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之最強皇帝» 第256章 徵辟荀彧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256章 徵辟荀彧字體大小: A+
     

    第九十四章徵辟荀彧

    從事中郎,品秩六百石,原本乃是宮廷官,即中郎之中有執事者,後轉為三公、大將軍的屬僚,位在長史、司馬之下,等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期,更是成為了諸開府將軍幕下的常設官職。

    從事中郎的職責,是「參謀議」,也就是幫助主官出謀劃策的人。這樣一個官職,品秩雖然不高,但是與主官之間的關係,卻是十分親近的,因此,也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充任的了。

    大將軍幕下的從事中郎,更是望門子弟,海內名士,才有資格出任的。比如荀攸的伯祖父,名列八俊的荀翌,就曾擔任大將軍竇武的從事中郎,謀划誅除曹節等人。再比如前文提到過的李固,他在仕途上的重要起點,便是被大將軍梁商聘任為從事中郎,從此平步青雲,歷任卿守,最終位列三公。從這點上講,後來梁冀(梁商之子)痛恨李固是有道理的,因為按照當時的人際關係算,李固乃是梁氏的「門生故吏」,就該在朝政大事上與梁氏保持統一步調才是,可是李固卻在冊立新帝一事上,處處與梁冀唱反調,在梁冀眼裡,李固差不多都成了「忘恩負義」的典型代表了。

    閑話且不贅述,雖說從事中郎一職,並沒有明文規定,非要授予何等出身的人,但是,按照東漢的政治慣例,這麼重要的官職,自然要拿來拉攏世家閥門,又或者選取當世的名士,來增加大將軍自身的政治影響力。

    顯然,黃忠一不是高門望族的子弟,二不是聞名天下的士人,甚至沒有劉備「漢室宗親」的名頭,在如今這個世道里,前途簡直是一片灰暗。

    可是,何進居然破天荒的將這樣一個武人任命為自己的從事中郎,這就不由得劉照不為之納罕了,難道僅僅是由於黃忠與何進乃是同鄉,都是南陽人的緣故?

    好在,沒過多久,何鹹的到來,便為劉照解開了疑惑。

    沒想到,何進之所以聘任黃忠為從事中郎,還真是因為同鄉之情的緣故。只不過,這份同鄉之情並不尋常罷了【注一】。

    原來,黃忠雖然出身寒門,但是他家父祖幾代人,都頗為擅長弓馬,因此,在南陽也謀得了一份小小的官職,世代為縣中小吏。而黃忠的父親,通過自己的奮鬥、努力,更是有幸做了幾任縣尉,這其中就包括了郡治宛縣。

    而何進當初在南陽,也不過是屠家而已,雖然家底殷實,但是要論社會地位,還不如黃家呢。不過,何進雖然是市井之徒,為人倒也頗有一股豪氣,出手大方,擅長結交四方之士。其實,這裡面除了何進本身的性格因素外,也確實有迫不得已的地方。何進在號稱「帝鄉」、「南都」的宛縣做生意,必然要打點好「黑白兩道」,才能平安無事,把生意順順利利的做下去。

    而黃忠的父親身為縣尉,相當於後世的縣公安局長兼縣人武部部長,作為分管治安的縣級官員,他更是何進重點結交的對象。

    一來二去,何、黃兩家之間,居然建立起了不淺的交情。黃忠的父親雖然宦海沉浮十數年,早就成了老油條,但畢竟是武人出身,性格還是有耿直的一面的。因此,儘管何進結交他的時候,帶有極大的功利因素,但是黃忠的父親,卻依然實實在在的把何進當成了朋友,幫了何進不少忙,甚至還在危難當中,救過何氏一門。

