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守着銀山要飯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守着銀山要飯字體大小: A+
     

    熱門推薦:

    崇禎笑了笑,並沒有發話。

    張有譽便又接着往下說道:「這一千萬兩稅銀中,四百萬為各省留存,作為各省宗室祿米、官員胥吏俸祿及各級衙門常例開支。」

    「六百萬兩起解南京,用於朝廷開支,其中二百萬兩用於勛貴、官員俸祿發放及六部各寺院之常例開支,一百六十萬兩用於宗室之各項用度,最後的二百四十萬兩作為徐州、武昌各鎮之軍餉開支。」

    張有譽說完后,博士廳里便陷入長時間的沉寂,崇禎長時間沒有作聲,史可法他們四位閣老也是久久沉默,彷佛君臣五人突然修了閉口禪。

    這個財政預算方桉說實話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還很嚴重。

    財政的總收入縮減了一半,按理來說,開支也應該按比例各縮減一半,那麼以崇禎十六年的開支為參考,軍餉應該是四百五十萬,宗室開支則應該是二百五十萬,官員勛貴的開支則應該是二百萬!

    但是現在軍餉和宗室開支都大幅縮減。

    然而官員勛貴的俸祿卻絲毫沒有減少!

    崇禎忽然想笑,笑這些東林黨人自詡清流,其實一樣貪婪。

    除了笑東林黨,崇禎還想笑大明朝廷,大明朝廷是真的窮,坐擁江南膏腴之地,一年歲入居然只有區區一千萬兩白銀!

    然而,大明朝真的很窮嗎?答桉當然是否定的,大明朝其實一點不窮,只不過絕大部分銀子都流入了官商集團的私囊。

    根據可信史料,到明末時,歷代積存外加美洲、日本輸入,大明庫存的白銀至少有七億五千萬兩!

    李自從在北京抄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然而這些白銀中的絕大部分都被官員富商給埋入了地窖中。

    因而大明朝就出現了極為荒唐的一幕,一方面是朝廷因為征不到稅窮得揭不開鍋,另一方面卻是官員勛貴還有富商們因為沒項目可以投資,只能把數以億計的銀子埋藏起來,這真就是守着銀山要飯!

    然而,別家守着銀山要飯是裝窮叫苦。

    大明朝守着銀山要飯,卻是限於制度。

    然而,這個制度也不是那麼容易打破。

    重農抑商的歷史慣性,要想破掉真沒那麼容易。

    一著處理不好,不是把大明折騰沒了,就是把自己折騰沒了。

    此時的大明就像一個垂死的重症病人,崇禎雖然有了一整套治療方桉,但如果直接把大明推上手術台,肯定就下不來,必死無疑。

    所以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溫養,慢慢來。

    直白點說,就是在現有制度下一點點的做改變。

    官僚機構層面可以騰籠換鳥另起爐灶,但是思想制度上就要循序漸進,一丁點的急躁都有可能招致不可測的後果,所以必須慎重。

    而眼下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打入第一枚小楔子。

    當下崇禎哂然一笑說:「四位閣老,地方留存、官員俸祿還有宗至開支就不說了,你們覺得給徐州、武昌兩邊240萬餉銀夠嗎?」

    「不夠。」朱慈炯說道,「塞牙縫都不夠。」

    朱慈烺也說道:「不算即將要編練的鄉勇,只是武昌左良玉的一鎮再加上徐州前線的二十八鎮邊軍,一個月的坐餉就要40萬兩,一年就是480萬兩!這還只是坐餉,如果遭遇建奴進攻就要發戰餉,一個月就要120萬兩!」

    朱慈炯哂然道:「240萬兩也就支撐兩個月。」

    史可法、姜曰廣還有解學龍三人被懟的啞口無言。

    只有高弘圖黑著臉道:「如果大明賦稅充足,臣等又何嘗不願給更多餉銀?奈何大明就只有這麼點兒歲入,

    所以邊鎮恐怕只能量入為出。」

    朱慈烺皺眉道:「高閣老的意思是減低餉銀標準嗎?」

    高弘圖點頭道:「或者減低餉銀標準,或者縮減邊軍數量,或者二者并行,總之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有多大鍋就下多少米。」

    崇禎突然問道:「高弘圖,這240萬不會又被漂沒一半吧?」

    高弘圖下意識的就想說這次絕對不會,但是話到嘴邊卻又硬生生的咽回去,因為他真的沒能力打這個包票。

    「所以,實際到手只有120萬兩對嗎?」

    崇禎哂然說道:「左良玉還得分走三成。」

    高弘圖沒吭聲,實際就是默認了這一點。

    崇禎輕嘆一聲,搖頭說:「看來戶部的賦稅是指望不上了。」

    聽到這,四位閣老還有戶部左侍郎張有譽瞬間就警惕起來。

    「聖上還要通過各地鎮守太監徵收商稅?」張有譽肅然道,「方才在彝倫堂上,眾士子的議論聖上也聽了,遣礦監、稅使到各地徵收商稅,入聖上內帑之稅銀不過十之一,此舉害民卻又無益於朝廷,臣請聖上三思!」

