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之最強皇帝» 第238章 集英社的新用途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238章 集英社的新用途字體大小: A+
     

    第七十六章集英社的新用途

    簡雍是劉備的同鄉,早在求學期間,劉備就與簡雍相識了,兩人一見如故,頗為投契。後來劉備結識了張飛,聚合豪傑,在涿郡做一些不尷不尬之事,而簡雍則涿縣混了一份小吏的工作。

    那個時候,劉備雖然心懷壯志,但是在別人眼中,他不過是縣中「狡猾之徒」的頭領,用現在的話說,就叫黑社會頭子,並不是什麼上得了檯面的人物。而簡雍,由於他為人不拘小節,身上又有一股士人的傲氣,所以與他的上司和同僚,相處得並不怎麼融洽,同僚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志大才疏的狂士,沒什麼本事,脾氣卻大的不行。

    但是,劉備與簡雍之間,卻是惺惺相惜,相互抬舉。簡雍認為劉備終非久居人下之輩,日後定能成就一番大業;而劉備也認為,以簡雍的才幹,做區區一名縣吏,實在屈才了,在縣吏這種低級職位上,根本沒有簡雍施展才華的餘地。

    等到劉備起義兵討伐黃巾的時候,本欲請簡雍來軍中,贊畫軍務,奈何簡雍生性疏懶,實在過不慣軍旅生活,因此最終只能作罷。

    如今,劉備終於有了一官半職,算是正式步入了仕途,也可以自行聘用幕僚、屬官了。這時,劉備第一個想起來,也是唯一一個能請過來幫忙的,就是簡雍了。

    劉備立刻修書一封,請簡雍來廣宗,擔任他的主簿。在漢代,上自五府九寺,下至郡國州縣,都設有主簿一職,乃是長官的親吏,就如同後世的秘書一般。因此,劉備請簡雍出任主簿,足見劉備對簡雍的信任和重視。

    而另一邊,曹操正式向朝廷上疏,表奏夏侯惇為巨鹿典農都尉左部長史,曹洪為左部司馬,並聘任滿寵為功曹掾。

    整個巨鹿典農都尉的架構,自此算是初步搭建起來了,二十餘萬降卒、流民的安置,也逐步走上了正規。

    但是,整個冀州,還沒法讓人高枕無憂。從廮陶逃走的那支黃巾軍殘部,最近正式打出了旗號,在神上使張燕的帶領下,攻陷了位於太行山區的幾座縣城,在那裡盤踞了下來,時刻威脅著冀州的其他郡縣。

    盧植知道,要討平這股黃巾賊,不是調動數萬大軍圍剿,就能在短時間內見效的。而且,他身為司空,也不能一直在外滯留。最後,盧植做出了以下的安排:

    以破賊中郎將張郃駐守廮陶,率領五千精銳的常備軍,作為防守冀州地區的機動兵力;以李暠為常山郡都尉,以王超為趙國中尉,以橋封為魏郡都尉,以楊勇為河內都尉,對張燕所部形成了包圍的態勢,防止其出山侵掠周圍的郡縣。

    以上諸郡都是內郡,按照東漢守外虛內的政策,這些郡是不設都尉一職的(王國的都尉叫中尉),其職權都被併入了太守(國相)。這一次,為了防止張燕所部的進犯,盧植特地向朝廷上疏,呈請在這四個郡國當中,重設都尉一職。

    與此同時,這四個郡國當中,也各自設立了一支為數三千人的常備軍隊,由都尉統領,配合本地服役的民兵,隨時準備抵禦黃巾軍的進犯。

    當然,就這麼一直被動防守下去,放任張燕等人休養生息,發展壯大,也是不行的。盧植準備在回京之後,先與太尉楊賜、司徒袁隗一起商議一番,拿出個方案,再向劉宏呈請,授予張郃都督四郡兵馬的權力,令其隨機應變,尋機討伐張燕所部。

    此次出任都尉的這四個人,全都是劉照門下的郎中,這倒不足為奇——在平定冀州的戰鬥當中,劉照派出去的郎中、衛士,除了十餘人不幸戰死外,其他的人,全都掙下了大小不等的軍功。其中,功勞最大的,莫過於鮑煒與典韋二人,他們都有斬殺黃巾軍渠帥的功勞,為此,鮑煒被晉封為亭侯,而典韋也獲得了關內侯的爵位。其他人雖不及鮑煒、典韋,但是憑藉軍功升上幾級,那也是綽綽有餘。

    那麼問題就來了,對於這些郎中、衛士來說,是繼續留在劉照身邊好呢?還是憑藉軍功求取個一官半職,去地方任職好呢?

