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網游競技 » 大周守藏史» 第178章 化奴為民楚人不絕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周守藏史 - 第178章 化奴為民楚人不絕字體大小: A+
     
      第178章 化奴為民·楚人不絕

      一路漫漫,可見一些水流潺潺,流向郢都之郊,形成水域交錯之地,那就是楚國較為富庶的田。(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而隨著時間,周圍的土地越發荒野,路途也坎坷十分。

      一日過後,至一處營寨,看似邊關防禦之地。

      風允蹙眉。

      屈原道:「風子,過了荊門,就是丹地了。」

      「楚君將丹山之陽地,封給了您。」

      「今日我們可在荊門休息,順便拿一些耕具,再入丹。」

      荊門?

      「且休息一日吧。」

      風允下車,可見夕陽餘暉之下,荊門是被兩座山勢所夾之口。

      「此地,是為楚國一要塞啊。」

      風允觀其勢,暗自點頭,卻是在荊門尋來地勢圖,一觀丹地地勢……

      翌日,風允帶著奴隸,與眾多的甲兵,出荊門,入丹地。

      又是一日,臨近夕陽之時,風允才帶領眾人,來到一處山勢之下。

      風允下車,環顧而望。

      其手上拿著丹地地圖。

      此地就為丹山之陽。

      這裡是楚國在漢江以南,與荊山夾角之間的一塊地,距離楚國郢都,都有近倆日的行程,近乎相當於從郢都前往曾國都的距離。

      整個丹地皆為平坦之地,但因地緣,與丹地特殊,遂荒廢已久,風允是第一個被分封至此的人。

      而觀地圖之上,其北與東是為漢江,而南與西是為高山。

      形似一個盆地,地勢平緩,四周險峻,一望無際,而平原正中,有一片矮山群落。

      站在矮坡,遠望東去,能從叢林中看見些許水波,那應是漢江。

      「方圓五十里,楚君原來選了這樣一塊地。」

      方圓五十里,其以五十里為直徑,圈地為邑。

      當初楚國被分為子爵時,也不過五十里之數,此時就給風允分封這般土地……卻是別有心思。

      「丹?」

      風允看過楚國史。

      楚國原本在漢江之側,距離此地還有不少距離,但楚國先君-熊,帶領楚人沿漢江南下,才來到了荊楚之地,以尊周而攘蠻夷,擴張發展。

      其楚國舊都,就名丹陽也。

      望向漢江,風允記得,在漢江對岸,就是曾國的偏遠地界。

      其楚國前往曾國時,都不會從此處經過,因為過於偏遠啊。

      「風子…此地是當初楚國南下所占領的第一個地方,不過楚人發現長江與漢江之間,土地更為適宜楚之擴張,遂荒廢了這部分土地。」

      「若風子能開闢,也能成為一處良土。」

      聞聲,風允頷首,掃過四周的荒無人煙,道:「自然之下,人離而復返自然。」

      「余獨身一人,要那麼多良土做什麼。」

      「咕咕咕…」鳥雀驚飛。

      「安營紮寨吧,讓甲兵注意眾人安全,我先觀察四周,再作定論。」

      「諾。」對於得到這樣一塊地,不管是風允還是屈原都清楚楚君的打算——厚封卻虛。

      不過有『丹』這個名字,任誰得到,都會說楚君慷慨。

      可實際上,莫說一塊丹山之陽地,就是一整塊丹地,看似大,卻也是處於邊疆荒野之地,與多國鄰交,難以擴張,是為守土之地,自封於此罷了。

      若不是也為尊周之國,怕是麻煩不斷。

      可見——

      西為荊山山脈,鄰權國。

      北為漢江與荊山夾角,鄰谷國。

      北隔江鄰鄾國。

      東為漢江隔斷,鄰曾國。

      南為荊門,是為楚國北部大關隘。

      此番猶如圈養之地。

      風允思考:圈養之地……

      而一旁,晚食已備。

      屈原端著肉糜前來,其味鮮美,周圍的揚粵戰俘們本就是貴族,幾日顛簸下,早已油水盡失。

      風允見之,對屈原道:「明日讓甲兵看護,帶這些人一同去開荒山林,狩獵捕漁,那些女子就留在近處整理地皮……」

      風允一一安排,並未因為男女,或是他們的身份,就另待他們。

      「你如今為楚國大宰,不能久留於此,快快回去吧。」

      不等屈原說話,風允繼續道:

