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之最強皇帝» 第218章 論皇叔的正確食用方法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218章 論皇叔的正確食用方法字體大小: A+
     

    第五十六章論皇叔的正確食用方法

    中平元年二月,盧植率先領兵攻入安平國,拉開了漢軍新一輪攻勢的序幕。與此同時,皇甫嵩進軍汝南西華,與陳國相駱俊合兵一處,準備進討汝南黃巾彭脫所部;而朱儁則與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一道,舉兵進逼宛城。

    另外,由於兗州黃巾愈演愈烈,頗有連通青、冀,進逼司隸的架勢,朝廷任命侍中劉岱為東郡太守,故太尉橋玄族子喬瑁為兗州刺史,會同陳留太守張邈、青州刺史黃琬,一起平定兗、青二州的黃巾軍。

    而巨鹿典農都尉曹操,則向朝廷上表舉薦夏侯惇為長史。

    漢代,郡太守的副職為郡丞,郡丞並非太守的掾屬,所以不得由太守自行聘用,而是需要朝廷來任命。

    與之相應的,王國的國相也有副職,但是並不叫「丞」,而是稱做「長史」,除了國相以外,與太守地位、職責相當的,還有邊郡都尉和屬國都尉,他們的副職,都叫做「長史」。

    因此,典農都尉這個新設的官職,其官制也比照了邊郡都尉和屬國都尉,副職也叫做「長史」而不是「丞」。

    所以,曹操想讓夏侯惇出任自己的長史的話,可不像其他的掾屬,由自己說了算,而是要由朝廷來任命。

    但是,像這種任命,一般都是走個形式罷了,朝廷絕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留難地方上的官員。

    劉照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動了跟曹操一樣的心思。歷史上,諸曹、夏侯子弟當中,也可謂是人才輩出,比如曹仁、曹純兩兄弟,以及曹操的從侄曹休,可都是弓馬嫻熟而且擅長騎兵作戰的良將,曹洪的能力雖然稍弱,但是仍不失為一員能征慣戰的大將。夏侯兄弟兩人更不用說了,特別是夏侯淵,用兵神速,善於長途奔襲,軍中有諺云:「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正是依靠這一套獨特的戰術,才能在關西將諸羌、諸胡以及當地的軍閥韓遂等人,打得落荒而逃,不敢進犯,曹操稱讚他是「虎步關右,所向無前」。

    當然,夏侯淵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他在作戰的時候,太過任勇,而不擅於運用計謀,曹操曾勸誡他,說:「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可是一個人的性格,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所以,恃勇輕敵的夏侯淵,最終敗亡在了法正的計謀之下。

    不過,話說回來,法正乃是漢末三國時期,一流的謀士和軍師,其軍事才華,在奇謀善變方面,尤在諸葛亮之上,不僅深受劉備的倚重,就連曹操也感嘆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耶?」輸在這樣一位奇人的手中,夏侯淵也算是死得不冤了。

    然而,如今有了劉照這個變數,歷史正在朝另一個方向發展,別說是三國鼎立,恐怕就連漢末諸侯割據的情形,也不會再出現了。這樣一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天下的英才,皆為朝廷效力,自然也就不會出現三國英才自相殘殺的局面了。

    那時候,朝廷就算是要大舉用兵,也是去征討周邊的各個異族,而像夏侯淵這樣擅於長途奔襲的將領,便有如虎生雙翼,正好有了發揮自己特長的地方。相比之下,他的缺點,反倒會被無限的縮小。

    想到這裡,劉照修書一封,向曹操詢問,在他的宗族親屬當中,還有沒有其他像夏侯惇這樣出色的人才?如果有的話,請他千萬要「舉賢不避親」,將他們全都舉薦給朝廷。

    寫好了給曹操的書信之後,劉照又不由得想起了劉備兄弟二人。說實話,在聽說了劉備投靠盧植的消息后,劉照很是愕然了一陣子。因為在歷史上,劉備並沒有跟自己的這位老師,產生多大的交集,在平定黃巾的整個過程當中,劉備基本都在幽州作戰,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先後前往皇甫嵩、盧植等人的帳下效力。

    如今,劉備居然成功傍上了盧植這棵大樹,而且看盧植的態度,對劉備也頗有看重之意,如此一來,劉備的命運恐怕也會發生質的轉變吧?

