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57章 審判劉端倒計時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57章 審判劉端倒計時字體大小: A+
     
      第357章 審判劉端倒計時

      距離第二次朝會商議膠西王之事還有四日。【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劉徹親自前去長樂宮,拜訪竇太后。

      待到宮女匯報完畢,他便跟在侍從身後,進到殿內。

      竇太后端坐在廳堂內,手中捧著一杯清茶。

      「小彘來了啊?」她眯著眼睛瞧過去,哪怕剛才宮女已經匯報過一遍,但親眼看見才好正式確認。

      劉徹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好。

      自己這個祖母,地位高得離譜,何況後宮干政在大漢並非什麼禁忌。

      高皇后在惠帝朝初年治政,不就將天下管理得井井有條嗎?

      而且呂太后去世之後,權力又平穩過渡給了孝惠帝,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時至今日,呂家在長安亦算得上是頗有勢力的家族,有不少族人擔任京官。

      有著這般先例,再加上此後的孝文帝又需要藉助外戚的勢力去對抗功臣集團,孝景帝則需要保證朝堂上的制衡關係,故而後宮干政並未被明令禁止。

      何況文景二帝都沒有感受過太后干政的麻煩與痛苦。

      劉恆的阿母早早去世,太后之位還是由他追封。

      而劉啟在登基的時候,已經及冠,竇太后則沒有干政的理由。

      連皇帝都沒有表達任何意見,臣子更不可能上書言說了。

      這好歹屬於家事,旁人指指點點,縱使屬於好心,一樣會被猜忌。

      到頭來,便是苦了劉徹。

      竇太后的親族在景帝朝不斷發展壯大,但因為劉啟的存在,只敢偶爾逾越規矩做事,大部分時候都老老實實。

      但劉徹繼位之時,離及冠還有兩年,之前朝堂上一直由竇太后主事,宛如孝惠帝之舊事。

      直到自己年初及冠,竇太后才讓他開始行使天子的權力。

      不過在關鍵事情的決策上,劉徹都必須前來長樂宮請示,無法獨自決斷。

      如果自己的思路與祖母相悖,便會被一票否決。

      頓了頓,他關切地問候道:「大母,您這些時日胃口可好?上次庖廚送來的那批密果合不合您的口味?」

      「都好,都好。」竇太后笑眯眯地點了點頭,神色和藹,「小彘你這又長個子了,有你阿父當年的風範了啊,當皇帝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你大父每次要做出重要的決斷,前夜都會整宿翻來覆去,思考問題。」

      「我明白了。」劉徹同樣面露微笑,「我會向大父學習,將大漢治理好,不過……有件事情,我不知該不該問。」

      竇太后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緩聲道:「是端兒的事情吧?」

      「是。」劉徹神色鄭重,「他雖然是我的兄長,但他……」

      竇太后將手中的茶杯放下,然後擺了擺手,上揚的嘴角驟然放平。

      她嘆了口氣道:「小彘啊,這天下看似太平,實際可能經不起幾次折騰,伱大父治理國家的時候,就是求穩求安,不想勞民傷財。

      你看你阿父,惹起七國叛亂,要是沒有陽夏文貞侯,沒有楚武烈王,沒有絳莊侯,那大漢是不是又會變成秦末那個樣子?

      縱使叛亂被平定的,但天下可是花費了四五年,才徹底恢復到叛亂前的模樣。

      江山社稷應以穩定為主,家庭何嘗不是這樣呢?

      你和阿端乃是血肉相連的親兄弟,和你阿父時期叛亂的那些逆賊不同,那些人多是堂兄弟,甚至有的都快出三服了。

      因此小彘啊,聽大母一句勸,實在不行就寫信過去責罵你兄長一頓,沒必要真以律法治罪。」

      絮絮叨叨的這通勸告,劉徹一邊聽著,一邊誠懇點頭,仿佛深有感悟。

      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寫滿了無奈。

      大母分析問題的角度,主打的是「感情牌」,完全偏離了核心,與政治更是扯不上什麼關係。

      自己大父當年事事求穩,是因為那時候的大漢真禁不起折騰,有時候遇到麻煩事情,只好含糊過去,不去追究到底。

      至於七國叛亂,那更是屬於朝廷和地方難以調和的矛盾。

      阿父不進行處理,選擇一直拖延下去,維護著表面的繁榮,恐怕中央會徹底喪失對諸侯國內部的掌控,待到積重難返的時候,就和當年的周王室沒有區別了。

      可最讓劉徹難受的一點,是他不能把這些分析全部說出口。

      到時候竇太后認為自己在犟嘴,甚至覺得自己就是想對劉端下手,那事情更加麻煩。

      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冒起的煩悶,劉徹拉住竇太后的手道:「大母您說得對,國家維持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那麼社稷才能一直延續,而親人相互親近,處事和和睦睦,這樣家族才能得以興旺。」

