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北宋大法官» 第806章 哀莫大於心死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北宋大法官 - 第806章 哀莫大於心死字體大小: A+
     
      這場外是血壓飆升。

      聽著實在是太窩囊了,你們這些老爺們也真是太軟弱了,哪怕拿出平時對付我們的百分之一的霸氣,那遼人不死也得殘廢啊!

      真是對內重拳出擊,對外唯唯諾諾。

      可場內也是萬分委屈。

      你們懂什麼,我們這叫做忍辱負重,要真打起來,你們又得叫苦連天。

      純粹是為你們著想,你們還罵我們?

      講不講良心。

      這場內場外是兩種心態。

      但是這種事,要真說起來,還真是惟結果論。

      輸贏才是關鍵。

      雖然這是張斐所期待見到的,但並不是這場庭審所要關注的,說到底,這只是一場民事訴訟。

      張斐連續敲了三下木槌,又繼續問道:「你們方才提到一點,就是那些契丹人是因為田地而去行兇的?」

      「是的。」

      「那他們在行完凶後,是否有留在那裡耕種田地?」

      「有得!有得!當地的契丹人不斷侵占咱們的田地,如今那邊契丹人可比咱們漢人還要多得多。」

      「當地官府對此有何措施嗎?」

      「回大庭長的話,有些時候他們做得太過分,官府會派人來挖一些塹壕,防止他們縱馬行兇。」

      一個年長的中年人說道。

      但那陳旭卻道:「可是咱們挖塹壕,總是在他們偷耕之後再挖,這塹壕挖好之後變得咱們就不敢過去了,而那塹壕也就成了兩邊的界限。

      可過些時候,對面要是又來一些人,他們就會偷偷跑過塹壕開墾新得土地,官府又挖塹壕,如此反覆,他們已經侵占了咱們不少的土地。」

      其餘四人也都點點頭。

      炸了!

      炸了!

      場外的百姓,聽得真是腦充血,都快要抓狂了,這簡直是太窩囊了。

      你還不如不修這塹壕。

      這塹壕到底是防遼,還是防己啊!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那你們是否知曉,在河東地界,我朝與北朝的真正界限應該在哪裡?」

      此話一出,五人是面面相覷,然後同時搖搖頭。

      張斐又問道:「是否有人拿出憑證,向你們證明,那些土地都是屬於我大宋的領土?」

      陳旭錯愕道:「是官府讓我們上這裡耕地的,還能有假的不成。」

      張斐點點頭道:「我知道是官府讓你們去耕種的,我是想問官府是否有向你們出示憑據。」

      王回突然站起身來,道:「大庭長,不管在任何地方,官府組織百姓拓荒,都不會向百姓出示這方面的憑據。」

      張斐問道:「那你們法援署是否有查到相關證據?」

      王回愣了下,道:「那本是屬於我國領土,為什麼還要去調查。」

      張斐道:「因為公檢法是更強調憑證,而不是你以為的。」

      王回眨了眨眼,尷尬地做不得聲。

      場外百姓也看蒙了,難道這裡面還有玄機?

      不應該啊!

      張斐倒也沒有為難王回,「你們先下去休息一下。」

      「是。」

      陳旭他們訕訕點了下頭,但是大庭長這最後的兩個問題,令他們又有些擔憂。

      隨後張斐又傳召其他原告。

      其餘原告雖然不全是來自於天池,但是他們說得情況,跟陳旭他們也是相差不差,只是還有些人,被契丹人趁機洗劫了一番。

      場外百姓聽得都快絕望了。

      官府在當地的軟弱無能,簡直讓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然而,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出在那片區域,邊界應該是在何處,這種事他們怎麼會知道。

      待最後一批原告出庭完後,張斐突然一敲槌,朗聲道:「雖然諸位原告所提供的地契,確確實實是官府給予的,但是由於原告所提供的證據,尚不完全,還需要繼續查證,故此今日就暫且到此為止,待查到新得證據,再進行審理。」

      「???」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是一片錯愕。

      啥?

