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283章 盛典已起,諸王畢至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283章 盛典已起,諸王畢至字體大小: A+
     
      第283章 盛典已起,諸王畢至

      偏殿中。【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陳洛在熱鬧的人群中憂心忡忡地思考著大漢的矛盾。

      他放眼望去,未來籠罩在一片迷霧當中,而且不知道自己該朝哪個方向前進,方才算是踏上了正確的道路。

      「陽夏侯,我們該去參加大殿了。」呂馬童輕聲提醒,若非殿門處有宦官進來宣旨相邀,他也不想打擾明顯在沉思的陳洛。

      「嗯?」陳洛恍然抬起頭來,發現韓信、陳平等人已至殿內,就連平日雲遊四方的張良,不知何時回到長安,來參加這次朝慶。

      群賢畢至,自然是大典將起。

      自己剛才心裡掛念著其他事情,便沒有注意外界情況的變化。

      衝著呂馬童點了點頭,陳洛笑著說:「多謝中水侯提醒。」

      「陽夏侯客氣了。」呂馬童連忙接話,自己這次來到長安,就是想和這裡的大佬們攀上一些關係。

      自己因為家鄉在中水,故而被封到了趙地,但他原本乃是項羽的手下,因為這重身份,呂馬童難以加入那些由劉邦部下組成的「趙黨」,在趙地顯得格格不入。

      陳洛與呂馬童又交流幾句後,看出了對方的心思。

      想了想,他輕聲說道:「中水侯近日若有時間,可來寒舍把酒話閒暇。」

      殿內地方上的徹侯,沒有抱團結黨的,寥寥無幾,恰好呂馬童屬於其中一人,而且乃是項羽過去的手下,天生帶有幾分親近。

      自己想要降低地方徹侯抱團的影響力,光從中央下達命令,那只會使得對方應激,導致矛盾愈發激化,唯有通過分化的手段,降低他們內部的凝聚力,更能避免地方徹侯坐大。

      那麼呂馬童則可以成為一枚重要棋子,先在趙地試試水。

      看著眼底湧出無限激動的呂馬童,陳洛淡然一笑,不再多言,朝著殿門領路的侍從處走去。

      韓信等人早就站在那兒,見陳洛走近,他們紛紛低聲行禮招呼。

      畢竟這幾位的地位與陳洛相差不大,外加本來就頗為相熟,自然不用像之前那些徹侯端著,生怕被說成趨炎附勢之輩。

      「江寧晨安無恙,今日我本來還想著喊你一同前來,沒想到去你府邸門前一問,那門子告訴我說,你早就走了。」韓信有些無奈地揉了揉下巴,顯然沒想到自己今日已經算起了個大早,對方卻起得比自己更早。

      一旁的陳平亦是笑眯眯道:「陳丞相乃要安排朝慶諸事,當然需要早些趕來宮城,剛才不就在那邊和徹侯們攀談嗎?

      若是他不早些過來,那麼我想僅靠叔孫太常,是肯定應付不過來的。」

      十年過去,他的面相改變了不少,與陳洛初見時的國字臉不同,他臉上生出不少贅肉,面紋往下走,隱隱露出幾分悍意。

      張蒼的胖臉,看上去頗像安逸養老的富家翁;陳平長胖後,卻威嚴寶相。

      「陳兄這話倒是小瞧了叔孫太常,他早就將諸事安排妥當了。洛不過是掛名負責罷了,要說干實事的,那還是他。」陳洛淺淺笑著。

      領導把功勞全部攬到自己身上,這種行為一次兩次還好,多了之後,惹人生厭不說,還極度打擊下屬的積極性。

      何況他現在又沒有剩下什麼晉升空間,身上的功績過多,反倒是種危險。

      不遠處的叔孫通正在與幾名徹侯搭話,但耳朵頗尖,已經聽到陳洛剛才所說的那些話。

      他的目光沒有偏移過來,依舊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只是嘴角微微向上揚起。

      見狀,陳平知道自己反駁,那得罪的就是叔孫通了,於是只能順著往下說道:「丞相體恤下屬,又有知人之明,用人之量,平很是佩服。」

      「江寧,看著伱氣色很不錯啊。」

      之前一直沉默寡言張良突然插話進來,引起眾人注意。

      大漢剛剛建立之初,要討論最具權勢和地位的人物,那張良必在前十,這還是將劉邦、項羽、呂雉算上,若單論臣子,那他坐五坐三。

      在最近七八年裡,原本如流星般耀眼的張良,在划過天空後,突然陷入沉寂與黑暗,一開始是頻繁告病,接著退出朝堂,最後借著修道的理由,長期離開長安,雲遊四方。

      長安城內鮮少有人理解這位天才的謀士。

      在始皇帝尚在時,他就謀劃出震驚天下的刺殺事件;在天下大亂時,他又嘔心瀝血地輔佐韓王成,最終割據一方;待韓王成遇襲身死,他不辭艱險地獨自去往漢地,幫助劉邦謀取了天下。

