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289章 帝崩【國慶快樂,求月票】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289章 帝崩【國慶快樂,求月票】字體大小: A+
     
      第289章 帝崩【國慶快樂,求月票】

      「……還有,匈奴人這幾年頗為安分,但他們就像塞外的野狼,潛伏在黑暗之中,之所以沒有發動攻擊,只是在尋找合適的時機,盈兒你不要放鬆警惕。【Google搜索】至於南越,你要做的是加強交流,支持通商,開拓與嶺南地區連接的道路,待到更多的漢人在南越紮根,那……咳,咳。」

      劉邦雖然偶爾猛咳幾聲,但不顯疲倦,眼眸也愈發明亮起來,音調則因為激動而拔高。

      從朝堂到郡縣,從關中到邊關,他將各種利害關鍵一併對著劉盈說出。

      這是他十數年來積攢下來的寶貴經驗。

      不過他交代的問題瑣碎且雜亂,想要理清頭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現在將它們一股腦地全部說出,劉邦主要是希望劉盈不要忽視它們的存在。

      至於如何去處理這些問題,那就並非他目前能教導傳授的了。

      有些隱患尚未演變成真正的禍端。

      劉盈重視它們,注重預防,可能劉邦的擔憂永遠只存在於想像之中,那些危機就像杞人擔憂天地崩墜罷了。

      可若它們變成現實,那麼劉邦亦不知道它們會以何種形式出現,並不能夠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當他說到三河地的旱情之時,突然擺了擺手道:「該說的已經說完,朕有些累了,需要休息了。」

      說罷,劉邦微微閉上了雙眼,呼吸需要非常用力,原本神采奕奕的模樣已然不存。

      「在長安兮……身難回,身難回兮魂思歸,安……安得卻老兮弭吾悔。」在床榻上輕輕打著節拍,劉邦低聲哼唱著白日興起時有感而發的歌謠,補全了最後一句話。

      多少帝王在登上人間至高的位置後,在老年時尋方問藥,燒丹鍊汞,哪怕英明如唐太宗,亦不能免俗。

      他們想要謀求長生,繼續留在人間,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不願離開世間繁華。

      始皇帝召集天下方士,又派遣無數船隊出海,還不是換得梓棺費鮑魚,根本無用。

      從微末而起的劉邦,反倒坦坦蕩蕩。

      自己年少浪蕩,卻承受天命而登帝位,如今身體衰老,乃是上天的意思,莫非人間有誰可以干預阻止嗎?

      他唯一遺憾的,是覺得自己若能重生再來一遭,可以彌補不少過錯,做得比原本更好。

      「啪嗒。」

      隨著劉邦的手緩緩垂落,長樂宮中牆邊的燭火爆開,發出一聲脆響。

      大漢天子劉邦駕崩,享年六十五歲。

      ……

      大起過後,往往是大落。

      極樂和極悲之間,並未存在分明的界限。

      前一日的長安城,因為大漢立國十五年的朝慶而成為歡樂海洋。後一日的長安城,當劉邦駕崩的消息傳開,驟然陷入悲傷。

      絕大部分底層百姓從未靠近過宮城,他們沒有見過那高高寶座上所坐的皇帝,不知道劉邦究竟長成什麼模樣。

      只是他們可以切身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變化,尤其是那些老人。

      在戰國時,他們朝不保夕,需要擔憂戰火燒到自己的家鄉,劫掠、屠城、殺俘……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在秦朝時,他們無處可躲,繁重的徭役加上苛刻的賦稅,每個人生來就背負著沉重的「債務」,需要用一輩子償還。

      在秦末時,他們隨波逐流,見到那「城頭變幻大王旗」,一方義軍打進城來,沒隔三月,他們首領的腦袋就掛在了城牆上,城內又換了另一波人。

      沒有人喜歡這樣的生活。

      但是也沒有人告訴他們,生活如何變得更好。

      直到漢朝建立,天下的百姓這才恍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的生活可以安穩,他們在田地里勤懇地勞作一年,即可給一家三口提供足夠的糧食。

