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我在春秋不當王» 第715、716章 公斂陽的兩難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在春秋不當王 - 第715、716章 公斂陽的兩難字體大小: A+
     
      范蠡見公斂陽還在做無謂的掙扎,也是不由笑了起來。【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大人,你若是想要與齊國講究信義,恐怕是要錯付了。昔日,孔司寇曾與齊侯在夾谷盟誓,而到如今卻不過百日,如今齊侯竟是要趁我魯國內亂,有隙可趁之際直接是出爾反爾,派兵前來襲擾魯國。所以大人以為,縱是成邑是得了齊國的庇護,卻又能有多少的分量呢?」

      「《詩》云: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今齊侯不明,令利智昏。只怕事後背信棄義之舉,還會接踵而至。大人如果依舊是參悟不透,日後只怕是會吃上大虧啊!」

      (註: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裡料到你會違反誓言。)

      公斂陽聞言,卻是不禁若有所思。

      是啊,齊國的做派正如范蠡所言,實在是太過反覆無常了。

      只不過,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背信棄盟也實在是太過常見了。國與國之間,前一刻還在會盟和談,而接下來,卻還是該打的照打不誤。

      禮崩樂壞,人心不古,早已經成為一種既定其實。

      公斂陽眼珠子滴溜溜的轉,大腦急轉,語氣也是緩和了許多:

      「莫非你是想勸我在你們對付齊師之時,要我這裡先按兵不動?待到你們取得勝利過後,再反過來好對付我成邑嗎?到那時,我又豈能還有翻身的機會?」

      「更何況,你們又何以見得就能夠打敗齊師?魯小而齊勁,爾等縱是力戰,也不見得是齊國的對手!」

      范蠡聽罷,卻是慢悠悠的回道:

      「大人此言,雖是有理,但其不明之處卻是有三。」

      「其一,隳三都之舉,乃為國策。且季氏與叔孫氏都已墮去城邑,如今只剩成邑,定是對此事不死不休。昔日魯國之弱,在於三桓不能尊君而求同。而如今,三桓既已是用心一處,其勢必不可擋!」

      范蠡的這一席話,不禁是令公斂陽遲疑了片刻,隨即吩咐左右道:

      「來人,備盞!」

      隨後,只見有人是當即端來了一案的吃喝,並奉上了清水果品。

      而范蠡這時也正好是說得有些口乾舌燥,此刻也不與他客氣,直接亦是牛飲而盡。

      范蠡用袖口抹了抹嘴,並是繼續言道:

      「這其二嘛,大人恐怕還有所不知了!齊國此番,所派來的人馬其實只有三萬而已!大人以為,這區區三萬人馬,卻又如何能夠撼動得了魯國?」

      公斂陽聞言,不免又是一驚,急忙問道:「哦?齊侯當真只派了三萬人馬?」

      只因范蠡在這件事上也確是並未說謊,所以回得也是理直氣壯:

      「三萬人馬,五百乘,千真萬確!所以,大人以為我師卻是有幾分勝算?」

      公斂陽聞言,雖是依舊裝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但實際上范蠡卻已是看出其臉上的一絲慌張來。

      這時,只聽范蠡是繼續言道:

      「而這其三,卻是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所在!」

      「大人既是身為魯臣,若是叛魯而助齊,此為大不義也!正所謂'兄弟閱於牆,不辱於外',大人與魯國之間,乃自家紛爭。但若大人助齊,則無論成敗,大人皆不能為天下人所容矣!」

      「故而,有此三害弊,不知大人又當如何自處呢?」公斂陽聞言,突然是一個起身!

      顯然,他被范蠡的話術給說動了。

      他起身過後,卻是突然發現有些失了態。為掩飾自己的內心,他不由是往身側瞧去。

      隨即,他一把將身邊下人手中的水罐給拿了過來,並是親自給范蠡斟滿,隨後又是一陣哈哈大笑,並吩咐道:

      「來人!備下酒席,本大人要給這位貴客接風洗塵!」

      公斂陽的態度驟變,卻是讓范蠡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絲笑意。

      范蠡也是很是識趣的將盞中清水又是一飲而盡,並是將盞奉還給了公斂陽。

      於是,二人便入得成邑的官邸,只見此時官邸內室,已經備上了筵席。

      而公斂陽之所以要宴請於他,也無非是為了能夠從中套出更多的話來,即便他並不會全信。

      筵席小酌過後,公斂陽也是開門見山,直接言道:

      「我公斂處父,也非智淺之輩。我知先生之言,雖為說辭,卻也是不無道理。」

      范蠡聞言,也知其意,便是不由笑道:

