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第360章 關乎天下,丞相與大將軍的論政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 第360章 關乎天下,丞相與大將軍的論政字體大小: A+
     
      第360章 關乎天下,丞相與大將軍的論政

      這些事情非常繁瑣,一般人處理起來不僅會感覺枯燥,而且很容易出錯。

      但楊儀不但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會覺得很開心,有成就感,並且能準確處理多條線的細節。

      最後還會做復盤,確保大小事務不亂、不錯。

      這就是為什麼楊儀心眼小,到處得罪人,諸葛亮還一直用他的原因。

      然而,這種人是沒辦法做大領導的。

      大領導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會處理人際關係。

      畢竟做事的時候,下面各方的利益無法調和,矛盾在所難免。

      這個時候,如何處理下屬之間的矛盾,就至關重要了。

      費禕胖乎乎的,每天看起來和善可親,但他做事極其有原則。

      他能很好地對每一個下屬做到邊界清晰,能讓下屬既畏懼,也敬佩。

      「我初步的想法是向周邊吸納人丁到關中。」諸葛亮開門見山地說道,「若只是靠關中新生人丁,至少要十幾年,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

      費禕道:「若是如此,就只能曹魏的司州和并州引人過來。這兩個地方的總人丁恐怕有兩百萬之眾。」

      司州和并州是什麼地方?

      司州是曹魏的京畿,并州是曹魏北方軍區。

      在人丁管理極其嚴格的三國時代,想要引人丁過來,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

      除非讓老百姓拼死也要過來。

      那得是多麼大的吸引力啊!

      諸葛亮繼續說道:「之前我們依靠領取布匹,從渭河以北吸引了不少百姓,但這一次,如果只是布匹,恐怕沒有人願意跋山涉水而來。」

      費禕說道:「給田如何?我們現在有很多荒地,只要願意來關中的,分配田。」

      「只給田也還不行。」李衡道,「畢竟從曹魏到我們這裡,百姓面臨的可能是被逮捕、下獄的罪名,僅僅只是田是不行的。」

      「那大將軍有何好的建議?」費禕道。

      「給錢!只要到關中者,每戶一百畝地,兩千貫錢。」李衡說道,「另外,關中民間一律吃精鹽,鹽價就定在一斤十貫錢。」

      「一斤十貫嗎?」費禕大吃一驚。

      要知道,現在賣到曹魏的一斤精鹽價格是一千貫!

      這是十足的豪門大戶才買得起的。

      「是的,一斤十貫精鹽,一斤糧食一貫。」李衡說道,「如果我們能做到,別說司州、并州,恐怕中原的百姓也願意翻山越嶺過來。」

      一斤糧食一貫,這是什麼概念。

      直百錢的一枚錢上寫了一百。

      按照這個來對標唐宋的錢,李衡這裡的一貫相當於唐朝的十文錢。

      也就是說,一斤糧食十文錢。

      唐貞觀年間,一斤糧食大概是兩到三文錢。

      貞觀年間的關中也是殘破,一切都需要重建。

      李衡之所以把這個價格定高,是因為穀賤傷農。

      糧價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這和李世民執政的時候還不一樣,李世民不需要吸引人到關中。

      李衡卻需要。

      李世民時期,即便穀賤傷農,但只需要保證百姓有飯吃,自給自足就可以。

      要保證百姓自給自足很容易:分配田,防止官府過多干涉民間。

      李世民也是這麼做的,他崇尚的是小政府主義,道家的無為而治,對大唐官員的權力做了非常多的約束。

      但諸葛亮和李衡面臨的情況是要加快恢復關中民力。

      道家的小政府主義適合解決長遠的問題,不適合解決緊急問題。

      費禕說道:「若是如此自然好,但也要讓并州和司州的百姓知曉才是。」

      「這個很容易,往來於關中、并州和司州的商人就可以做到。」

      「百姓真的願意過來嗎?」費禕還是疑惑。

      「會的,誰不願意吃飽飯呢?」李衡道,「前提是我們要能做到,而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哪一點?」諸葛亮問道。

      李衡便站了起來,他從懷中取出一些文書,遞給諸葛亮。

      諸葛亮好奇地接過來,看到第一頁的幾個大字:民意覺醒。

      他心頭一震,但沒有說什麼,而是開始聚精會神地看。

      在諸葛亮看的這個過程中,李衡為諸葛亮斟茶。

      費禕則在一邊沉默不做聲。

      記憶超群、理解超群的諸葛亮,今日看這份文書,卻看得很慢,甚至有時候會在一行字里停留很久。

      足足一個時辰過去了,諸葛亮才看完。

      看完後,他的臉色依然平靜,但目光卻與之前全然不同。

      諸葛亮問了第一個問題:「確定律法,需要徵求百姓的同意,這豈不是會造成立法的混亂?」

      諸葛亮還是第一次聽說立法需要徵求民間同意的。

      中國古代政治里講究的是「賢均從眾」的理念。

      所謂的「賢均從眾」核心理念是,在決策過程中,應該優先考慮意見最賢的人的意見,如果雙方意見相等,則再根據多數人的意見來決定。

      這一觀念強調的是質量而非數量,即一個人的賢能比他的數量更有價值。

      這個理念的記載出自《左傳》。

      以諸葛亮的博學,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理念。

      事實上,在商鞅變法之前的統治者們,已經發現了烏合之眾的社會心理學,只不過沒有形成理論化的學說。

      所以才有賢均從眾的概念。

      諸葛亮能問出這個問題,也說明他知道在治國方面,存在著烏合之眾的情況。

      李衡自然也知道這個理念,他對諸葛亮說道:「我們必須徵求,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對,你這裡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何意呢?」諸葛亮立刻又問道,「兩者有關聯?」

      「經濟基礎,就是民間的田畝、商業、人丁等諸多要素,上層建築就是官府、律法。」

      李衡說道。

      「周朝時期,天子以周德治理天下,周德就是上層建築,為什麼周天子要以周德治天下呢?而不是用其他的辦法?」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諸葛亮和費禕都問到了。

      尤其是費禕,瞬間懵逼。

      這還用問為什麼?

      順應天命啊!

      但諸葛亮可不會信順應天命說,他這種政治家,是會思考前代的得失的,會思考自己需要用什麼政策來治國。

      諸葛亮問道:「依濟安之言,周朝為何以周德治天下?」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娛樂圈:天後歸來三寸人間重燃全知全能者超品醫仙
    長寧帝軍邪王寵上癮:愛妃,快來最強贅婿大帝好色嬸子電影世界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