      「誒,這就對咯。」竇太后滿意地笑道,「你能這麼想啊,我就放心了。」

      「嗯……八兄這次做得確實比較過分,我怕不懲處一番,難以令當地百姓信服。」劉徹猶豫了會,哪怕會將剛剛贏來的認同再度丟掉,他還是選擇開口問詢。

      自己作為大漢天子,有些責任必須背負。

      果不其然,竇太后微微皺眉,「這有什麼不能讓百姓信服的,你大不了免除當地三年賦稅嘛。」

      聞言,劉徹感到有些惱火。

      您這真是嘴皮子一張,說得輕鬆啊。

      而且哪有這樣的道理。

      罪犯犯下罪行,不去懲處罪犯,只用好處堵嘴受害人,讓他們不要發聲。

      如果大漢的律法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那恐怕地方上的那些豪強,嘴都要笑得裂開。

      劉徹抿了抿嘴,選擇追問:「現在可以這麼做,要是以後八兄犯下的事情更加過分,您覺得該怎麼辦呢?」

      「唉,你這孩子,犟什麼嗎。」竇太后顯得有些不耐煩,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思索片刻,她方才回話道:「等下我就寫封信送到膠西去,讓端兒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他要是做了比這次更加過分事情,你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吧。」

      「八兄這也真是讓大母費心了。」劉徹悠悠說道,皮笑肉不笑了一瞬,接著又馬上切換為親切的微笑。

      眼神不好的竇太后沒有注意到那剎那間的切換,也沒有聽出語氣中的陰陽,她擺手說:「你們這些晚輩,我不關心,那誰能輪得到資格呢。」

      ……

      距離第二次朝會商議膠西王之事還有三日。

      王臧急匆匆地進入宮城,趕往未央宮,求見劉徹。

      「陛下,稟陛下,喜事,大喜事。」他踏入殿內,行禮完畢後,便面露興奮地說道。

      原本心頭一直不暢快的劉徹,看著親信這副模樣,亦是產生了好奇心。

      「王郎中,你這火急火燎地趕過來,究竟是有什麼大喜事啊,要是這是沒讓朕開心起來,那朕可要治你的罪。」他半開玩笑地讓王臧開始匯報那件「大喜事」。

      花費片刻時間整理言語,王臧開口道:「稟陛下,前日朝會,膠西使團中的使者陳珣陳伯玉,根據確認,乃是陽夏陳氏的族人,並且按照陽夏文貞侯的遺囑,他能夠繼承兩千戶,享列侯之位,這事由先帝同意批准過。」

      「哦?他居然有這麼一重身份。」劉徹語氣略帶驚訝。

      自己對朝堂上出聲岔開話題,替趙綰解圍的使者有不錯的印象,還專門記下了他的名字。

      在他看來,這陳珣是個機敏人兒。

      按照原本的打算,自己是想辦法找個機會將他留在長安,先給個官職考察幾年,表現不錯的話,那就提拔重用。

      沒想到對方搖身一變,成了陽夏陳氏的子弟,身上還將有侯位。

      那之前隨意給個官職考察,那恐怕就顯得是在折辱對方,如果那陳珣想要留在長安,直接可以跨過無數步驟,直接身居高位。

      命運真可謂奇妙啊。

      在心底感慨不已的劉徹,顯然還沉浸於陳洛身份轉化的迅速。

      等看著自己對面坐著的王臧,他才赫然反應過來。

      「喜事,確實是一件喜事啊。」劉徹瞪大眼睛,哪怕以他的情緒控制能力,一時間內也有些失態。

      膠西王一案,有突破口了!

