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59章 劉端,膠西厲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59章 劉端,膠西厲王字體大小: A+
     
      第359章 劉端,膠西厲王

      群臣在早朝時齊齊彈劾膠西王,無疑形成了一股「勢」。【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劉徹很聰明,他明白自己可以借著這股力量,徹底將膠西王給按死。

      於是接下來定罪的流程走得很順利,根本不需要反覆拉扯。

      一來是劉端犯的事情實在夠多夠重,按照律法定罪,直接可以按最高檔的規格來。

      原本高祖時期留下了規矩,諸侯以及徹侯除謀逆大罪外,可以免除死罪。

      但劉端鴆殺了數位朝廷兩千石的大員,真按死理來論,完全可以認為他有謀反的企圖。

      二來沒人想再為劉端申辯,定罪流程走得無比順暢。

      要知道從高祖朝開始,朝堂上就一直存在派系,又因景帝採用權術制衡之手段,讓紛爭更加明顯。

      很多時候某一名朝臣反對某項提議的原因,並非不同意這個觀點,而是敵對派系的人上書支持它的執行。

      正是有這種純粹為反對而反對的存在,讓這議事殿內很久沒有出現過整齊劃一的論調。

      劉端這次達成的成就,可謂前所未有。

      三日後。

      劉徹將詔書正式下達,除國膠西,黜劉端為庶民。

      當使者帶著這道旨意離開長安時,甚至配備著軍隊護送,讓眾人明白此事徹底成了定論。

      但這膠西王一案,絕不能當做孤立的事件來看待。

      敏銳的朝臣,在私下裡進行全盤梳理。

      通過時間線來進行盤點,這件事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先帝時期,劉端受封膠西為伊始。

      單論劉端徹底爆雷的開端,則是膠西國相派出使團,上書彈劾劉端。

      而整個過程中,又有三個關鍵的節點。

      其一是夷安縣百姓暴動。

      這讓天子打算調查劉端,並發現諸多疑點,加上膠西使團呈上文書,於是決定降罪。

      其二則是太后傳旨阻饒。

      竇太后參與其中,代表著此事不再只是中央和地方上的矛盾,更有中央高層權力的內部鬥爭摻和進來,也讓原本平穩的發展,出現了波瀾,劉端差點逃過一劫。

      其三即那個叫陳珣的使者坦白身份,給了膠西王致命一擊。

      大漢宗室派人行刺陽夏文貞侯後人,這事若被有心人傳播,那可是要動搖國本。

      人心的力量從來不容忽視。

      陽夏文貞侯受到先帝推崇,受到大漢無數百姓和官員敬仰,再加上陽夏陳氏近些年裡,並未犯下過任何錯誤,名望可以稱得上深入人心,在東南地區尤盛。

      當年陳勝在大澤鄉舉事,即是舉著項燕的名義。

      要是不處理劉端,焉知未來會不會有人舉著為陳氏鳴不平的旗幟,起兵作亂。

      明智的統治者絕不會給國家留下這麼大的隱患。

      故而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劉端不再有任何機會。

      哪怕竇太后,都選擇袖手旁觀,沒有繼續替他求情。

      不過朝臣們並未忽視膠西王一案的後續影響。

      畢竟膠西國除,只要劉端沒有瘋狂到起兵造反,中央和地方上的矛盾算是徹底解決。

      可高層權力的內部鬥爭,尚未結束。

      原本大部分朝臣的覺得只要竇太后活著一天,她靠著輩分與「以孝治國」的基本國策,天子想要真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絕無可能。

      但經過此案,他們發現情況發生了變化。

      陳珣即是變數。

      他公開支持皇帝的決定,支持將膠西王定罪,就足以說明他並不屬於太后的派系。

      何況此人的身份絕不容忽視。

      當下陽夏陳氏並未有其他嫡系子弟在長安出仕,那麼陳珣的態度,是否可以代表著陽夏陳氏的某種態度?

      倘若他真能夠代表整個陽夏陳氏,那麼原本在太后和皇帝中間搖擺的官吏,全部會迅速倒向劉徹。

      這就是陽夏文貞侯留下來的影響力。

      ……

      膠西王除國的消息,乃是由信使加急送往齊地,並且配備相當數量的軍隊護送,路上沒有片刻耽擱。

      加急送信,乃是為了不讓其他人先將消息傳到膠西,不讓劉端擁有太多的反應時間。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狗急了還會跳牆。

      諸侯王若得知自己被黜為庶民,萬一內心接受不了,選擇起兵造反咋辦?