    按理說,當然是留在劉照的身邊更有前途,皇子親軍,潛邸舊臣,這些身份,豈是那些中低級官職可以相比的?

    然而,這世上卻沒有那麼絕對的事情。對於許多郎中、衛士而言,一來,劉照的年紀太小了,天知道他什麼時候才能繼位登基,然後讓自己這些親軍、舊臣得到重用?搞不好,沒等劉照坐上皇位,自己就先一命嗚呼了呢。

    二來,他們在劉照門下的地位,也不見得有多麼高。你說鮑煒、三李兄弟,以及關羽、徐晃、典韋等人,在劉照登基之後,可以受到重用,這沒人質疑。但若說自己一個尋常的衛士,在劉照那邊連號都沒排上,即便劉照日後成了皇帝,自己又能被重用到哪去呢?還不如把當前這次外放為官的機會牢牢抓住呢。

    所以,就有不少人抱著這種心理,選擇了外放為官。當然,以他們的軍功,也不過就是擔任縣尉一流的官職罷了。然而,縣尉的品秩雖低(四百石),但對於這些遊俠兒出身的衛士來說,卻也頗為炙手可熱——當初他們在地方上廝混的時候,沒少見識縣中官員的威風——所謂滅門的縣令嘛——印象十分深刻,因此,能出任縣尉這樣的官職,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最後,選擇了依靠軍功,外放為官的衛士,共有六十三人。

    而那些地位比較高,在劉照心目當中份量也比較重的郎中、衛士,除了少數幾人外,大部分都選擇了繼續留在劉照的身邊。然而,造化弄人,雖然他們一心想要留下來,可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劉照卻不得不忍痛勸他們外出任職。

    比如出任上述四郡(國)都尉(中尉)的李暠、橋封、王超、楊勇四人,就是劉照考慮到,如果不及時扼殺張燕的發展的話,那麼這一支黃巾軍,將會成長為不亞於冀州黃巾的龐大勢力。到那個時候,恐怕黃河以北、太行兩翼的各個州郡,就又要陷入動蕩之中了。所以,劉照不得忍痛割愛,讓他們去地方上任職。

    而鮑煒則在劉照的安排下,出任隴西都尉,同時,由李晟出任漢陽都尉,還有閻亮、龐成等幾名隴西出身的郎中,也隨鮑煒、李晟去了涼州。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劉照考慮到,就在這一兩年之內,涼州那邊也會爆發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後來割據涼州的軍法韓遂、馬騰,都是從這場叛亂當中崛起的。因此,為了避免涼州像歷史上那樣,陷入長達三十餘年的割據動亂當中,劉照決定讓鮑煒、李晟等人回到家鄉任職,整頓郡中的軍隊,聯繫當地的豪傑,為日後朝廷征討叛軍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接替鮑煒出任弘農王衛士長的,是典韋。雖然論軍功,典韋也有資格出任都尉一級的官職,但是典韋卻很爽快的放棄了,而劉照也不敢讓典韋離開自己的身邊——如今宮禁已經被董重一手掌控,到時候萬一生變,劉照的身邊豈能沒有猛人保駕護航?

