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皇長孫» 第805章 倭國反叛.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皇長孫 - 第805章 倭國反叛.字體大小: A+
     
      「老師任暹羅布政使,那我等前途自是一片光明,當初排除萬難跟隨老師來這荒涼之地,果然是沒有白費辛苦。◆𝐆𝐨𝐨𝐠𝐥𝐞搜索𝐬𝐭𝐨𝟓𝟐𝟎.𝐜𝐨𝐦◆」

      「這自當是太孫見老師之才,因此才將此等重任交予老師,如今暹羅空缺眾多,我等上任機會到來,定要追隨老師教化暹羅蠻夷。」

      「如今吳城中看似同窗眾多,然占城比之暹羅不過是方圓之地,我等還需寫信回國,多多號召一些同窗過來眾策其心才是。」

      「有理,大明雖好,然自太孫開辦各地學堂,讀書人愈多了起來,聽聞去年就有數十萬之秀才,舉人如過江之卿,即便朝廷官位正在不斷追加,如此之多學子又怎能全部安置。」

      「常言道,寧為雞頭,不做鳳尾,這邊荒之地四處空缺,何嘗不是我等施展抱負之地,京師享樂,平白蹉跎大好人生。」

      黃子澄擔任暹羅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消息一經傳開,吳城上下他這些徒子徒孫們個個興奮異常。

      有點渠道的都聽聞了,太孫把任命當地官員的權力,都從吏部剝離了出來,交給自家老師,這也就意味著現在老師的手裡有著數之不盡的官職在等著他們。

      小小吳城尚且容納這麼多同窗,更何況更為廣闊的暹羅地區。

      如今的讀書人不像是曾經的那麼盲目,也不僅僅只是考核四書五經,天下地理也是在考核的範圍之內,因此大家都知道整個暹羅地區有多大面積。

      況且來到吳城後,很多學子也發現南洋地區並非他們想像中的那般貧瘠,這裡除了天氣炎熱一些,在糧食產量上還是非常足夠。

      不是每個學子都是背景雄厚,追隨黃子澄來到吳城的這些人,家境一般也不怎麼樣,要真是家裡關係硬朗,也不會千里迢迢跑到吳城來求個一官半職。

      如今,潑天的富貴正在向著他們招手。

      吳城王宮後院。

      朱允炆臉色難看的對母親呂氏說道:「大兄這是何意,連詢問我的意思都沒有,直接就是一道令旨過來,抽走了我最為得力的大臣,難道他是完全不想看到吳城的發展嗎。」

      「先前在京師的時候,幾位皇叔被倭國抽調去了草原,我還想著是幾位皇叔做得過份了些,在倭國收颳了太多的錢財,還豢養私兵,這才會被大兄打擊。」

      「然而我在吳城這裡本本分分,既不收刮民脂民膏,也不暗中豢養私兵,為何大兄還要如此對待於我,就真的不念一點骨肉親情嗎。」

      說到這裡,朱允炆咬牙恨聲道:「皇爺爺可還在世呢。」

      看著面目有些猙獰的兒子,呂氏嘆息一聲:「或許是太孫有他的想法吧,現在暹羅剛剛被破,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縱觀朝廷上下才能者眾多,但可選擇之人卻只有那麼幾位。」

      「黃先生學識淵博,將吳城治理得井井有條,今日之吳城當有黃先生八分功勞,兼之黃先生懂得南洋各國語言,太孫選擇黃先生也是理所當然。」

      「現在吳城已經平穩,各項律法周全,即便黃先生離去,也不會生出太大影響。」

      「倒是允炆,不可再作這等模樣,對於黃先生來說得到朝廷的認可,是他的喜事,你跟黃先生是有著師徒情誼的,他現在去了暹羅,多少要顧念著情分,屆時我吳城也能得他幫助一二。」

      「太孫令旨不可違,直接傳來吳城,自沒有了轉圜的餘地,事已至此就不要多想了,免得不好的話被傳了出去。」

      對於現在的生活,呂氏已經感到很滿意了,吳城不大,但在這裡也不缺什麼,哪怕是京師的一些貨物也能買到,無非是貴了些,這點錢財對於呂氏來說不算什麼。

      她擔心的是允炆鬧得太過,最後傳到京師去,讓在京師的太孫不舒心了。

      太孫不舒心,她們娘倆更舒心嗎。

      其實在呂氏看來,調走黃子澄對於允炆來說其利大於弊,黃子澄確實是為吳城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與此同時整個吳城的權力也集中在黃子澄手裡。