      「記得楚君還賞了我五百金,我列一個名冊,你讓一些甲兵前往郢都收購……」

      「讓蠻娃來護送就是,你不必再來,等我安頓了丹地之事,自然會回郢都的,那楚國宮中的書,我可沒有觀盡。」

      ……

      處理了細鎖之事,風允再看地圖,發現在其山周有一處河流,就開始尋來獸皮,在其上作圖,如同在百越時,在瑤地建立潯陽城一般,在此處建立一地,以安置這些人。

      其名風允自然不可以丹,或是丹陽為稱,不然楚君怕會以大不敬之罪來論。

      「呼……」風吹動,捲動山野之林,篝火撩動,四周呼嘯出恐怖之聲。

      「安…」

      「以後此地,就叫安,原能安一地之惡風,護一地之人族。」

      說畢,食完肉糜,繼續繪圖。

      其圖容易,格局簡單,質樸而開闊,無過多的防禦之險。

      畢竟,周邊之地已是大險,不必再添一足,浪費人力。

      「風子,方才聽聞屈大宰要歸郢都,順便為風子帶來其餘分賞,和購買要物。」

      百里奚上前,恭敬以禮,風允回禮。

      「先生不必拘禮,我如今也不是士族,只是一週遊之人。」

      百里奚點頭,笑而慢坐。

      風允明白百里奚來為何,遂道:「我讓屈原大夫買了三千頭羊羔,我會將這些羊都交給您來養育。」

      「三千頭!」百里奚一驚。

      「不,不必如此,風子,這得多少金啊!」

      一金約為五十貝幣,而一頭小羔羊要五貝幣。

      這三千羊羔,可就是三百金。

      對此,風允道:「百里先生,伱看…」風允指向遠方,百里奚順著風允的手望去。

      只能看見黑暗一片,唯有遠處的漢江,還在月光下,泛著銀光。

      「這裡是一片荒蕪啊,什麼都沒有,只有滿地的草木,山石,和那未耕的土地。」

      「而我們呢,只有五十幾人。」

      風允知曉,那些楚國的護衛,是不會耕作的,他很清楚。

      「既然沒有大的力量,那就用小的力量,先活下來。」

      「養羊,靠山也,只需在養羊之餘,依靠此地耕作,何愁活不下去呢?」

      百里奚聞言,這才知曉風允的打算,明白已經深思熟慮。

      「風子既然已經決定,那老夫必定竭盡所能,為風子牧羊,讓丹地,成為富庶之地。」

      聞言,風允頷首。

      「多謝百里先生了,還請傳授那幾十人養羊之法,待此批羊兒長大,不管何數,先生儘管去,就是了。」

      百里奚思索一番,點頭稱諾。

      「深秋夜寒,百里先生入馬車休息吧。」

      風允起身,扶起百里奚。

      「風子,不可……」

      風允搖首。

      「先生勿拒,余不可能在此地久待,還需先生管理,其管理,應有權威,方能讓其餘人信服。」

      聞之,百里奚明白,這才上車。

      風允下車,在篝火旁召來那揚粵之時的榜。

      一十四五歲之人,在挑選奴隸時,第一個呼喊風子的人。

      「風…風子。」

      小孩忐忑,站立在篝火旁,惴惴不安。

      「坐吧,我且有問。」

      「諾。」依言坐下。

      「我聞,是負隅頑抗之人,才被楚國擒下,當作戰俘?」

      榜點頭。

      風允嘆息……

      「如今家中,如何了?」

      榜微微啜泣,低首道:「阿爸和哥哥都充軍了,阿媽沒有熬過來,弟弟妹妹們也沒熬過春天…」

      風允的目光,從榜的身上望向遠處。

      一群揚粵的貴子貴女們蜷縮一團。

      他們看見風允望來,都期許、希冀。

      有著風允在,這些跟來的楚國護衛不敢欺辱這些人。

      這讓這些人面對風允時,有了一絲得到庇護之意。

      「榜,對吧……你準備之後做什麼呢?」

      報仇…逃離…認命?

      「我…奴隸,風子,我現在是您的奴隸……」榜望向風允,眼中和那些揚粵人一般,帶著期許。

      「我相信您,也願意追隨您…風子。」

      風允愣然失笑。

      「我的目光不在楚國,而是整個人族……當然,我會安頓好你們的。」

      「休息吧。」

      風允沒有驅趕榜,榜依言,小心靠在一旁的石頭側,偷偷盯著風允,目光中的火焰跳躍。

      有了風允的承諾,突然其來的放鬆卻讓其不自覺中入睡。

      風允還在帛書上寫著東西。

      這一次,不是對安的規劃,而是對楚君如何處置那些戰俘,寫下一份建言,希望明日屈原歸楚時,能帶給楚君一觀,若是楚君不欲,他再尋他法。

      《化奴為民·楚人不絕》——

      天下之大,列國如星河。

      墜地而生,誕此國之人,可見——誕生之地為楚,可歸楚民也。

      而此時楚之地有限,墜地之民亦有限。

      如今揚粵降服,擒數萬人,其若為奴隸,不得其盡用也。

      君不若,安置其戰俘入圈養之地,如羊育後,令其誕生之後為楚人。

      待幼斷奶,不記歲時,遷居別地,立孤兒之所,楚人統而育之,認楚之大地為祖,成人後與楚人無異。

      其如此而往,君征伐各蠻夷後,只待十六之年,亦可大增國人之數,入耕作、入兵伐、入勞工,皆可以。

      遂,何須養奴隸?