      因此將詔書儘快傳達到膠西國去,解除劉端的權力,可以避免出現最壞的情況。

      至於為何配備軍隊護送,那道理就更加簡單。

      畢竟劉徹擔心路上出現「匪亂」嘛。

      到時候有人截殺信使,破壞了這道旨意下達,指不定又會惹起新的波瀾,導致這件本該平穩落地之事,再生變故。

      不過使團趕路過程暢通無阻。

      各地郡守縣令知道他們的身份後,不敢為難,一路大開綠燈。

      自己若是做出什麼令人誤會的舉動,天使回去提上幾嘴,讓陛下以為他們是劉端同黨咋辦。

      那可不得了。

      當使團如風般馳入高密城,宣布劉徹降下的旨意時,膠西朝堂上的所有人都懵了。

      啊?

      這是什麼情況?

      尤其是稱病久未上朝,得知長安終於又傳來詔書的膠西國相。

      他聽著文書開頭,知道劉徹降罪下來,頗為驚喜。

      自己派使團送去長安的文書真起到效果了?

      不過得知下文的具體內容,他覺得腦袋裡頓時成了一片漿糊。

      我的要求只是將自己調走,不再於膠西國擔任國相,怎麼陛下直接把膠西國都除國了?

      雖說自己的目的好像同樣達成。

      畢竟膠西國都無了,自己可不是擔任不了膠西國相了嘛。

      但是自己這願望實現的過程,未免有些太過誇張。

      而且自己擔任個國相,把國君給整除國了,還有哪位上司願意收下我這個下屬嗎?

      心緒複雜的膠西國相,一時間不知自己是該哭還是該笑。

      與此同時,劉徹覺得晴天霹靂。

      他從使者手中接下那封詔書之後,整個人渾渾噩噩,再度清明,已經回到了後宮之中。

      望著熟悉的裝潢,劉端明白這個地方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居所。

      為何如此啊?

      明明我早就派人前去劫殺那該死的使團了,明明我專門寫信向太后哭訴了,明明衛丞相也答應幫助我了,那些暴民鬧事根本不該影響到我,怎麼最後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惱怒地想要打砸周圍的一切,卻又無力地垂下腦袋。