      允炆學著太孫搞什麼垂拱而治,放權於黃子澄,然而吳城的情況那能跟大明比嗎。

      加上吳城這上上下下的官員,幾乎八成都是來自於黃子澄的徒子徒孫,整個吳城大小事情都是黃子澄一言而決。

      呂氏說過幾次,不過朱允炆沒當回事,好在吳城背靠大明,些許事情算不得多大,也就沒當回事了。

      現在黃子澄一走,權力自然就回歸到了自家兒子手裡。

      朱允炆聽著母親的話,怒氣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說到底他這也是無能狂怒,沒有絲毫意義,於是委屈道:「黃先生若是離了吳城,他的那些學生們也大有可能請辭跟隨,這王宮裡怕是一下子要冷冷清清。」

      呂氏搖頭道:「你這是想多了,本身吳城也不需要太多官員便能治理妥當,先前是因黃先生的關係,虛設了許多職位以安置他的那些學生們,反而讓吳城上下官職臃腫,政令難行。」

      「如今黃先生一走,也正好讓各衙門精簡一些,剩下不少俸祿,且你也不用太多擔心,官職在這裡,雖是要走一批,但不少也會留下。」

      「那暹羅剛剛城破,各地雖說歸附但貿然前去哪裡不是步履艱難,沒那麼好辦事的,聰慧些的自然能想通。」

      呂氏這麼一說,朱允炆也放心了不少。

      只不過臉上帶著幾分猶豫遲疑。

      呂氏瞧著允炆這神情問道:「可是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

      朱允炆沉默少許,抬頭問道:「娘,我雖為吳城藩王,可這藩王當得實屬窩囊,手裡沒兵,外面無勢,去年朝廷一道命令過來,就調走了我三萬精兵,今日一道令旨過來,我吳國大臣也被調走。」

      「說是藩國,與一大明城池何異,或許大兄也從未把我放在心上過。」

      「現大明於大兄令旨下征伐南洋諸國,除開藍玉一系人馬,另有允熥一系去往滿者伯夷。」

      「我欲動用國庫之財,開展海貿運輸,囤養海上之兵,以壯我吳國之威,娘親意下如何。」

      呂氏眼中驚訝。

      先前允炆一直不屑商貿之事,認為低下賤業,現在突然提出此事,顯然是因為黃子澄的離去受了不少打擊。

      「娘親定然支持於你,正好你外祖父一直有心此事,可擔此重任。」

      呂氏的父親呂本,最初也是一商賈,後來才因為呂氏的關係走上仕途且青雲直上。

      父憑女貴,呂本之所以願意放棄太常寺卿的位子來吳城,也是明白自己的官位本就來源於作為太子妃的女兒。

      現在女兒跟外孫去了藩國,他待在京師猶如無根之萍,且還容易得罪人。

      況且年紀大了,下邊也沒什麼人,還不若是幫著自家人。

      來吳國的時候呂本就提出海貿富國之策。

      當時黃子澄認為不應開展海貿,跟那些商賈打交道,平白落了讀書人的面子。

      朱允炆顯然還是接受了黃子澄的建議。

      現在情況反轉,自當要重啟此事。

      「依娘親所言,海貿之事便就交予外祖父負責。」朱允炆點頭應下。

      其實到了現在,朱允炆也已經發覺了海貿的巨大利潤,只是因為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從而一直不願去參與。

      實際上吳城的大多數賦稅的來源,也是在海上貿易。

      藍玉打下暹羅後,收攏了十二萬暹羅士兵,而後囤積於暹羅半島上。

      按照朱英的令旨,他要從暹羅半島乘船去到海洋對面的天竺地區。

      按照李景隆提供的情報,從暹羅半島過安達曼海,而後抵達莫塔馬灣的白古王朝,再從白古王朝出發,穿越藍普雷帕里斯海峽,過孟加拉灣便是天竺的東恆伽王朝。

      東恆伽王朝就是征服天竺地區的第一步。

      天竺並非是某一個國家,而是大明對於目前印度地區的統稱,類似於中原一樣的稱呼。

      然而跟中原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天竺地區很少有過大一統。

      縱觀世界歷史,分裂是常態,統一是異類。

      而秦始皇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給後世的君王留下了大一統的概念,致使中華地區分分合合,終究是一直走向大一統。

