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醉枕江山» 第909章 巧進諫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醉枕江山 - 第909章 巧進諫字體大小: A+
     
    哪個天子不希望自己治下四海升平安居樂業?

     武則天聽了楊帆的話很是歡喜,不過等楊帆說完,她還是笑指楊帆道:“你呀,也隻揀好聽的話來哄朕。 M旁處也就罷了,延州那地方山貧水窮,年年旱災,百姓若能有個溫飽日子過朕就知足了,富庶繁華可跟那兒沾不上邊兒。”

     楊帆聽了臉騰地一下就紅了,急忙辯解道:“聖人面前,臣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豈敢有所欺瞞。延州之富庶,是臣的家人親眼所見,那地方雨水充沛、阡陌縱橫,臣那家人故鄉就在延州,幼時離開故裡,如今家鄉尚有幾位親人,那裡年年豐收,是其親友親口所說,看他們家境,過的當真不錯,安能有假。”

     武則天輕輕“喔”了一聲,道:“那麽……或許是朕記錯了吧。”

     她的臉色陰晴不定,顯然有些言不由衷。延州的賑災糧都是她批示發放的,怎麽會記錯地方?

     延州其實就是延安,不要以為那裡一直就是窮荒僻壤,實際上隋朝及初唐時期,正處於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溫暖期,雨水充足,氣候溫暖,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植被也遠沒有後世破壞的那麽嚴重,所以那裡非常適宜農耕。

     大唐建國後大力興修水利、民間發明了各種新式農耕工具、農作物品種隨著中西方交流不斷增加,朝廷政策上也向農業大力傾斜,如此種種,使得北方和西北地區都成了重要的糧食產區。

     直到中唐以後,天氣漸趨寒冷,北方遊牧地區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而中原帝國也經過了蓬勃發展的上升期。國力開始趨弱,這種情況下,北方和西北遊牧民族開始改變以往搶一把就跑的政策,持續穩定地向中原拓張生存空間。

     結果許多隋唐時期已然變成重要糧食產區的地區,反而因為戰爭和遊牧民族的佔領而退化了,重新變成遊牧區,而且這種情況從此持續下去,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現在則不然,很多後世人眼中荒涼貧瘠的地區如今都是“小關中”呢。

     然而這種狀況。武則天並不清楚。隋末大亂,突厥東侵,延州地區開始變得人口稀少,貧窮不堪。大唐建國後,又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直到突厥內亂,東西突厥分裂,朝廷才抓住機會重挫突厥,重新把這一地區掌握在手中。

     此後又經過多年的人口繁衍,開荒墾田,延州地區才漸漸恢復元氣。而在此很久以前,武則天就進宮了。那時她才十四歲,在宮裡生活多年,等她掌握政權時,延州地區才重新變成農業發達地區。

     可這些事如果地方官有意隱瞞。居於深宮的武則天又如何能知道?

     本來是很輕松的聽楊帆講些家長裡短,最後這句話卻像是一根刺,深深地插進了武則天的心。武則天無心散步了,她馬上回轉宮殿。召來婉兒,叫她整理卷宗。取閱所有延州奏章。

     婉兒早就把有關延州的奏章挑揀了出來,卻不能馬上送給皇帝,婉兒回去又多等了一個多時辰,才帶了一摞奏章回轉皇帝寢宮。

     武則天逐份翻閱著奏章,臉色越來越陰沉。她寧願相信奏章上說的都是真的,而楊帆那個家人只是胡言亂語,是故意給自己故鄉貼金。可這件事若是真的……,想想就叫人不寒而栗。

     天子為四海共主,可是天子不可能走遍山山水水,看顧她的每一片領土,偌大的江山,都要委托她的臣子給她牧守看顧,這個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如果臣子們有心瞞她,那她豈不成了聾子、瞎子,任人擺布的一個傀儡?

     這個後果,她不敢想。她疑心病本來就重,這件事的後果又如此嚴重,她哪能含糊過去?沉思良久,武則天緩緩說道:“去,召戶部和禦史台……”

     武則天話未說完,忽然想到了什麽,又向婉兒說道:“你給朕說說這個延州刺史的情況。”

     對於滿朝文武以及州府道的重要長官,他們的生平履歷、政治關系,上官婉兒全都爛熟於心,儼然就是一個會移動的檔案庫。

     因為能熟記這些官員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關系,她的脈才能號得準,處理奏章才能每每不等天子開口,便能提出最妥善的處理意見。上官婉兒這巾幗內相的位置這麽多年無人能夠撼動,豈是易與之輩。

     武則天微微閉著眼睛,張昌宗在背後輕輕給她按摩著頭部,聽著上官婉兒的述說,上官婉兒剛剛說了一半,武則天便霍地張開眼睛,訝然道:“這個人……是承嗣舉薦的?”

     上官婉兒輕輕垂下美麗的眼簾,低聲道:“是!”

     武則天目光閃動道:“此人在延州已經九年,承嗣怎麽從來沒有想過動他一動?”

