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北宋大法官» 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北宋大法官 - 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字體大小: A+
     
      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隨後,張斐又向陳守成打聽了一番,關於遼國海商的消息。

      其實那些遼國海商,多半也都是遼國的一些小商販,甚至於逃犯,因為在陸路上與宋朝的貿易,管控的太嚴,他們也爭不過遼國的那些權貴,但是海上的話,這管控的力度就小很多,他們也是被迫出海尋找商機的。

      一邊聊著,陳守成又帶著張斐他們去倉庫那邊看了看,但見裡面木材、煤炭真是堆積如山,上千名百姓在倉庫那邊勞作著,也證明這裡每天都有大量的貨物出入。

      當然,就當下海外的情況來看,其實出海與否,對於宋朝國內的整體狀況,不會有太多影響,更別說翻天覆地的改變。

      到底目前運輸技術也就那樣,生產力那就更甭提了。

      張斐最初讓慈善基金會來這裡做貿易,其實用意非常單純,就是改善山東這邊的經濟環境。

      僅此而已。

      因為目前除東京汴梁外,其餘地方全都是純粹的小農經濟,但是公檢法對於小農經濟而言,只是令政治清明,減少百姓受到額外的剝削,但是對於貿易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加成。

      他必須得讓皇帝看到公檢法帶來的好處,這樣才能堅定皇帝支持公檢法的信念。

      而目前發展也超出張斐的預計,別看只是換來木材、煤炭、硫磺,但這些都對應著目前宋朝所需。

      比如說,宋朝國內正在大規模的建設,而木材又是極度匱乏,這一點從宋朝皇宮的規模就能看出來。而煤炭更不用多說,商業的發展,必須是要更多工具的,需要煤炭來冶煉,同時宋朝也在大規模研發火器,這又需要大量的硫磺。

      這些大宗貨物流動起來,也帶動整個京東東路的經濟,至少這裡出現一條貿易線,再加上往北還能夠跟遼國貿易。

      就局部而言,那是非常可觀的。

      同時,稅務司已經在當地建設好,國家也能從中分一部分利潤去。

      在新港逗留了兩三日,做出一些安排後,張斐一行人便又喬裝打扮,沿著在登州、萊州暗中查訪。

      根據張斐的觀察,京東東路的公檢法,比陝西路還要徹底一些,百姓對公檢法的接受程度,是高過任何一個州府。

      這就是武力所帶來的,在推行公檢法的過程中,就屬京東東路打得最狠,因為這裡草寇最多,順帶就打擊了很多大地主,地頭蛇,一切不服,都給擼平了。

      河中府雖然發展的很好,但當地地主階級還是非常穩固的,內心還是有所躁動,但是在京東東路就完全感受不到。

      無論是百姓,還是地主,都徹底接受公檢法。

      對比河北地區,這裡就能夠看到,很多地主狀告普通百姓,也有百姓訛詐地主的官司。

      可見動用武力,也是有很大的好處,能夠更加徹底。

      但這也只是因為京東東路的特殊民情,要敢在河中府這麼幹,那肯定要壞事,因為那邊軍閥多如牛毛。

      全都是惹不起的。

      轉悠一圈後,他們又去到青州,結果發現王珪還在那裡。

      這禮部尚書王珪第一站就是青州,因為他是要去指導各地執行官制改革的,青州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模板,因為上回青州債務重組,導致官署得以精簡,王珪就先來這裡考察考察,看看留多少人合適。

      結果張斐都已經轉了一個大圈回來,他還在青州。

      這。

      「王尚書,你你還在呀?」

      「張檢控,你河北就已經考察完了?」

      二人相見,是異口同聲。

      旋即二人都覺得有些尷尬。

      是我太慢了嗎?

      是我太快了嗎?

