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皇長孫» 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皇長孫 - 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字體大小: A+
     
      蒸汽機的發明,預示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而這個開始,現在已經出現在大明之初。

      這簡直是個恐怖的故事。

      現在的大明,原本在經濟上,就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原本來說,因為老朱禁海的緣故,所以海路上的貿易並不發達,雖說官方同樣進行的貿易,相當於海面壟斷,可實際上明朝的海貿更大的意義在於宣揚國威,而並非是經濟貿易。

      海面上的大量經濟,實際上都被走私海商給吞走了。

      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的前幾次,明面上的數據經常出現了虧本,這是很難想像的。

      這自然跟朱棣好面子的關係更大,實際上鄭和下西洋,出海貿易固然費用巨大,但是鄭和採買的珍奇之物亦是不少,尤其以西洋各國的香料為最。

      作為一種奢侈品,香料在西洋貿易中承擔了巨大的作用,並且為明初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只是在這個時候,朱棣多次遠征蒙古,導致國內的經濟發生了倒退的景象,並且由於供給大軍,徵調兵役,以至於稍微一些災荒出現,地方官府都沒有應對的辦法。

      軍餉和俸祿也是個大的開支,國庫在沒有開源的情況下,根本難以支撐,因此朝廷也只能更多的發行寶鈔飲鴆止渴,這也導致寶鈔的通脹更加嚴重。

      比起鄭和帶回來的那些,收支完全不能平衡,畢竟鄭和雖然擅長航海,但他本身作為從小在宮裡長大的宦官,對於商賈之事也只是稍微有些接觸,並且也沒想著來靠航海給國庫增加收入。

      並非是鄭和不想,而是他沒有意識到這裡面的商機有多大。

      一直到幾次後,有了經驗,才讓下西洋的行動開始有了賺頭。

      比如在永樂五年第一次鄭和下西洋歸來之後,明朝就大量的用胡椒蘇木折俸發給官民,涉及人數達二十多萬,且之後多次以胡椒蘇木作為錢鈔代替物來給官員士兵發俸祿。

      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成化年間,由於後期胡椒蘇木大量流入,市價也在下降,後面官員就再也不買帳了,所以這種做法在成化年間也就終止了。

      後邊鄭和下西洋,其實已經是收入大於支出了,按理說朝廷應該可以一直推行此事。

      不管賺多少,反正是有得賺,而且還能順帶宣揚大明國威,這有何而不為呢。

      其實這裡頭還存在一個底層百姓的因素。

      朱棣時期可跟如今的朱英大不相同,他沿用的還是先前歷朝歷代徭役那一套。

      也就是說下西洋的船徵發勞役和工匠免費建造,木頭從西南徵發,運輸過來也靠徭役,茶葉絲綢要麼實物稅要麼低價徵發攤派,將士都是衛所抽調。

      這等於是朝廷在不斷的白嫖底層勞動力,所謂的花費巨大,關鍵還是在於朝貢貿易,朱棣對各國的賞賜。

      且這樣的白嫖,對於朝廷來說成本低廉,然實際上給底層百姓來到了巨大負擔。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鄭和下西洋,這對於明朝來說不算什麼。

      結果是朱棣在讓鄭和下西洋的同時,還有許多方面。

      首先自然是六次親征蒙古,其二就是遷都北平,除此外跟下西洋差不多的行動還有李達通西域,海童抵迤北,侯顯使西番。

      後三個的花費不算大,可前三個,哪個不是單獨提出來都能讓大明基層動盪,震搖國本之事。

      偏偏這三個的每一個,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搞定的。

      等於說朱棣在靖難之役當上皇帝後,這三個事情差不多都是一起在搞。

      期間還包括打安南這樣的事情。

      朱棣在前頭打蒙古的時候,朱高熾於後方監國,常常為了可能是幾十兩銀子就跟大臣們吵得不可開交。

      老朱摳摳搜搜一輩子存下來的家底,幾乎都要給朱棣敗光了。

      這裡頭除開經濟因素外,還有明朝內部政治因素的關係。

      遷都,親征蒙古,那都是朱棣在搞,以朱棣誅十族留下的威風,雖說朝廷沒有怕朱元璋那樣怕朱棣,可盡皆都是畏懼居多,偶爾上奏朱棣說不看那就不看,大臣們也就打打嘴炮,實際影響意義不大。

