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324章 震撼,這祠堂太牛逼了!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324章 震撼,這祠堂太牛逼了!字體大小: A+
     
      第324章 震撼,這祠堂太牛逼了!

      傍晚。

      公安局家屬院。

      朱老太太一邊洗碗一邊歡快的哼唱著誕生於幾十年前的經典老歌:

      「東方紅,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

      他為人民謀幸福

      呼兒咳呀

      他是人民大救星……」

      看到朱老太太那高興的模樣,正往煙筒嘴上塞菸絲的朱老頭子也露出了笑容。

      今天,確實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

      上午,他們的小兒子和小兒媳終於去民政局登記結婚了。

      雖然還沒有擺酒,對於這個年代的博白人來說還不算真正的結婚,但兩人領了結婚證,就是國家承認的合法夫妻了,跟之前相比還是大大的不同了。

      朱老太太把碗洗乾淨,濕答答的雙手往衣服上抹了抹,走過來問道:「老頭子,現在阿傑跟阿珍登記了,這房子咱們也得請人來裝修一下,尤其是他們的婚房要儘量裝得像樣一點,你看怎麼樣?」

      朱老頭子點頭道:「是應該裝修一下,不能委屈了人家。」

      朱老太太道:「那你明天就出去找人問問,看看裝修婚房要多少錢。」

      朱老頭子咕咚咕咚的抽了幾口水煙,才說道:「好,我明天就出去找人問問。」

      就在這時,朱俊傑回來了,接話道:「爸,你要找人問什麼?」

      朱老太太笑著說道:「阿傑,我們在說給你裝修婚房的事呢,讓你爸明天出去找人問問看要多少錢。」

      朱俊傑聞言瞭然,當即擺手道:「爸,媽,這個不用問了,沒必要裝修什麼婚房。」

      朱老太太蹙眉道:「那不行,雖然阿珍不嫌棄我們家條件不好,但這個事我們家也要重視起來,沒條件蓋新房子,至少也要把婚房給裝修得像樣一點。」

      朱老頭子附和道:「阿傑,這事聽你媽的,把婚房裝修好,人家女方親戚朋友過來看了,心裡也舒服一些。」

      朱俊傑知道父母誤會了,連忙解釋道:「爸,媽,我讓你們不用裝修婚房,是因為人家女方那邊已經在做準備了!」

      朱老太太聞言愣了一下,問道:「什麼意思?」

      朱俊傑道:「阿珍也是登記後才跟我說,她爸爸把那耶鄧氏小區的房子拿來給她當嫁妝,目前房子已經在裝修了,等房子裝修好了,再確定擺酒的時間。」

      這話一出,把朱老頭子和朱老太太都聽呆了!

      還是那句話,這個年代的博白縣,只聽說過兒子結婚父母給準備房子的,還從來沒聽說過女兒結婚父母拿房子當嫁妝的,這簡直是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而且,那耶鄧氏小區在縣城誰不知道啊,那是公認的居住條件最好的小區,以後還有沒有這麼漂亮的小區出現誰也不知道,但就目前來說,還沒有哪裡的房子能跟那耶鄧氏小區比。

      這麼漂亮的房子,拿來給女兒當嫁妝,說出去誰信啊?

      「阿傑,你說的都是真的?」

      「阿珍親口跟我說的,當然是真的。」

      朱老太太難以置信的說道:「阿珍她還有五個兄弟呢!」

      朱老頭子也滿臉震驚的補充道:「不止五個兄弟,她還有侄子呢!」

      朱俊傑自然理解父母的想法,他剛聽阿珍這麼說的時候,同樣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繼續放大招道:「不止是房子,阿珍她爸爸把穗豐飯店,都拿來給她當嫁妝了!」

      這話一出,朱老頭子和朱老太太徹底麻了!