    這份恩情,何進自然牢牢記在心中。後來,隨著何皇后入宮,何氏一門也轉而遷居洛陽,兩家一時之間,斷了聯繫。

    等到何氏一門發達起來之後,何進立刻派人回鄉,去打探黃家的消息,這才知道,數年之間,已然是物是人非,黃忠的父親因病過世,而黃忠自己,則繼續在縣中擔當小吏。

    何進本欲將黃忠請到洛陽來,給他安排一個顯要的職位,卻不料,被黃忠給婉拒了。理由是自己才能有限,又無功績在身,不便驟然超升至顯位。

    得到這個答覆的何進,還以為黃忠是看不起何家驟然顯貴,這才出言諷刺、推脫,心中頗為惱怒,便將此事拋開不提,不再理會黃忠了。

    直到年前,南陽鬧起了黃巾之後,何進一度對南陽的戰事,頗為關切。畢竟,南陽作為何進的家鄉,不僅有何氏一門的宗族老幼,還有不少當年的親朋故舊也在那裡。如今,南陽遭到了黃巾賊的荼毒,宗族故舊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受到了威脅,因此,只要是有關南陽戰事的奏報,何進都要親自過目,詳細的了解一番。

    很快,南陽別部司馬黃忠,便出現在了何進的視線當中。

    雖然何進對黃忠當初的態度很是惱火,不過,何、黃兩家昔日的交情放在那裡,何進也不好過於計較黃忠當日的冒犯。

    何況,隨著對戰況的進一步了解,何進對黃忠的表現,也是刮目相看。在與黃巾軍的戰鬥中,黃忠作戰勇猛,每戰必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小的功勛,堪稱一員猛將。

    身為黃家的故交,黃忠的叔父輩,何進一下子對黃忠起了愛才之心。當然,除了感情方面的因素外,何進也有現實的考量。做為因驟幸而突然崛起的家族,何氏一門的根基,還是太過淺薄了。別的不說,如今何進身為大將軍,所用的掾屬,大多都是世家閥門的子弟,這樣做,固然能增加聲望,擴大影響,穩固地位,同時,也導致何進的手頭,沒有一個可以靠得住的心腹部屬。

    想當年,梁氏、竇氏為大將軍的時候,一門子弟、親朋故舊,遍布朝中為官,為其充當爪牙。而如今的何氏,本家的宗族親戚當中,實在沒有幾個堪用之人,只能往親朋故舊當中尋找一二了。

    可是,當年的何氏,不過是個屠戶,所謂的親朋故舊,身份又能高到哪去?又有幾個才能可堪大用的?

    因此,黃忠的才能,就更加凸顯出來了。何進也只能「盡釋前嫌」,大度的再次向黃忠遞出橄欖枝。

    聽完了故事,劉照在感嘆人生際遇之巧妙的同時,也存了一個疑問,如果當初黃忠真是因為看不起何家的驟幸,才出言拒絕了何進的舉薦和招攬的話,那現在,何進就不怕自己落花有意,黃忠卻依舊流水無心嗎?

    何進對黃忠下達的聘任,尚需一些時日,才能抵達南陽,因此,黃忠最終會作何反應,尚待觀察。不過,如今黃忠既然露了面,劉照自然不會將其放過,到時候,哪怕是借口他的表字「漢升」十分吉利,有個好彩頭,也要把黃忠給調到身邊來。

    對黃忠的聘任雖然尚無結果,但是,對另一位名人的聘任,卻已經完滿的達成——盧植還朝之後,在劉照的一再推薦下,終於聘任荀彧為掾屬,而在推辭了幾番之後,荀彧也終於答允了盧植的徵辟,再過幾日,荀彧就要抵達洛陽,正式上任了。

    其實,荀彧的推辭,倒也不完全是故作姿態,推辭徵辟以邀清名。而是如今的荀彧,實在有些年輕,今年(中平元年,184年)才二十一歲,這個年紀,在古代被稱做「年方弱冠」,雖然已經算是成年了,但是,毫無疑問,其資歷還是非常淺薄的。

    這個年紀的男子,一般先要充當郎官,或是在郡縣擔任掾屬,來逐步培養能力和聲望。而出任三公掾屬的,無一不是久已成名的士人,像荀彧這樣年輕的人,的確很少見,哪怕他有著「王佐之才」的美譽。

