叛軍的聲勢,也的確十分的浩大。從冀縣的城頭上望過去,四周十數里之內,儘是叛軍的營寨、氈帳。一隊隊的騎兵在原野上呼嘯而過,押送著一隊隊被俘的百姓,和一車車劫掠而來的糧草、物資,趾高氣揚的返回大營。

    而這一切,冀縣城中的士兵,只能眼睜睜的觀望著。李晟等人,數次向左昌請命,要出城截擊叛軍的騎兵,卻無一例外的被左昌給拒絕了。

    左昌非但避戰不出,而且,膽小如鼠的他,看到叛軍的聲勢如此浩大,趕忙派人突圍,去阿陽徵調蓋勛的部隊,南下支援冀縣。

    李晟等人又是一通苦苦的勸說,告訴左昌,有蓋勛在阿陽牽制,叛軍至少得留下萬餘人馬,才能確保北路不失。而若是左昌調回蓋勛的話,叛軍便可以肆無忌憚的橫行整個漢陽郡,只留下冀縣一座孤城了。

    更有甚者,一旦叛軍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們完全可以對冀縣圍而不打,轉而去攻打隴縣,佔據隴關,如此一來,就算左昌眼巴巴盼望的朝廷大軍來了,也會被叛軍阻隔在隴山以東,寸步難行。

    但是,左昌連漢陽門戶獂道都說放棄就放棄了,哪還在乎一個阿陽?對於李晟所說的地形、地勢,他更是沒有一點概念。他只知道,自己眼下想要活命,就得保住冀縣不失,至於其他的事情,與我何干?

    大家也許要問,大漢怎麼會派這麼一個逗比來擔任涼州刺史?很簡單,有劉宏這個賣官鬻爵的皇帝在,有十常侍這一幫國之蠹蟲在,三公都敢賣,何況是區區一個刺史。

    在劉宏等人的心目當中,涼州只不過是一個地名,一個符號,它的安危對大漢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劉宏等人才懶得去關心呢!



    上一頁 ←    → 下一頁

    糾纏逃妻三體逍遙小書生凌天劍尊君九齡
    總裁爹地惹不起絕世飛刀韶光慢重生之狂暴火法桃運神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