      接下來不應該正是在朝堂上位居三公,享受人生的時候嗎?

      結果他果斷選擇離開,違背了一般人的常規思維。

      陳洛倒沒有過於驚訝。

      韓信之前提及討論到這件事情,想與他討論的時候,自己只是念了一段《老子》的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經過那次討論,韓信倒像明白了什麼,自那次後,他雖然掛著大將軍的名頭,但將太尉的位置讓給了周勃,陳洛府上庫房裡兵書疊代的頻率又加快不少。

      對於張良的讚揚,陳洛側過頭回應道:「嗯?我這些日子的確沒有什麼事務需要操勞,不過還是借子房吉言,希望如此吧。」

      「吾說的……」張良沉吟片刻,緩緩開口,「不知道該要怎麼形容,但吾感覺相較十年前,感覺江寧你的精氣神反倒更好。」

      陳洛一愣,接著應下道:「十年前才結束征戰,現在天下安定。相比待在兵營里長期需要行軍,時不時會遇到戰事。

      現在縱使有政事需要操勞,多半也是待在屋內,可以悠閒坐著。

      我這可不是休息得更好嗎?

      因此氣色看來比以前更好,實屬正常。」

      他上一次使用系統,花費自由分配點數修改自己的外貌乃是在三年前。

      只不過自己改變的是外貌,但精氣神更加虛無縹緲,更多從體態、眼神、儀表方面反映。

      陳洛隨著健康、武力等數值增加,不刻意進行偽裝的情況下,看起來確實會比十年前更加精神。

      「子房雲遊四方修道,必然已經到了一定境界,看來陳丞相的確氣色不錯,仍能長期為大漢做出貢獻啊。」陳平在一旁補充。

      張良悠悠嘆了口氣說:「良離悟得真道還遠著呢。」

      在離開長安後,雲遊四方的第一站路,即是韓地。

      韓王信多次誠懇地邀請自己前去,說要討教治國的理念,於是他離開函谷關,去往太原城。

      結果他在韓王宮內待了兩日半,直接破防,頭也不回地乘著馬車離開。

      之後每每想起那幾日內發生的事情,張良都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怒火,瞬間理解自己的阿父為何曾經每每回家,都是一副呆滯地模樣,仰頭望著明月落淚。

      韓王,非人哉!

      因此他覺得修道成功者,對於這種事情,必能保持平常心。

      可直到現在,自己都做不到這點。

      陳平恭維道:「子房定然是能成功的。」

      經過這一打岔,陳洛和張良的討論便沒有繼續下去。

      外加殿門的侍從們基本到齊,他們便亦步亦趨地跟上,走出了這處偏殿,朝著正殿前去。

      大約一刻鐘後。

      長樂宮中人滿為患。

      這裡和普通熱鬧擁擠的集市不同,頂上掉下來一塊瓦礫,砸到的至少都是一位徹侯,他們在外界威震一方,在此地就再普通不過了。

      「陛下至,諸臣行禮。」專門的宦官大聲呼道,龍輦從殿後出來。

      殿內眾人站起,躬身行禮。

      走下龍輦,劉邦邊上兩名侍從一左一右地攙扶住他,小心翼翼地將他扶到上首的位置上,恭敬地垂手立在他的身後,免得他沒有坐穩,側摔到邊上。

      劉邦已經很老了。

      他的鬍子乾枯而發白,一道又一道的皺紋,深深地刻在了臉上,唯有那雙微微眯著,並不渾濁的眼睛,可以看出其與普通老人的差異。

      「今日,乃大漢立國的第十五年,朕見到有這麼多人聚在長樂宮內,甚是欣慰啊。」沒有發表什麼長篇大論,劉邦僅是說了一段簡短的開場白,就結束了講話。

      只是短短几句話,就耗費了他不少力氣,呼吸都加快了幾分。

      開場結束,照例是下方的眾人依次獻上包含寶物的名冊,以賀此次朝慶,以賀大漢安穩渡過十五個年頭。

      畢竟他的前輩秦朝活到這個壽命的時候,已經是一名病入膏肓的老人了。

      劉邦雖然感覺有些胸悶,但嘴角揚起,掃視下方,並努力辨認著獻上寶物的那些諸侯。

      這是肥兒。

      沒想到他小時候胖乎乎的,長大了倒清瘦了些,不知是齊地水土不服,還是那兒的吃食不合他的胃口?