      起兵造反的念頭在劉端腦海中閃過。

      可劉徹悲哀地發現,自己真要選擇造反,似乎沒有誰會選擇跟隨。

      宮中的宦者和侍衛,畏懼於之前膠西王這個位置的權勢,方才聽從自己指令。

      而他現在丟掉了王位,那些人恐怕根本不會再搭理自己。

      朝中的那些大臣與將軍,大多內心都帶有怨恨吧。

      雖說敢於直言者都基本被自己殺了個乾淨,但每次朝會時,大部分人臉上的淡漠,劉端仍舊看得清清楚楚。

      想靠著這些人起兵造反,恐怕他們第一時間就會倒戈,拿自己的腦袋去長安換取功勞。

      至於那些想攪亂天下的陰謀家,自己並不認識。

      何況就算認識,對方會選擇投資自己的概率,應該接近於無。

      昏昏沉沉的劉端,走到寢宮內。

      他趴在那張錦繡大床上,覺得四肢無比寒冷,黑暗的牆角滲出冷意,朝著自己侵襲而來。

      劉端睡了過去,他再度睜眼,內心的焦慮沒有得到絲毫緩解,抬起頭來,只感覺牆上、樑柱上、天花板上布滿了鮮血。

      而牆邊站滿了陰暗的影子。

      那些曾經被自己殺死的妃子、宦者還有侍衛,聚在那邊,用泛白的眼睛冷冷盯著他。

      「你們?怎麼是你們?」劉端瞪大了眼睛。

      那些影子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仍舊用冰冷的目光凝視著他。

      劉端宛若瘋魔地悽厲吼叫著,呼喚侍衛,卻沒有人做出回應。

      宮內的宦者和侍衛得知膠西王被廢為百姓後,早就喜笑顏開地離去了。

      沒有人再關心劉端接下來的情況。

      心生恐懼的劉端翻箱倒櫃,想要找來一把利劍,驅散這些陰影。

      但他倒騰半天,只在屜中找出半包灰紅色粉末。

      「呵呵,哈哈。」劉端胡亂笑著,顫顫巍巍地把它們倒入酒中,一口飲下。

      漸漸的,劉端覺得自己眼前的世界不再是血紅色,只是肚子有些絞痛。

      「砰咚。」

      隨著一聲悶響,這位殘害無數人的膠西王,懷揣著恐懼,感受著劇痛,倒在了自己的床邊。

      直到五日後,才有人發現這具腐爛發臭的屍體,隨意撿拾著,丟到城外給簡陋地埋了,但因為埋得不深,在一場暴雨過後,骨骸不知被沖刷到哪裡去了。

      ……

      待到膠西王飲鴆自殺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沒有引發任何關注。

      在政治上,劉端在被除國之時,早已經是一個死人。

      他這次飲鴆自殺,更是坐實了之前的全部罪名,其他人連替他翻案的心思都不會升起。

      至於主導了整個膠西王一案中三個關鍵節點的陳洛,正在郭解府上,悠然品茶。

      「……劉端這次一死,反倒不用讓我們再出手了。好了,伯玉兄,我在離開前再次聲明,陽夏陳氏承認了你的身份,並且支持了伱之前的所有行為,而且按照正曲公和若愚公的意思,只要你不行惡事,不害百姓,那我們會一直支持你的舉措。」坐在他對面那人,名為陳旭,取字東升,乃是陽夏陳氏四代子弟。

      他前來長安,目的就是考核確認了陳洛的身份。

      最後陳旭通過那半枚玉佩,徹底確認了陳洛乃是陽夏文貞侯兄長的後代。

      而這次陳洛在膠西王一案中的表現,更是為他贏得了代表陽夏陳氏的權力。

      陳洛微笑著點了點頭,語氣略帶欣慰道:「好,我在長安這邊將瑣事處理完畢,就會儘快前去陽夏,前去祭拜陽夏文貞侯,以及面見家主。」

      「嗯嗯,那我就先走一步,回陽夏去給大父他們匯報這件喜事了。」陳旭應答,起身告辭。

      不過他老是有一種錯覺,即是面前的伯玉兄望向自己的眼神中,莫名有一股……慈愛?

      就像是當年大父見到自己作的文章不錯,投來的那般目光。

      應該是錯覺吧?

      待到陳旭離開,李序同樣進入屋內。

      「你不會也是來次辭行的吧?」陳洛抿嘴問道。

      李序笑著搖頭:「伯玉兄猜得恰恰相反,原本膠西王這件事情忙完,我應該去往齊地或楚地,但是他們覺得我在你身邊可以提供部分幫助,負責聯絡等事宜,於是讓我留了下來。

      所以伯玉兄,以後就得多多指教了。」

      說罷,他拱手行禮。

      「指教談不上,但李兄在我身邊,我很多事情也可以放心去做了。」陳洛拱手還禮,又開了句玩笑,「倒是李兄別把我吃窮了就行。」

      李序應該是墨家和陽夏陳氏商議好,安排在自己身邊的。

      陳洛對於這個安排,並不反感。

      畢竟自己的存在對於陽夏陳氏和墨家來說,較為陌生,想要贏得完全信任,需要更長的時間。

      因此他們安排李序這個內部成員留在自己身邊,可以確保自己不會胡作非為,污來了陽夏陳氏的名聲。

      至於陳洛,身邊有李序的存在,亦是多了不少便利。

      他現在身邊可用的親信不多,總不能面對全部的事情,都去親力親為。

      一方面是自己沒有足夠的精力,另一方面則是分身乏術。

      有了李序在自己身邊,部分較為重要事情可以交給他去做。

      而後,郭解又推門而入。

      他衝著陳洛道:「伯玉,宮中來人,說是陛下喚你前去,這次應該就是想對你進行正式考察,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啊。」

      經過膠西王一案,又有陽夏陳氏身份加持的陳洛,現在已經成為了長安城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

      陳洛眯了眯眼,看不出任何緊張地站起身來,點頭應聲:「明白了,我這就去。」

      ————

      膠西王性殘暴,為百姓恨,為天子恥,立國二十三年,群臣彈劾。

      故國除,地入於漢,為膠西郡。

      端畏,自鴆。

      膠西百姓皆未悲。

      上聞之,諡為厲王以罪。——《史記·五宗世家》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燃全知全能者超品醫仙長寧帝軍邪王寵上癮:愛妃,快來
    最強贅婿大帝好色嬸子電影世界大盜何以笙簫默豪門小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