      這就結束了?

      你這是在玩我們吧?

      可惜他們的大庭長完全不顧他們的感受,站起身來,傲嬌的一甩頭,然後就直接走了,留他們在陽光底下懷疑人生。

      這就好比海報上宣傳的是3D大片,結果進門一看,竟然是小豬佩奇。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詐騙啊!

      張斐走後,大臣們立刻便將富弼和文彥博團團圍住。

      「富公,文公,那小大庭長純屬是在譁眾取寵,他當初還是珥筆的時候,就喜歡穿得妖艷,奪人眼球,如今更是變本加厲。」

      「說的是呀,如果他只是想為這些百姓討回公道,那朝廷也可以與他們商量,補償一些土地,犯得著擺下這麼大的陣仗嗎?」

      「不錯,不錯,在之前民事訴訟中,皇庭不也經常建議雙方和解嗎?怎麼這回,皇庭就是不提和解。」

      「這麼一來,唯一的結果,就是激起民憤,激起百姓對北朝憎恨,破壞兩國百姓的和睦,關鍵這會使得朝廷騎虎難下,這外交之事,若是被民怨裹挾,那會壞大事的。」

      「他這算不算是借百姓來干預行政?」

      大夥你一言,我一語,語氣都十分焦慮。

      這麼審下去,誰還敢對遼國妥協,這也會使得宋朝的外交很難轉舵。

      富弼見文彥博雙手沒入袖中,沉默不語,只能是無奈點點頭道:「我明白各位的擔憂,但他是大庭長,在證據充分的情況,只有官家可以阻止他庭審,我也對此無可奈何。

      至於說和解,根據規矩,官府也可以主動跟那些百信和解,皇庭對此也不能干預。」

      大家一聽,不禁是搖頭嘆氣啊!

      他們倒想跟皇帝說道說道,但問題是那邊遼國咄咄逼人,這時候跑去跟皇帝說,他們也不好意思啊!

      至於說主動和解,那不是不打自招嗎?

      如今大家都這麼上頭,那會被人罵死的。

      只能是皇庭建議和解,他們再配合皇庭。

      對面的王安石、薛向只是往這邊瞧了一眼,然後默默地離開了。

      「王相公,大庭長庭審此案的用意到底是什麼?」薛向好奇地問道。

      王安石只是淡淡地回應道:「做好對遼開戰的準備吧。」

      後堂。

      「這聽著真是窩囊。」

      趙頊狠狠一拳,砸在桌面上。

      一旁的張斐道:「陛下,氣歸氣,你可不能太上頭。」

      趙頊聽罷,更是激動道:「是你挑起朕的怒火,如今卻又這般說,你到底想怎樣?」

      張斐道:「我只是希望陛下能夠知曉和記住這一份屈辱,但是陛下是一國之君,在戰略上,還是需要定力的。」

      趙頊道:「你不覺得這麼很矛盾嗎?」

      「這並不矛盾。」

      張斐道:「其實澶淵之盟給我朝帶來的真正傷害,不是損失那一點點錢財,也不是那一點點領土,錢財和領土,都是可以拿回來的,如漢唐也損失過領土和錢財,這都是微不足道的,真正致命的是麻木,這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如今我大宋已經沒有對抗遼國的勇氣,這才是最致命的。」

      趙頊點點頭道:「是呀!自澶淵之盟後,我朝幾乎已經喪失對遼國作戰的勇氣,只朕懂事以來,就沒有聽過這方面的建議。」

      這一點他是感觸頗深,因為他自己也是如此,這確實也是問題所在,他又向張斐問道:「這又該如何是好?」

      張斐道:「這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一場勝利,才能夠消弭大家內心的恐懼,也許在戰略上,我們確實有很多選擇,朝中那些大臣認為應該妥協,避免兩線作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同樣的理由,我都能想出一萬個來。