      「呵呵,大人能夠明此事理,實乃魯國之幸!其實,成邑究竟墮與不墮,此皆為魯國之內事,也並非不可商議。」

      「只因郈邑和費邑,皆已是給我魯國帶來了大禍。所以無論是誰,都會對成邑是有所忌憚!」

      公斂陽聽罷,卻是不由嘆息道:

      「所以依照先生之意待到你們解決了齊師之後,接下來,便該清算我成邑了吧?」

      范蠡聽了,知道此事終究是公斂陽的一處心結,卻也是迴避不了的。所以,他索性是頗為淡然的坦言回道:

      「呵呵,大人其實不必憂慮。正所謂「積善之家可必有餘慶'!只要大人是秉義禮行事,那麼大人還怕此事最終不能得以善了嗎?」

      公斂陽聞言,卻是冷哼了一聲:

      「哼,此事只怕是由不得人啊!縱是孔仲尼願意,只怕那季氏和叔孫氏,也不肯輕易罷休吧!」

      范蠡只揮了揮手,並繼續道:

      「呵呵,大人所言,雖是有理,但即便此事最終不能收場,大人也大可是一走了之便是。但是,倘若大人助了齊國,那大人可就不免是有不義之嫌了啊!」

      「大人並非愚蠢之輩,孰重孰輕,大人難道還掂量不出來嗎?」

      公斂陽若有所思,過得許久,這才最終是點了點頭:

      「呵呵,既然如此,那我就且作壁上觀,待爾等與齊國決出了勝負,我再做定奪不遲!」

      筵席過後,范蠡被公斂陽直接是送至城門處後這才止住,公斂陽不無激動的執住了范蠡的手,並是言道:

      「先生此番回去,還請替在下多多美言幾句。其實我公斂陽並無反意,只希望能夠保全住魯國和孟氏的城邑罷了。」

      「此番齊師略境,足見我成邑之重要,所以還請先生回去之後,能夠與眾人明言其中之利害,切勿因小失大,使我魯國北境再無據點可守啊!」

      公斂陽借著酒勁,言辭倒是顯得頗為懇切。

      只不過,到底有幾句是真,幾句是假,可能連他自己都已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了。

      --

      第716章_冉求見高張

      而范蠡,自也不會把他這些話當真,也只頗為懇切的回道:

      「請大人放心!范蠡定將大人的話悉數帶到。」

      隨後,公斂陽便命人是打開了城門,讓范蠡的馬車就此駛離

      公斂陽等到范蠡一出城門,便也是立刻派了斥候,前去刺探齊師到底是來了多少人。

      隨後,他又再一次登上了城樓,看著絕塵而去的馬車,不由心道:

      「如果齊國當真是只派了三萬人馬,足見齊侯不重視於我啊!既如此我公斂陽又何必替他賣命呢?」

      「哎上天何其薄我!何其薄我!」

      公斂陽一邊搖著頭,一邊想著自己接下來到底該如何應對。

      卻說范蠡回到軍營中復命,詳細將自己和公斂陽的交談轉述了一遍。

      李然和孔丘聽了過後,對視一眼,均是不由點了一下頭。

      只見孔丘很是明顯的鬆了口氣:

      「呵呵,如此看來,這公斂陽在我們對付齊師之際,應該是不會再輕舉妄動了!」

      而李然則是思索了一陣過後,是更進一步的分析言道:

      「眼下公斂陽這邊也算是暫且安撫住了,接下來便可著手處理齊師了。」

      「如今齊師派來三萬之眾,來與我軍對峙,顯然其意圖並非是要與我魯國為難!」

      隨後,李然便是又定計道:

      「且撤去成邑所有兵馬,全軍迎敵北上!齊師既然戰意不佳,那便該由我們主動應敵才是!」

      李然的意思,乃是將成邑的包圍悉數撤去,擺出一副要與齊師拼命的樣子,並以如此的氣勢,給齊師來一招先聲奪人!

      而另一方面,也算是履行了對於公斂陽的承諾。

      孔丘對此也是深以為然,便是立刻依計行事,傳令於三軍。

      而當三桓得知了此計劃,得知如今眼前的敵人竟是變成了齊國。雖是心中都有所疑慮,卻也只能是如此照做不誤。

      當然,這其中,要屬最為高興的,卻是莫過於孟孫何忌。

      他在得知此消息過後,便是偷偷命人給公斂陽捎去了書信,讓他務必先行觀望,切不可輕舉妄動。

      而公斂陽在受到孟孫何忌的書信之後,也是翻來覆去的看了許久,在得知魯師果然如約悉數撤走,也是不由心下大定。

      緊接著,公斂陽卻又是稍稍一個沉嚀,決定還是再寫了一份書信去往齊國。

      正可謂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他一方面當然是想讓齊國能夠多派些人馬前來,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表明他們成邑如今是兵少糧寡,不敢輕動,只能專等齊國前來救援。