    史可法等四閣員也拱手說:「請聖上三思!」

    「那麼,不如由地方官徵收商稅?」崇禎說道。

    「所得稅銀五成歸戶部,五成入朕的內帑如何?」

    「此舉亦不妥。」姜曰廣皺眉說道,「朝廷又豈能與民爭利?」

    江南的官紳集團對於商稅極為警惕,將商稅制度化更是不可觸碰的逆鱗。

    「這也不行,那也不許,那麼朕拿什麼養活徐州前線二十八鎮邊軍十四萬將士?」崇禎突然之間就暴發,「不如把朕拿去賣了,看能值幾錢?」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臣等無能以致聖上自輕至此。」

    史可法忽然間跪倒在地,稽首說道:「臣史可法,乞骸骨。」

    「臣高弘圖,臣姜曰廣,臣解學龍,臣張有譽,同乞骸骨。」

    高弘圖等四人跟着跪倒,崇禎暴怒,這些文官也開始放大招。

    朱慈烺、朱慈炯哥倆看得目瞪口呆,心說這些文官是真無恥啊。

    這都什麼時候了,建奴都到京師了,如果徐州守不住大明就亡了!

    這時候你們不想着同心協力守徐州,居然還想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不就是幾個商稅?又不是刨你祖墳,你們至於這麼大反應?至於么?

    崇禎其實並沒有生氣,剛才的生氣只是裝出來,所以看到四大閣臣連同戶部左侍郎同乞骸骨之後,整個人便迅速「冷靜」下來。

    「剛才是朕失態了,諸位愛卿請起。」

    「朕收回剛才的話,商稅之事就此作罷。」

    崇禎說着上前親自來扶史可法及高弘圖等。

    史可法乘勝追擊道:「聖上,遣中使充礦監、稅使徵收商稅,害民太甚,揚州之禍聖上已然盡知,其他各地鎮守太監之害民尤甚於揚州,還請聖上以天下蒼生為念,將派駐各地之鎮守太監盡數召回南京,且要重新修訂皇明祖訓,後世之君王永不準再設礦監、稅使。」

    「請聖上召回各地鎮守太監,並修訂皇明祖訓。」

    高弘圖等四人也齊刷刷附議。

    崇禎臉上露出「掙扎」之色。

    好半晌,崇禎終於下定決心:「罷,便依爾等!」

    「聖上聖明!」史可法等五人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崇禎喟然道:「四位閣老,張有譽,現在可以起來說話了嗎?」

    「臣等領命。」史可法等五人已經圓滿達成意圖,當即欣然起身坐回椅子。

    崇禎搖搖頭,又道:「商稅可以不收,礦監、稅使可以召回,皇明祖訓也可以修訂,但是徐州二十八鎮的餉銀還是必須要解決的。」

    史可法、高弘圖等聞言立刻又三緘其口。

    東林黨就是這德性,收商稅?絕對不行。

    解決國用不足難題?很抱歉,我們也想不出辦法。

    崇禎輕嘆一聲,說:「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發賣江南的官田。」

    「啊?」崇禎這話,卻是完全出乎了史可法等人的意料之外。

    大明的耕地分三種,第一種是民田,就是老百姓私人的耕地,稅率是三升三合五勺,第二種是皇莊和宗室莊田,-就是皇帝在京畿圈佔的耕地,還有各地藩王在各省圈佔的耕地,這些耕地的稅率是零,一分錢的稅都不繳。

    第三種是官田,官田稅率是五升三合五勺。

    官田,顧名思義就是官府名下耕地,是國有性質。

    官田的來源有幾類,一是攻滅張士誠時所沒耕地,二是抄沒犯官家產時得來的耕地,三是屯邊將士開墾的荒地。

    大明的官田主要集中在九邊及南直。

    其中南直一省就有官田五千多萬畝。

    南直這五千多萬畝官田只正稅就有三百萬石之多,加上浙江官田的一百萬石,就是解送到京師的四百萬石漕糧,這四百萬石雖然入的是內帑,但是也要到戶部走一遍賬,算在撥付給宗室的五百萬兩以內,並不算皇帝內帑。

    崇禎有些肉疼的說:「朕想作價5兩一畝,將南直的五千萬畝官田全數發賣,幾位閣老還有張愛卿以為如何呀?」

    「聖上不可!」張有譽再次噗通拜倒在地。

    「南直這五千萬畝官田乃我大明祖宗基業,更是我大明賦稅根本,不能賣!」

    「萬萬不可賣官田!」史可法也跟着跪地上,「發賣官田雖可解一時之困,但是明年後年怎麼辦?五千萬官田賣為民田,今後朝廷的正稅就會銳減一大塊,國用開支的缺口就只會變得更大!聖上,此事萬萬不可!」

    高弘圖更是直接開始罵人:「聖上這是崽賣爺田不心疼,萬年之後到了九泉之下就不怕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罵你?」



    上一頁 ←    → 下一頁

    縱天神帝惡魔校草:吃定獨家小甜極品小農場放開那個女巫三界紅包群
    寒門狀元西遊大妖王最強妖孽三國之召喚猛將會穿越的流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