      張斐先說道:「我是從登州來的。」

      「登州?伱不是先去河北的嗎?」

      「呃是,考察完河北,我就直接去了登州。」張斐訕訕道。

      王珪是徹底無語了。

      饒是青州庭長錢顗,都有些看不下去,「張檢控,你這巡察未免太過草率了吧?」

      剛剛回來的范純仁,也是稍稍點頭。

      張斐道:「不管是河北,還是登州,公檢法都建設的非常好,就沒有什麼可說的。」

      范純仁道:「你身為法制之法的創始人,怎會沒有什麼可說的。」

      張斐訕訕道:「但是現在他們比我自己都要清楚,那程庭長還寫了一本關於法制之法的書籍。」

      天賦還是很重要的,程頤他們對法制之法的解釋,比他的解釋還要更加完美,理解的也非常透徹,透徹到很多地方他都沒有想到。

      說著,他又言道:「其實我們公檢法只是守住最後這一條底線,至於上限還是在於官府,現在就得看官府如何想辦法,提升當地的民生。所以,壓力現在都在王尚書這邊,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王尚書為何會在青州逗留這麼久。」

      范純仁和錢顗相視一眼,倒也覺得張斐說得頗有道理。

      王珪趕忙道:「慚愧!慚愧!」

      又坐得一會兒,王珪便藉故告辭了,他這一走,錢顗、范純仁、張斐三人頓時是面面相覷。

      過得一會兒,張斐雙手一攤道:「是吧,沒什麼可聊的。」

      錢顗不禁笑道:「官家派你來巡察,就是沒什麼可聊的,你好歹也說上幾句啊。」

      官場是講究形式主義的,皇帝讓你來巡察,怎麼能夠不與當地官員交流,這你也沒法交差啊。

      張斐硬生生憋出一句來,「目前公檢法發展的非常不錯,而且公檢法是有利於商業發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更需要發揮這方面的優勢。」

      錢顗和范純仁相覷一眼,呵呵笑了起來。

      張斐鬱悶道:「你看,我說了,你們又笑。」

      只有這種時候,他們才會想到張斐的年齡,這小子沒有什麼經驗。

      要換個人來,不得風光一把,京城派出來巡察使,是最令地方官員害怕的。

      當然,這在目前的公檢法系統中,也都不成立,錢顗、范純仁會討好張斐?

      不可能呀!

      其餘地方的公檢法也都是這類人,畢竟都是司馬光千挑萬選出來的,人人都是道德楷模。

      這些人當行政官員未必能行,肯定是不如王安石、薛向、呂惠卿這類人才,因為他們唯一的經濟手段,就是休養生息,但是當司法官員是再適合不過。

      錢顗主動找了個話題,「對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就是地方規矩,我們公檢法又該怎麼如何應對?」

      張斐瞧了眼范純仁,「這一點我跟范檢察長在京城已經談過,《臨時法》已經頒布,地方法就非常簡單,就是不能違背臨時法,就這麼簡單,只能說是根據當地風土人情,作為一個補充罷了。」

      主要還就是《臨時法》頒布了,也就不需要張斐個個去教,除了商討一些案例,確實也找不到什麼話題。

      關鍵這些案例,多半都是小農經濟的產物,都不是很複雜,想顯擺一下,也都沒有太多機會。

      在青州就更不用說,該聊的,在京城他就已經跟范純仁交流過,三人就只是吃了一頓便飯,然後張斐屁顛屁顛跑去邸報院。

      「哈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晏幾道聞言張斐求見,立刻是出門相迎。

      「晏先生,別來無恙。」

      「別來無恙。快,三郎裡面請。」

      入得屋內,張斐便道:「晏先生,你現在真是名揚天下,你那什麼剿匪故事,還有什麼打官司的故事,在京城也是非常火爆,幾乎已經成為文人必讀之物,也激發了許多小孩對於認字的渴求。」