    倒不是劉照對劉備有什麼偏見,相反,在後世的時候,劉照還是十分喜愛劉備這個人物的(當然,這其中也有大家都姓劉的因素在內)。只不過,穿越后的劉照,卻一直沒能想好劉備的定位問題。

    劉備這個人,不像曹操以及孫堅,個人能力十分突出,而且一看就知道該把他們擺放到什麼位置上。

    曹操就不用說了,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才能都極其優秀,是典型的「出將入相」式的人物,事實上,在劉照的心目當中,曹操儼然就是他未來繼位之後,整個朝廷的頂樑柱。

    再說孫堅,其人勇摯剛毅,作戰勇猛,無愧於「江東猛虎」之稱。歷史上,在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勝仗,都是孫堅打下來的。就連《三國演義》當中,令關二爺名震天下的第一戰「溫酒斬華雄」,實際上,也是孫堅所為。那麼,毋庸贅言,孫堅至少堪為大將,為劉照四處征伐。

    只有劉備,你說他有本事吧,典型的「文不成、武不就」,無論是治政還是打仗,他都沒有什麼突出的能力。唯一可以稱道的,就是善於收攏人心,對待部屬「有信義」,因此也很得部屬的擁戴。在劉備近二十年顛沛流離的生涯當中,像關羽、張飛、趙雲以及孫乾、簡雍、糜竺這樣的英才之士,都任勞任怨的跟隨在他身旁,不離不棄。

    這就是為什麼劉備文不成武不就,卻又能被當時的人們視作是「英雄」的原因所在了。

    可是,對於劉照而言,這可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本領。劉備的才能,說白了,那是「為君之道」,是領導才能,在漢末的亂世當中,自然有其可以用武的一席之地。但是,換成本時空由劉照「力挽狂瀾」所造就的治世當中,劉備的這種特質,又將如何發揮功用呢?

    想到郭嘉對劉備的那句評價:「有雄才而甚得人心,終不甘為人下」,劉照就不由得一陣苦笑。在帝王*的時代,這種評語,又豈是人臣能承當得起的?

    然而,就像曹操年青的時候,理想只不過是做一個「治世之能臣」,想為國家效力,立下衛霍一般的功績,死後在墓碑上題一句「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便心滿意足了。而無論是「亂世之奸雄」還是「專擅之權臣」,都不過是到了最後,他身不由己的走到了那一步之後,才轉變成的角色罷了。

    因此,劉備的「終不甘為人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當時漢室的權威極具衰落,無論是曹操這個漢家的丞相也罷,還是各地割據一方的諸侯也罷,在劉備心目當中,已經完全不具備當初漢室朝廷的正統性和權威性了。所以,抱著「和尚摸的,我摸不得?」的心理,劉備才生出了這種「不甘為人下」的志向,成了諸侯眼中「反覆難養」的人物。

    但是,此時的劉備,恐怕還沒有這種志向吧?對於他來說,能夠在這個重視家世與資歷的時代,奮鬥到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就已經是邀天之倖了罷?

    雖然經過一番分析,劉照已經打消任用劉備的疑慮,可是,他的心裡,依舊有些不爽。

    據前線傳回的情報說,本來曹操與典韋,都有意將張飛舉薦至軍前效力,可是因為劉備的緣故,張飛最後推拒了二人的舉薦。也就是說,從今往後,張飛與劉備,等於是被捆綁起來銷售了,如果你想讓張飛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的話,勢必也要給劉備同等的施展空間才行。

    憑什麼呀?劉照不由得心裡有點憤懣,以劉備的才幹,在太平盛世當中,最多也就能幹好一任太守,而以張飛的才能,日後至少也是「四征四鎮」一級的大將呀!

