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四十一章 黃得功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 第四十一章 黃得功字體大小: A+
     

    回頭再說朱高遠。

    在歸德其實只耽擱了半個晚上,就以快刀斬亂麻之勢將歸德的局勢理出一個頭緒,安排好了歸德的事情之後便又繼續南下。

    而且從歸德往南已經處於明軍控制之下,

    所以朱高遠及隨行的一千夷丁不用再晝伏夜行。

    所以從歸德往南就是晝夜兼程,速度變得更快。

    從通州到歸德一千多里,朱高遠走了九個晚上,但是從歸德府到儀真八百多里路,卻只走了六天,日均一百四十里!

    這個行軍速度已經非常接近夏侯淵的疾行記錄。

    被史書冠以「夏侯疾行」的夏侯淵曾經創造出過六天一千里的騎兵長途行軍記錄,這也是史書明確記載的行軍記錄。

    趕到之後還能投入作戰。

    還有虎豹騎一天強行軍三百里,也是到達之後立即投入戰鬥。

    不過這些行軍記錄跟蒙古騎兵相比就不算什麼,蒙古騎兵能在兩個月內長途急行軍上萬里,平均每天行軍一百八十里以上!

    十三世紀蒙古騎兵的幾次西征,日均速度都在150里以上。

    更誇張的是蒙古騎兵不光行軍,還把打仗的時間包括在內。

    當然,蒙古騎兵的有個優勢是中原騎兵沒辦法比的,那就是馬多。

    蒙古騎兵通常有兩匹馬甚至於三匹馬,可以換著騎,中原騎兵一般只有一匹馬。

    朱高遠的這一千夷丁同樣是蒙古騎兵,人是蒙古人,馬是蒙古馬,但只有一匹馬,所以半個月一千八百多里長途行軍下來,一千夷丁沒什麼事,戰馬的掉膘現象卻極其嚴重,有不少戰馬已經處於累死的邊緣。

    馬這種生物就是這樣子,你不讓停它就一直跑到死。

    再一個就是那些太監還有勛貴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

    尤其那幾個自幼嬌生慣養的勛貴,早已經叫苦不迭。

    但是朱高遠絲毫沒有體恤的意思,繼續強行軍南下。

    終於在五月四日傍晚,朱高遠率一千夷丁趕到儀真。

    ……

    行轅外響起號角聲時,黃得功正在自己的帳中喝酒。

    黃得功也是行伍出身,但是跟同樣行伍出身的劉澤清有著本質的區別,跟高傑和劉良佐這兩個流賊出身的傢伙更截然不同。

    黃得功剿賊每到一地,都會嚴格約束軍紀,絕對不允許滋擾劫掠百姓。

    除非遇到流賊來攻城,否則黃得功甚至都不允許自己的軍隊進城駐紮,而只允許在城外駐營,對百姓是秋毫無犯。

    也正因為這,廬州府、安慶府還有池州府的老百姓都有人給他立生祠,這可是老百姓自發的行為,而非遭人逼迫。

    由此足見黃得功的軍紀有多嚴明。

    而且黃得功也不貪財,也不好色,唯一就是好喝酒。

    黃得功幾乎每餐必飲,前期還能控制自己不致喝醉,但是到了成為江北四鎮軍閥之一也開始膨脹,幾乎每飲必醉。

    但是現在黃得功還沒有開始膨脹。

    聽到轅門外號角聲起,黃得功還道是高傑領兵來犯,心說流賊就是流賊,是狗永遠都改不了吃屎,終於還是把狗爪子伸到南京來了?那麼今天,本鎮就斬斷你狗爪,也好讓你這個貪得無厭的流賊長點記性。

    當下黃得功推斷起身:「來人,替本鎮披甲!」

    當即便有兩個家丁掀簾入內,替黃得功披甲。

    只片刻,直身扎甲便已披好,再把兜鏊往頭上一戴,

    又從家丁手中接過雙鐵鞭,黃得功便昂然出帳,他的兵器是雙鐵鞭。

    這時候,黃得功麾下的三萬兵馬已經衝出帳篷並且開到柵欄后嚴陣以待,這三萬人都是驀兵,其中甚至還有七千多騎兵。

    黃得功的兵力雖然不及高傑,但是實力還是很強的。

    「總鎮!」見黃得功騎馬過來,將士們紛紛讓到兩側。

    流賊攻陷北京之前,崇禎曾下詔敕封吳三桂為平西伯,黃得功為靖南伯,但是軍中將士還是習慣稱呼他為總鎮。

    黃得功頷首致意道:「賊寇呢?」

    副將田雄皺眉說道:「稟總鎮,好像不是高傑那個賊子。」

    「什麼,不是高傑?」黃得功說話間已經策馬來到陣前,抬頭往前看去,只見一支陣容嚴整的騎兵已經在對面排開了騎陣。

    這支騎兵的數量並不是非常多,頂多也就一千騎這樣子。

    但是卻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感,黃得功經歷過無數大戰,是個有眼力的,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支真正的精銳騎兵,比他麾下那七千騎兵要強出一大截。

    再一個就是這支騎兵似乎是強行軍過來的,不少戰馬已經累得口吐白沫。

    黃得功臉上立刻露出疑惑之色,這樣不惜馬力的強行軍,遇敵之後還有馬力打仗?這是上趕著來給他送人頭嗎?