     武則天知道武三思和武承嗣兩個侄兒為了爭權曾大肆安插親信做官,不過兩人都喜歡把親信安插到朝廷裡或者是軍隊裡,放在一個偏遠州府從此不聞不問,這種事未免透著奇怪。

     上官婉兒欲言又止,武則天看在眼裡,淡淡地道:“這裡沒有外人,但說無妨。”

     上官婉兒輕輕地道:“是!這謝宇斌,原是振州寧遠縣尉,對魏王曾很是看顧……”

     武則天恍然,她掌權之後,曾把幾位堂兄流放邊荒,其中堂兄武元爽一家被流放到了振州寧遠(今海南三亞)。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兒子,當時也在寧遠,想必當時在寧遠任縣尉的這個謝宇斌對武氏父子多有照顧,所以武承嗣投桃報李。

     武則天慢慢靠回椅上,張昌宗一雙雪白柔軟的手又輕輕搭在她的頭上,繼續按摩著,武則天閉著眼睛,不動聲色地道:“繼續說!”

     “是!”

     上官婉兒繼續介紹著謝刺史的情況,從他的履歷看,果然與武承嗣崛起的時間相符。時間大約也是在十年前。當她準備踢開傀儡兒子,自己登基為帝,開始大肆重用武氏族人的時候。

     那時,武承嗣剛剛手握大權,成為朝廷新貴,謝縣尉隨即就從遙遠的振州寧遠調到了京城,做了不足一年的洛陽尉便被調進大理寺,在大理寺僅一年功夫就升至少卿,隨即武則天登基為帝。大封功臣,而這謝宇斌被武承嗣列為功臣,任命為延州刺史。

     此人到了延州便從此不曾動過地方,其中緣由武則天也猜到了三五分。振州窮山惡水、地處偏荒,在文教發達地區。飽讀詩書的學子白了頭都未必能考中一個秀才,可是在振州那種地方,字能寫的不出差錯、文能寫得有點條理,就能成為秀才公了,這種地方的縣尉素質又能高到哪兒去?

     武承嗣提拔他做官很可能只是為了報恩,壓根沒指望能把他培養成得力的心腹。又或者先前讓他進入洛陽府和大理寺時,就是一個考察栽培的過程,可是在此期間此人表現平庸。這才把他打發開,還了這段恩情了事。

     上官婉兒稟報完畢,大殿上頓時靜下來,過了半晌。張易之輕輕咳嗽一聲,武則天閉著眼睛沒有張開,淡然問道:“五郎有話說?”

     張易之慢聲細語地道:“聖人,這樁案子如果屬實。那就是延州上下合力蒙蔽聖聽,猖狂若廝。實是駭人聽聞。而這延州刺史是魏王故人,兩人之間已經沒有聯絡了麽?只怕未必。

     再者,人是魏王舉薦的,這人若出了問題,魏王臉上也不免難看。萬一魏王一時犯了糊塗,向他通風報信……,臣以為,這件案子必須得查,可知道的人要越少越好,如果由刑部或禦史台遣人去,只怕人還沒出京,風聲就泄露了。”

     武則天嗯了一聲,道:“五郎可有合適人選?”

     張昌宗搶著道:“聖人,昌宗願為聖人分憂!”

     “你?”

     武則天睜開眼睛,詫異地看了一眼張昌宗。在她眼裡,張昌宗既是她的小情人,又隱約有些長輩寵溺晚輩的感情,唯獨不曾把他當成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臣,雖然他現在官拜奉宸丞。

     張昌宗見武則天有些好笑,不禁惱羞成怒,臉紅脖子粗地道:“聖人,昌宗一定能把這件差使辦好!”

     武則天拍拍他的掌背,笑道:“朕自然相信你的本事,不過……你還是留在宮裡陪朕吧,風餐露宿的,不是甚麽好差使,朕怎麽舍得你去辛苦。”

     張昌宗負氣地道:“聖人這明明是不相信昌宗的本事!”

     武則天的臉色微微一沉,張易之趕緊道:“六郎年輕不懂事,聖人莫怪。說起來,昌宗還從不曾離開過洛陽百裡, 難怪他巴望著出去走走。依臣之見,不如選個老誠持重之人負責此案。至於六郎,叫他跟著走一趟全當散心吧,若真學到些本領,以後也好為聖人分憂不是?”

     武則天臉色稍霽,微微頷首道:“五郎言之有理。你有合適人選?”

     張易之微笑道:“想必聖人已經想到了,既然考較微臣,那臣就說說,這件案子是因楊帆的一句閑言引發,楊帆是聖人您信任的臣子,且與魏王又有不睦,所以絕無畏懼強權庇護貪官的道理。聖人曾讚他有勇有謀,若叫此人去,可不是一個最佳人選麽?”

     武則天欣然點頭,對猶自氣鼓鼓的張昌宗道:“好啦,六郎就不要生氣了,朕委你個欽差正使,楊帆為副,同往延州辦案。一路上你要多聽少說,悉心學習,遊山玩水可以,緝察案件時,不可對楊帆指手劃腳!”

     張昌宗聽說允他為欽差,先是驚喜若狂,聽到後來又不禁氣結:“說來說去,還不是拿他當小孩子?”

     P:誠求月票、推薦票!

     !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修的可能是假仙我統領狐族那些年一劍獨尊大王饒命網遊之倒行逆施
    外室女民國小地主極品學生重生千金歸來網遊之虛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