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晉塢» 第四十一章 清算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晉塢 - 第四十一章 清算字體大小: A+
     
      在眾目睽睽之中,孫虎一臉迷惑地被侍衛牽上台,領了一份紙狀,上面寫著孫虎應得的詳細賞賜,還有司州刺史的印章。接下來,隨著一個一個姓名報出,廳下一個個官吏上台領賞,有的一臉坦然,有的則不知所措。

      桓景溫言撫慰道:

      「這次蝗災來得甚急,你們治災不易,大部分人只要是堅持在此地就算是有功。尤其是諸位保長們,先前都是親衛,我的心腹手足,卻必須在此時擔起重擔。」

      原來是賞賜!

      聽到這句話,人群的臉色稍緩。幾個先前貪墨最重的保長和官吏鬆了一口氣,看來這次災後處理的基調已經定下了,桓景果然不忍心處理自己的親衛。如果刺史的處理是以賞為主,那麼即使自己胡作非為,估計也只是無功無過,不會有什麼懲罰。

      而廳外的百姓則在小聲議論。百姓的期待很低,能夠維持胡人不南下,勉強做個太平犬就好,對於這次蝗災中的糧價哄抬,也僅僅是稍微失望,畢竟本來已經沒什麼希望了。至於事後的處理,既然是刺史自己的親衛,估計也就罰酒三杯,如今看來,果然是以賞賜為主。

      可正當氣氛趨於和緩之時,這時驚堂木一拍,仿佛炸雷,將廳內眾人嚇了一跳。

      「不過,若是心腹手足有害民之舉,那麼即使是壯士斷腕,也在所不惜!」

      廳外民聲登時鼎沸,百姓爭相向廳中探望;廳內氣氛則冰冷近乎凝結,一片肅殺。

      蝗群到來以來,官吏貪墨的風言風語傳得全郡都是。百姓本來以為刺史的親衛來到村中任保長或許能夠有所改觀,這幾十天裡,一開始,也不過比從前元康時期的官差稍稍收斂一點,該怎麼哄抬糧價,可一點沒少。

      幸虧後來從南邊緊急調集糧食,加之桓景緊急發文,供應終於趨於穩定,所以事情被壓了下去,沒有釀成民變。百姓的怒氣一直在,只是又能如何呢?這些親衛都是桓景從白雲塢帶出來的,刺史怎麼捨得處理?相比暴斂的司馬越、濫殺的苟曦,桓景似乎只是御下無能而已,這個時代,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裡吞。

      可沒想到這次,刺史竟然準備動真格了,民氣頓時一揚。

      只見桓景將另一份帛書取出,命人當眾念起來:

      「丁珍!李康!高良!……」

      被點到名字的,既有親衛出身的保長,也有卞壼手下治粟內史的班子,總共七人。這些人正是先前冉良上報的近期謠言源頭。作為貪墨最重者,這些人打算通過弄得人心惶惶來裹挾官吏中的中立派,若是在其他地方,恐怕就是一個官官相衛,最終法不責眾的結果。

      只是他們沒想到,桓景早就布下了一張情報之網,在蝗災後期,尚虞備用處的少年就滲透進懷縣各處,靠著在街坊中打探,探查謠言的源頭,最終結果都指向那幾個重要人物。

      在官吏身後等待已久的新募親衛一擁而上,將這幾個人當堂拿下。

      接下來,書記官一個一個宣告他們過去的功績和罪過。

      丁珍本是懷縣當地的世家,當初在河內之戰中,最早投奔向懷縣進軍的祖逖,後來又在箕關之戰中供應糧草,所以事後獲得了河內郡治粟內史的重任。

      李康本是豫州流亡的寒士,後來被卞壼發掘,從流民中拔擢,做了個書記官。現在是懷縣的主簿。

      高良,本來是白雲塢的樵夫,後來在桓景身邊任百夫長。這次讓他到懷縣做都尉,是為了監督下放到各地的親軍保長,還有卞壼部下的糧食調運部門。

      這些人,在這次蝗災之前,或多或少都有功勞,然而蝗災一來,先是被蝗災乃天意不可滅的說法影響,消極對待。之後李康、高良這些本應該有監管之責的官吏,又在本地地頭蛇丁珍的牽橋引線之下,放鬆了監管,反而親自參與到哄抬糧價上來。