      不過聽老曹講了,他是賢明的君主,善待當地的百姓,這就讓我很放心了。

      嗯,這是濞兒吧?

      他和朕的二兄長相七分類似,卻顯得更加英武。

      荊地在濞兒的治理下,賦稅倒是越來越多,聽說百姓的戶數亦在不斷增長,亦是我們老劉家的賢王啊。

      這位……恍惚間,朕還以為又回到了十年前呢。

      沒想到這麼久了,項王居然變化不大,身形依舊壯碩。

      劉邦特意要侍從將那絹帛拿來,將腦袋湊近去分辨上面記載的物品,都是楚地奇珍,密密麻麻列了一大串。

      看完這些,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聽說項羽在楚地最多的活動是狩獵、宴請,並沒有其他愛好,現在看來依舊懷有恭敬之心。

      那麼朕可以放心了。

      於是他才是重新開始關注下一名獻禮的諸侯王。

      此人是長沙王吳芮吧,大概是長這個模樣。

      朕應該沒有弄錯。

      劉邦苦惱地揉了揉自己的眉心,人老了之後,記憶力大不如前,那些以往看兩三遍就能記住的事情,現在他可能翻來覆去看個十三四遍都難有印象,就像他剛才看的那楚國進獻的禮物,幾乎忘光了。

      吳芮這種存在感偏低的諸侯王,五六年都未曾進過長安,劉邦之所以認出來,主要運用了排除法,將自己認識的那些諸侯王全部排除,只剩下吳芮了。

      近些年倒沒有聽過他的那長沙國有什麼動靜。

      只是那兒地偏人稀,自己聽不到什麼消息,實屬正常。

      劉邦緩緩吐出一口氣,接著望向緊隨吳芮的那人。

      他的服飾和裝扮與前面的那些諸侯王有著較大的差異,而且面色較為黝黑,身上有著抹不去的趕路帶來的疲倦。

      劉邦眼中露出幾分愜意。

      這樣的使臣自己大概兩三年能見一次,從南越而來。

      比起大漢內部的諸侯王送來禮物,他更喜歡外藩諸侯王前來進貢。

      不過喜歡的並非那些送來的禮物,而是享受心理上的快感。

      化夷為夏,開疆拓土!

      這永遠屬於華夏歷史上第一等的功績,比掃平天下甚至更甚半籌。

      等到諸侯王們紛紛送完禮物,便到了徹侯們為朝慶獻禮的階段。

      不過相比前一個階段,這個流程就簡潔得多。

      諸侯王只有數位,徹侯可是有超過百人,要是一個一個全部上前報備,那對於這個年紀的劉邦來說,和戰鷹熬老太太有什麼區別?

      等到徹侯們齊齊獻禮結束,那些朝臣就沒有專門上前的機會了。

      待在這裡的朝臣,身份都不會普通,但沒有徹侯爵位,就代表著邁不進這道門檻,因此他們只能在下面眼巴巴地羨慕著。

      前面的流程全部結束後,眾人的目光又投到了劉邦身上,等待著下一步地安排。

      「諸位。」劉邦顫顫巍巍地在侍從的攙扶下站起,眼神嚴肅,鄭重出聲道,「依序隨朕出殿。」

      聽完這一旨意,眾人有序地站起來,雖然這次朝慶的規模超出以往,但之前的那些典禮讓他們累積了不少經驗,外加有侍從在旁引導,故而顯得頗為有序。

      此時隊伍中的陳洛,眼中卻是流露出震驚之色。

      按照流程的安排,下一步應當是前去用宴,絕非集體出殿!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韶光慢重生之狂暴火法桃運神戒金色綠茵吾為元始大天尊
    邪王欺正妃我的大姐大皇夫同堂:妖孽師兄娶進天元神訣極品全能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