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58章 朝會進行時,完蛋的劉端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58章 朝會進行時,完蛋的劉端字體大小: A+
     
      第358章 朝會進行時,完蛋的劉端

      冷風不知何處起,攪動漫天陰雲,匯聚於長安之上。【,google搜尋】

      變天了。

      隨著這些時日事態的變化,接下來的這場早朝受到的關注度可以排在今歲第二,僅次於年初竇太后讓劉徹第一次親自處理政務的那次。

      而明眼人可以很輕鬆地分辨出其中的區別。

      年初的那場早朝,在名義上代表天子開始親政,但竇太后實際上仍然把握著大部分的權力,除了劉徹任命的兩位親信外,三公九卿中,大部分人的立場都傾向於太后或中立。

      等下的早朝,則是皇帝想要替自己爭取更多權力的一次試探。

      如果在這次交鋒之中大獲全勝,那朝堂上的局勢瞬間會發生改變。

      可以坐穩高位的臣子都不傻。

      劉徹的手段壓過了太后,外加本身就代表著未來朝堂的真正主導,除了部分身份自帶立場的人外,余者該怎麼選擇,一目了然。

      即便沒有針尖對麥芒的焦灼,但看似安穩的表面下,暗流涌動,無比扣人心弦。

      此時此刻。

      群臣排成行列,在宦者的引導下往議事殿趕去。

      在隊伍之中,陳洛和李序並排行走。

      「伯玉兄,難道你就一點都不緊張嗎?」李序小口吸氣,依舊可以感受到空氣中的冷意。

      這鬼天氣,說變就變了,簡直凍人。

      不過比驟變的天氣更讓他驚訝的,乃是陳洛的狀態。

      等下計策若成,可是能讓一名諸侯被除國甚至殞命。

      若是失敗,那伯玉兄本來光明無比的前途,便毀於一旦。

      謀劃出了這般計策,現在到了實施的最後一步,尋常人早就壓不住內心的激動,為勝敗擔憂起來了吧?

      不過李序仔細一想,如果伯玉兄的心境時刻受到時局的影響,恐怕早就喪失了設計膠西王的勇氣。

      畢竟失敗後需要承擔的風險,並不比成功的收益低。

      真是一場豪賭啊。

      如此想著,李序側頭望向陳洛,發現對方在聽到自己的問話後,依舊如平靜的深潭,未有絲毫波瀾。

      哪怕自己沒有身在局中執棋,在思考的時候,都為之揪心。

      反倒回想從初識伯玉兄以來,自己似乎都沒有見過對方情緒起伏較大的時候。

      唉,我咋沒這個能力。

      陳洛偏了偏腦袋,入目的李序乃是神色糾結,一看就在胡思亂想。

      於是他笑了笑,低聲答道:「遭逢大事,需有靜氣,你可知荊軻與秦舞陽之故事?」

      聞言,李序瞳孔微張,滿臉震驚,腦海里更是冒出了無數想法。

      伯玉兄不會要在朝堂上以武力逼迫皇帝,藉此逼迫天子下詔,處決膠西王吧?

      嘶,這個想法好像很勇啊。

      以伯玉兄滅殺歹人時表現出來的勇武,甚至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到時候大吼一聲,伯玉兄撲上前去,我是該阻攔群臣,還是限制皇帝亂跑?

      不對,我怎麼在思考這種該夷九族的事情。

      李序瞬間覺得自己的腦子更亂了。

      說實話,陳洛的人格魅力確實很強。

      經過一段時間相處,他被潛移默化地影響,開始根據陳洛說話的內容,錨定立場並進行思考。

      「咳咳,伯玉兄,我們開始定的計劃好像不是這樣吧?」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李序小心翼翼地勸阻道。

      「啊?」陳洛疑惑地歪了歪腦袋,第一時間尚未明對方為何面露惶恐。

      待到下一瞬,陳洛聯想到自己的話語確實會有讓人有些誤會,便出言解釋,「我剛剛不過是舉個例子,重點並不是荊軻刺秦之事,而是在秦舞陽的失態。

      正是由於他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導致既定的走向發生改變,故而李兄你等下要是被問話什麼的,亦要保持平靜,方才不會讓局面失控。」

      「哦哦,原來是這個意思。」李序瞬間鬆了口氣。

      沒有臨時將計劃更改為「生擒天子,以挾諸侯」就好。

      不過經過這麼一打岔,他的心情跌宕起伏,居然忘記了之前緊張的事情。

      待到邁步進入議事殿的時候,李序已經完全平靜下來。

      ……

      「諸位,今日早朝,雜事延後再議,主要討論的仍是膠西王之事。」劉徹面色平靜地緩緩開口。

      聞言,部分臣子面露疑惑。

      這件事情不是太后插手了嘛?

