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83章 韓信壽宴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83章 韓信壽宴字體大小: A+
     
      第383章 韓信壽宴

      長安,宮城,未央宮。

      此時劉徹召見了自己的幾位近臣,共同探討一些要事,提前做好決策後,再在適合的時機在朝堂上正式宣布出來。

      「這次陳議郎南下賑災任務完成得不錯,朕尚未想好該給出何等獎賞,諸位有何建議?」上首位置的劉徹問道,面帶笑意。

      現在屬於私下商討,哪怕眾人統一了結論,那也做不得數。

      可這並不代表這類討論毫無效果。

      恰恰相反。

      他們不經意說出的一句話,傳到劉徹的耳朵里,都可能會影響到最終結果的成型。

      意識到什麼的趙綰,率先起身道:「稟陛下,之前半年多的時間裡,陳議郎乃是在臣手下做事,臣非常了解他,當今朝堂鮮有出其右者。

      此前之所以沒有做出大的功績,那是因為身居御史部中,每日受瑣事雜物困擾。

      現今外出賑災,陛下便可以通過相應表現,見識陳議郎的能力。

      現在他又有了相應的功績,臣覺得他的官職,可以適當往上提一提了。」

      作為陳洛的上司,趙綰經過那大半年的相處,明白自己這位下屬若是不能得到重用,那完全是大漢的損失。

      那麼他所想做的,就是學習張蒼。

      當年張蒼收賈誼為記名弟子,但實際上看重的是他的才華與能力,於是選擇一路保舉提拔賈誼,最終成就了孝文帝與賈丞相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話。

      慧眼識人的張蒼,亦頻頻被提及。

      趙綰自忖,他現在的能力不足以完成劉徹心中的宏圖,現在又沒有侯位在身,將來別說更進一步,想要保住御史大夫的位置,恐怕都有困難。

      所幸他不是什麼貪戀權力之人。

      只是趙綰作為儒生,偶爾想到自己立德、立言、立功是「三不沾」,便有些遺憾。

      自己未來在史書上,恐怕只能留下個名字,不會流傳任何事跡。

      後人知道有他這麼一號人來過,卻不知道他的生卒年份,做過什麼貢獻,說過什麼話語。

      可現在趙綰恍然發現,有這麼一個機會擺在自己面前,如果不能好好珍惜,等到別人搶先的時候必然後悔莫及,老天可不會再重新給到一次機會,讓自己做出第二次選擇。

      他見陳洛能力不俗,從在御史部的以及這次賑災假以時日,未嘗不會成長為另一個賈丞相。

      而且當今陛下可比孝文帝銳意進取,做大事的機會更多。

      等陳洛真正成為賈丞相那樣的角色,在青史上必然大書特書,到時候自己在對方平步青雲之前,出面舉薦。

      到時候便是「珣於南方賑災,活民無數,帝問群臣,御史大夫趙綰盛讚之」。

      前因後果都給寫上了。

      到時候外人想起伯玉,稱讚他的才華與能力的時候,不也會順嘴提上一句自己這個伯樂?

      想完這些,他嘴角微微上揚。

      趙綰啊趙綰。

      你真可謂計深遠矣。

      殿內其他臣子沒有反對的意思,劉徹輕輕點頭,表示認可。

      單從能力來看,陳洛在朝堂上絕對屬於一等一的存在。

      劉徹覺得自己要開創前所未有的的大業,就需要有這樣的臣子輔佐。

      至於殿內其他人,對陳洛如此之快的晉升沒有什麼意見,主要則是因為他的身份與家世。

      從身份上來看,他們都屬於劉徹提拔的臣子,和先帝朝的那批臣子相比,屬於少數派。

      抱團取暖屬於人類固有思想,從原始社會便存在,根植在DNA里,屬於群體的「思想鋼印」了。

      這些人談及陳洛,本身就會產生親近感,覺得他是和自己一邊的。

      故而他們又怎麼可能在陳洛晉升的時候,出面卡住他的機會呢。

      而陳洛家世這一點,平日裡被他出眾的能力掩蓋,讓一般人意識不到。

      但是真到關鍵時刻,有人想動什麼壞心思,那麼陽夏陳氏的背景擺在那裡,望而生畏。

      想對陽夏陳氏子弟使壞,想對陽夏文貞侯的後人使壞,且不談承不承受得住陳氏的怒火,先得過了自己良心那關。

      要知道大漢官員,誰人不敬佩陽夏文貞侯,誰人不以他為楷模,誰在初入官場之時,不渴望得到能有他那般哀榮,薨逝時能讓天下官吏共同哀悼。

      如果對陽夏子弟動手,無異於讓他們殺死曾經的自己。

      雖然踏入官場後,很多人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模樣,但要他們徹底撕碎那個滿懷激情的少年……得加錢才行。

