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皇長孫» 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皇長孫 - 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字體大小: A+
     
      大明皇宮,華蓋殿裡。【Google搜索】

      七部尚書,還有朱元璋爺孫倆正在議事。

      朱英正在講述著連續海上驛站,從而抵達東勝神洲的計劃。

      「在原倭國北部,有一孤島,名為蝦夷,世受幕府迫害,現在我們應該把那裡解救出來,教化其民。」

      「之後在這裡建造海上驛站,作為前往東勝神洲第三站之處。」

      大明的蒸汽鐵甲艦已經停止製造了,因為數目已經達到了五百之多。

      再多的話,對於石炭的消耗也太大了。

      現在大明境內,到處都在修建火車鐵軌,在石炭的消耗上,側重自然優先保障火車運輸。

      況且大明本身就是海域霸主,有沒有鐵甲艦其實並沒有多大區別。

      在沒有海上驛站進行補給的情況下,缺少石炭的蒸汽鐵甲艦,就顯得有些尷尬。

      朱英說完後,工部尚書沈溍拱手作揖道:「殿下,是否應該考慮下暫緩東勝神洲之事。」

      「如今涼國公正囤兵暹羅,待開春即征天竺,或可先行打造前往天竺之海上驛站,以備遠征事宜。」

      「恕臣直言,東勝神州之事尚且縹緲,當年去的五萬遠征軍,迄今尚無下落,不知生死。」

      「殿下所見之古籍,當只是小說話本所杜撰出也不一定,何須為此耗費如此之大去尋。」

      沈溍的面色帶著幾分擔憂。

      所謂的東勝神州,那只是傳言裡的故事,幾乎很少有人會覺得真的存在。

      最主要的是尋找東勝神州這件事,本身代表的意義。

      在如今的許多大臣看來,太孫這是想要跟曾經的秦始皇一樣,去尋找那只在傳說之中,才存在的遙不可及的不老仙丹。

      也許是孝心,想要獻給陛下,也許也是為了自己。

      可縱觀歷史,但凡跟這些神仙之說扯上關係的,哪個王朝有好過。

      沈溍想要勸說太孫,放棄這個想法,雖然現在大明國力強盛,可尋仙之事,就是個無底洞,誰知道要投入多少。

      太孫還年輕,尚且不到而立之年,倘若從現在就開始尋仙,這是要尋多少年。

      二十年,三十年,又或者四十年。

      這又要消耗多少錢財。

      朱元璋皺眉開口道:「東勝神州之事,是咱定下來的,大孫不過是計劃其中,關於此事,爾等就不用多說了。」

      陛下都開口了,相當於此事已經定下,沈溍只能心中嘆息一聲:「臣謹遵諭旨。」

      朱英則道:「我知諸位大臣心中所想,然東勝神洲並非是無稽之談,也非是不可尋之縹緲之處。」

      「這天下,從未有不老不死之人,自然也不存在什麼不老仙丹,我亦不會作此痴心妄想。」

      「這一點,請諸位大臣放心。」

      「之所以要安排此事,乃是為我大明之將來作考慮,如今至今已近五年,然無音訊,自是說明地域之遼闊,也亦說明古籍之真實。」

      「這等龐大且富饒之地,自當為我大明所有,如今四海賓服,又有蒸汽鐵甲船這等利器,當要有探索天下之心,而非只在眼前之事。」

      「於夏商心中,天下便是那河南大地,於始皇心中,天下為九州大地。」

      「然今日之天下,不只四海,更有南洋,西洋,中東,乃至於更遠之處。」

      「誰又能知,今日之所見天下,又是所有之天下呢。」

      「我倒是想要瞧瞧,這天下,到底是有多遼闊。」

      朱英這話,展現出一股無與倫比之氣場,這等丈量天地之事,唯有古來聖賢才會去做。

      原本還惴惴不安的眾臣,此刻再不多做其他心思,同時對於朱英之語肅然起敬。

      這也表面,同樣的事情,其實換個說法,性質就不同了。

      尋東勝神州,可以是君王荒唐,找不老仙丹。

      亦可以是君王聖賢,欲探天下之廣。

      「好大孫,說到咱心裡去了,咱大明現如今有這實力,自然要做一些有遠見之事。」

      「諸位愛卿莫要耽誤,立即按照先前計劃行事。」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臣等謹遵諭旨。」

