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74章 陳洛大動作的準備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74章 陳洛大動作的準備字體大小: A+
     
      第374章 陳洛大動作的準備

      南郡城郊。

      久違的陽光照下,居然給人一種晶瑩剔透的寶石感。

      「終於有天晴的跡象了。」陳洛略顯疲倦地揉揉眉心,語氣算不上輕鬆地舒了一口氣。

      天道所求,乃是平衡。

      任何事情超過那個極限點之後,都不再會是好事。

      一場雨水在大旱之時降下,可謂甘露,百姓會手舞足蹈地讚美。

      但這兩個月期間,南方諸郡連續不斷地降水,偶有停歇,天空亦是陰沉沉的。

      如此情況下,看著田地里泡爛的作物,沒有誰會想要讓這場雨繼續下去。

      「伯玉,平陽侯那邊專程派人來找你了。」李序此時不知從哪個地方冒了出來,沖陳洛說道。

      他在這些天裡,同樣是個大忙人。

      陳洛負責把握賑災大方向上的計劃,而李序則是需要將這些計劃落在實處,將各種任務安排到位,甚至親自跑到基層,把那些事給一件一件做到位。

      單論辛苦程度,他恐怕在這次賑災所有人中排在前三。

      不過身為墨家弟子,李序倒也樂在其中。

      「不是只送信?平陽侯那邊派誰來了。」陳洛側過頭,雙眼微眯,「嗯……他們應該剛到廬江郡沒多久吧。」

      他們雖兵分兩路,實際上一直保持聯繫,每隔十來天,就有書信來往。

      上次平陽侯信里的內容,言說他們剛離開九江郡。

      那邊的災情不算嚴重,於是帶著物資繼續南下,去往廬江、豫章兩地賑災。

      按照時間來進行推斷,平陽侯得剛到廬江郡沒多久,就派人專程過來找自己,估計是發生了不小的事情。

      「來使自稱衛青。」李序答道,顯然對這事專門上了心。

      陳洛一愣。

      衛青怎麼來了?

      要知道曹壽的之前的信件上說得很坦率,那邊的賑災事務主要就是靠衛青負責,自己其實沒有幹過什麼事情,最多是出面與地方官員交流。

      在這樣的安排下,九江郡的賑災井井有條,尤其是陳洛寫信過去告訴衛青「以工代賑」的做法後,更是讓他如虎添翼,九江郡的秩序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這不由讓陳洛感慨,有些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稍經磨鍊,便洗去鉛華,璀璨發光,讓人羨慕都羨慕不來。

      不過單論衛青的大軍團指揮能力,可以說縱觀整個歷史,足以排在前十的行列,在漢代穩居第二,就只有韓信足以壓他一頭。

      而大軍團指揮能力這個大項下面,就包含了糧草調動、安營紮寨等細節。

      這些和工賑存在相當部分的重合。

      而衛青恐怖的上限可以說是由本身的天賦便已經決定好的,歷史上數次大型戰役的鍛鍊,只能說是讓他的指揮能力愈發完善,相當於說從九十五分提升到了九十八分,現在安排賑災事宜,對他來說同樣是一種鍛鍊。

      行軍打仗這種事,尤其是大軍團作戰,動輒涉及數萬人生死,真不是誰上誰都行。

      現在的陳洛只能確保自己安排十萬人以上的軍隊,在行軍趕路的過程中不出岔子,防範得住敵人襲擊,但真要在戰場上與敵軍對拼廝殺,他最多控制得住中軍的那三五萬人,沒有精力再去指揮餘部,得靠偏師將軍自行指揮。

      故而學過了韓信的《淮陰兵書》,陳洛還是更喜歡項羽的沖陣打法。

      至少在熱兵器時代來臨之前,重騎兵沖陣在局部戰場上等同無解。

      經過系統加點和不斷通過實戰和理論學習的陳洛,對於大軍團指揮都相當頭疼,足以看得出它的難度。

      真像貳師將軍李廣利那種廢物,執掌數萬大軍,經過數次大戰的鍛鍊,靠著精銳的軍隊可以偶爾獲得勝利,結果最後栽在簡單的埋伏中,埋葬了漢家數萬男兒的性命,自己屈辱投降後,結果一年多又被匈奴殺死。