      當然,要說這公斂陽也確是雞賊。

      他其實已篤定齊國是絕不會再前來增兵的。

      而他之所以如此做,也無非是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一條能夠日後即便自己失敗了,也能夠選擇出奔齊國的後路。

      不多久,魯師便與高張所率領的齊師開始了對峙,兩軍相距不過五十里,而前營更是相距不過十里。

      戰事可謂是一觸即發。

      孔丘於大營內是修書一封,以自己的弟子冉求作為使者,前往齊師大營,面見高張。

      冉求跟隨孔丘多年,當年孔丘前往齊國後,入得高氏之門時,少時的冉求便也在其中。

      所以,高張也自是認得冉求。

      要說這個冉求,其實也是一個胸懷大才之人。

      當年季孫斯求賢,也曾問過孔丘此人如何。而孔丘當時的回答,冉求這個人,如果有一千室一百乘的家族,他是足以去當這個家族的家宰的!

      故而,季孫斯對此人,其實也一直都在暗中關注著。

      除了任用了子路擔任家宰外,對冉求也一直是在那裡關照有佳。

      話說冉求遵從師父之命,帶著文書前往齊師大營,卻被幾個士兵以長矛給直接持住。

      只不過,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所以他們對於冉求也並沒有什麼非分之舉。

      只聽冉求是頗為淡然的言道:

      「在下冉求,家師乃為魯國司寇,今特奉家師之命,前來請見高將軍!」

      不多時,冉求在被搜身之後,也只發現其隨身帶著一筒書簡外,便再無旁物。

      於是,就將其蒙面,並帶入一處大帳內。掀開蒙布,但見營帳內部卻是空無一物。

      冉求正覺奇怪,只聽得有一人徑直步入,並是笑著說道:

      「喲,這不是冉求冉子有嘛?多年不見,你與你的師父,卻是幹了好大事啊!」

      冉求見到高張,也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說道:

      「冉求見過將軍,今日求乃是受家師所託,前來向將軍問好的!」

      高張入得主位而坐,依舊是面帶笑容:

      「當年,子有你追隨尊師孔仲尼,入我高氏之門。彼時可謂是落魄潦倒。卻未曾想到,如今尊師孔仲尼卻已是成了魯國的大司寇!可謂是位極人臣吶!這一點,可真的是令人料想不到,料想不到啊!」

      冉求知其乃為恭維之辭,所以也是放低姿態言道:

      「呵呵,當年也多虧了將軍收容,否則尊師也絕無可能見得齊侯之面。故而,家師也特是讓求要當面多多感謝大人!」

      高張沉默許久,沒有再說話,冉求感覺到氣氛有些尷尬,於是又道:

      「將軍,今日家師率魯國之師,與大人所率齊師對峙,其實也都是情非得已。所以,家師是希望,能夠和將軍單獨見面,詳談一番!」

      冉求一邊說著,一邊將孔丘的書信遞上。高張接過簡書,並將其展開一閱。

      原來,孔丘的意思也是希望能夠不與高張兵戎相見,所以希望可以當面詳談,以弭兵事。

      高張看著書信,心中也是立刻盤算了起來。

      畢竟,他在出發之前,太子荼便曾經與他說過,此戰要儘量避免與魯國發生大規模的摩擦。

      儘管田乞也來找過高張,讓他務必要有所作為,但是他們高氏早就看田氏不順眼了,所以又豈能真的聽他的?

      只不過,如果真的不打,卻終究是丟了齊國和自己的顏面。

      這不免是令他陷入了兩難之境。

      高張緩緩放下書信,並是皺著眉頭說道:

      「如今兩軍對峙,尊師又貴為大司寇,卻又何必邀本卿冒險一見?」

      冉求聞言,一個拱手作揖,並是恭敬言道:

      「這個弟子就不得而知了,待將軍見過了家師,便一切自明!」

      高張聽罷,不由是忽地大笑三聲:

      「哈哈哈!尊師的那張嘴,可謂能言善辯,我又豈是他的對手?真見了面,只怕是又要被他說得無言以對了吧!」

      冉求聽了,卻也是微微一笑,並是不以為然道:

      「呵呵,將軍所言差矣!能服人者,乃為理也。既是有理之言,又豈是在唇舌之間?屆時將軍若當真覺得家師所言無理,不聽也罷。」

      「但倘若將軍覺得家師所言確有幾分在理,那依照將軍之智,又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

      高張聽了這些話,卻也是無言以對,只暗嘆了一聲:「既如此,不知尊師卻準備如何邀我會面?」

      



    上一頁 ←    → 下一頁

    女配重生:紫璃的靈草空天降巨富我的極品小姨子我不想當老大財色無邊
    黑化男主總想套路我氣御九重天戰爭天堂鳳傾之痞妃有毒史上最強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