      「哪裡!哪裡!晏某能有今日,全憑三郎當初的點撥,晏某實在是感激不盡啊!」

      在晏幾道心裡,張斐可以說是他的一個伯樂。

      最初就是張斐告訴他,借詩詞寫幕後的故事,如此才被趙頊看重,讓他來邸報院,來到青州後,他又以此為基礎,發展出短篇小說,不再拘泥於詩詞,更偏重於現實。

      這文人其實還是現實主義。

      他將皇家警察、稅務司剿匪和公檢法審理的一些案件,寫成故事,是大受歡迎。

      事業署最初就是憑藉邸報院在輸血。

      光輪名氣的話,要勝過王安石他們,因為普通百姓也知道他。

      張斐笑道:「但是晏先生也已經投桃報李。」

      晏幾道道:「此話從何說起?」

      張斐道:「正是因為晏先生的故事,使得皇家警察形象深入人心,不但令百姓更加信任皇家警察,同時也提升皇家警察心中的榮耀感,故此目前為止,皇家警察表現的是越來越好。」

      這可是大實話,關於晏幾道的故事,確實對公檢法起到很重要的宣傳效果。

      「哪裡!哪裡!」

      晏幾道很是羞愧道:「這或許只是無心插。」

      張斐卻道:「若是有心的話,晏先生可否有把握種出一片森林來。」

      晏幾道一臉困惑地看著張斐。

      張斐問道:「晏先生認為遼國可會認同公檢法?」

      晏幾道很是不屑道:「北人乃蠻夷也,他們難以明白此中道理,更不可能效仿。」

      張斐道:「但是我想兩國百姓的想法,肯定都是一樣的,身為弱者自然都希望自己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

      晏幾道微微皺眉道:「我不大明白三郎這話的意思。」

      張斐道:「據我所知,當今遼主昏庸無道,使得遼國百姓民不聊生,如果這時候我們在遼國內部大力宣傳公檢法,那麼可能會引發遼國內部的動盪。」

      晏幾道眨了眨眼,「但是遼國肯定不會允許我們這麼做的。」

      「故此我們需要包裝。」

      張斐道:「首先,我們在登州的商船,已經打通與遼國的海上往來,其次,我們當然不能明說,故此我希望晏先生寫一些關於蘊含著公檢法理念的故事,尤其是對百姓的好,對商人的好,然後通過海上通道,送往遼國。」

      晏幾道眼中閃過一抹激動,這不就是文人最愛幹得事麼,可隨後又道:「這是官家的意思嗎?」

      這種輿論戰,必須得皇帝的同意,畢竟宋朝也管控輿論的,那剛剛成立的大宋安全司,正愁沒法立功。

      張斐如實道:「我也在登州才得知此事的,尚未跟官家說,待我回去之後,自會向官家稟報此事,如果晏先生答應的話?」

      晏幾道思索一會兒,道:「如果我能夠得知更多關於遼國內部的問題,我想就能夠寫得更加具有針對性。」

      「那就這麼說定了。」

      「但必須得到官家的允許。」

      「當然。」

      張斐點點頭。

      就算晏幾道不說,他也會如實跟趙頊說的,他對趙頊幾乎是開誠布公,只不過他省去了一些副作用,也就是關於制度的最終演變。

      接下來幾日,張斐根本就沒有去去管什麼公檢法,是天天跟著晏幾道,去看了看醫院和學院。

      事業法最早就是在青州頒布的。

      雖然學院已經被京城是後來居上,那邊都已經了學貸,讀書的人也是更多了,但是這青州醫院卻是一枝獨秀,根據晏幾道所言,當初許多士大夫都慕名而來,甚至還有不少士大夫,將自己珍藏的書籍貢獻給這裡的醫院。