      現在的陳洛僅僅是六百石的官員,再往上升一升,同樣對他們產生不了什麼威脅,單純的反對又撈不著什麼好處,沒必要因此讓自己心裡增添幾分煩悶。

      在趙綰坐下之後,王臧又站起身來道:「陛下,臣覺得以陳議郎這次賑災成功,不僅應該按趙大夫的建議升官,同樣需要給足名譽。

      可以給陳議郎正式封上侯號,以表嘉獎之意。」

      陳洛在交接過陽夏的那兩千戶的侯位之後,擁有爵位的名頭以及收稅等權力,但尚未正式給出侯位的名頭。

      畢竟這兩千戶是從陽夏分出,按照地域劃分,這些百姓仍在陽夏境內,而且之前陳魯分出好幾千戶,足以讓他重新劃分一片地域,採用古稱,按上太康侯的名頭,但這兩千戶卻又顯得稍有些少,不便重新規劃一片區域。

      這個問題此前一直擱置,沒有提起。

      現在陳洛賑災立功,故而王臧將它說出。

      「朕倒是一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倒是王郎中想的周全。」劉徹微微眯眼,「諸位有什麼建議嗎?」

      殿內幾人先是一怔,接著按照列侯取名的規則,給出了不少建議。

      其中大多屬於地名。

      劉徹聽完,有些失望。

      按照他的審美來說,這些名稱太過平平無奇,不夠威風。

      何況陳洛所在陽夏,已經有了陽夏文貞侯這樣的人物,在那塊地方再用其他名稱,恐怕流傳不了多久,就會被後人遺忘。

      若是如此,那屬於違背自己給臣子封侯的初衷。

      「讓朕再想想吧,此事稍後再議。」劉徹搖了搖頭,選擇先將其擱置。

      殿內那幾位臣子有些不明所以。

      難道陛下認為伯玉的功績尚且達不到要求,還是存在什麼其他情況,自己並不知曉?

      至於劉徹嫌棄他們所取名字的可能,完全無人想到。

      但劉徹已經說了「稍後再議」,他們便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而且陳洛的事情討論得也差不多了。

      一是升官,一是封爵。

      其他的細節和普通獎勵,就完全沒有私下討論的必要,在朝會的時候直接公布即可。

      劉徹再度開口,提問道:「淮陰侯下月初即是百歲大壽,他是開國元勛,雖然在家休養,亦會上書貢獻了擊退匈奴的策略,能有這般國之重臣,乃大漢之幸,諸位覺得該如何對待此事?」

      面對這個問題,殿內倒是沒像剛才那般有人踴躍起身闡述觀點。

      淮陰侯的層次實在太高。

      當初高祖在宴席上討論功績,可是將他排在第二,乃是武將中的第一人。

      如果他沒有辭官的話,現在恐怕就是五朝元老。

      光聽著這個名頭,都能嚇趴一大片人。

      無人敢開口對韓信的壽宴說出看法,萬一陛下按照自己說的去做,到時候出了岔子,那他怎麼擔待得起啊。

      感受到了殿內的沉默,劉徹深吸一口氣道:「淮陰侯,乃大漢良將,國之柱石,太祖開創功業,乃有其相助之功。

      朕不能因其年老,而忘記了他的功績,否則朕與那棄廉頗而不用的趙王有什麼區別?

      天下的百姓會怎麼看朕,官員會不會覺得朕薄涼老臣,以後不再全心全意地效力。

      因此朕這次要給淮陰侯的壽宴送去足夠貴重的賀禮,諸位覺得呢?」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殿內這幾人又非傻子,但凡出言說出反對的意思,那不是把劉徹架在火上烤,那是把自己未來的前途架在火上烤啊。

      眾人齊聲稱是。

      至此,該討論的大事已經全部議完,幾人告退,離開未央宮。

      而劉徹望著臣子離去的背影,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

      淮陰侯韓信。

      當今的大漢會出現這樣堪稱無敵的將領,為自己所用嗎?