      到了這份上,眾臣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

      一輛從草原開往南京城的豪華車廂火車上。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正在這裡。

      自高麗滅國後,瓦剌遷徙極北之地,殘留的韃靼族再也對大明構不成了威脅。

      他們只能躲在大森林裡,苟延殘喘的過著日子。

      而現在,依舊有大量的草原民,不斷的想盡辦法從大森林裡跑出來。

      三王出發之前,就已經有將近七萬的草原民投靠大明了,這個數目隨著冬季的到來,還在不斷的增加。

      不僅是普通的牧民,已經有許多零碎的部落完全投靠。

      這些部落的族長,算是比較良善的了,不忍心部落跟著自己一起消亡,即便是知道投靠大明後,自己將會失去貴族的身份。

      這也預示著韃靼正在崩碎,即便再是頑強抵抗到底,也不過是成為大森林裡的遺民罷了。

      因此三王也沒有必要再留守在草原上,算是班師回朝。

      「每次坐這火車,我都想不通,太孫的腦子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能夠弄出這種東西來。」

      「如果沒有火車這個東西,我們大明何以征服草原,完成這古往今來的第一大事。」

      「就是封良居胥,也比不得吧。」

      朱棡感嘆著說道,這可比趕路要舒服多了。

      豪華車廂是特別打造,不僅有單獨的房間,還有床鋪,桌椅。

      喝茶,下棋,飲酒,觀賞風景,讓整個過程變得舒適而不單調。

      朱樉也點頭道:「確實是好東西,正是因為有這等社稷神器,才能我大明能夠超越歷朝歷代,達成今日之壯舉。」

      「今日之大明,疆域遼闊已經是古往今來之第一,如今安南,占城,真臘,暹羅,高麗,倭國,草原,西域,已然盡入我大明之手。」

      「老三的岳丈穎國公,此刻正奉父皇之命,率大軍征伐吐蕃,想來要不了多久,吐蕃一地也能完全歸入我大明疆域。」

      「曾經何時想過,我大明有今日之強盛,如此征伐,非但未有窮兵竇武之嫌,反而是越戰越盛,簡直不可思議。」

      「每每想來,不由感嘆太孫之能,當真是曠古爍今。」

      朱樉這話,乍一聽有些拍太孫馬屁的嫌疑,但真細想起來,感覺這都是往小了說。

      朱棣即便是在心裡對太孫有諸多意見,但也不得不承認,確實是太孫帶領了大明走上今日之強盛。

      「或許我們應該想想,現在關於藩國之事。」

      眼瞧著兩人只是對太孫誇讚,朱棣很無奈的同時,也只能先行開口。

      現在倭國突然就這麼沒了,且還劃分為大明四省,然而他們的藩國該怎麼辦呢?

      按照太孫定下的規矩,大明藩王的藩國,不得在大明疆域之內,只能在大明疆域之外。

      這麼一搞,難不成他們又要搬家不成?

      「咳咳,或許太孫應該有安排吧。」

      沉默片刻,大家都不說話,朱棡只好輕咳兩聲,說了句廢話。

      朱樉嘆息一聲道:「現如今涼國公正在籌備征討天竺,太孫的性子,你們也應該都知道,他指定是不想著我們去到藩國過安生日子。」

      「咱們先前能夠呆在倭國,那是因為還有所作用,現在倭國已平,四省已立,我們如果還想待在原處,怕是不太禮貌了。」

      朱棣臉都黑了。

      好一個不太禮貌。

      按照朱樉這意思,完全就是聽太孫安排了,並不想惹上什麼爭端。

      甚至還有不等太孫開口,自己先行提出的意思。

      不過在朱棣的心裡也很清楚,倭國原來的藩國,估計是保留不住了。

      哪怕是強行保留下來,其實也沒有任何意義。

      那裡的礦藏太多太誘人,現在已經歸了朝廷,太孫自然不會是再交給他們。

      即便是現在不對付,等父皇駕崩,估計太孫那裡反手就是一場針對。

      要是老二老三跟他沆瀣一氣還能抵抗一二,可看這架勢,如果反抗,怕是老二老三會先聯合起來,把他綁了送給太孫。

      朱棣開口道:「既然是要搬家,那也得找個好地方去。」

      朱棡應道:「還能去哪裡,自然是去天竺啊,咱們現在也別指望著當什麼藩王了,就當個遠征的將軍也挺好的,給大明打下些疆域。」

      「就算是把藩國搬到天竺去,到時候把天竺打下來,不還是又得搬家,我算是看透了。」

      「照著咱們大侄子這意思,甭想著過傻子安生日子,咱們還是老老實實當個大將軍吧。」

      朱棡直接把話敞開了說,發生了這麼多事情,現在朱英的一些想法可以說是昭然若揭。

      他根本就沒有要讓幾人安穩當王爺的意思,現在唯一過得比較安穩的,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吳王朱允炆。