      如果不是知道親家有五個兒子,朱老頭子和朱老太太肯定是第一時間就懷疑親家是不是想讓他們的小兒子上舍(入贅),實在是這嫁妝給得太嚇人了。

      因為小兒子跟小兒媳談的時間不短了,所以對於穗豐飯店的利潤,他們不說知道得一清二楚,但大概的收入他們是知道的,總之那收入對於他們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說句不誇張的,他們一輩子賺到的錢,加起來恐怕都沒有人家飯店一個月的收入高。

      這樣一家能下金蛋的飯店,居然拿來給女兒當嫁妝,這種話哪怕是擱在其他地方都沒幾個人敢信,更別說是在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博白了,這完全是顛覆了他們的三觀。

      接下來,朱老頭子跟朱老太太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詢問,直到小兒子再三確認,他們才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實。

      朱老太太花了足足十多分鐘才消化了這個天大的好消息,然後看向小兒子,一臉嚴肅的叮囑道:「阿傑,這輩子伱一定要好好的對待你老婆,千萬不要讓人家受委屈了!」

      朱老頭子此時也已經接受了這個大好事,滿臉感慨的接話道:「不止是阿傑,就連我們也一樣,一定要好好對待阿珍,否則我們真的沒臉面對親家了。」

      朱俊傑點頭道:「爸,媽,你們放心吧,我肯定會好好對待阿珍的。」

      ……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從這首《鄉村四月》中可以看出,農曆四月的農村人還是比較忙的。

      博白縣從三月下旬開始收冬薯、插秧,基本在四月初的時候結束。

      同時,四月村民們還要收冬煙。

      博白是名副其實的菸葉種植大縣,從1966年到1983年的18年時間,一共生產了25億公斤的菸葉(干),平均每年生產菸葉2萬公斤,占全廣西菸葉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所以,這個年代的博白人十有八九都會抽水煙,跟菸葉種植規模大也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雖說從1984年以後,由於菸葉市場的情況有變化,導致菸葉種植規模有所減少,但產量仍然冠絕廣西。

      博白新田鄉,歷來以農業種植為主,特別是烤菸種植面積多、產量高、質量好,去年生產的烤菸將近30萬公斤。其中那花村的鄧昌利,一個人便貢獻了三萬多公斤的產量,是名副其實的烤菸大王。

      鄧昌利是1983年開始承包土地種植烤菸的,這兩三年來憑藉烤菸種植,一躍成為那花村的首富,在村裡有著不小的威望。

      此時,鄧昌利正扶著水煙筒坐在自家門口燒煙,菸絲自然是自家生產的。

      咕咚咕咚的燒了幾筒煙後,一個半大的小子跑過來,說道:「15叔,我爸喊你到我家去,有事跟你商量。」

      鄧昌利把煙筒一放,站起來道:「你爸有沒有說什麼事啊?」

      半大小子回答道:「沒說,但我家來了個客人,應該跟那個客人有關吧,具體什麼事我也不懂,我還要繼續去喊人,15叔你先過去吧!」

      「好,我這就過去。」

      ……

      新田鄧氏是101世才從那耶分居到此,落地生根至今也有好幾百年的時間了,人口也發展到了兩千多人,是那耶鄧氏發展勢頭比較旺的分支宗親。

      新田鄧氏當代族頭名叫鄧昌發,今年已經五十出頭了。

      此時,鄧昌發正在家裡煮茶招待從那耶過來的兄弟鄧昌決(地雷),兩人一邊喝茶一邊閒聊。

      鄧昌發喝了口茶,開口說道:「兄弟,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我聽說你們全族集資到縣城建了一個那耶鄧氏小區,我們村去過縣城的兄弟回來,一個個都把這小區給夸上天了,說這是他們見過的最漂亮的房子。」

      鄧昌決笑容滿面的說道:「還好吧,這都是我們族頭牽頭搞起來的,在沒弄好之前,我們也想不到這小區竟然會這麼漂亮,等我們自己把房子建好,再把綠化搞好,最終效果把我們自己都驚呆了。」

      鄧昌發問道:「聽說一套房子集資5000塊錢,不知道對不對?」

      鄧昌決點頭道:「不錯,一套房子5000塊錢,有160個平方。」

      「兄弟,你們真是這個!」

      鄧昌發豎起了大拇指,隨即驚嘆道:「那可是5000塊錢啊,如果是十戶八戶人家拿出來倒是不奇怪,我們村也能做到,但全族幾百戶人家,每一戶人家都拿得出這麼多錢,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鄧昌決喝了口茶,滿臉自豪的說道:「這都是我們族頭的功勞,自從三年前老族頭退位讓賢,我們的新族頭上位之後,他就帶領咱們全族發家致富,現在我們的日子跟三年前相比,確實是不一樣了。」