      始皇帝在泰山封禪,將自己的功績銘刻在石頭上。

      劉邦為天下操勞奔波,此時長安城內處處素縞,無數百姓的悲傷與懷念,就是對他功績的最好銘刻。

      比起百姓們純粹的悲傷,朝堂上的大臣們心情較為複雜。

      劉邦還在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重要性。

      特別是近幾年裡,因為常常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他降低了早朝頻率,而且大多的時候只會點頭拍板,很少參與進具體事物的處理。

      這讓朝堂上很多人都忽略了劉邦起到的作用。

      翌日清晨。

      群臣齊聚前殿,他們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可發現上首位置空落落時,心底同樣一空,像是失去了倚仗。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當擁有的品質,是敢於拍板,並且在自身決策出現失誤後,敢於承擔責任。

      劉邦就完美地做到了這些。

      大家還在感慨時,便聽見站在側邊的侍從出聲喊道:「大行皇帝殯天!」

      於是眾人皆低頭默哀。

      緊接著,劉盈在呂雉的陪同下,暫且坐到了上首的位置。

      劉邦死前將各方面的事情全部事無巨細地安排妥當,效果不錯,眾人明白劉邦其餘諸子受封於外,那麼皇太子繼位乃是板上釘釘。

      皇位傳承平穩有序,故而不會出現什麼亂子。

      坐在了最高的位置,俯瞰群臣,劉盈只覺得自己手心開始冒汗,完全不知道阿父是如何做到平靜自如地在這麼多人面前講話。

      「盈兒,該你說話了。」呂雉坐在劉盈下方數個身位的地方,輕聲提醒。

      「嗯嗯。」劉盈深吸一口氣,接著強作鎮定道,「諸位,先皇駕崩,乃為國殤,且哀且痛。今日有數事需要商議,首先要為先皇定下諡號、廟號。」

      諡號始於西周,傳聞是由周公制定,不過實際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穆王時期,延續了整個春秋戰國,成為無數國君身後名的評價系統。

      廟號的出現則要更早一些,由商朝開創,比如有商太祖成湯、商太宗太甲、商世祖盤庚……

      不過嬴政建立秦朝後,認為子議父、臣議君,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於是廢除了諡號加廟號的評價體系。

      漢朝自然沒有打算繼承這項內容。

      在劉邦駕崩之前,就有不少徹侯離世,按照禮法給他們上諡號,比如蕭何諡號為「文」,為酇文侯。

      劉盈話音落下,殿內群臣在第一時間是望向陳洛和叔孫通。

      大漢的儀禮由他們制定,過往那些逝世的徹侯,諡號常是通過這兩人提出,劉邦點頭採納。

      此時,陳洛起身行禮道:「回皇太子,諡號評價王侯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公允。

      用上文、武、昭、康等諡號,屬於對他們生前功績的認可,說明此人的行為值得敬告上天,並載入史書,供後人推崇。

      但周朝有王諡『厲』,有王諡『幽』,這則代表著他們在位期間犯下了過錯,需要以此表示懲戒,並讓後人引以為鑑。

      諡號的重要,由此可見。

      大行皇帝威加四海,功高德厚,而且乃是第一位擁有諡號的皇帝。

      應當諡號為『高』,高皇帝。」

      想了想,劉盈沒有立刻應聲,而是先觀察著群臣的反應,又朝自己阿母望去。

      「可。」呂雉輕輕頷首。

      「高皇帝,可。」劉盈鬆了口氣,他覺得這諡號的確不錯,只是沒有其他人表示認可,那麼他不敢自己獨自作出決斷。

      接著他又問:「那麼依丞相來看,廟號定為太祖如何?」

      諡號倒是需要商議,但是廟號就不用糾結了。

      以劉邦開創大漢的功績,廟號是必不可缺的,而太祖、太宗、世祖、中祖等廟號里,唯有太祖適配。

      「回皇太子,我認為伱的提議非常正確,那麼從今以後的典籍中,言稱先帝,則需以『太祖高皇帝』名之。」陳洛答道。

      兩人一唱一和,沒有花費什麼功夫,便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陳洛行禮坐下。

      劉盈繼續出聲問詢:「那麼第二件事,先帝的葬禮,該按何等規格?」

      這個問題倒是沒有那麼快的得到解答。

      畢竟他們沒有先例遵循。

      如果按照始皇帝那樣,舉國修建陵墓,再鑄造數十萬陶俑陪葬,簡直可以把當下才稍稍恢復的大漢掏空。

      至於更早的那些例子,則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他們的身份與地位比起皇帝,那差得太遠,沒有參考的價值。

