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60章 陳洛見漢武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60章 陳洛見漢武字體大小: A+
     
      第360章 陳洛見漢武

      九月二十日,申時。【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一輛簡樸的馬車停在長安宮城外。

      多年以後,身為千夫長的張安馳騁在漠北草原的時候,準會想起自己初次見到輝煌宮門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即使他那時並未因功進入,受到獎賞。

      「阿張,我就先進入了,你在外面安靜侯著即可,若有人過來找麻煩,你不要回擊,記下對方的樣貌,到時候告訴我。」陳洛走下馬車,耐心吩咐一句。

      細心無大錯。

      有時候敵人想要抓住你的弱點,並不一定得攻擊伱本人,而是可能從你身邊親近的人下手,利用他們的缺點,最後將禍水引到你的身上。

      「唯。主君請放心,就是有人踩到我臉上來,我也不會給您惹事的。」張安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知道主君是做大事的人,自己不能拖後腿。

      陳洛揉了揉下巴,用極度冷靜的語氣道:「如果真有人敢踩到你臉上來,欺辱我們,那到時候我會幫你斬下他的那隻腳。」

      忍讓是為了不踏入敵人的陷阱,並非認慫。

      之後的反擊則是為了讓敵人傷筋動骨,感到肉疼。

      說罷,陳洛走向宮門,向守門的士卒通報了自己的名號,再由宦者帶去未央宮,面見劉徹。

      走在石板路上,前面的宦者略帶好奇地低聲搭話道:「陳公子是第一次私下進宮面聖吧?」

      陳洛現在未有官身,雖然將要繼承侯位,但名號尚未缺點。

      因此宦者根據年齡,喚他為陳公子,而非陳公。

      這屬於察言觀色的基本要求。

      「嗯,差不多吧。」陳洛點了點頭。

      聞言,那位宦者反倒笑了起來,「陳公子您這話倒有趣,這事哪來差不多啊。

      不過咱看您這淡定的模樣,比那些地方上的那些官吏表現得都要穩健。」

      他是先帝時就進宮的老人了,見過不少官吏在私下覲見的時候,緊張無比,前怕狼後怕虎,生怕自己表現出差池。

      懷著這般心態,偏偏最容易出現問題,即使沒有說錯話,也容易詞不達意,沒有將原本的意思完美表達出來。

      哪怕是在地方上任職十幾二十年的官員,亦不能免俗。

      反倒這位陳公子神色淡定,步伐矯健而平穩,每一步跨出的距離與頻率難以察覺出差異,心態可謂好得不能再好。

      不過他轉念一想,這位乃是陽夏陳氏的子弟,那麼完全可以說得通。

      畢竟這陽夏文貞侯的後代無論多出色,自己都不會意外。

      聽著對方的讚美,陳洛輕笑。

      自己當年可是在漢高祖面前飆戲,現在去見尚未到成熟期的劉徹,豈會感到緊張不安?

      按照陳洛記憶里的路線行走近半刻鐘,兩人來到未央宮前。

      宦者先走上台階,進去稟報了一聲,接著方才走到陳洛面前,「陳公子,您可以進去見陛下了。」

      ……

      一步一步,緩緩踏上台階,在正式進入未央宮前,陳洛在不斷進行思考。

      之前自己在朝堂上與劉徹打過照面,但那稱不上有效的交談。

      在陽夏陳氏身份小範圍揭露出來的時候,劉徹召見自己,但趙綰、王臧等人都在,算得上半公開的談話,而且商議的內容皆是正事。

      淺淺交談幾句,難以讓陳洛對劉徹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至於歷史上的漢武帝,評價格外複雜。

