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408章 群賢畢至長安城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408章 群賢畢至長安城字體大小: A+
     
      第408章 群賢畢至長安城

      「真是個寒冬啊。」每個在路上行走的文士,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不讓冷風由領口灌入。

      劉徹的求賢令已經頒布下來兩個半月。

      關中、三河一帶的文士,早已抵達長安,現在方才到達的,乃是由楚國、遼東一帶而來,他們要比其他地區的人晚上近一個月得知求賢令的事情,為趕路籌備的物資以及在中途耗費的時間,又是其他地區文士的數倍。

      故而來得晚了些。

      而這些人恰巧撞上了第一波寒潮。

      從遼東、代國而來的文士,倒是早有準備。

      在老家的時候就感受過什麼叫做天寒地凍,知道冬季驟然降溫的威力,行囊中備著數件加絨的厚衣裳。

      可南方的文士哪見過這般陣仗。

      只不過是十月末,南方有時候還艷陽高照,氣候宜人,哪怕是穿件單衣在外面閒逛,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結果空中砸下來指節大小的冰雹,打得他們疑惑的腦袋上冒出滿頭的包。

      完全是不講武德的偷襲!

      面對這般情況,陳洛早有預案。

      他早料到會有不清楚地域差異的文士,會成為一個個倒霉蛋。

      因此在涇水開始,再到長安城門,一路專門設有免費的休息場所,提供熱水以及簡單的食物,若是實在衣物太少,還可以集中用馬車送去太學。

      畢竟劉徹在求賢令的詔書中有學周公吐哺的意思,那麼若真有前來太學應聘的文士凍斃於道,恐怕就是事故了。

      當然,在路上設立的這些休息場所,同樣方便了不少普通行人。

      反正每日途徑某處休息點,前去太學的文士就只有那麼多,熱水的份量肯定是夠的,路人要喝,基本上沒有哪個負責的官吏會板著臉不給。

      要知道在趕路的時候,可以喝杯熱水暖暖身子,確實是一件舒坦身心之事。

      而休息點中的免費食物,除了餓到極點的人,沒有誰會想著去占那個便宜,他們這些日子對讀書人是漸漸生起了崇敬之心,自然不願意去主動破壞玷污這份聖潔。

      無形之間,陳洛以及太學的聲譽,在普通百姓心中又提升了不少。

      當然,意外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也有文士在官方提供的休息點中,無理撒潑。

      他覺得自己千里迢迢的趕來趕來長安,應該得到更加隆重的禮遇,僅僅提供了些熱湯算什麼,至於那些發乾的麵餅,完全入不了此人的眼。

      按此人的說法,路遇風雪,陳洛禮賢下士的真正表現,是親自從長安駕著馬車,皇帝派出禁軍在前開路。

      這樣才算尊重賢人。

      當手下人把這番話告訴陳洛的時候,陳洛懵了一瞬,反覆確認了三遍,保證自己沒有聽錯。

      他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禁軍開道的待遇,自己都沒享受過啊。

      讓天子做到這個份上,那要不是對大漢的江山社稷有再造之功,要不就是到了「加九錫,假節鉞,劍履上殿,贊拜不名」隨時準備篡位的地步。

      至於正常人腦子裡冒出這個想法,那估計是嫌自己腦袋長在脖子上面太礙事了,不然的話,除非說和九族有仇,想藉此復仇。

      陳洛當即是告訴前來匯報的屬下,讓他把那個白痴給哄走,避免導致對方來太學應聘,辱了太學的名聲。

      當然,他的原話還是客氣委婉不少。

      ……

      太學館內。

      「伯玉,最新來報導的文士,已經是兩日前抵達的,其於長沙國出發,歷六十一日至長安。」李序推門進了主室,向裡面端坐的陳洛匯報。

      前來應聘太學文士的這批賢才,都要先自報門路,比方年歲幾何,從何處來,師從何人,研習精通什麼經典……

      這些內容綜合起來,是可以描繪出一個人的基本畫像。

      不過李序現在匯報的內容,想要說明的倒不是這些。

      現在的長沙國,是大漢貨真價實的邊疆區域,那兒屬於最晚得到求賢令消息的地方,在長沙國內從聽聞旨意的消息再到趕來長安者,亦是屬於到得最遲的那一批人。

      但最新來報導的文士,就已經是由長沙國前來的人,而且在他之後兩日,再無新人前來。

      其他地方若真有心前來太學應聘者,路上哪怕出現意外,耽擱了一會,都不至於比長沙國的文士來得更晚。

      因此李序的意思很明顯。

      現在該來的人應該都已經來得齊乎,我們是不是該推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聞言,陳洛頷首道:「再等兩日,若無新人前來,那我們就開始正式考察這些賢才的學問,確定聘用哪些人成為太學博士。」