      大殿內靜謐片刻,有臣子起身道:「回皇太子,臣覺得陛下平素推崇簡樸,外加帝陵已經修好,葬禮應當從簡,不大辦特辦。」

      他這話引得不少人點頭,現在的大漢不適合折騰,平穩過渡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亦有臣子站起,明確反對道:「皇太子,太祖駕崩,此乃國殤,豈可輕慢?要知道先帝生前喜好華服,只不過體恤民力,方才沒有多穿。

      現在先帝駕崩,我們這些臣子怎麼能不滿足其愛好呢?

      而且嬴政那暴君都有陰兵軍隊拱衛,先帝賢明數倍,豈能地下無人服侍。

      吾建議以九重楠木為棺,先帝身著金絲縷衣,陪殉童男童女九十九對,壯士九百九十九人。」

      這條建議一出,不少人開始皺眉。

      簡直荒唐!

      連嬴政那暴君都未採用人殉,你居然提議重新使用,是什麼意思?

      不過有些人則開始默默觀察劉盈的反應。

      這個建議雖然荒唐,但萬一深得上心呢?

      畢竟先帝乃皇太子的父親。

      哪有兒子不想父親的葬禮風光一些,那更能襯得自己有面子。

      劉盈同樣沒有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在兩個臣子起身發言時,不斷掃視群臣,打量眾人,從他們的神色中發現端詳。

      這屬於他的天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從神態看出一個人內心的想法。

      在前一名臣子站起身來表態時,小部分人輕輕點頭,表示認可,剩下的人倒沒有什麼特殊表現;可後一名臣子說出自己的提議時,大部分人微微皺起了眉頭,甚至還有人臉上露出了憤慨的表情,只有極少數的人沒有劇烈反應。

      於是他沉吟片刻後道:「先帝不喜鋪展浪費,常常告訴我,他在沛縣生活時,哪怕壺中只剩下最後一滴酒水,亦是要喝得乾淨。

      那金絲縷衣、紫楠木棺,他恐怕用不慣。

      何況先帝平日裡心憂百姓,聽到大旱的消息,憂慮得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安穩,那麼讓百姓殉葬,恐怕先帝在寢陵之中,亦會感到愧疚啊。」

      這番話是直接否定了第二項提議,不少人頓時放鬆下來。

      見微知著。

      看來皇太子生性仁愛,而且能夠採納和合理的建議。

      劉盈成為君主後,他們不用憂心自己的處境,哪怕犯下一些錯,估計只需要誠心道歉,那麼便會得到諒解。

      陳洛聽見叔孫通在自己身後低聲贊道:「雖然與禮法有些相悖,可卻是仁愛之舉啊。」

      「確實如此。」默默在心裡念道,陳洛站起身,提出自己的看法,「皇太子,先帝之貴,在其功,在其德,而非在於華服、美物。諸國使者尚未離開長安,可以讓他們寫下頌詩,刻於美玉之上,陪葬長陵,我認為這是先帝樂意見到的。」

      劉盈的確是否定了第二項建議,但不代表他完全認可第一項提議。

      畢竟簡單下葬,聽著觀感並沒有那麼舒服。

      自己的這番提議,並不會勞民傷財,又讓劉邦的葬禮不會看起來簡陋。

      因此在陳洛說出提議後,劉盈眼睛一亮。

      他再看到群臣皆頻頻點頭,於是微笑著說:「善。吾覺得丞相提出這個建議,確實不錯。」

      ————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郁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熊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長安築宮。北拒匈奴,南征蠻戎。威加四海,還歌大風。——《史記·高祖本紀》

      ————

      六月丙寅,崩於長樂,葬長陵。

      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廟。

      群臣曰:「帝起於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漢書·高帝紀》

      晚上還有一更,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的大姐大皇夫同堂:妖孽師兄娶進天元神訣極品全能高手甜婚來襲:腹黑老公壞透
    Kiss小呆萌:惡魔校劍徒之路冒牌天王黑凰后重生之妖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