      有人覺得他任人唯親,但衛青、霍去病立下的功勳,成為華夏古代武將外戰極致。

      有人覺得他刻薄寡恩,但武將文臣哪怕功勳再高,能力再強,也多為善終。

      有人覺得是開疆擴土的雄主,也有人覺得他是搞垮了大漢經濟的暴君。

      至於他數度廢后、晚年殺太子、立子殺其母,讓他的性格更顯複雜。

      無論是古代的文人政客,還是現代的網絡論壇,抑或學者的研究論文,對這位漢武帝皆具有相當的爭議。

      「呼。」陳洛輕舒一口氣,接著走進殿內。

      無論後世眼中的漢武大帝如何複雜,但現在的劉徹不過剛剛及冠半年,在朝堂上表現出了心思深沉的一面,但尚未臻於完美,沒有達到那種不喜形於色的地步。

      互相行禮完畢,劉徹微微眯眼,臉上帶著笑意。

      在上朝的時候,陳洛所站的位置偏後,自己看不仔細,現在私下召見,倒是有機會好好打量一番。

      陽夏陳氏的子弟,樣貌果真不凡。

      但劉徹最為欣賞的,乃是陳洛眉宇間的蓬勃朝氣。

      在他看來,能力可以稍次一些,奮發進取的精神必須得有。

      「伯玉,陽夏陳氏對子弟要求向來嚴苛,先帝數度徵辟,皆被婉拒,現在你願意出來為國效力,想必乃是陽夏年輕一輩中最為優秀的子弟了。」劉徹聲調上揚,略顯激動。

      阿父在位之時,數度與自己感慨,陽夏文貞侯為大漢赴死,乃是世間罕有的忠臣,想必其後人有父輩如此,同樣會是難得的忠臣。

      良將難求,忠臣更甚之。

      現在沒有經過司馬家族墮落行徑的衝擊,君臣之間忠義、信譽尚且保持在良好水準。

      故而陽夏陳氏子弟幾乎等同於明牌的忠臣。

      漢景帝疑心較重,有這樣完全值得託付的大臣,他怎會不想任用?

      在他看來,陽夏陳氏子弟能來長安出仕,哪怕擔任個閒職都好。

      可陽夏侯陳直以能力不足為理由,拒絕徵辟,只讓少數子弟擔任地方官員,僅兩人擔任郡守,但他們不肯調任長安九卿。

      通過這般反應,足以印證他們的權力欲望淡薄,更加符合忠臣的定義。

      如此一來,劉啟愈發想讓陽夏陳氏的子弟輔佐自己,卻一直沒能擁有這樣的機會,言語中的遺憾,讓劉徹印象深刻。

      現在他親政不到一年,就有陽夏陳氏的子弟入京,難道要放過這般良機嗎?

      哪怕面前的陳珣是個廢物,只要他可以吸引到更多陽夏陳氏的子弟出仕,那自己都願意重用,大不了起到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畢竟太后派系代表的是「孝」,占據著道德的制高點。

      而陽夏陳氏可以代表的「忠義」,則屬於另外一處道德高地。

      得到陽夏陳氏子弟的輔佐,劉徹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將迅速提升,以後但凡有事要議,太后也必須重視,絕不可能像之前那樣隨意更改。

      何況陳洛在朝堂上的表現,把控時機的精準,都昭示著他並不平庸。

      陳洛謙虛道:「陛下,雖然陽夏侯和太康侯願意支持我的行為,但他們是因為我較為特殊的身份,並不代表我的能力真就冠絕陳氏之內。

      私以為像我這樣優秀的年輕人,陽夏至少還有兩手之數,皆為興盛社稷之才啊,日後若能出仕,那我自當讓賢。」

      他的這些話雖是自謙,但同樣透露出了關鍵信息。

      陽夏侯和太康侯是支持我的。

      要知道陳直和陳魯兩人參加過平定七國之叛的戰爭,立下過正兒八經的功績,縱然兩人比不上周亞夫這位頂尖的二代徹侯,也絕非單靠父輩遺澤上位者。

      所以他們的表態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至於陳洛後面那句話,同樣是在暗示劉徹。

      陽夏陳氏其他子弟縱使優秀,但他們短時間內不會出仕。

      那麼現在正在長安的自己,無疑最有資格代表陽夏陳氏者。

      想了想,劉徹開口,直截了當地說道:「此次伯玉冒死送信,揭露其人惡行,為蒼生請願,足以見勇。

      避開歹人伏殺,足以見能。

      早朝說服群臣,足以見智。

      朕若不能重用你,那天下其他的能人志士,難道還會願意出仕,為朕所用嗎?」

      他使用的權術手段,風格與文景二帝迥異。

      劉恆和劉啟治下的大漢,身處的朝堂,都有著難以根除的矛盾。

      這些矛盾只能用懷柔的手段去安撫,如果將它們擺到明面上,導致激化,後果將變得更加嚴重。

      故而文景二帝往往說話含蓄而隱蔽,只讓臣下猜個大概,不點明內心具體所想。

      哪怕決定出現錯誤,到時候自己也好甩鍋。

      而劉徹則不同。

      雖然他受到太后的限制,但竇太后並不會實質上對皇權產生威脅。

      至於文景二朝的強勢勢力,無論是功臣或者諸侯王,都不像往昔那般壯大。

      因此劉徹可以自信地發表個人觀點,對於看重的臣子,則是直接下達任用的文書,沒必要遮遮掩掩。

      「吾願為大漢百姓而殫精竭慮。」陳洛起身拜道,神色嚴肅地承諾。

      現在劉徹向自己發出邀請,豈有拒絕的道理?