      鄧昌發也是當族頭的人,比誰都清楚想要帶領全族發家致富有多難,他不由得虛心請教道:「兄弟,不知道你們族頭是怎麼做的,能夠讓你們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擁有這麼大的變化?」

      鄧昌決輕描淡寫的說道:「其實事情說起來也不複雜,我們族頭先是帶領我們種植荔枝和西瓜,再集資到縣城去開了一家客運公司,然後我們的日子就過得越來越好了!」

      鄧昌發聞言愣了一下,就這麼簡單?

      他正想詳細詢問的時候,他讓兒子去喊的人開始陸續過來了。

      這種族中大事,自然不會請普通的族人過來,而是請那些族老以及族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過來。

      很快,鄧昌發請的幾個人全都到了,其中就包括那花村的首富鄧昌利。

      鄧昌發為雙方介紹了一下,等雙方打過招呼了,才對族人們說道:「今天那耶的兄弟過來,是要跟我們說一件大事,那耶鄧氏準備集資重建祠堂了。」

      鄧昌利聞言瞭然,接話道:「我們也是那耶鄧氏的子孫,如今那耶鄧氏要重建祠堂,我們肯定也要出一份力的,不知道這祠堂打算怎麼建?是在原址上重建,還是另外選址重修?」

      鄧昌決喝了口茶,回答道:「是另外選址重修,就定在那耶村的曬穀場,那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印象?」

      鄧昌發搖頭道:「我已經有十幾年沒回過那耶祖地了,只記得祠堂的位置,其他的都沒什麼印象了。」

      鄧昌利也搖頭道:「我也十幾年沒回過那耶祖地了!」

      其他族老也紛紛搖頭,雖說都是那耶鄧氏的子孫,而且幾百年來一直沒有中間過聯繫,但兩地離得還是比較遠的,平時沒有什麼事的時候,雙方肯定沒有太多來往。

      以前有來往,基本都是在建祠堂、祭祖之類的大事上,那耶鄧氏才會派人過來通知。

      而這十幾年來,因為之前那十年的原因,那耶鄧氏一直沒有祭祖,雙方的聯繫暫時便中斷了。

      在場的幾人基本都回過那耶祖地,但時隔那麼多年想不起祖地的模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鄧昌決笑道:「這次重建祠堂,你們回去一趟就有印象了。」

      鄧昌發點了點頭,又問道:「兄弟,這新祠堂,你們打算怎麼建?預算多少?」

      鄧昌決道:「我們族頭的意思,這祠堂要麼不建,要建就建成全國都排得上號的祠堂,所以他老人家請了專業的建築設計師來搞設計,那個設計效果圖我們都看了,要是真把祠堂建成那樣,那就太漂亮了。

      至於預算,人家建築設計師給出的是118萬。」

      這話一出,全場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呆若木雞。

      那耶鄧氏,要建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祠堂?

      這未免也太瘋狂了!

      畢竟那耶鄧氏,也只是南陽鄧氏許多分支中不起眼的一支,如果是南陽要建這樣的祠堂,倒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怎麼說那也是全國幾百萬鄧氏族人共尊的祖地。

      可那耶鄧氏這一個小小的鄧氏分支,現在卻要花118萬來建祠堂,實在是太恐怖了!

      鄧昌利平復了一下心中的震驚,發自內心的稱讚道:「兄弟,不得不說,你們的族頭,真是太有魄力了!」

      鄧昌發深吸了口氣,問道:「兄弟,我想問一下,你們建祠堂的人口錢,收多少啊?」

      看到這些宗親兄弟無比震驚的表情,鄧昌決那是暗爽不已,微笑道:「人口錢倒是不多,就10塊錢一個人,我們族頭說了,人口錢不能太高,免得給大家帶來負擔,建祠堂的錢主要還是靠經濟條件好的族人捐款。」