      想到這裡,劉徹不由有些煩悶地揉了揉眉心。

      自己所想謀求超過所有前人的功績,讓所有後人都記得他開創的盛世,記得大漢有劉徹這麼一位天子,掃平了外敵,除去了華夏大患。

      但想要完成目標,他現在的準備遠遠不夠。

      大漢的軍隊沒有合適的統軍之將,士卒達不到相應的標準,錢糧供應不了連年戰爭消耗,自己這位天子尚未積累起足夠的威望……

      後面幾個問題,劉徹有信心在五六年內解決。

      可是良將嘛……就不是單純靠著時間積累就可以磨鍊出來的。

      遍數史書,多少將領打了半輩子的仗,卻依然比不上那些橫空出世的天才,成了對方首秀的墊腳石。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王離,將門子弟,大父和父親都是成功打過滅國戰的一流名將,但他卻被項羽打了個全軍覆沒,本人亦是身死箭下。

      在學術上形成流派,傳承釋經權,可以形成壟斷,但軍事方面無法由一家一姓形成壟斷。

      畢竟戰爭得靠刀與劍來見真章,而非家世與衣裳。

      劉徹明白這個道理,故而才會對淮陰侯的存在如此「垂涎」。

      敢問哪個皇帝會不想有一個忠心耿耿的韓信啊?

      趙九妹倒可以先滾邊上去了,捎帶著大明戰神一塊兒。

      「聽說成紀侯在邊關屢次擊退匈奴,倒不知道他是不是合適的人選。」劉徹揉了揉下巴,想到了個不錯的人選。

      畢竟對方也是參與過平定七國之亂,並立功封侯的老將了,值得信任。

      而且更重要的,就是對方正處壯年,戰鬥經驗豐富,精力亦處於巔峰,外加這些年在邊關不斷指揮小規模的戰爭,了解匈奴人的戰術戰法。

      未來與匈奴作戰,成紀侯可獨領一軍。

      ……

      與此同時。

      陽夏,客棧內。

      衛青正端坐屋內,聽見木門被輕輕叩響。

      起身將門打開,看清來人後,他當即笑道:「我就說會有誰來拜訪,原來是陳公子啊,請進來坐吧,但這裡只是暫住的客棧,我沒有好茶招待,倒顯得有些寒酸了。」

      陳洛微微皺眉說:「怎麼又改口喚我為陳公子了,叫我伯玉即可。」

      等衛青點頭應下,他才接著道:「我這次過來,是聽說你打算明日返回長安,是想過來問問你是否同去淮陰侯的壽宴,為其賀壽?」

      「不了,離家近半載,我有些思念阿姐和去病了。」衛青搖了搖頭,婉言拒絕。

      他還是不去湊這個熱鬧了。

      自己一介平民,又無官位、家世、交情,哪怕借著陳氏的面子,可以混進壽宴的場地里,那又如何?

      並非每個勛貴子弟都像陽夏陳氏子弟這般好說話。

      宴席上,那些人出言嘲諷,衛青只能選擇默默憋著,到頭來還是氣到了自己。

      因此直接選擇拒絕不沾因果,他覺得才是正確的選擇。

      見衛青興致缺缺的模樣,陳洛倒不再強求。

      對方沒有意願,難道自己還能把人綁過去不成。

      何況衛青的理由是思念家中親人,這個理由正當得無法反駁。

      於是陳洛換了個話題道:「對了,伱要我幫你打探到的消息,有結果了。」

      「什麼消……」衛青剛開口,便想到什麼,接著臉色微紅,半低下頭,「請伯玉直言。」

      陳洛揉了揉下巴,眼含笑意道:「陳阿嬌乃是陳氏四代嫡次女,年芳二八,尚未有婚配。

      陽夏陳氏對子女婚姻,較為尊重晚輩意見,若是她本人中意於你了,那你取得一定聲名後,再來陽夏提親,大概不會遭到反對。

      而我得知她後日想去城郊賞花,咳。」

      點到為止。

      而衛青想了想,若有所思道:「我似乎還有行李沒有清好,大概還得在陽夏耽誤幾日。」

      ————

      珣於南方賑災,活民無數。

      帝有意拔擢,問下,皆盛讚之。——《史記·維新侯世家》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猛卒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盜墓筆記續9飛升之後Boss兇猛:老公,喂
    賊警網游之劍逝我的專屬夢境游戲獵寶計劃:特寵追妻一加功夫聖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