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皇長孫» 第796章 讓全世界都學漢語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皇長孫 - 第796章 讓全世界都學漢語字體大小: A+
     
      太繁華也有個缺點,那就是大明的人根本就不想著出去,而周邊小國的貴族都想著來大明生活。(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比如京師的房價,這上漲的趨勢完全就沒有停下來的道理。

      朱英還記得最初搞正陽大道的時候,也就是幾貫鈔一方,可現在呢,已然是漲到了上百寶鈔的天價。

      這還僅僅是外城區,內城區更是有價無市。

      原本還想著遷都的,可是目前這情況,遷都的事情也只能無限期延後了。

      一動就會影響國本。

      當然,朱英移民政策也不是對於京師這些人的,在大明的很多地方,許多百姓還在溫飽線掙扎,並不是什麼土地都適合耕作,尤其是一些大山裡面,似乎還在過著從前的日子。

      朱英想要對外進行開擴,首先就是利益上的讓步,如果大頭全部被朝廷占了,別人自然就沒有了對外開擴的心思,要有足夠的利益,才能進行驅動。

      這實際上也有壞處,因為會很容易誕生出一些龐大的世家,可是若忌憚世家的成長而放棄的話,那豈不是很沒意思了。

      不過在此前,朱英這裡還有件大事要辦。

      那就是關於妹妹朱明月的大婚。

      洪武九年出生的朱明月,現在已經二十五歲了,早就到了出閣的年紀。

      因著朱英的寵溺,自然也沒有人敢去催她,由著自己了。

      對象也談了許久,便是耿炳文之子耿璿。

      原本前年就要成婚,但因為北伐的耽誤,又推遲了兩年。

      現在耿炳文雖說坐鎮歸化城,但從那邊回來也就是十來日的功夫,參加自己兒子的婚禮自然是沒問題。

      目前朱英還是太孫,所以朱明月也只能暫且封個江都郡主。

      朱英如果即位後,她便是長公主了。

      下嫁的時候,朱元璋特許以公主之禮,這使得排場非常隆重。

      朱英倒是沒有多大的感覺,不過朱明月卻是哭得厲害。

      從今天開始,她就要離開這個從小長大的皇宮了。

      朱允熥送親,按照流程,三天後才是回門宴。

      現在的酒席是耿璿那邊安排。

      朱英並不擔心朱明月下嫁長興侯家會有什麼受委屈發生,作為大明太孫的親妹妹,這天下還沒有人敢去欺負她。

      哪怕是夫家也不行。

      當然,耿璿他是考察過的,品行端正,沒有紈絝子弟的惡習,也是個值得妹妹託付終身的人。

      況且兩人也算是兩情相悅了。

      婚禮過後,三王北伐。

      朱英開始籌備遠征軍的事情。

      這日,朱英帶著自己寫下的策略,來到了老爺子這裡。

      「爺爺,前些日子我跟李景隆聊過,關於這海外的事情。」

      「海外的天地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廣袤無邊,我中原自古號稱天朝上國,然而對比整個天下,只是占據了一小塊的地方。」

      「如今我大明的國力,比之成吉思汗又哪裡差了去,他當年有三十萬鐵騎,而我大明如今亦是有三十萬鐵騎,還有如此之多的衛所兵力。」

      「孫兒心裡也考慮過,如果強行征伐全由朝廷承擔,必然是勞民傷財,因此想出了個折中的法子,還請爺爺查漏補缺。」

      說罷,朱英將手中的冊子遞給老爺子。

      朱元璋接過開始翻看起來。

      在這冊子裡講述的,正是關於大明進行海外大殖民的事情。

      其中有關鍵的幾個點。

      首先就是遠征的兵力。

      朱英初步定下的是十二軍團,以十二生肖為名。

      每軍團戰兵一萬,總計戰兵十二萬。

      這是指戰兵,輔兵不包括在內,加上輔兵的話,大概在二十多萬左右。

      朱元璋這裡才翻看了幾頁,眉頭緊鎖抬頭道:「封國?大孫可是想好了?這個先例一開,以後可就不好控制了。」

      朱英解釋道:「只有足夠的利益,才能驅動這些家族們傾盡一切去支持遠征,那些蠻荒之地,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去管轄,還不如是交給他們。」