      某族老問道:「那捐款多少可以上祠堂功德碑呢?」

      鄧昌決答道:「捐款20塊錢,可以上祭文;捐款200元以上,可以上功德碑,至於功德碑的排名,那肯定是要按捐款金額從高到低排行;至於錄入全家信息的功德牆,有三個不同等級的碑石,基礎級的是1000元到4999元,高級的是5000元到9999元,頂級的是10000元以上。」

      「嘶……」

      在場的幾人,聞言都倒抽了一口冷氣,這價格再次狠狠的震撼到了他們。

      上祭文都要捐款20元,這門檻還真夠高的。

      上功德碑要200元以上同樣離譜,不過這畢竟是功德碑,倒也可以理解。

      最恐怖的還是功德牆,這功德牆他們自然清楚,就是搞一面或者幾面牆,在牆上砌上一塊塊功德碑,上面把功德碑主人以及家眷的生平記錄下來,檔次越高,碑石就越大,記載的內容就越詳細,位置也越靠前。

      這樣的功德牆,在這個年代其實捐個一百幾十塊錢就有資格上了,可現在那耶鄧氏新建的祠堂,起步就是1000塊錢,甚至還有10000以上的,確實是有點嚇人。

      不過想想人家的總投資高達118萬,把門檻儘量往高了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鄧昌發、鄧昌利等人在震驚過後,一個個心中都開始琢磨起來,要是手上沒錢那就算了,如果手上有錢的話,哪個族人不想在祠堂功德牆上搞一塊功德碑,把全家人的生平都記載上去,以供後人瞻仰?

      從古到今,能夠淡泊名利的人,始終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名和利。

      如果能在新建祠堂的功德牆上搞一塊功德碑,記載著他們一家人的生平,那他們就在整個那耶鄧氏揚名了,這樣的名聲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夠拒絕得了。

      鄧昌發接著問道:「兄弟,祠堂開工奠基儀式,什麼時候開始?」

      鄧昌決道:「祠堂開工奠基儀式定在農曆四月十六,到時還請各位宗親兄弟請來參加。」

      鄧昌發點頭道:「這個我們肯定會去參加的。」

      話說到這裡,鄧昌決把杯中的茶喝完,放下茶杯道:「各位兄弟,那我就先走了,還要去其他地方去通知其他宗親呢!」

      鄧昌利立刻出聲挽留道:「兄弟,你這大老遠過來,怎麼也得吃了飯再走啊!」

      鄧昌發接話道:「是啊,兄弟你難得來一趟,我這就讓人殺雞做飯,怎麼也得留下來吃頓飯才行。」

      其他族老也紛紛出聲挽留,對方可是代表那耶鄧氏的,過來這邊受到什麼樣的招待,回去肯定會跟族裡人說,他們當然要好好的招待對方,免得給那耶宗親留下不好的印象。

      鄧昌決笑道:「各位兄弟不用客氣,這時間已經不早了,要是留下來吃飯的話,再想坐車去其他地方就難了!」

      鄧昌發立刻接話道:「兄弟,這個不是問題,等吃了飯我再派車送你去就行了。」

      鄧昌利贊同的說道:「就是,兄弟你放心,小貨車咱們村還是有的。」

      眼看盛情難卻,鄧昌決只能答應道:「好吧,給各位兄弟添麻煩了!」

      ……

      在鄧昌決趕過來通知新田鄧氏宗親重建祠堂的事情時,合浦白沙、那江、山口、公館、常樂、大墩、靈山,樟木根、竹頭角、善嶺,博白曲田、沙河、菱角、江寧、那林,白沙鄧屋,北流利草等地都有族人前去通知。

      這麼多鄧氏宗親,在博白境域的幾百年來都或多或少有聯繫,而出了博白境域,離得比較遠的地方,聯繫就比較少了,像北流這種隔著一百多公里遠的地方,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年代,斷掉聯繫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這種只要派人過去,重新聯繫上不是難事。