    這時候,對面忽然響起號炮聲。

    隨即有一騎從陣中緩緩走出來,往這邊來。

    等離得稍微近了些,才看清這人穿著蟒袍,戴著三山帽,竟然是個太監。

    看到這人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黃得功兩側的部將及家丁紛紛挽弓搭箭,準備要一箭射死這個太監,黃得功急忙伸手制止。

    等到離得再近一些,能看清那太監的長相,黃得功頓時之間就變了臉色。

    黃得功曾經在京營當過副總兵,認識紫禁城的不少大太監,眼前這位更是化成灰他都能夠認出來——提督京營太監王承恩。

    「王公公!」黃得功急忙翻身下馬長揖到地。

    大明朝的文官自恃清高,不把太監放在眼裡,武將可不敢。

    換成平時,王承恩未必會正眼瞧一眼黃得功,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眼下天下大亂,武將的地位事實上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

    「不敢當,靖安伯折煞咱家了。」

    王承恩趕緊下馬回禮,卻一個趔趄險些摔倒。

    「王公公小心!」黃得功趕緊上前一步攙扶住,「小心地滑。」

    「這不是地滑。」王承恩搖頭道,「是急行軍一千八百多里給累的,咱家這兩條腿,已經被磨得血肉模糊矣。」

    「急行軍一千八百多里?」

    黃得功聞言神情一凝,怎麼回事?

    王承恩卻又一擺手道:「不說這個,靖安伯趕緊隨咱家去叩見聖上。」

    「聖上?!」黃得功一下驚呼出聲,難以置信的瞪著王承恩大吼道,「王公公,你剛才說什麼?聖上?我沒聽錯吧?」

    黃得功這一聲吼,前排將士也聽見。

    「聖上?」前排將士頓時面面相覷,不敢相信。

    「咱家還敢騙靖安伯不成。」王承恩擺擺手又道,「快請吧。」

    當下黃得功將雙鐵鞭往馬鞍側一掛,便撇下王承恩向著前方的騎陣飛奔而來,一邊口中高喊著聖上。

    大明朝得國最正,皇帝在士紳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無可動搖。

    所以儘管擁立福王朱由崧監國也有黃得功的一份,但是當他得知皇帝還活著,便毫不猶豫的將朱由崧撇一邊。

    有皇帝在,還要監國做甚?

    「聖上?聖上!聖上安在?!」

    黃得功一邊跑,一邊高聲喊叫。

    列隊的蒙古騎兵逐次讓到兩側。

    很快一個聲音從隊列深處響起:「靖安伯,朕在這。」

    伴隨著這聲音,一排文官緩緩讓到兩側,-露出一個披棉甲的中年男子。

    說中年男子其實並不恰當,崇禎今年不過三十三歲,但是由於常年操勞國事,兩鬢已經生出了白髮,看上去也很憔悴。

    半個月跑了一千八百多里,能不憔悴嗎?

    黃得功是見過崇禎皇帝的,也認得崇禎。

    看著滿臉憔悴兩鬢斑白的皇帝,黃得功哇的哭出聲。

    黃得功是真哭,哭得眼淚鼻涕都流下來,就像個無助的孩子。

    跟高傑、劉澤清還有劉良佐他們不一樣,黃得功還是極為敬重君父的。

    黃得功雖然沒怎麼讀過書,但對儒家孝道的推崇相比讀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高遠被觸動情緒,竟然也跟著哭出聲,然後是太監跟著哭,再然後文官武將和幾個勛貴也跟著哭,最後一千夷丁也跟著抹起眼淚。

    夷丁也被勾起情緒,想起被遺棄的妻兒,也是難過。

    這一幕卻把對面列陣的三萬明軍看懵掉,什麼情況?這啥啊?

    好半晌,君臣一干人才逐漸的收住眼淚,列陣的夷丁也慢慢止住悲聲。

    「聖上。」黃得功哽咽著道,「從北京南下這一路上,您肯定受了不少的苦吧?臣之前沒能北上勤王,之後也沒能到半道上迎接聖駕,罪該萬死!」

    「這一路確實辛苦,也好幾次險死還生。」朱高遠笑道。

    「不過,都過去了,朕不是好好的到了儀真,見到愛卿了嗎?」

    「對對,聖上所言極是。」黃得功連連點頭道,「只要有聖上在,大明就還在,流賊就休想翻了天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寧小閑御神錄蓋世帝尊海賊之最惡新星極品上門女婿我當道士那些年
    滄元圖大明帝國日不落帝道獨尊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重生校園女神:明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