      匯聚在長安的各地文士,總量加起來得超過千人。

      這批人幾乎都有真才實學,正兒八經學過經典,存在明確的師承。

      不靠譜的假文人,是不敢在這樣的場合中濫竽充數,試圖魚目混珠的。

      正因為聚在長安的這些文士質量出奇的高,才更應該鄭重對待。

      要知道遇上了真正的人才,每錯過一個,那不僅僅是使得明珠蒙塵,更是整個大漢的損失。

      而想要對一千來人仔細考核,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這一千來人同屬某家學派,那倒能以解讀經典入手,去出幾道試題考察,從回答的優劣先進行簡單的篩選。

      可現在來的這些人歸屬於不同學派,他們研讀的經典甚至可能在核心理念上,都存在偏差,甚至完全相悖。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一套死板的題目去進行筆試,紙上的回答必然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再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評分,恐怕為難的就是閱卷人了。

      不過好在這些文士抵達長安,前來太學報導的時候,陳洛就讓他們填寫了自己的師承。

      對於他們的理論上的考察,陳洛是根據每家學派的差異,設立了不同的考題,而且提問的方式非常靈活,只要做題人的思維靈活,不是死記硬背經典的人,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去進行回答。

      當然,在理論方面的考察並非重頭,只占比三成分數。

      他們將知識運用在實事上的能力,更受陳洛重視。

      這就是後面的那道考題,策問。

      讓這些賢才對大漢的某項政策或者曾經的某項政令發表自己的看法,無論是好是壞,都要提出自己相應的見解。

      現在不像後世存在明確的八股文體,這些賢才寫下文章,必然都會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從他們的見解之中,可以判斷出他們的能力如何,是否符合劉徹接下來的政治訴求,是否符合大漢未來的走向。

      李序揉了揉太陽穴,「花費了這麼久的時間,又耗了如此多的精力,總算這件事是快看得到尾聲了。」

      輕笑一聲,陳洛答道:「是啊,總算是可以看得到尾聲了。」

      要知道這兩個半月里,他們為了太學可以成功建成,可是付出了太學心血,甚至陳洛聯合趙綰,去猛烈彈劾了一位九卿,涉及到朝堂高層的博弈中去。

      此事和郭解的調查不無關係。

      之前集市中的那些地痞流氓,確實是由那位范農令安排的。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霸下那塊地皮,似乎與對方某項謀利計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郭解動用的手段,暫時沒能查得那麼深,主要是陳洛這邊的時間也比較趕。

      不過陳洛手裡已經有了足夠的把柄。

      當然,在正式撕破臉之前,陳洛還是先找上對方,看看能不能將此事和平解決,畢竟對方身份地位也不算低,沒必要鬧得太不好看。

      只是那位范農令並不想放棄手中的利益,一口咬死,不想給陳洛批下那太學用地。

      既然對方不想和平解決問題,陳洛便沒有打算給他留面子,於是拉上趙綰,以及御史部的那些老同僚,朝這位范農令發起了猛烈的彈劾。

      當陳洛鄭重其事找上趙綰的時候,說要彈劾某人,趙綰還相當興奮。

      畢竟陳洛上次說要彈劾廬江太守,是搞出了「察舉制」這樣的大手筆。

      這次又要彈劾某人,豈不是說明又要有大事發生?

      只是他得知陳洛僅僅是想要彈劾一個大農令的時候,還是頗為失望。

      要知道若是彈劾那衛丞相的話,那自己恐怕就是大漢建立以來第一個彈劾丞相的御史大夫,名留青史妥妥的事。

      一個大農令雖然是九卿之位,但也有九卿遭受彈劾的先例,甚至同為三公的太尉亦是遭受過彈劾,那麼自己這次彈劾的份量就低了不少。

      趙綰的失望,由此而來。

      不過他還是堅定地跟著陳洛去一同彈劾了那位范農令。

      至於後續的發展,也是在陳洛的預料之中。

      要知道這位范農令本身就不是劉徹提拔上來的親信,加上現在太學又是劉徹改革的重中之重,屬於當下最受關注的一項內容。

      結果可想而知。

      那位范農令直接被罰俸半年,雖然職位保住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的政治生涯差不多就到頭了。

      而此事過後,陳洛徵用荒廢集市,來建太學的計劃,推動得是無比順暢。

      加上徵調過來了大量墨家子弟幫忙修建,在各地賢才到來之前,是把基本的牌面都搭建完畢。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女神老婆愛上我第九特區前任無雙重生之大設計師重生之天運符師
    神話武林英雄聯盟之誰與爭鋒都市之惡魔君王女總裁的神級傭兵穿越財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