      畢竟,這是搬遷出去,祖上是哪裡人,這肯定是知道的。

      那些不知道祖上從何而來的,基本都是因為動亂或者各種意外導致。

      而那耶鄧氏的這些分支宗親,接到那耶鄧氏派人過來通知重建祠堂的事,在聽到重建祠堂的預算為118萬之後,一個個自然都被驚得目瞪口呆。

      這個數目,擱在後世很正常,但擱在如今這個年代,那威力真的如同原子彈爆炸,聽到的人就沒有不震驚的。

      在震驚過後,一眾宗親的態度都非常積極。

      原本大家都是那耶鄧氏的子孫,如今那耶鄧氏要建這麼牛逼的祠堂,經濟條件不錯的族人都想參與進去捐款,因為這是刷威望最快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至於刷這種威望有沒有用,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你只是守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的過日子,那刷這種威望說實在話確實沒多大用處,頂多就是撈個名聲讓那耶鄧氏的族人知道你而已。可如果你想走出去闖蕩做一番大事業,那刷這種威望就非常有用了。

      或許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宗親關係找到能夠幫你的人。

      因此,這些分散在各地的頗有財力的宗親,在接到那耶鄧氏的通知後,一個個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在祠堂的功德牆上搞一塊功德碑,用來記載全家人的生平事跡,在祖地出一出風頭。

      ……

      轉眼,時間就來到了農曆四月十五這一天。

      在那耶鄧氏的祠堂門口,族人們一大清早就開始殺豬宰羊,這是用來招待從各地趕來的鄧氏宗親。

      雖然祠堂開工奠基儀式要明天才舉行,但各地的宗親都會提前一天趕到,要是當天才趕來的話,時間肯定是來不及的,畢竟現在的交通可沒有後世那麼發達。

      因此,到了下午兩點之後,便陸續的有宗親趕來了。

      各地宗親到來,都在那耶鄧氏族人的帶領下前往祠堂簽到。

      在宗親們完成簽到後,負責引導他們的族人便為他們介紹道:「各位宗親,這位就是我們那耶鄧氏的當代族頭鄧世榮。」

      「你好,世榮叔!」

      「你好,世榮公!」

      各地宗親都紛紛出聲打招呼,這些宗親都是從那耶鄧氏搬遷出去的,以前跟祖地這邊一直都沒有斷過聯繫,所以在排字輩的時候自然都是統一的。

      這些宗親在各自的分支都是輩分比較高的族老,但在鄧世榮面前那都是侄孫輩,連一個平輩的都沒有。

      鄧世榮笑著說道:「歡迎各位宗親回到祖地,這近百年來由於國家動盪,導致我們那耶鄧氏以及各宗親之間有不少已經失去了聯繫,最近的一次和各地宗親的聯繫都要追溯到十幾年前了。

      幸好我們的族譜上都有記載各地宗親的情況,所以才能重新把各地的宗親聯繫起來。

      現在,我們互相之間還不熟悉,請各地的宗親先自我介紹一下。」

      當即,就有宗親站出來說道:「各位宗親,大家好,我是來自博白新田的鄧昌利,目前在村里承包了不少地出來種植烤菸,希望各位宗親能夠多多關照。」

      鄧昌發也站出來自我介紹道:「各位宗親好,我是博白新田鄧氏的族頭鄧昌發,在新田開了一家磚廠,請宗親們多多關照。」

      有他們帶頭打樣,各地宗親也基本以這種方式來自我介紹。

      「各位宗親好,我是來自合浦山口的鄧昌強,目前在村里開了一家碗廠,請宗親們多多關照。」

      「各位宗親好,我是來自合浦公館的鄧允國,目前開了一家養豬場,養了幾百頭豬,請宗親們多多關照。」

      「各位宗親好,我是來自北流利草的鄧昌行,目前在村里承包了幾百畝山嶺種植果樹,請宗親們多多關照。」

      「……」

      隨著各地宗親的自我介紹,鄧世榮才發現來的宗親都不簡單,幾乎每一個都有各自的產業,都具備一定的財力。

      最讓鄧世榮關注的,是一個來自博白沙河的宗親鄧昌盛,他開的是一家瓷磚廠。

      蓋樓房裝修的時候貼瓷磚,是接下來十幾二十年的流行風向,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新蓋的樓房打算裝修的,基本都少不了要用到瓷磚,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行業。

      只要能夠抓住機會,這鄧昌盛應該是能發一筆大財的。

      各地的宗親在完成自我介紹後,鄧允貴、鄧昌寶、鄧昌雄等這些那耶鄧氏有頭有臉的人物自然不能落後了,也都根據這個模式來了一個自我介紹。

      在那耶鄧氏這邊開始自我介紹的時候,尿急的鄧世榮便去撒了泡尿。

      等在場的那耶鄧氏族人自我介紹完,鄧昌發便問道:「各位兄弟,我想問問世榮公是做什麼生意的?」

      他問這話倒不是為了給對方難堪,那天來通知他們的那耶鄧氏族人可是跟他們說過了,如今那耶鄧氏能有今天,那都是在他們族頭的帶領下干出來的。

      所以,他非常好奇,這那耶鄧氏的族頭,到底擁有什麼樣的產業?