      「這樣大明每年只需要向他們收取賦稅,如果全靠朝廷來治理,想來要不了多久,這些地方又會被當地的土著給奪回去,且如此之遙遠的距離,裡頭產生的貓膩太多,反倒是討不得好處。」

      朱元璋聞言沉吟。

      他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只是前朝歷代在敕封諸侯這一塊,早就已經驗證是錯誤的選擇。

      商朝,周朝,幾乎都是亡於諸侯國之手。

      漢朝吸取教訓,非劉姓不得稱王。

      唐朝的藩鎮之亂。

      其實每個開國皇帝,都在盡力避免曾經歷史中其他王朝犯下的錯誤。

      朱元璋自然也這樣。

      所以在看到朱英提出要分封諸侯國的時候,自然有些遲疑。

      「咱們大明的情況和歷朝歷代都不相同,在秦之後,車同軌,書同文,說起來大家都是漢族,怎麼打都算是窩裡鬥。」

      「窩裡鬥得狠了,就給了外族機會,這才有蒙元入主中原之事發生。」

      「太過於龐大的版圖,朝廷是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尤其這些國家的文化,語言與我大明完全不同,在教化之上,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想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足草,大明想要更加遼闊的統治,那麼只能把更多的利益讓出來,這樣別人是誒了自己去做事,完全就不同了。」

      「而我們大明內部的矛盾,也能夠轉嫁到外邊去。朝廷真正的核心,還是現在的大明。」

      朱元璋沒有回答,而是再度拿起冊子接著看。

      冊子裡寫著,並非是任何人都有封國的資格,首先要有大明侯爵,公爵的爵位,他們打下的地盤,才能向朝申請成立候國,公國。

      侯國跟公國的範圍自然是有差別的,不過朱英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定,只是模糊寫著須繳納全國三成賦稅進貢大明。

      於此同時,不管是候國還是公國,都需要承擔教化之責,這一點將會受到大明的監督。

      如若教化不力,朝廷可撤銷其國。

      冊子裡寫的是大綱,一個方向,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商量敲定。

      朱元璋看完後久久無言。

      如果把這些頒布出去,那麼毫無疑問,大明將會成為一個軍國性質的王朝。

      其中最為類似的,便就是秦朝。

      秦人為什麼那麼喜歡打仗,是因為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大刺激。

      現在大孫搬出來的這一套,便是仿著秦朝的方式推成出新。

      看似是有侯爵,公爵的限制,實際上一個屬國的成立,其中必然會有大量的世家依附。

      沒有哪個家族,能夠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而在此的前提下,大孫還成立十二軍團遠征軍,這等於是朝廷給他們開路。

      「大孫,你可知曉在咱們大明,現如今有多少世襲公侯之家。」朱元璋開口問道。

      朱英把侯爵也納入進來,當然也是做了功課,回道;「大明開國至今,加上追封在內公侯一百零四人,胡惟庸案爵除二十一候,目前尚且有公侯八十二家。」

      朱元璋接道:「所以大孫是要封八十二國出來?周朝才封七十一國,大孫這是要比周朝還要多十一國啊。」

      說著說著,朱元璋自己都笑了。

      朱英也跟著笑道:「如果這八十二家公侯都能達到封國的要求,那麼咱們大明的版圖,要遠遠超過成吉思汗了。」

      「大明的百姓去到外面,不需要去學什麼土著的語言,各處都是說漢語。」

      朱元璋沒有理由拒絕了。

      把冊子收起來放在書案上說道:「行,既然大孫有這個想法,咱也不攔著,左右都是在外邊打仗,也影響不到咱們大明來。」

      「這冊子咱先讓各部尚書去研究一番,也通過他們之口,把消息透露出去,接下來就是看是什麼反響了。」

      朱英回道:「消息傳出去後,或許他們會比我們更加著急。」

      爺孫倆相視一笑。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

      朱英的冊子很快就傳到了內閣。

      現在的內閣基本上是以各部尚書為主成立,負責處理各項政務上的事情,但是唯獨在兵權這塊不劃入內閣管轄。

      內閣並非是朱英組建,而是在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時候就成立了,朱英做的是把大部分屬於皇帝的權力下放給內閣成員,並且對內閣的職權進行改革。