      當時陛下並未提出反對,故而按理來說,一切皆成定局,這次早朝,不過最後的收尾,就輕避重,給膠西王口頭上的警告,或者較為體面的懲罰。

      可事態的進行,好像並非按照大家的預料所發展。

      陛下似乎打算複議此事。

      他們將目光投向趙綰和王臧,想從皇帝的親信臉上看出端詳。

      不過兩人面無表情,沒有表現出憂心或是欣喜。

      這讓大家更是猶豫。

      陛下到底是不是和太后達成了某種協議,或者打算撕破臉皮,鋌而走險來進行鬥爭,奪取權力?

      至於劉徹存在其他底牌的情況,他們基本沒有想過。

      皇帝親政不到一年,所有的勢力都存在於明面上,要真有什麼殺手鐧,也不會因為針對膠西王而拿出來。

      「稟陛下,臣覺得依太后的意思,可以削去膠西國三縣之地,罰貢十倍。」丞相衛綰起身提議道。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

      按照太后的意思,膠西王沒犯什麼大錯,寫信過去責怪幾句即可,但皇帝並不打算善罷甘休,似乎又打算掀起波瀾。

      自己夾在中間,既不想得罪皇帝,又不敢得罪太后,只能選擇和稀泥,提出兩方基本都可以接受的建議。

      而且削三縣之地,對膠西王來說,應該尚且處於可以接受的範圍。

      「丞相啊,伱可知劉端他犯下了什麼過錯嗎?」劉徹憤怒地拍了拍案牘,將文書都震起了半寸。

      天子突然間的憤怒,不僅讓衛綰懵逼,殿內大部分臣子同樣陷入疑惑。

      膠西王又幹啥了?

      他們在五日前知道劉端鴆殺了數名兩千石的官員之後,覺得這人做出什麼膽大包天的事情,自己都不會感到意外。

      「臣不知。」看著劉徹一副頗有底氣的模樣,衛綰低下頭去,不敢隨意瞎猜。

      但他倒也想好了應對的手段。

      劉端招惹的人物,地位總不能超過太后吧。

      大不了自己將之前的提議懲處方案再往上加一等,這樣應該就能得到各方認可了。

      緩緩掃視全場,劉徹的目光停在陳洛身上,柔和起來,「伯玉,你將之前的事情,再度敘述一遍。」

      他這次不打算進行太多拖延。

      自己要在太后以及丞相等人反應過來之前,就將局面完全掌握在手中,到時候他們再想翻盤,那幾乎沒有可能。

      這次陳珣突然冒出,提供的機會千載難逢,一定不能錯過了。

      「唯。」見皇帝的表演結束,該輪到自己接棒上場,陳洛應答起身。

      他加入陽夏陳氏的事情,只有少數人知道,並未大規模地傳播。

      因此群臣見陳洛站起,目光疑惑,再夾雜著不屑。

      膠西國相的手下,連官身都沒有,能和他們一併立於議事殿內兩次,已經很不可思議了,要說他能拿出什麼關鍵性的證據……

      誰信啊?

      陳洛不卑不亢地開口道:「諸位,自離開膠西國,使團路遇數波歹人,死傷甚眾,然大漢太平已久,何至於官道之旁,會有匪徒出沒?

      吾上書請察,又由陛下明鑑,尋歹人蹤跡,果真由膠西王暗中指示。

      以如此方式,以蔽上聽,掩臣子之口,閉蒼生之言,其行豈王道乎?」

      殿內群臣聽完這段話,雖有觸動,但很快壓了下去。

      誠然,你的言語很有力,也有論據來支持你的觀點,可我們為什麼要支持你一介無名小卒呢?

      要知道你是在和一名諸侯王甚至太后對抗啊。

      衛綰皺了皺眉,卻沒有立刻反駁。

      他在朝堂上混了幾十年,別的不說,對政治風向的敏感度極高。

      現在陳洛突然站出來,自己覺得實在蹊蹺。

      作為天子的劉徹只是勢力薄弱,但並不愚笨,應該不會覺得靠著膠西國相親信的指認,就可以扳倒膠西王,並從太后手中奪來權力吧?