    事實上,就在這一年,潁川黃巾被平定之後,朝廷任命南陽人陰修為潁川太守,比歷史上早了將近五年。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變化,乃是因為潁川郡人才輩出,又有「申韓之遺風」,值此動蕩之時,若是不能很好的安撫當地人心的話,恐怕就會生出肘腋之變——潁川郡可是緊鄰著河南尹的。

    而陰修所出身的南陽陰氏,就是光武帝的皇后,大名鼎鼎的陰麗華的娘家。作為從東漢初年流傳至今的頂級閥族,陰氏的門第,有足夠的份量,可以壓服潁川當地的士人。

    陰修上任之後,採取的舉措,倒是和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他先是舉鍾繇、荀攸二人為孝廉,並任命鍾繇為功曹掾,荀攸為五官掾,除此之外,他還任命了不少郡中的名士為掾屬,這其中就有郭圖。

    至於荀彧,和歷史上有較大出入的是,他早就被時任豫州刺史的王允舉為茂才了,因此,這一次,陰修也就沒有將他再舉為孝廉。雖說,在漢代,一個人先被舉為孝廉,再被舉為茂才,或者反過來,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不過,由於名額有限,陰修既然已經舉鍾繇、荀攸為孝廉了,自然也就沒法再察舉荀彧了。

    同時,陰修聘請荀彧擔任自己的主簿,這可是相當於後世的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一類的職務,所需的資歷淺,和主官的關係近,正好適合荀彧眼下的情況。

    然而,才過了小半年,就從洛陽那邊,傳來了三公的徵辟。其實,最初按照劉照的想法,他倒是頗想把潁川的英才,來個一網打盡,因此,鍾繇和荀攸二人,也都在盧植徵辟的範圍之內。

    誰知,潁川太守陰修一看,當時就不幹了——我這好不容易才發掘出了幾名人才,你盧子干怎麼能坐收漁翁之利,來個一網打盡呢?

    最後,在一番討價還價之下,雙方各自做出了讓步,盧植只徵辟荀彧一人為掾屬(這是劉照同學強烈要求的),不過,陰修也要答應,在年底的時候,任命荀攸為上計吏。前文提到過,漢代有一項政治慣例,那就是朝廷會將地方上的諸郡國派遣來的上計吏,徵聘為郎官,進而轉任他職。這樣一來,等於是變相的徵辟荀攸了。

    之所以是荀攸而非鍾繇,則是陰修堅持的結果。因為潁川鍾氏素來擅長律法,而大亂過後的潁川,正是「亂世用重典」,需要申明刑法,整肅地方秩序的時候。無論是鍾繇在律法方面的知識,還是長社鍾氏在潁川郡的影響,這都是陰修所必須倚重的。

    聽到荀彧即將抵京,劉照的興奮,不亞於當初發現了關羽、典韋等人,他早早的命人準備接風所需的一應物事,甚至不論事情大小,都要親自過問上好幾遍,以求萬無一失。

    盧、王兄弟見狀,心中又喜又憂,喜的是劉照做此姿態,進一步表明了他求賢若渴,舉賢用明的態度;憂得是,有這麼一位出身望族,名滿天下的同齡人出現在劉照的身邊,會不會分薄了自己與劉照之間的情誼?

    通過這麼幾年的解除,盧、王兄弟心裡都很清楚,劉照在「識人」方面,有他獨到的本領,像關羽、徐晃、典韋等人,都是被劉照慧眼識英,從人群當中選拔出來的。事實證明,這幾個人也的確沒有辜負劉照的慧眼,一個個都顯現出了絕代良(猛)將的天資。

    因此,荀彧能讓劉照如此念念不忘,如此的大張旗鼓,就足以說明,荀彧此人,可不僅僅是家世好,名氣大,而是他的確有著傳言當中的「王佐之才」,這才能得到劉照的重視。

    否則的話,袁本初袁二公子,論名氣,那也是名滿天下,可是劉照除了對他比較客氣外,竟沒有半分拉攏、重視的意思,反倒是對名氣遠不如袁紹的曹操,另眼相看。

    乘著休沐的機會,盧愷回到家中,將想法跟父親、弟弟說了,盧植聽過後,微微一笑,道:「子和,你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嫉妒之心,乃是人之常情,即便是聖人,也難免有七情六慾。關鍵在於,生出了嫉妒之心后,應該如何去面對和處置。你們兄弟二人,仕途太過順利,年紀輕輕,就被皇子點選為侍讀近臣,待之如兄。雖然我對你們二人的品行,尚算放心,可是,如若不經受一些挫折,恐怕你們終究還是難以成器。如今,有了荀君來與你們競爭,正好可以考驗你們的才學、品行和心志。能不能做得好,為父可要拭目以待了。」