      要知道膠西國相的使團在路上遭遇截殺,這件事情不足以給劉端定罪,因此哪怕是那些御史彈劾劉端的文書上,都鮮少專門提到這事。

      在這個時代,人和人的性命並非一樣的珍貴。

      膠西國內兩千石的官員都被鴆殺了幾位,那支使團都是膠西國相的親信和家臣,完全無法成為攻擊劉端的突破口,自然沒人在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

      但那位陳珣確認為陽夏陳氏的一員,甚至要繼承兩千戶的爵位,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截殺幾十個膠西國相的親信,大家只覺得劉端手段過於極端了些,實際上無人在意。

      截殺陽夏陳氏的子弟,截殺一位兩千戶的列侯……好傢夥,你劉端好大的膽子!

      劉徹和王臧對視一眼,瞬間明白對方的意思。

      「等下朕就召見他,陽夏陳氏的子弟,想必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朕得好好重用才行啊。」劉徹朗聲說道,想著這般話語聲,應該能讓殿外那些侍從聽清,然後由傳到大母的耳朵中去。

      ……

      距離第二次朝會商議膠西王之事還有兩日。

      陳洛步伐平穩地離開宮城。

      短短兩日,劉徹召見了自己五回。

      主要商議的內容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受到陽夏陳氏的認可,並且能夠繼承爵位。

      雖說沒有人敢假冒陽夏陳氏的身份,但萬一陳洛想以這樣的方法,用命擺他這個天子一道呢?

      在如履薄冰的時局下,劉徹不得不小心啊。

      而陳洛給出了強有力的證明。

      由陽夏陳氏子弟帶來的,陳直和陳魯的親筆書信。

      別的東西都好偽造,但那封文書一出,直接讓劉徹沒有了疑問。

      陽夏陳氏在這些年裡,發聲不多,但並不代表他們落幕了,無人關注了。

      誰敢因此小覷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憑藉著手中的權力脅迫他們,無疑惹人發笑。

      陳直和陳魯這兩位二代徹侯尚未離世的話,代表著沒有誰可以讓當今的陽夏陳氏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哪怕竇太后亦不能,遑論劉端。

      畢竟這兩位的背後,可是有楚國和淮陰侯的關係。

      在陳洛證明自己的身份後,劉徹先試探了他的態度。

      很多人在身份低微的時候,看到不公之事,便大聲嚷嚷,打抱不平,待到身居高位,本人卻行起了不公之事,再見著那些昔日會挺身而出的畫面,只會藏在人群中冷笑。

      劉徹不知道陳洛會不會屬於這種人。

      作為膠西國相使團的一員,在朝堂上彈劾劉端,舉出各種罪證,這屬於他原本就該做的事情。

      而情況驟然間發生了改變。

      現在的陳洛變成了陽夏陳氏的子弟,身份尊崇,甚至有繼承兩千戶的爵位的可能性。

      倏然發生身份上的變換,往往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

      在劉徹看來,得知自己是陽夏陳氏子弟的陳洛,或許就不願意繼續站出來指認劉端,與一位諸侯王結仇,以及得罪背後的太后。

      不過陳洛在第三次受到召見的時候,主動提及要繼續彈劾膠西王,以打消劉徹的疑慮。

      有的人會被天上掉下來的財富砸混了頭,但他陳洛不是那樣的人。

      之前以什麼樣的心態做事,現在仍是以同樣的心態做事,以後依舊如此。

      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劉徹當時眼中的驚喜是掩蓋不住的,緊接著鄭重叮囑,要他別在下次早朝前,將這些事情的風聲走漏。

      不過這倒是與陳洛原本的想法有所差異。

      按照他的思路,在這幾天用自己這個身份造勢,在朝堂上爭取更多的話語,無疑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但劉徹更想要發動一場「襲擊」,把自己的這個身份當成炸彈來使用,將那些反對者炸暈,讓竇太后來不及反應。

      對此偏差,陳洛倒無所謂。

      即使過程有些不同,但只要最後得出計劃中的答案,那麼答案更為重要。

      伸手捧起一抹細碎的陽光,陳洛感覺手心暖洋洋的。

      他緩緩吐出口清氣。

      諸事皆畢,劉端結局已然註定。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娛樂圈:天後歸來三寸人間重燃全知全能者超品醫仙
    長寧帝軍邪王寵上癮:愛妃,快來最強贅婿大帝好色嬸子電影世界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