      但從我們的內心而言,我們其實已經是背水一戰,不進則亡,如果這回再選擇妥協,那將來也只能是繼續妥協,我們也不會贏得對西夏戰爭,因為遼國是絕不會允許的,就還是會跟以前一樣,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也此事庭審的目的之一,就是喚起大家的鬥志。」

      趙頊沉思良久,「你說得很對,看似我們可以從容不迫,但實則已是無路可退啊。」

      一場虎頭蛇尾的庭審,使得大家是大失所望,他們所期待的霸王色大庭長,並沒有出現,但輿論卻在民間不斷發酵。

      越來越多人,對於朝廷的軟弱感到非常不滿。

      尤其是書生,他們發表文章,抨擊那些邊州的官員們。

      由於報刊的出現,這消息是很快就傳遍河北、京東東路、西北等地,民間對遼不滿的情緒是日益高漲。

      主張妥協的大臣,都不敢吭聲。

      這其實也跟改革變法有關,由於內政改革的成功,導致整個社會的風貌都煥然一新,尤其是法制之法的理念深入人心,百姓們就認為我們的權益,就應該得到捍衛,我不管他們是契丹人,還是党項人,這做就是不行啊!

      而與此同時,西北邊突然又傳來大捷。

      那甘州被宋、吐蕃聯軍給攻下了。

      別說百姓,就連趙頊都懵了。

      我們的戰線不是在蘭州、鹽州一代嗎?我們不是在防守嗎?

      怎麼把甘州給拿下了。

      到底什麼情況。

      原來自從甘州、肅州出兵襲擾河湟通道後,王韶與吐蕃各部族達成保護貿易商道的協議,開始與甘州、肅州等地的西夏軍作戰。

      原本也就只是襲擾和反襲擾,因為吐蕃許多部族,並沒有想要攻入西夏領土,但問題在於,這場博弈中賦予了商人的屬性。

      甘州本也是貿易大州,裡面也是有很多商人的,這些商人對於梁太后的政令非常不滿,然後,如今梁太后為求在前線反攻,又從後方的甘州、肅州收颳了許多糧草、戰馬,以及調派了不少精銳前往北線。

      這令當地的商人、大地主就感到更加不滿,而相比起來,熙河地區的地主,連稅都不用繳,特麼糧食還賣得貴,這可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再加上馬天豪他們的滲透,雙方暗中達成協議,確保他們歸降宋朝,他們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護,他們的地契仍舊有效。

      所以甘州之所以突然被攻破,就是因為他們內部直接反了,雙方是裡應外合,一舉拿下甘州。

      邊上的肅州也變得岌岌可危。

      這令梁太后可非常頭疼,首尾難顧,只能趕緊派兵馬過去平叛。

      然而,這種情況,在邊境不斷在發生,尤其是在南邊,也就是靠近熙河地區的區域,因為梁太后動用了四五十萬大軍,這些糧草從哪裡來,遼國也不可能支援這麼多,只能強徵稅收,朝廷越征,百姓就越往熙河跑,越多商人帶著財產歸降熙河。

      這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熙河本是一個混居地區,漢人也不占多數的,裡面有吐蕃人,有党項人,所以他們加入熙河,是沒有任何心裡負擔的,直接就潤。

      西北捷報,使得中原百姓是更有信心,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朝廷對遼國更加強硬。

      而這種情緒令許多商人感到不安,畢竟遼國可是宋朝第一個貿易國,他們都要做買賣啊!