      但是朱允炆的情況不同,他是把這太孫之位讓出來,有了朱元璋的愧疚,才會如此。

      而且朱允炆並非是什麼武人,也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可以說對大明朝廷構不成任何威脅。

      相當於就是在占城那邊給了座城池養老罷了。

      寧王朱權雖然在高麗,但卻沒有設立藩國,也就跟個封疆大臣差不多的意思。

      如今大部分的皇子其實都已經到了封王的年紀,但是朱元璋卻沒有再進行封王了。

      朱棣聞言,也只能說道:「罷了,罷了,大將軍就大將軍吧,打了大半輩子的仗,真要去搞什麼地方治理,那也是瞎弄。」

      「左右還是奔波的命,也合著這心意。」

      朱樉贊同道:「咱們也不須想太多,至於世子他們,照著咱大明這情況,反正是有朝廷安置,以後大明的疆域大了,隨便找塊不錯的地,也算是個藩國了。」

      「我等現在立下的功勞越多,太孫自然不會虧待他自己的弟弟們,瞎操心也無用。」

      聊開了,三王乾脆無所謂了。

      反正他們也沒有辦法去反抗,還不如順其自然。

      朱棡有些興趣的說道:「前些日子聽京師那邊傳聞說,太孫要計劃設定一條航線,以作為驛站給蒸汽鐵甲艦補充,直接抵達東勝神洲。」

      「五年前派出了五萬遠征軍,那可都是咱們大明的精銳,現在又搞海上航線,看太孫這意思是,是非要尋得東勝神洲不可了。」

      「涼國公要是聽到這消息,估計會挺高興的,他的長子藍太平,就是當年遠征軍的統領,現在這麼久時間過去了,一點消息也沒有。」

      「老二老四你們說,要不咱們也去找那東勝神洲得了,說不定還真有呢,到時候藩國設在那邊,也不用盡想著搬家的事了,豈不美哉。」

      朱樉擺擺手:「別扯了,有沒有還是兩說呢,五年行軍,怕是走了上萬里之遙,現在還沒個音訊,連狀況都不知道。」

      朱棣聽著這玩笑話,卻不由得有些深思。

      如果真有那地界,去那邊當個藩王,確實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天高皇帝遠的,還真不用再擔憂大明這邊找麻煩。

      在三王返京的路上,朝廷已經定下政策,開始對去往東勝神洲的海上航線進行打造。

      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把蝦夷那邊定點。

      一道令旨下去,朝廷這邊的隊伍就已經出發了,各類準備建設驛站的物資也在籌備,準備向著蝦夷島進行運輸。

      沒人會覺得蝦夷可以反抗大明,畢竟倭國都已經敗了,人數更少的蝦夷只不過是囊中之物。

      按照朱英的計劃,帶去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個驛站的建造所需。

      抵達蝦夷後,建造的隊伍會順勢繼續乘船北上,尋找合適的驛站位置。

      這次朝廷動用了蒸汽鐵甲艦五十艘,小福船三百艘,全力打造海上航線的驛站。

      因著上次運送遠征軍的關係,這幾年來對於北境的地圖,也基本上探查得差不多了,直接抵達白令海的路線,大致也有個基礎的規劃。

      等著驛站的位置敲定下來,就是由小福船開始運送石炭,保障蒸汽鐵甲艦航行所需。

      在規劃上,這是一條從南京出發,直接抵達白令海峽的路線。

      而根據大明內閣的合計,將會是五億寶鈔的預算。

      



    上一頁 ←    → 下一頁

    嬌妻在上:墨少,輕輕親極靈混沌決異能之紈?寧小閑御神錄蓋世帝尊
    海賊之最惡新星極品上門女婿我當道士那些年滄元圖大明帝國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