      他們的心態其實很合理:畢竟若是蝗災持續下去,等到中原大亂,胡人又會南下,桓刺史不知還會不會留守司州。倒還不如乘機聚斂一些財物,之後要跑路也會更加容易一些,而留在此地者,以此為資,說不定還能嘯聚一方。

      只是沒想到,蝗災居然真的就這麼過去了。

      此時除了高良,這幾個人魂不附體,幾乎不能站立。而高良只是長嘆一聲,戰場上出生入死,終究沒有逃出此劫。

      「依《晉律》,這幾人當如何處置?」

      桓景詢問一旁的桓彝,桓彝縣令出身,對於法條極為熟悉。不過其實桓景也是明知故問,即使是以寬簡著稱的《晉律》,這些罪過最少也是禁錮終身了。

      「貨財之利謂之贓。當盡收其贓物,贓五匹以上,棄市!」

      此時應答如流的桓彝,其實也面色尷尬得很。作為河內郡的主政,新軍平陽府的主將,底下人串通弄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自己卻並無耳聞,實在是失職之至。

      「若是有主官失察者,當做何解?」

      桓彝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說:

      「主官失察者,奪官爵各一等。」

      相比於《漢律》和曹魏的《新律》,《晉律》中沒有肉刑,而且連坐也較少,在當時人看起來,算是過於寬厚了。但在桓景這種穿越者看來,這種貪贓五匹就棄市的法律,又顯得過嚴。

      《晉律》的真正問題,其實還是在於很少嚴肅地執行。惠帝之時,就有「政出群下,每有疑獄,各立私情,刑法不定」的情況。而在刁協對司馬睿的上書中,更有所謂「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謂宜如舊,不在刑例」,這正是後世「刑不上大夫」的出處。

      而在原時空,桓彝本人後來也發表過這樣的看法:「刑罰輕重,隨時而作。時人少罪而易威,則從輕而寬之;時人多罪而難威,則宜化刑而濟之。」

      總而言之,對於法條隨意解讀,還時常有寬赦,這就是晉律的特點。最終導致的,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的結果。

      桓景先前也派人調查過桓彝,最終發現桓彝並未有貪贓枉法之狀,總算是安下心來。然而事務繁多,那麼桓彝失察可以理解,但並不能寬赦。

      「很好,那麼就按桓太守說的來做。原河內太守桓彝,貶為河內司馬,暫行河內太守事。自丁珍、李康以下七人,皆處斬棄市!」

      這時桓彝慌忙上前,雙腿幾乎要跪下:「刺史且慢!」

      「桓太守欲為自己辯解乎?」

      「非也,在下失職,奪爵本是本分」,桓彝抱拳哀求:「只是人死不能復生,人才難得,若是改完禁錮之刑,之後危急無人之時,或許可以重新起用。」

      桓景輕笑一聲,故意放大聲音,好讓廳外的百姓也聽見:「若是事事皆可赦,要這晉律何為?」

      廳外百姓也對桓彝的所言報以噓聲。

      桓彝知道這幾個下屬救不得,於是不再說話。接著幾個侍衛一擁而上,將這七人帶出了議事廳。圍觀的人群也跟著七人遠去了。

      桓景起身,目送百姓和七個死罪者遠去。這才放心坐下,命門房驅散門外的百姓,並且將廳中大門關上。眾人不知他意欲何為,聽得大門「砰」地一聲關上,只是戰慄不止。

      「剛剛所論者,僅僅是死罪而已,這兒還有一份名單,諸位之中,也多有參與……」

      眾官吏一言不發,仿佛木雕一樣呆立在原地……

      



    上一頁 ←    → 下一頁

    遮天贅婿重生影后小軍嫂超級卡牌系統修真歸來在都市
    玄界之門萌物遇上高富帥:101天官賜福霸仙絕殺琴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