      白礬樓。

      「三郎,咱們與遼國可是有不少貿易往來,這買賣還做不做得?」

      樊顒深感擔憂地向張斐問道。

      張斐笑道:「買賣當然照常做,這可是咱們的優勢,怎麼能放棄。」

      陳懋遷道:「但目前這形勢,這買賣誰還敢做,萬一打起來,可是損失慘重。」

      張斐笑道:「我不是已經為你們留好後路了嗎?」

      樊顒道:「海運?」

      張斐點點頭道:「難道你們在海上,還需要懼怕遼國?而且,去海上貿易,還不用看邊境官員的臉色,更加方便貿易。」

      陳懋遷點點頭道:「要能這樣,那當然最好,港口的利益多半是屬於咱們慈善基金會,就怕朝廷不允許,到底咱們這麼幹,會將邊境榷場的貿易都給搶了。」

      張斐笑道:「你們這是瞎擔憂,難道官家會害怕自己的港口稅增加嗎?」

      陳懋遷眼中一亮,「這倒也是,如今港口稅全歸官家所有。」

      說著,他更是來了興趣,「三郎,小兒最近來信,說是遼國海岸邊上有一個名叫桃花島的地方,那島的位置可是好,不但可以在上面建設為倉庫,方便與遼國、高麗的海上貿易來往,而且一旦控制住此島,但完全遏制住遼國的港口,以咱們在海上的實力,要拿下此島,並非難事。」

      咱們沒馬,但咱們有船,海戰可不怕他們遼人。

      張斐稍稍皺眉,道:「你讓二郎將此島的具體消息送來。」

      陳懋遷直點頭。

      樊顒道:「對了,三郎,你那官司還打不打?」

      張斐道:「打呀!只是這官司涉及到的土地比較複雜,不過最近應該也快開庭了。」

      那場官司就只是開了個頭,然後就沒下文了,轉眼間,這已經過去一個月。

      正當大家都快遺忘這場官司,輿論也漸漸平息之時,最高皇庭突然宣布下個休息日開庭繼續審理此案。

      醉了!

      你到底有完沒完,就不能一次性審完嗎?

      但許多大臣也看出張斐的用意,這輿論剛剛消停一點,你這又來,就是要保持這熱度。

      到了開庭之日,來得人比第一天還要多,畢竟輿論發酵多日,人人都知道此案。

      而此番開庭,張斐上來就傳召一名非常重量級的人物。

      就是韓琦韓相公。

      關於河東地界的問題,韓琦是第一個去處理的宰相,他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證人,不過張斐也聽說過韓琦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也允許當時他身邊的副官來替他作證,但是韓琦還是答應自己來作證。

      這種事能替?

      弄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

      只見韓琦在韓忠彥和老僕的攙扶下,慢悠悠地來到庭上,坐在特地為他準備藤椅上,讓他可以斜靠著。

      張斐非常關心地問道:「韓相公,如果你有任何身體不適,可以直接說出來,這官司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審完的。」

      反正我都已經拖了一個月,我還在乎再等幾日。

      韓琦點點頭。

      張斐道:「上回開庭審理過後,我們皇庭去查證過,認為百姓的地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的確是官府發的,而且還有朝廷的公文可以證明。

      但是他們都沒有提供一份完善的證據,能夠證明,那些土地是否屬於我大宋,這也是目前此案的關鍵所在,如果那些地區不是屬於我大宋領土,他們的地契,自然也不具備法律效力,而據我所知,當時主張遷徙百姓進入那片區域耕種的,就是韓相公。」

      韓琦立刻道:「河東地界當然是屬於我大宋領土,這是毋庸置疑的。」

      語氣非常堅定。

      雖然他一直主張維繫與遼國的關係,但張斐這麼問,他必須要堅定這一點,要不堅定這一點,那他就是罪人,你把遼國的領土劃給咱們宋人,你想幹什麼?

      張斐道:「韓相公可有證據。」

      韓琦點點頭道:「老夫在經略河東時,曾查閱過相關證據,並且得知皇庭要傳老夫作證,老夫還特地向官家申請,從朝中借來一些證據。其中有一份證據,就是在太平興國五年,當時左拾遺直使館張齊賢上書太宗的一份奏章中,就明確提到在河東初平之時,嵐、忻、憲、代等地,未有建立軍寨,以致敵寇經常襲擾,此文中還具體提到雁門、陽武二寨。