      故而事出反常必有妖,他決定先看看再說,不那麼急著跳出來。

      不過殿內群臣並非個個都像衛綰那般精明。

      沒有察覺到不對勁的那些人,此時臉上略帶譏諷,想看著陳洛可以說出什么子丑寅卯來。

      甚至位置靠後排的一些臣子,臉上已經掛著譏笑,低聲嘲諷起來。

      「這人說得大義凜然,我還真以為他是位居三公呢。」

      「就是就是,我估計這不過是個替死鬼罷了,派出來當死士衝鋒用呢。」

      「呵呵,跳樑小丑罷了。」

      「無法理喻……」

      頓了一頓,陳洛可以聽見那些刺耳的雜音,但他沒有去管,而是神色凝重地按著原本的內容說下去,「前些時日,陽夏陳氏找上了我,說我乃是陽夏文貞侯的侄曾孫,並且按照他的遺囑,可以繼承兩千戶的爵位。

      根據我原本的計劃,是想要送完這封信後,再上書向陛下言明此事,但膠西王的這件事情卻拖延了下來。

      難道他犯下的罪行不夠明顯嗎?

      難道是大漢的律法制定得不夠完善嗎?

      還是說被殘害的黎民百姓,身份不夠高貴?

      草民陳珣,彈劾膠西王!」

      說到後面,他原本平靜的語氣帶上絲絲激動。

      這件事情不該這麼複雜。

      哪怕貴為諸侯,殺害兩千石的官員,已經觸犯到了漢律的底線。

      在高祖朝,蕭何和自己將會彈劾對方,至死不休。

      在惠帝朝,哪怕油滑的陳平,亦不會選擇妥協。

      在文帝朝,淮南王劉長犯下的罪行輕了數重,都差點除國。

      在景帝朝,劉啟手下的周亞夫已經開始磨刀霍霍。

      現在大漢朝堂,為何無一人站出來直言?

      難道諸侯王和太后就那麼讓人畏懼嗎?

      此時此刻,殿內死寂。

      這番振聾發聵的言語,給他們帶來了第一重震撼。

      他們畏懼強權,受到了鄙夷,受到了這個「草民」的鄙夷。

      有資格上朝的這些臣子,哪個不是身居要位,自從坐到現在的位置後,其他人和自己的交流,往往溫和儒雅,哪裡聽過這樣刺耳的話語。

      之所以他們覺得這話語刺耳,是因為他們真被「刺」中了,就如同一塊石頭丟入狗群當中,只有被砸到的狗子,方才會感受到不爽,瘋狂犬吠。

      至於陳洛突然間揭露自己的身份,讓他們心中緊接著出現了第二重震撼。

      你居然是陽夏陳氏的人,可以代表陽夏陳氏出面?

      陛下這才沉澱幾日啊,居然就找來了一名陽夏陳氏的子弟站台。

      要知道陽夏陳氏的子弟並未有在長安出仕者,想要正式聯繫上陽夏陳氏,再快都該要大半個月。

      難怪您這麼有底氣啊。

      不知道具體內幕的群臣,此時此刻只能這麼腦補。

      換成陳洛早就確定了自己陽夏陳氏子弟身份,只是選擇在這個時候拋出來,那更是超出他們的理解範圍。

      但現在朝廷上的群臣皆明白一件事情。

      陽夏陳氏出面,代表這件事已經徹底定性。

      它不再是劉氏內部的家事,太后一言可結束爭議。

      它現在是國事,唯有大漢律法可以定論。

      至於坐在群臣最前方的衛綰,袖中雙手微抖。

      所幸自己剛才沒有起身反駁,不然剛才陳洛那一番話砸下來,完全可以讓他翻不了身。

      而衛綰稍稍斜過身子,將目光投向陳洛。

      「陽夏文貞侯的後裔嗎?有膽識,未令陽夏文貞侯的名頭蒙羞啊。」他無聲地笑笑,喃喃自語。

      見陳洛表態完畢,趙綰立刻站起身來。

      「臣趙綰,彈劾膠西王。」

      「臣王臧,彈劾膠西王。」

      「臣公孫弘,彈劾膠西王。」

      「臣……」

      「臣衛綰,彈劾膠西王。」

      滿朝文武皆起身,言說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彈劾膠西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需要任何人再進行分析,所有人心裡都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樣的情況下,誰都沒有能力保得住膠西王。

      膠西王劉端,他徹底完蛋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三寸人間重燃全知全能者超品醫仙長寧帝軍
    邪王寵上癮:愛妃,快來最強贅婿大帝好色嬸子電影世界大盜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