      這裡面歐陽修幫了很多忙,他憑藉自己的關係,邀請很多對醫學有研究的士大夫來這裡。

      再加上與高麗、倭國等地的貿易,使得這裡藥材品種也變得更多。

      這裡的藥已經達到成品出口的階段。

      離開青州後,張斐又順路去到齊州,基本上就照例與蘇軾互懟一番,然後就直接南下,前往淮南路。

      這期間,曹棟棟也是一個勁地在催促,因為京東東路太安靜了,曹棟棟沒地方發揮,目前淮南路比較動盪,曹棟棟就想著趕緊去那裡,與符世春和馬小義會合。

      其實張斐比王珪快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年輕,行路都是快馬加鞭。

      很快,他們就抵達淮南路。

      「張三,這裡不像似有人鬧事,跟京東東路也沒啥區別?」

      來到海州(連雲港)附近,曹棟棟是大失所望,不是說這裡打得很厲害麼,結果來到這裡,發現百姓和皇家警察相處的很好。

      「三哥!哥哥!」

      聽得一聲叫喊,曹棟棟激動地舉目看去,但見前面一支隊伍快速往這邊行來。

      為首那人正是馬小義。

      「小馬!」

      「哥哥!」

      片刻工夫,馬小義便疾馳到他們面前。

      「小馬,你怎麼在這裡?」

      曹棟棟很是期待道:「莫不是這裡有人造反?」

      馬小義直搖頭道:「沒有!我剛好在這邊巡視,不曾想,竟遇到三哥和哥哥。」

      曹棟棟急急道:「不是說這淮南有不少人造反麼?」

      馬小義道:「就一伙人造反,然後就沒事了。」

      張斐問道:「那這裡的公檢法建設的怎麼樣?」

      馬小義立刻道:「說來三哥可能都不信,公檢法在揚州等地建設的可是非常順利,就剛開始鬧了一會兒,然後就消停了。」

      「怎麼可能?」

      曹棟棟一臉不信。

      馬小義道:「我們也都很好奇,虧我們還帶了這麼多人來。現在他們主要是跟稅務司在鬥智鬥勇,對於咱皇家警察,當地百姓還是挺支持的。」

      曹棟棟鬱悶道:「我當初就說了,咱們應該去稅務司的。」

      馬小義也惋惜道:「可惜這不是哥哥說了算。」

      真正令地主頭疼的,當然是稅務司,公檢法只是影響到個別人或者個別行為。

      稅務司可就是要錢來的。

      聊得片刻,一行人便跟著馬小義去到海州警署,這屋裡屋外全都是嶄新的,這都是上回以工代賑建的。

      直到碰見符世春,他們才弄明白其中道理。

      江南這地區,權貴少,軍閥幾乎沒有,同時富戶多,但是要知道東京主要就是在吸江南的血,他們是受壓迫的一方,且二等富戶是多於其它任何州府,因為這裡物產豐富,不管是糧食,還是絲綢,產量都非常高,多數人是有盈餘的,這就需要交換,商業比較發達,而這又是公檢法的優勢。

      不管是王安石的新政,還是公檢法,其實都非常適合江南地區,但是王安石的新政在北方就是水土不服,在河北搞青苗法,真的就是有些異想天開,當地百姓肯定還不起,就是兩分利也得逼著他們賣兒賣女。

      為了收益,就只能借給地主,結果就是地主、百姓全都得罪。

      最初鬧那一會兒,主要是因為倉庫稅,這個稅地主都接受不了,但是齊恢他們在這裡都是有人脈的,耐心跟他們解釋,倉庫稅是國家政策,我們公檢法是能夠保障你們的正當權益,你們要鬧跟朝廷去鬧。

      現在江南地區的主要矛盾,就是集中在稅務司身上。

      其實事實也是如此,公檢法是確保稅務司不亂來,而不是要從那些地主手裡撈錢。

      至於說高利貸問題,只能說江南地主妥協的更快,這是因為之前青苗法就打擊過他們一次,很多富戶也需要公檢法的保護。

      張斐很快就聯繫上這裡的稅務司負責人,正是前不久從京東東路南下的馮南希,而史挺秀則是帶隊去往了嶺南等地。

      「這江南的地主,與齊州等地是正好相反,齊州的豪紳、地主,都是選擇與我們稅務司硬碰硬,名刀名槍的干,而江南的地主要更加精明且狡猾,他們現在正在想各種辦法去規避稅收,有些人在研究稅法,有些地主還發明一種地爐,就是將釀酒的爐灶安置在地下,就挖個孔出氣,來躲避稅務司的追查。」