    一時間,劉照當初所招攬到的劍客、遊俠,有將近一半的人,被外放為官,離開了弘農王府。說實話,除了自己有意放出去的那幾個人外,對於其他人的離去,劉照還是很心疼的。畢竟,這些人都是劉照按照軍官、將領的標準,慢慢培養起來的,如今,他們零星的散布到各地,去做縣尉一流的小官,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可是,隨著各地的黃巾軍被一一平定,朝廷裁撤軍隊也是早晚的事情,能夠被保留下來的部隊,依舊只有北軍五校而已。而北軍的各級官職,都是父死子繼,代代相承,勢力盤根錯節,根本沒有外人插足的餘地。所以,即便劉照想通過自己的舅舅何進,把門下有功的衛士安插入北軍任職,也是無從下手,一個不慎,還要引起北軍將士的反彈。雖然北軍五校在對抗閹黨時,表現得很不靠譜,但是,他們畢竟是京師安全的保障,也是何進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資本。若是鬧得北軍將士與自己這一方離心離德,對於劉照而言,可沒有半點的好處。

    然而,若是放任這些衛士外出為官,時間一長,劉照與他們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緊密關係,就要被時間與空間漸漸消磨、變淡,之前的一切努力,終將付諸東流。

    劉照既不能擋了門下衛士的遷升之路,又不能任憑他們與自己漸漸疏離了關係,所以,一個能讓大家相互聯繫的聯誼機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了。

    這個機構幾乎是現成的,那就是集英社。這些劍客、遊俠,在成為王府衛士之前,都算是集英社的一員;而在成為了衛士之後,又經常掛著「集英社」的名頭,去洛陽巡視街道,協助治安;這次出去討伐黃巾,他們更是以「集英社義從」的名義從征的。所以,他們對於集英社這個機構,還是很有歸屬感的。

    而今,劉照有意將已經基本成了空殼的集英社,改造為一個類似校友會的聯誼機構,專門負責門下的這一批郎中、衛士之間的聯繫,不但能繼續保持彼此之間的緊密關係,還能在關鍵時刻,將他們重新召集起來,再次為劉照效力。

    聽了劉照的想法后,史阿倒是頗為興奮了一陣子。說實話,看著從前線回來的一干同僚,陞官的陞官,晉爵的晉爵,史阿怎能不羨慕?沉寂了多日的心,終於又騷動了起來。因此,當劉照有意將這個重任,交付給他的時候,史阿一改往日的頹狀,振奮精神,當即用心操辦起這件事情來。

    弘農王府的每一位郎中、衛士,都收到了一個紅底黑紋的木匣,裡面盛放著兩樣物品:

    其一,是一枚銅質的腰牌,正面用陽文刻著「集英社」三個大字,背後的正當中,則用陰文鏤刻著持有人的姓名,而姓名的兩側,則分別刻著「藩邸舊臣」「出入毋禁」兩行字。這枚腰牌,不僅是集英社成員的身份證明,還可以持此腰牌,自由出入弘農王府的外院。

    其二,是一枚寬約一尺,長約二尺的瓦型鐵製品。若是放在後世,一定會有人驚呼,這不是「丹書鐵劵」么?

    沒錯,這就是劉照仿照丹書鐵劵製成的「獎狀」。在鐵券的正面,鏤刻著劉照對持有人所立功勛的感謝、褒獎之語,而在背面,則鏤刻著持有人的姓名、籍貫、在劍術選拔大賽當中獲得的名次(關羽、徐晃等沒參加的人就沒有這一項),以及在平定黃巾之亂的整個過程中,所參加的戰鬥、戰役的名稱。

    收到這兩樣物品之後,全體受勛人員都被感動的涕泗縱橫,這可是那些朝廷重臣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啊!當年漢高祖得了天下,「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如今,他們居然也得到與蕭何、韓信等人一般的待遇,這豈能不讓他們為之感激涕零呢?

    收到丹書鐵劵之後,有一部分人被劉照的行為感化,最終回心轉意,說自己寧可在王府當中做一名普通的衛士,也不願再外出為官。劉照自然也不會虧待了他們,將這些人全部由衛士晉陞為郎中,雖然品秩依舊比不上縣尉等官職,但好歹也算是一種恩賞和補償。總不能冷了人家的心不是?