    還好我提前下手,將關二爺給截了下來!再想到當初袁紹毫不客氣的拒絕了自己對顏良、文丑二人的招攬,劉照不由得冷哼連連,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想法設法,把這些人全給挖過來不可!

    當然,憤懣歸憤懣,對於劉備,劉照還是得多加照應的。

    雖然劉備的治政才能並不怎麼高明,但是,他至少懂得善待百姓,甚至說出了「以人為本」這樣的話語。不管他是不是故作姿態,收買人心,最起碼他治下的百姓的確得到了好處。

    再者,劉備的頭上,畢竟還頂著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而且,在漢末那些有名的劉姓宗親當中,劉備的才能,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在未來劉照所規劃的多元政治格局當中,這些與皇室血緣關係比較遠的劉姓宗親,也是制衡朝局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與其讓那些徒有虛名的傢伙上位,還不如將劉備給培養起來。

    最後,自然是看在三爺的面子上啦!如果劉備這輩子都屈沉於小吏的話,張飛就更沒有出頭之日了。相反,先給劉備一點施展才華的空間,才能讓張飛也連帶著有出彩的機會。而且,等日後劉備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政治資本之後,他勢必就不會再把張飛攥得那麼緊了,到那個時候,劉備一定會做出考量,是一個身為自己得力下屬的張飛,對自己的助益大呢,還是一個身為大將,統帥方面的張飛,對自己更加有益?

    到了一定的位置上之後,相信劉備的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轉變的。

    如今,劉備雖然已經成為了盧植的掾屬,有了一個好的起點。然而,盧植討平冀州黃巾后,位列三公,指日可待。到那個時候,出身和名望都不夠顯赫的劉備,肯定沒有資格出任三公的掾屬。

    所以,按照劉照的想法,等冀州的戰事一了,便將劉備實授為廣宗令,讓他先在地方上積攢一些資歷。然後,等曹操處置完巨鹿的降卒,將各處屯營都建立起來之後,便讓劉備接任典農都尉一職。

    畢竟,在平定了黃巾之亂后,各地依然會有大大小小的叛亂和戰事,小的不說,僅大規模的叛亂,就有幽州張純、張舉之亂,和涼州北宮伯玉、邊章、韓遂之亂。而在這個時候,若把一個深通兵略的曹孟德,放在巨鹿埋頭種田,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讓善於安撫民眾的劉備接任典農都尉,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至少對於劉照來說是這樣的。首先,劉備素有仁義之名,愛民如子,所以肯定能安撫好剛剛歸降的民眾,不虞官逼民反,使屯民降而復叛;其次,劉備是盧植的學生,所以,整個屯營的運作方式,都可以嚴格遵照劉照一派的政治意圖進行,而不用怕被外人攪亂;最後,劉備頭上還頂著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讓他接任,也更容易讓劉宏接受——不知為何,劉宏對於這些血緣關係比較遠的宗親大臣,總有著一種莫名的信任感,否則,他也不會在設立州牧一職之後,選用劉焉、劉虞等宗親大臣出任此職了。

    而且,典農都尉雖然是兩千石的官職,但畢竟是新設的職務,其名位,遠不如同為兩千石的太守、國相,而且還背著一個「天子私人」的名頭,這就更讓那些愛惜羽毛的士大夫避之不及了。所以,讓一個之前還是白身,僅僅擔任過一任縣令的劉備來做,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彈。

    除了張飛之外,劉照最為關注的,便是張郃了。這位被陳壽讚譽為:「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的名將,如今成了盧植的部下,並且被盧植舉薦為討逆校尉。有了這一層關係之後,盧植便算是張郃的「恩主」,而張郃也就成了盧植的「故吏」。無形當中,張郃與劉照的關係,便也被拉近了許多。