      而之後,我朝在當地也建立一些軍寨,用於防禦契丹人南侵。老夫也從朝中借來當時河東地區的布防記載。」

      說罷,韓忠彥便將相關證據全部呈上。

      張斐在一一看過之後,又問道:「既然這都是屬於我大宋領土,為什麼會出現爭議,當地的遼人比我們宋人還要多?」

      韓琦回憶起往事,不免有些怔怔出神。

      張斐道:「韓相公?」

      韓琦一怔,緩緩開口道:「當年太宗聖上消滅北漢後,曾下令遷徙百姓入河東,可是不久後,雍熙北伐便以失敗告終,我朝戰略被迫由攻轉守,而當時遼人就經常南下劫掠,導致遷徙河東的計劃也只能暫時擱淺。

      之後為了防止遼人南下寇抄,當時的潘美將軍採取堅清壁野的戰略,下達禁令,禁止百姓在當地耕種,並且在當地建設堡寨,以求控制住南北交通要衝,而遼國也識破我們的意圖,在北山險要,也建立堡寨,與我軍對峙。

      而在這一時期,其實也確定雙方的邊界。

      問題就出在澶淵之盟後,因為根據澶淵之盟,雙方罷兵,不再兵戎相見,在之後的二三十餘年間,這河東軍備廢弛,駐守在當地士兵,是日益減少,當時修建的堡寨也都漸漸荒廢,但是遷徙禁令卻未有解除,而這也就為以後的禍端給埋下了伏筆。」

      張斐問道:「此話怎講?」

      韓琦解釋道:「正是當地駐軍減少,堡寨消失,導致我朝對於那片地區疏於管理,以至於許多遼人翻過北山,進去我國領土耕種,而我朝百姓卻因禁令不得進入。

      而這期間大概有三十餘年,差不多已經換了一代人,這導致當地遼人就認為那些土地,應該是屬於他們遼國的。

      直到慶曆元年,邊州來上訴朝廷,北民蘇直、聶再友侵耕陽武寨地,這才引起朝廷的重視。」

      張斐問道:「當時朝廷又是如何應對的?」

      韓琦嘆道:「當時陽武寨的官員與遼國使臣經過一番商議,確定在淳縣西北陽武寨的地界劃分。」

      張斐問道:「是如何劃分的?」

      韓琦道:「東至買馬城,南至黃嵬大山腳,西至焦家寨,北至張家莊。」

      張斐問道:「這是最初的界限嗎?」

      韓琦道:「實際上界限向南移動了二十餘里。」

      張斐道:「也就是說,經過此次談判,遼國將他們在河東的邊界線,向南推進了二十餘里。」

      韓琦點點頭。

      張斐低頭看了眼文案,道:「但即便是根據這條界限,天池等地並不包括在內。」

      韓琦又道:「在慶曆三年的時候,再度引發爭議,原因是一個名叫石廷的北民再度越界侵耕我朝領土。」

      張斐道:「結果呢?」

      韓琦道:「雙方再度調整淳縣以北的地界,但是地界調整與之前劃定的,差別並不大。

      而之後仁宗皇帝,便決定在邊界處挖塹壕,以此為界,但是在慶曆五年,北民杜思榮又越過塹壕,侵耕天池以北的土地,但當時此人並未進入天池範圍。」

      張斐問道:「當時朝廷的應對又是什麼?」

      韓琦沒有做聲。

      張斐等了一會兒,又低頭看了眼文案,道:「根據之前原告所言,朝廷只能再挖塹壕,對方再侵,朝廷再挖,此言是否屬實。」

      韓琦點點頭。

      張斐道:「不過我對韓相公所言,是略感不解,一個北民的侵耕,就能夠迫使我朝將整條邊界線南移?」

      韓琦沒有做聲。

      外面也是一片死寂。

      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非常感謝赤焰永明在這本書完結之際打賞一個盟主。。。小小驚喜。。。。

      


    上一頁 ←    → 下一頁

    盜墓筆記儒武爭鋒校花狂少修仙歸來當奶爸寒門崛起
    諸天神魔種玄門敗家子重生八萬年都市至強兵王獨家公主絕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