      跟鄧昌發做著同樣生意的鄧昌寶笑著問道:「昌發哥,你這兩年有沒有去過縣城?」

      鄧昌發聞言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回答道:「去過啊,怎麼了?」

      鄧昌寶道:「去過縣城的話,那穗豐飯店的名字,你應該是知道的吧?」

      鄧昌發一聽這話就反應過來了,驚訝道:「縣城最大的穗豐飯店是世榮公開的?」

      鄧昌寶點頭笑道:「不錯,穗豐飯店就是我們族頭開的,還有騰龍客運公司,不知道昌發哥你有沒有聽說過?」

      鄧昌發道:「這個我聽去通知我們的兄弟說了,這是你們全族集資搞的客運公司,有三十幾輛大客車。」

      鄧昌寶道:「這客運公司也是我們族頭牽頭搞起來的,還有去年國慶節那天開業的永佳超市,也是我們族頭開的。」

      這一番話,把鄧昌發震得頭皮發麻。

      因為鄧昌寶提到的這三個產業,正好他都知道。

      這三個產業中,客運公司自然是最賺錢的,不過這個是全族人的公司,世榮公這個牽頭人在公司占多少股份他也不知道。

      不過,其他兩個他是知道的,隨便挑一個最差的出來,應該都比他的磚廠收入高,這兩大產業再加上客運公司的股份,總收入有多高他都不敢想像。

      而其他不清楚這三大產業的宗親,也有那耶鄧氏其他族人向他們解釋。

      總之,等鄧世榮撒尿回來,來自各地的宗親看向他的眼光都不一樣了。

      接下來,鄧世榮把這些宗親請到家裡去喝茶,鄧允貴、鄧昌寶等人自然也跟著過來作陪。

      因為這些宗親都從鄧昌寶等人口中知道了鄧世榮的牛逼,所以看到鄧世榮家的房子布局,這些宗親都覺得很正常。

      等這些宗親都落座喝上茶後,鄧世榮才拿出請南寧那邊的建築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效果圖,說道:「各位宗親,這就是我們請專業建築設計師設計出來的祠堂效果圖,你們都看一下吧!」

      在來之前,這些宗親對於要花118萬來建的祠堂是好奇到了極點,如今鄧世榮拿出效果圖,他們當然要一睹為快。

      儘管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在看到祠堂的效果圖後,這些宗親仍然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漂亮,實在是太漂亮了!

      而且,整個祠堂布局氣勢磅礴,這樣的祠堂一旦建起來,那真的要引起巨大的轟動了!

      以下是祠堂的局部圖片:

      難怪建這祠堂要花118萬,也難怪那耶鄧氏的族頭有信心說要建成全國都排得上號的祠堂,而且要保證傳承百年而不損。

      看到這祠堂效果圖後,一眾宗親全都理解了,同時心中也跟著沸騰起來。

      如此牛逼的祠堂,他們必須要參與其中,一定要在功德碑上留名,而且還不是那種吊車尾式的留名,而是爭取在功德碑以及功德牆的前面留名。

      這樣的祠堂,只要不出意外,是註定要流芳百世的,搞不好會像那些古代留下來的建築一樣,能夠傳承幾百年。

      現在拿出一萬幾千塊錢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不小的負擔,甚至一兩年都賺不回來。

      但這樣的機會,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相比起揚名全族,把一兩年的收入全部砸進去,他們認為都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黎明之劍天才相師:重生億萬小富風流小農民後來偏偏喜歡你
    大宋的智慧翻窗做案:老公手下留情都市特種兵之暗影殭屍保鏢鳳囚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