    雖然相比關羽、徐晃等人,張郃與劉照之間的這層關係,還是要疏遠、淡薄得多。但是,劉照並不急於進一步拉近這層關係。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鞭長莫及罷了。雖然可以通過前線的諸將去結交張郃,但是劉照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如今劉照手下的諸將,差不多都是王府的郎中、衛士出身,這在將來,肯定會形成一個龐大而又穩固的派系。身為人主,時刻都要注意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萬不能使其中的一方坐大。雖然如今「郎衛派」的勢力還並不顯眼,然而,有一朝一日,當關羽等人都成了統帥方面的大將時,這一派系的力量,將會大到令人咂舌的地步。未雨綢繆,還是乘早做一些預防的好。

    當然,以張郃的本領,就算沒有劉照的特殊關照,在接下去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拜將封侯,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劉照就更不急著給張郃貼上自己的標籤了,因為張郃畢竟不比張飛以及顏良、文丑,已經與某些人有了強烈的人身依附關係。

    除了劉備、張飛、張郃等人,還有一位三國英豪,也走上了歷史的舞台,出現在了劉照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孫堅。

    通過關羽、徐晃兩人的奏報,劉照已經多少掌握了一些這位「江東猛虎」的情況。

    在奏報當中,無論是關羽還是徐晃,對孫堅都多有讚譽,稱他武藝不俗,膽氣過人,而且為人豪爽,愛護部眾,的確是一時之英傑。

    然而,孫堅與關羽、徐晃兩人之間,相處的卻並不怎麼友好。

    起因很簡單。朱儁移屯南陽葉縣之後,便委任徐晃訓練全軍的人馬,好為開春進兵打好基礎。

    朱儁之所以將這件差使委任給徐晃,是因為當日在陽翟城中,他與皇甫嵩都親眼見識了徐晃所部的軍容,對此,兩人都是讚不絕口。所以,對於徐晃治軍的本領,朱儁自然是信任有加,這一次全軍整訓,朱儁想都沒有多想,便把任務交給了徐晃。

    然而,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孫堅素來自負其能,從不輕易服人。先前聽說了徐晃雪夜下陽翟的傳奇故事後,孫堅總覺得若是換了自己,也照樣可以做到,只因自己在淮泗招募壯勇,一時耽擱了,錯過了此戰而已。

    孫堅心中既不服氣,在整訓的過程當中,這種態度難免就會顯露出來。而他部下的淮泗子弟,看到主將是如此的態度,自然也就對徐晃的軍令,敷衍塞責,草草了事了。

    況且,這些淮泗子弟,雖然作戰勇猛,但是之前並未受過專門的訓練,平日里散漫慣了,對於軍中的各種規矩,本就有抗拒的心理。而孫堅的態度,則無疑是在進一步的縱容他們。

    但是徐晃哪會吃你這一套?他當即便把那些不聽軍令的淮泗子弟給抓了起來,準備以軍法處置。

    孫堅也登時惱了,立刻帶人趕往牙門,想要把被抓的部眾解救回來。孰料徐晃早有準備,關羽直接帶著護軍,在法場外把孫堅給攔截了下來。

    孫堅不忿,與關羽交手過了幾招,結果落在了下風。最後,還是朱儁出面緩頰,免了其中幾人的死罪。然而,死罪雖免,活罪難逃,那些觸犯軍法的淮泗子弟,還是被狠狠的杖責了一番。而孫堅與關羽、徐晃之間的梁子,也就這麼結了下來。



    上一頁 ←    → 下一頁

    春暖香濃獨寵狂妻:我的特種兵老重生之老子是皇帝逆鱗神醫小農民
    第一贅婿黃金瞳迷霧紀元仙王的日常生活抗日之特戰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