      「但這一切都是七叔的掌控之中。」張斐笑道。

      馮南希謙虛地笑道:「不敢,不敢,其實有沒有我,這影響都不大,因為這回過來的稅警,全都是河中府的精英,那邊都已經發展成一個個小團隊,每個小隊中充滿著各種好手,真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河中府的幽靈稅警,已經是徹底專業化,他們都是團伙查稅,畢竟這裡面需要偷盜、欺騙、武力、逃跑,偽造,等等。

      只要是違法的手段,他們都非常精通。

      張斐笑問道:「不知能夠賺多少?」

      馮南希道:「估算至少有三千人能夠憑藉今年的稅收,發家致富,所以大家也都很積極,甚至有不少小隊,怕打草驚蛇,至今都還沒有出手,就是要等到他們遞交稅單之後,再出手。」

      「這麼多嗎?」

      張斐道:「就沒有一個人會如數繳稅的嗎?」

      馮南希道:「根據他們的舉動來看,很少,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甚至有人曾打算效仿三郎,成立慈善基金會,但他們去皇庭詢問過後,得知必須更改地契,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張斐道:「這麼多人的話,到時必然是一番惡戰。」

      馮南希笑道:「真不是我看不起這裡的地主、豪紳,但他們跟京東東路的豪紳相比,就還是差很多,他們更加貪生怕死。關鍵新稅法,是會令大多數百姓受益,只要百姓不跟著鬧,他們那點實力,可能鬧騰不起來,而且我估算他們不太敢鬧,最多就是嘴上罵幾句。」

      很輕鬆。

      沒什麼壓力。

      仿佛這隻大肥羊,都已經在案板上了。

      稅務司發展這麼年,什麼招數沒有見過,毫不誇張地說,稅務司的算帳能力,都比那些地主、商人強多了。

      文斗還是武鬥,你們來選。

      張斐在淮南逗留了兩個多月,但他的注意力並不在公檢法的建設上面,因為來這邊的人,都是京城裡面的骨幹,他們是在公檢法非常成熟之後才出門的,他們處理起問題來,比較得心應手。

      張斐主要是觀察公檢法給淮南地區帶來的商業發展,不管怎麼樣,東南六路乃是大宋的經濟命脈所在,那麼財政上能否得到大突破,主要是看這東南六路。

      目前來說,這裡的多數商人,在公檢法之下,還是如魚得水。

      商業繁榮也是立竿見影。

      這也是公檢法此番南下順利的關鍵原因,許多本來反對公檢法的士大夫,都無話可說。

      見效太快了一點。

      原因很簡單,商人利益得到保障,他們就更加敢擴大生產,而他們的絲綢、陶器、紙張都是面向整個亞洲的,他們不愁賣不出去,最怕的就是,辛苦一年,全被官府給搶走了。

      如今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轉眼間,就到了秋高氣爽之日,今年東京汴梁風調雨順,是個豐收年。

      許多官員也都來到城外遍覽秋光。

      「這裡怎麼又有一個鋪子,這些鋪子到底是幹什麼?」

      「過去看看。」

      司馬光和呂公著來到郊外,突然發現,走幾步路,就能夠見到一間新建的鋪子,但又不是什麼茶肆酒館,其它鋪子開到這裡,怎麼賺錢?

      二人來到鋪子前面,這才發現,原來是解庫鋪。

      「解庫鋪怎麼會開在這裡?」

      司馬光納悶道。

      「看著生意好像還不錯。」

      呂公著讓僕人進去問問。

      不一會兒功夫,那僕人便出得鋪來,將所打聽來的消息,告知呂公著和司馬光。

      原來在稅幣的刺激下,工商業變得發達起來,這生計變多,百姓不愁找不到活,實在不行,還能夠去新城區那邊干苦力。

      再加上都是貨幣來往,許多方面變得非常簡單。

      地主們也發現這裡面的商機,不怕百姓還不上錢,實在不行,還能去干苦力還債,再加上那邊馬家、相國寺、慈善基金會的借貸買賣都做得不錯。

      所以他們也都改變套路,直接開解庫鋪,然後將利息降到一分,將高利貸這門行當開始正規化。

      所以他們的鋪子都開在城鄉結合處,咋一看,確實也挺突兀的,但賺錢也是真的賺錢,雖然利息少了不少,但借錢的人變多了,還錢也變得更加有效率。

      公檢法能夠保障契約的效力,百姓也不怕地主會坑他們更多錢。

      司馬光聞言,哈哈笑道:「王介甫費勁九牛二虎想要幹得事,一張稅幣便輕鬆完成,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啊!真想看看,他此時此刻會作何想。」