      古印度還是在阿育王時代有過短暫的基本統一,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地方並未被統治,孔雀帝國便已分崩離析。

      在如今的古印度地區上,還有著八個分類勢力共同存在,這就跟中原時期的五代十國差不多的概念。

      同樣他們的語言也是多達數十種之多,哪怕是同一個王朝勢力,都有數種語言文字同時存在。

      對比天竺的同時,就明白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是有多麼偉大意義了。

      朱英在讓藍玉率軍進攻天竺地區的同時,也同時征服吐蕃和收復德里蘇丹國。

      古印度歷來以弱著稱,唯一表現得比較強勢的德里蘇丹國,雖然在後世屬於印度,但實際上是中亞。

      歷史上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崩潰,他的六世孫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將印度給統一了,後世的印度疆域,也就是來源於莫臥兒帝國。

      所以藍玉本身八萬大明戰兵,加上從真臘,暹羅收集來的二十多萬兵力去攻打天竺,在朱英看來問題不大。

      說不定藍玉能夠提前幫助整個天竺地區完成統一的夢想。

      甚至還能夠幫助他們統一文字,語言。

      這倒是一件大功德之事了。

      天竺富庶,地廣人多,比之大明也不算差,要知道在後世的天竺,總體人口上都已經是超越中原了。

      藍玉如果能夠掌控天竺,那麼就能在這裡囤積足夠多的兵力跟帖木兒對戰。

      想來在大明的帶領下,天竺或許可以擺脫兵弱的稱呼。

      然而就在藍玉於暹羅半島整頓兵馬的時候,倭國那邊開始搞事情了。

      自從倭國四王被朱英調回大明徵伐草原後,足利義滿一開始還是按捺得住,畢竟他不知道四王什麼時候回來。

      然而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足利義滿派到大明的細作也打探到四王正在北伐草原。

      北伐並不是什麼秘密,在邸報上一直有消息刊登。

      即便是這樣的情況,在倭國許多大明都呼籲奪回九州島的時候,足利義滿還是沒有出兵。

      一直到大明對真臘,暹羅開啟戰爭。

      消息傳到倭國,這就讓足利義滿有些耐不住了。

      因為在情報里,現在的大明正在跟草原,真臘,暹羅,甚至聽說還派兵去往吐蕃,水師前往滿者伯夷。

      而藍玉駐軍於暹羅半島,顯然戰事完全沒有結束的意思。

      這等於說大明在跟幾乎所有的周邊國家作戰。

      如此情況下,自然是倭國奪回九州島的最好機會。

      現在就算是足利義滿忍得住,他麾下的那些大名可就真的忍不住了。

      九州島對於倭國來說可不是個隨意捨棄的小地方,實際上九州島作為倭國的頭部地區,對外的海貿是最為發達的,占據了曾經倭國重要的經濟地位。

      九州島作為距離中原最近的島嶼,也是整個倭國文明的興起之地,倭國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出自於九州島的日向國。

      在大明占據了九州島後,包括足利義滿的所有高層貴族,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奪回九州島。

      但是大明的強大,尤其是大明四王的軍事能力讓他們感覺到忌憚。

      除非是開啟國戰,否則倭國想要奪回九州島基本上是不可能。

      即便是開啟國戰,倭國被大明全部統一的可能要遠大於奪回九州島。

      同樣因為大明成功登陸九州島,並且紮下了根基,在如今的倭國四處都有傳言,說神風已經放棄了倭國,這讓倭國人心不穩,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直到現在。

      「大將軍,這是個天載難逢的機會,大明已經顧不上我們這裡了,只要大將軍下令,吾等起軍一舉奪回九州島。」

      「我們現在也有了強大的火器,在九州島還有許多明軍,明人的工匠,製造火器的工坊,如果我們能夠收復九州島,這些都將屬於偉大的倭國。」

      「得到了這些,大明休想再占據我們的九州島。」(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渡了999次天劫絕世天才系統總裁的代孕小嬌妻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紹宋
    大劫主師父又掉線了醫手遮天武器大師至尊毒妃:邪王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