    三月十六日,盧植率領大軍自巨鹿返回,四月初,大軍抵達洛陽。漢帝劉宏親自郊迎三十里,以示隆重。然而,當盧植繳還了符節之後,劉宏便迫不及待的遣散了軍隊——從各個郡國招募來的士兵,各自遣返回本郡,從北軍五營抽調出來的士兵,則各歸本營。

    不得不說,劉宏此舉,實在有些太過匆忙和草率。眼下,兗、青二州的黃巾軍,尚未完全平定,皇甫嵩正在移師前往東郡的路途中;而南陽的戰事,更是撲朔迷離,勝負難料,而且,自從蹇碩去了宛城前線后,朝堂上的大臣們,愈發不看好宛城的形勢了。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劉宏卻匆忙的遣散了盧植所部,顯然是對士人集團的勢力增長,心存忌憚。

    好在,沒過多久,兗州那邊就傳來了皇甫嵩於東郡蒼亭,大破兗州黃巾軍主力,斬殺渠帥卜己、張伯、梁仲寧的消息。同時,皇甫嵩殺降的惡名,也隨之一併傳到了洛陽。

    原來,皇甫嵩利用漢軍騎兵較多的優勢,將兗州黃巾三萬餘眾,引誘、驅趕到了黃河邊上,然後對背靠黃河的黃巾軍,發動了總攻。卜己等人自然沒有「背水列陣」的本領,而黃巾軍也沒有「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決心,所以,很快就被漢軍給打垮了。

    正因為黃巾軍被漢軍擊潰得太快,所以,這場戰鬥,雙方都沒有太大的傷亡,戰後,大約有兩萬多名黃巾軍士卒,成為了漢軍的俘虜。

    此前,皇甫嵩雖然數次打敗了黃巾軍,但是幾次戰鬥大多都在野外,因此黃巾軍戰敗之後,往往四散潰逃,讓皇甫嵩抓不到幾個俘虜,自然也就沒給他屠戮降卒的機會。

    可是這一次,黃巾軍背靠大河,幾乎無路可逃,大半人馬都被皇甫嵩所俘虜,這就讓皇甫嵩忍不住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兩萬多名降卒,被皇甫嵩在黃河岸邊,就地誅殺,屍體拋入了黃河當中,據說,當天黃河之水,為之變赤,屍體更是將航道壅塞,船隻無法通行。此後的幾年裡,兩岸的漁民,都不敢吃河中打撈上來的魚……

    聽到這個消息后,朝廷上下,居然一片沉寂,沒有人出來指責皇甫嵩哪怕一句話。就連盧植,也只是在私下感嘆了幾句,說皇甫嵩手段如此酷烈,恐怕日後要遭到上天的報應,就如同白起一般。

    白起當年坑殺了趙國的四十萬降卒,令趙國國內的青壯為之一空,幾十年無法恢復元氣。而白起在被秦昭王賜死時,先是憤憤不平的自問:「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緊接著,他便明白了過來,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劉照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同樣只能感嘆一番而已。皇甫嵩出身邊郡,見慣了邊地漢族與游牧民族之間的仇殺,習慣了在戰爭當中運用酷烈的手段,包括殺俘。而且,在他眼裡,黃巾軍全都是叛賊,根本用不著仁慈和憐憫。

    而在朝堂之上,上至天子劉宏,下至公卿大臣,大部分都與黃巾軍有著天然的【階】【級】對立,因此,對於皇甫嵩殺降行為,他們不僅不會出言指責,恐怕還會為之叫好。

    這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了,有時候,不同【階】【級】之間的仇恨與矛盾,遠勝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時候,本國人、本族人互相殘殺起來,也遠比他國、他族更加殘酷。

    劉照前世身為紅旗下長大的孩子,從小受的是紅色主義的教育,因此,對於黃巾降卒的被殺,他內心還是十分的不忍與反感的。

    奈何,他這輩子卻偏偏把屁股坐在了統治【階】【級】的椅子上,除非他願意拋棄自己的【階】【級】出身,否則的話,他只能站在黃巾軍的對立面上,對皇甫嵩的行為,沉默不語。



    上一頁 ←    → 下一頁

    傾世絕寵:王妃,別惹火第一影后:重生之我是大極品透視神眼絕世神醫:腹黑大小姐諸天至尊
    從大秦開始統御萬界元尊武道獨尊無限動漫錄仙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