      呂公著道:「青苗法還是維持兩分的利息,誰還會借青苗錢。」

      正當這時,劉述突然急匆匆走過來,「二位,我剛剛聽說,張三回來了。」

      司馬光驚訝道:「這麼快?」

      呂公著道:「不會又是趕回來過年吧。」

      「這個臭小子。」司馬光罵咧咧道。

      別說他們兩個了,就連趙頊也感到十分驚訝,這半年功夫就回來,旅遊都沒有你們這麼快啊!

      他也是第一時間,將張斐叫到宮裡面去。

      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結果恰恰相反,無事發生,各地公檢法都建設的非常好,張斐又大致將各地情況向趙頊匯報一番,並且預計今年公檢法所在之地,除河北外,各地財政都會有明顯的增長。

      趙頊對此也是欣喜不已。

      「陛下,此外我在登州的時候,還發現一個對付遼國的機會。」

      「是嗎?」

      趙頊很是激動道:「快快說來。」

      張斐便將登州商人與遼國商人海上貿易一事,告知趙頊。

      趙頊聽後,很是不解。

      張斐又將他的報紙宣傳策略,說了一遍。

      趙頊聽罷,道:「你糊塗呀!遼國萬一學著去了,豈不是更加難以對付。」

      張斐笑道:「就憑一點,他們是不可能會去效仿的。」

      趙頊問道:「哪一點?」

      張斐道:「就是遼主豈有我主聖明。」

      「!」

      趙頊愣了下,才反應過來,笑罵道:「你少拍馬屁。」

      「我沒拍馬屁。」

      張斐道:「這是真的,陛下莫不是忘記,那個籠子的故事,我就敢篤定,那遼主絕不會這麼幹。古往今來,也就唐太宗和陛下敢於走出這一步,其實唐太宗還不如陛下。」

      趙頊聽罷,小小有些滿足感。

      這個。

      有些道理。

      遼國皇帝,是不可能會這麼幹,這就是差距。

      張斐又道:「此外,遼國效仿中原制度,也不過是東施效顰,在遼國他們還是武人治國的思想,他們的貴族實力是非常強大,更不可能接受公檢法。

      但是根據熙河地區的發展來看,無論党項百姓,還是吐蕃百姓,都更願意生活在我大宋的制度下,這也是當初唃廝囉進攻河州的原因,他們必須要製造仇恨,才能夠阻止當地的百姓歸附我大宋。我不認為遼國百姓會有什麼不同,更不說遼國境內有著許多漢人。」

      趙頊聽得是頻頻點頭,熙河地區的發展,他是非常清楚的,公檢法確實在當地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張斐又繼續道:「更為重要的是,遼國國內是昏君奸臣當道,民不聊生,他們是非常需求改變,我們可以通過海上貿易,悄悄在遼國民間宣傳公檢法,在他們國內製造動盪,對他們的國力進行削弱。

      我們付出的就只是幾張報紙而已,最多一年也就花個一萬貫,失敗也無關緊要,但如果能夠成功的話,那可是勝過千軍萬馬啊!」

      趙頊越聽越是心動,這比打仗可是要便宜多了,問道:「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張斐道:「陛下可以讓大宋安全司組建一個專門的針對遼國宣傳的團隊,同時讓晏幾道等人來負責創作故事,對遼國百姓進行宣傳。」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仙緣五行走進修仙焚天劍帝億萬爹地寵上癮妃卿莫屬,王爺太腹黑
    九星毒奶最強反套路系統時空長河的旅者凡人修仙傳英雄聯盟之開掛直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