    盧愷和盧濟聞言,恭聲答應了下來。盧濟道:「大人請放心,我兄弟二人再怎麼不濟,也絕不會做出那等嫉賢妒能的醜事來。就算才學上比不過這位『王佐之才』,也絕不會在操行上輸給他!」

    盧愷聞言,笑道:「子同,你這話雖然說得光明正大,可我聽著,卻怎麼好像有偷懶的意思?」

    盧濟不好意思的撓了撓了頭,道:「做人當有自知之明嘛!我雖自問在學問上已經用心、儘力了,可是還是比不上阿兄。換了這位少年之時便有『王佐之才』美譽的荀文若,我可只有退避三舍了!」

    盧植將臉一板,呵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怎能自滿?但凡說自己已經用心儘力了的人,必然是沒有盡全心、竭全力!我看子和說得對,你就是想借退避來偷懶,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大人教訓的是!」盧濟苦著臉,連聲認錯。

    另一邊,王允聽說了荀彧即將抵京的消息后,也在與王蓋、王景兄弟閑談。不過,對於荀彧,王允的評價,卻沒有那麼高。

    「當年,荀仲慈(荀彧父親荀緄字仲慈)屈於閹豎之威,為荀文若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孫女【注二】,一時為世人所譏。幸好,荀文若年少而有才名,這才稍稍挽回了名聲。然而,既已與唐氏成了姻親,人情糾葛,又豈是那麼容易理清的?只恐他日又將是許季秩(許戫)、張元江(張濟)一流的人物!」

    「這……」王蓋聞言,有些不敢苟同:「荀氏一門八龍,都是有名的貞士,天下稱譽,雖然仲慈公一時糊塗,但想來荀文若也不至於成為許、張二公一般的人物罷?再說了,弘農王眼力極准,得他如此看重的人物,想必不是等閑之輩。」

    「哼,那也不過是個袁次陽(袁逢)罷了!」王允頗不以為然。

    許戫和張濟,身為三公,卻阿附閹黨,為世人所不恥。而袁逢,雖然談不上阿附,但是對於閹黨的一舉一動,也很少彈劾、糾治,所以很讓王允感到十分的失望。

    「阿父。」王景看到父親如此義憤填膺,倒是覺得有些好笑:「你說的這些,那都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這荀文若不過與兒子輩年紀相若,等他有資歷做三公的時候,只怕朝野上下,早就是天翻地覆,換了一番光景了。到時候,朝堂之上,怕是已經沒有了閹黨的身影,縱然荀文若與唐氏是姻親,又能如何呢?」

    王景的言下之意,等荀彧有資格做三公的時候,早就是劉照登基為帝了,而一旦劉照登基,肯定是要對閹黨下手的,到時候,閹黨都沒了,還怕閹黨的姻親庇護誰人嗎?

    豈料,王允聞言,竟是冷笑一聲,道:「你們兩個,真可謂管窺蠡測,不知深淺!帝王的心思,豈會那麼簡單?朝中的閹豎,怕是倒了一茬,又得再生出一茬來!」

    說道這裡,王允話語一轉,道:「罷了,為父今日說這些,無非是牢騷而已!你們不要放在心上,還是回去好好盡你們的職責,匡正弘農王的言行。至於其他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罷!」



    上一頁 ←    → 下一頁

    媽咪寶貝:總裁爹地超給女子監獄風雲嬌女毒妃女帝直播攻略神秘首領,夜夜寵!
    太古龍神訣最強兵王回到明末當梟雄程醫生,餘生請多指教北宋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