      奴隸可能盡一生之效力為國,而子子孫孫為國乎?

      若為庶民,可自養而為國,子子孫孫不斷也……

      ……

      「嘣!」筆斷……

      「風子,怎麼了?」

      屈原此時,已經安排歸來,坐在一旁。

      項燕也是,安排護衛,防禦四周,看守戰俘。

      倆人見風允寫文,都不敢打擾,可是此時又見筆崩,而風允面色帶無奈之色。

      「有感一書,還請屈原大宰,歸楚後,送往楚君。」

      風允將此策,交給屈原,就仰天而看。

      此策,正是對應楚國擴張後,難以解決遺民之苦,地廣人稀,信念不一的利國之策!

      可此時寫來,後世之人觀之,卻滿是食人血肉之言。

      是為欲將奴隸一階級,抬至庶民,讓庶民成為一國之底層。

      大罪也!

      但……

      奴隸制度終將消亡,其國之兼併,奴隸制只是累贅,不利於快速擴張。

      知曉春秋戰國的風允清楚,這是大勢所趨,他此時是為觀世之情,處世尋理,御世以德……

      「若奴隸制的消失,從此開始,即使後人憤慨我策,臭罵於我,又有何顧及。」

      「生而為人,觀世有階級,明白人與人之間有高低席位。」

      「也應處世之同等,在同一天地下能追尋一樣的高低。」

      「當然,這是困難的,可我玄門,就應如此,是為尋御世而大同,讓人即使生而不等,也能尋得平等,天地有道,萬事可往。」

      ……

      「風子……此,此策是否過於……大膽?」

      屈原觀閱後,大驚失色。

      奴隸化為庶民,還庶民子子孫孫,為國不絕,如……羊?

      此策一出,怕是譁然一片,當然,若真的行策,也不會將一切說出,不然對庶民階級是巨大的顛覆,恐其民變也!

      「大膽嗎?」

      風允哈哈一笑,眼中的無奈之色也消去,只剩豁達。

      「是大膽了些,可重病需猛藥醫啊。」

      風允還有一句話沒說:在諸權貴眼中,奴隸和庶民,又有什麼區別呢?

      屈原結巴,斷斷續續道:「可…可楚國,此時並未重病啊!」

      風允頷首。

      但又搖頭,只是道:「且送去楚君手中吧,余只是獻策,並非楚君求策。」

      「若君不用,不過廢布一塊。」

      風允想起了《共戚策》,但此時他已經不是大庭時的風氏小子了。

      國君不用他策…

      可此策是他觀世楚國,以大勢而定的策略,待楚國至一個節點時,此策就是其救命猛藥。

      此時獻策,也只是讓楚君知曉有這樣一種「藥。」

      「唉……原就為風子傳就是,其餘,原也不敢多說。」

      屈原自然不敢多說,或者說,屈原始終是出身楚國貴族。

      他或許能為楚國庶民而感慨,為楚民而爭利,以全國事,但這揚粵戰俘、奴隸之事,其自己都用著奴隸,怎能來行讓奴隸為民之事呢?

      要知曉,奴隸也是當今楚國各族的財富,不然奴隸一詞也不會出現在楚君賞賜的名列當中。

      「屈原大夫為楚國大宰,身在其位,自然會以楚國為重,允曉得,也欣賞大夫的顧國之情。」

      聞聲,屈原慚愧。

      「原,只是希望楚國安好,楚人安好罷了。」

      交代此事的風允,依靠在一旁,望向已經醒來,睜著眼睛盯著他瞧,卻在他望去時裝睡的榜……

      風允眼中閃過惋惜之色。

      因為行此策,能從明面上廢除奴隸制是真,可卻也要犧牲一代人……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抗日之川軍血歌隔墻有男神:強行相愛1誘婚試愛:總裁老公太會都市逍遙修神透視醫聖
    神醫小獸妃我是系統之女帝養成計劃重生落魄農村媳金手指販賣商都市最強裝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