      簡直恥辱。

      「衛青在城內嗎?我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這就回去見他。」陳洛明白衛青不會無故放下廬江郡那邊的事情,所以自己將他們見面的優先級排到很高。

      「他已經過來了。」李序半轉過身,望了望,接著朝不遠處一指。

      陳洛順著方向看過去,發現衛青剛把馬匹的韁繩系在道旁樹上,在自己的隨從帶領下,朝著這邊走來。

      沒過多久,衛青走近,拱手行禮道:「見過陳公。」

      「這一路上辛苦了。」打量兩眼,陳洛伸手拍了拍衛青的肩膀,沒有先問發生了什麼事。

      他身上的衣袍有種說不上來的「髒」,哪怕身上披了避雨的蓑衣,但騎馬必然淋濕,來不換洗,故而落著灰塵、沾著泥點兒,給人整體上的觀感就頗為匆忙倉促。

      再看衛青眼眶下掛著重重的眼袋,寫滿了疲憊。

      按照自己的估計,他從廬江郡出發後,路上真沒有經過太多休息。

      頓時,衛青覺得肩上壓力一輕。

      「多謝陳公體諒。」他抿嘴應答。

      陳洛沖他點了點頭,「曹時兄的那些信里,都把你的功勞原原本本地告訴我了,你這段日子幹得非常好,我很慶幸讓伱一同跟來賑災。

      現在這裡沒熱水泡茶,也沒地方落腳,不能坐下和你好好詳談。

      那阿青你就把事情長話短說,說完了,你去城裡好好休息,有什麼問題,我來負責解決。」

      坐在領導位置上,自己說出這一番話,讓人怎能不迷糊。

      先表彰衛青之前的事跡,再說出體諒之言。

      綜合起來,現在還不是大將軍的衛青哪能扛住這套KFC的手段,差點沒熱淚盈眶。

      從綁在腰間的匣子中拿出信件,衛青捧送給陳洛,「陳公,我還不累,暫時不必休息。

      現在廬江郡官場有些複雜,賑災遇阻,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廬江郡賑災恐怕困難重重,於是曹公寫信,讓我送來告訴您。」

      接過信件,陳洛嘆了口氣。

      看來真有麻煩啊。

      單純只有衛青過來的話,他尚且可以自欺欺人,覺得對方可能過來報喜。

      可見著衛青匆匆趕來,陳洛就明白廬江郡絕對發生了什麼。

      等到衛青親口說出,承認了一切,自己接受這個事實的同時,只能開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將整封信仔細地閱覽一遍過後,陳洛神色沒有變化,但攥信的右手青筋暴起。

      荒唐!

      廬江官場居然如此荒唐。

      曹壽所寫的信上,沒有明說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陳洛知道衛青前來必定不是小事,認真閱讀之後,通過隻言片語便將整件事情基本還原。

      他完全沒想到會有官員對賑災的糧食動心思。

      將天下比作一間豪華的宮殿,那麼百姓就是支撐這間宮殿的樑柱,是鋪設在地的基石。

      這場洪災讓樑柱發生腐朽,基石開始蝕壞。

      廬江那些人的行為,就如同將修補樑柱的木材偷到他們自己家中當柴火,無疑是在損害整個天下的利益,雖說日後這間宮殿倒塌下來,一樣會將他們砸得粉身碎骨。

      可那又有什麼用呢?

      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不能即使降臨的懲罰,亦難以平息人心的怒火。

      待到那個時候,房屋已經倒塌,想要再建立新的一間房屋,需要耗費的時間、材料,遠比在原有的基礎上縫縫補補要難。

      難上很多。

      「這事我知道了。」陳洛抬起頭來,嘴角微微下撇,顯得面色有些陰沉,不過他看向衛青,還是擠出笑容說,「我會想法子處理好的,你先跟著阿序回城裡,讓他給你安排地方休息。」

      衛青一愣,心說:曹公不是說他在信上寫得比較模糊嘛,您這就都看出來了?