      現在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朱英或者朱元璋直接丟給內閣去處理。

      反正處理不好就拿人問責。

      其他的時候一般就是通過總理出來的數據,看整個國家的財政和地方情況。

      這樣的治國,顯然讓朱元璋和朱英兩個人都要輕鬆不少。

      而內閣在接到朱元璋丟過來的冊子後,幾乎是掀起了一場大風暴。

      「這,陛下怎會有如此想法。」

      茹瑺是第一個看完的,看完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

      「此消息要是傳出去,整個京師怕是都要被撼動起來,我等是否要勸諫陛下一番,這必然影響我大明國本啊。」工部尚書沈溍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的話也得到了在場各部尚書的首可。

      唯獨劉三吾緩緩搖頭。

      「不知劉尚書這是何意。」沈溍當即詢問道。

      現在已經不是六部,教育部的劉三吾也是尚書,自然在內閣之中。

      其實哪怕是最初的內閣,翰林院許多大學士也是參與的。

      「這等驚天駭世的想法,以我之見,大約不是出自陛下之手,而能夠讓陛下拿來內閣商議的,也就是只有太孫了。」劉三吾說道。

      這話讓眾人的臉色變了又變。

      涉及到太孫,事情就要複雜許多。

      現在名義上內閣受陛下節制,實際上大小事務只要是太孫開了口,陛下那邊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異議。

      現在大明發展成目前的樣子,九成的功勞都是在太孫身上,哪怕再是荒唐的事情,也沒有人敢去阻止。

      「如果是太孫的意思,我們應該還是慎重商議一番才是。」吏部尚書詹徽張口說道。

      這個老狐狸,最是懂得明哲保身。

      要知道內閣的議事,都是在宦官的監督下進行,也就是他們的話,都要被記錄在冊。

      只不過一般的事情也就算了,這涉及到封國之事,大家說話都變得非常謹慎,誰也不知道陛下對此是什麼意思。

      不過既然拿到內閣來,說明成事的可能還是很大。

      次日。

      也不知道是誰把關於海外封國的消息給傳出去了,立即就在京師上層勛貴之中,颳起了大的風暴。

      僅僅不到兩日的功夫,關於公侯封國之事,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幾個尚書聽聞,頓時就慌了。

      他們明明誰都沒有說,怎麼京師就傳開了。

      到底是誰把消息透露出去的。

      每一個尚書的心中,都有數個懷疑對象。

      這個泄密的事情陛下要是怪罪下來,豈不是內閣的鍋。

      ——

      涼國公府。

      景川候曹震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

      「內閣傳出來的消息,大哥可是聽說了嗎。」

      藍玉聞言,皺眉道:「自然是聽說了,此事是陛下交給內閣商議之事,暫且還沒有定下來。」

      曹震道:「我來之前,就有許多人跟我詢問消息,四處都是沸沸揚揚的,各個酒樓都快要被包圓了,也不知是內閣哪位膽子這麼大,這等事都敢向外傳。」

      「我估摸著原本能夠通過的事情,都變得玄乎了起來。」

      藍玉輕笑道:「你怎的就知道是內閣傳出來的消息,而不是陛下故意散播出來的。」

      曹震不由道:「大哥的意思是說,錦衣衛那邊」

      藍玉擺擺手打斷了曹震的話,解釋道:「非是有人跟我報信,現在的錦衣衛,你還不知道啥情況嗎,只是能夠在如此之快的時間裡就傳遍京師,又怎麼可能是內閣透露。」

      在錦衣衛里,有很多人都是屬於淮西勛貴集團的一份子。

      不過藍玉現在謹慎行事,早就警告過了,除非是涉及他個人,不然錦衣衛那邊也不會冒著暴露的風險來傳遞消息。

      當局者迷。

      其實只要細心一想就知道,這樣的手筆明顯是有人操控。

      「難道是陛下想藉此機會」曹震只說了一半,但藍玉明白了其中意思。

      藍玉感嘆道:「這等行事,少不了太孫的影子,我只是沒想到,太孫竟然真的願意封國。」

      



    上一頁 ←    → 下一頁

    上門兵王盛寵萌妻神級龍衛籃壇紫鋒帶著火影重生日本東京
    斂財人生之新征程[綜]總裁寵妻很狂野烈火軍校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