      光喊口號是無法做實事的,想要做實事的話,只能坐上相應的位置去辦。

      清廉奉公的縣令,可以讓數千百姓脫離困苦;執政優秀的郡守,足以使萬家百姓不用擔心饑寒匪亂;而有能力與志向的丞相,則能讓天下百姓都過上相對較好的生活。

      陳洛想要做更多的事,身為平民,自然是辦不到的。

      沉吟片刻,劉徹緩緩開口,詢問道:「那先去趙綰手底下擔任議郎,伯玉你看如何?」

      現在自己於朝堂上完全掌握住的勢力,唯有趙綰底下的御史以及王臧的宿衛與謁者。

      他現在把陳洛當作自己人看待,肯定不能放到別人手下去受限。

      難以施展才幹不說,處處針對起來,恐怕還會令陳洛寒心,更加得不償失。

      而郎中令王臧下轄的官職里,沒有合適陳洛的位置,所以劉徹挑了御史大夫趙綰的屬官議郎,即言官一類。

      議郎的俸祿有六百石,對於陳洛這個官場新人來說,屬於極高的起點。

      畢竟現在不是漢初,職位空缺無數的時候。

      很多兩百石的官職都有大把人在排隊,直接起步就是六百石,在絕大部分人眼中與神話無異。

      劉徹唯一擔心的點,乃是陳洛會不會覺得議郎這個職位太低。

      雖說常人眼中這已經屬於超高起點,但他畢竟是陽夏陳氏子弟,那便會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了。

      實際上,陳洛對於劉徹的這個安排,相當滿意。

      自己選擇出世的時間本身就很早,有足夠的時間發展。

      何況議郎的上位御史大夫,就是自己擔任了十餘年的職位,該怎麼把事情做好,陳洛一清二楚。

      憑藉著身份和能力,他不可能出現卡在某個台階上不去的情況。

      從六百石開始穩步提升,待到十年之後,最基本就是兩千石的位子,而且外派的可能性不大,那麼就是「中兩千石」,成為九卿之一。

      到了漢匈大戰正式啟動,自己在朝廷上已經擁有著足夠的影響力。

      於是他再次起身拜謝,臉上的神色,只有滿意。

      見到陳洛沒有異議,劉徹微微頷首。

      他喜歡臣子有朝氣和進取之心,但這和貪得無厭是存在區別。

      要是陳洛做出了令人矚目的功績,自己可以毫不吝嗇地給予獎賞,但在尚未做出成果之前,自己就沒有那麼好的耐心。

      頓了頓,劉徹繼續出言勉勵道:「朕這幾年裡,一直在任賢才而授能。

      趙綰、王臧他們還算不錯,希望伯玉你能同樣如此,不要辜負了朕對你的期望。」

      陳洛眯了眯眼,接著應聲答道:「我一定循繩墨而不頗。」

      聽到這樣的回答,劉徹先是一怔,接著臉上浮現出絲絲興奮,「伯玉也喜好《離騷》?」

      這樣的反應,宛如後世的二次元互相對上腦電波,找到了同好,顯得尤為欣喜。

      「然也。」陳洛深吸一口氣,亦是表現出略顯興奮的模樣,沖劉徹點頭應聲。

      顯然,劉徹和歷史上的愛好一樣,沒有發生過多改變。

      剛才那句「任賢才而授能」,就是化用自《離騷》中的「舉賢才而授能兮」,於是自己順其自然地接了那句「循繩墨而不頗」,想著劉徹若是喜歡《離騷》,可以毫無障礙地聽明白他話中的意思。

      至於聽出來後……一開始陳洛還在思考,該如何順著這個話題往下聊,沒想到劉徹就率先開口,問起了自己是否讀過《離騷》,那這就好辦了嘛。

      單輪結果,本次試探已經成功。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全知全能者超品醫仙長寧帝軍邪王寵上癮:愛妃,快來最強贅婿大帝
    好色嬸子電影世界大盜何以笙簫默豪門小甜妻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