      不過他倒是搖了搖頭說:「陳公,您這邊不需要我在邊上協助嗎?若是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我好隨時給您匯報具體情況,單看著曹公這封信,想必很多內幕都了解不明白。」

      若是陳洛知道衛青的想法,只會笑著回應,薑還是老的辣。

      擔任御史大夫十餘年,見過的彎彎繞繞數不勝數,廬江郡那些人究竟懷著什麼心思,曹壽稍微透個底,自己一瞧便知。

      那些人用的手段算不上高明,自己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沒想到那些人如此膽大妄為。

      「不用了。」陳洛擺了擺手,眯著眼說,「真要解決這件事情,就不能單純以這件事情作為突破口,藉此事入手倒還可以。你回城內休息好之後,倒是可以把廬江那些人的名單寫一份給我,我到時候再用。」

      「明白了。」衛青怔了怔,點頭應下,跟在李序身後離開。

      有些事情,他稍點就通,而且懂得不要多問,該裝傻的時候就學著裝傻。

      望著衛青的背影,陳洛若有所思地揉了揉下巴,嘴角上揚,輕笑一聲。

      歷史上的衛青,作為武將立下滔天功勞,換到大部分朝代,想要保住性命屬實不是一件易事。

      而他得以善終,一方面是遇到了漢武帝,另一方面則和他這個人的性格、選擇等各方面因素脫不開關係。

      有些人認為漢武帝不殺衛青,是因為他是忠厚老實,唯唯諾諾,不會威脅到皇權地位。

      這樣的判斷大概是不準確的。

      畢竟能統兵數十萬的大將軍,要說治軍時沒有鐵血手段,換誰能信?

      而陳洛現在與衛青接觸下來,發現他不止在軍事上有天賦,如果從政的話,也不會少了手段。

      只不過前世衛青在軍事上的鋒芒太盛,所以其他方面必須藏拙,甚至放下身段,刻意去奉承討好劉徹,也難怪太史公會在《佞幸傳》里提到衛青。

      畢竟作為外戚加武將,若是在皇帝面前倨傲起來,就是有十個腦袋都不夠掉的。

      收回目光,陳洛重新看著手中那封曹壽寫來的信件。

      這些人真是大漢的蛀蟲啊,他們身居高位,屬實是浪費國家的資源。

      自己單純解決廬江郡的那些人,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大漢現在三四十個郡,像廬江郡這樣徹底腐敗的肯定不多,但地方縣城內的小蒼蠅,數量必然不少。

      現在由御史大夫主導的監察制度,實際上並未過時。

      但是一項好的制度,往往需要優秀的官吏執行,方可稱為善政。

      比方漢初陳洛擔任御史大夫的時候,基本上方方面面就可以監察,不用顧忌對方的身份,皆敢直接彈劾,在那個時候,御史大夫起到監察效果,說一句卓越都不過。

      之後接班陳洛的張蒼哪怕不會主動得罪某些派系,但要是那些官員做得過分了,他一樣毫不猶豫地會選擇上書彈劾。

      可隨著文景二朝推行「無為而治」,讓地方上的官員根據當地的情況去推行相應的政策,中央不進行過多的干預,在這樣的情況下,於是御史大夫的監察權力開始降低,變得更像是「副丞相」,作為正式接替丞相前的鍍金職位。

      而有意坐上丞相的位置,那肯定不好得罪太多派系,所以他們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哪怕彈劾官員,地方上一般也就止步於千石,不會再往上走,京官的標準還要更低。

      這條默認的規矩延續了超過三十年,基本形成為一條潛規則。

      只要你沒幹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那基本上不用遭受彈劾,所以之前膠西王劉端被齊齊彈劾,實際上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這樣的規矩固定下來之後,想要扭轉變更,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陳洛也明白這個道理。

      畢竟漢初秩序剛剛建立,自己等於在全新的畫布上作畫,不用擔心有什麼束縛。

      但現在制度運行了七十年,畫布上有了無數塗抹的痕跡,想要重新扭轉大部分朝臣的習慣,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甚至說自己哪怕在當今重新成為御史大夫,都不可能再像漢初那樣大膽做事,得需要更多的權力與背景。

      但等自己繼續往上走,脫離了御史大夫的職位,那就沒有合適的名義再去干涉屬於御史大夫這個職位的事務了。

      所以陳洛決定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決問題。

      在朝堂上沉寂一年,待到賑災結束後,他得想辦法搞點大動作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大奉打更人食全酒美絕天武帝撐腰坑爹兒子鬼醫娘親
    大國戰隼快穿之龍套好愉快離天大聖無相仙訣猛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