      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在於鄭和。

      鄭和,三寶太監,明朝內廷宦官之首。

      僅僅如此也就罷了,鄭和率兩萬八千人下西洋,這是宦官負責外交和統兵的開始。

      除此之外,宦官還逐漸掌握了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等大權,這一切都是從永樂年間開始。

      宦官干政勢必剝奪了外府官僚的權力,朝臣的作用和影響開始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朝臣抵制鄭和下西洋,就成為對宦官干政的一種抵抗。

      你賺錢不賺錢我不管,可你不能影響我的權力啊。

      鄭和下西洋的行動越是成功,這就讓皇帝越發把權力交給宦官。

      本身從朱元璋的時候開始,對於官員的不信任度就非常高,認為但凡為求當官,無有不貪者。

      朱棣其實是受到了朱元璋很大影響,在各方面行事上亦是如此。

      並且因為這皇位不是老爹給的,而是從侄子手裡搶過來的,是以朱棣心裡總是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他害怕自己駕崩後,在地下無顏面對老爹。

      朱元璋的影響太大了,哪怕是在選擇後邊繼承人的時候,也是因為一個夢,夢到了朱元璋。

      在夢境中,朱元璋遞給朱棣一個大圭,然後對朱棣說道:「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夢裡的朱棣嚇得夠嗆,哆哆嗦嗦接過了那大圭。

      夢醒後,朱棣把這個夢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徐皇后。

      徐皇后作為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女兒,她從小熟讀經史,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她很快就說出了自己對這個夢的理解:「子孫之祥也!」

      正是在這個時候,喜訊傳來:世子朱高熾的正妃張氏生下一子。

      這個孩子就是朱瞻基,朱棣的長子長孫。

      本來不喜世子朱高熾的朱棣,登基之後遲遲不立太子,也因為這個事情,而定下朱高熾的太子位。

      鄭和下西洋的事情,一直在持續,永樂年間雖有上奏,但也沒用。

      朱棣駕崩,朱高熾就位後,大臣們對於攻擊鄭和下西遊的事情,就越發上頭了。

      而在暗中,鄭和下西洋對於走私海商的打擊力度,也是非常之大的。

      畢竟禁海的政策一直在,而走私海商的貿易利潤巨大,而鄭和的船隊,可謂是海域霸主,這些走私船怎麼能夠抗衡。

      不僅是船隊,朝廷的目光也逐漸的轉移到了海上,從許多方面對走私海商的打擊力度加大,這其中有著朱棣再次創下錦衣衛的功勞。

      朱棣駕崩了,朱高熾本身自然不會有其父朱棣那麼強勢,本身在成長期間,一直都受到了朱棣的打擊。

      不過其中,鄭和的意義很大。

      尤其是朱高熾即位不到一年就駕崩了,這給朱瞻基很大壓力。

      鄭和,就很關鍵了。

      很多人看到的是鄭和七下西洋,卻忽略了其身份。

      在朱瞻基即位的時候,鄭和可謂是三朝元老,而且自朱棣靖難登基後,就是百官之首。

      加上朱棣對官員的不信任,宦官干政,這個時候的鄭和,儼然已經成為了大明最有權勢的太監。

      哪怕是六部尚書,那在鄭和面前也只能是恭恭敬敬。

      其實有明一朝,宦官雖然腐朽,但他們對於皇帝的忠誠是毋容置疑的,哪怕是後世遭萬人唾棄的九千歲魏忠賢,那對於皇帝的忠誠也非常高。

      魏忠賢雖然貪,可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於皇帝,至少不會貪圖邊關軍餉。

      鄭和對於朱瞻基,也同樣是忠心耿耿。

      因此朱瞻基權力的穩固,鄭和在其中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於此同時,鄭和也是文官們的心腹大患,只是他們暫時無法對抗。

      第七次鄭和下西洋,朱瞻基受到了很大阻力,但依然可以實施下去。

      可鄭和於路上病逝後,就很難再進行第八次了。

      其實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皇權還是有著很大的統治力,至少朝廷上的意思,朱瞻基有著決定權。

      可鄭和去世後僅兩年,朱瞻基也去世了。

      這就讓明朝皇權有些尷尬,而朱祁鎮即位僅九歲。

      主少國疑,明朝的皇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順序的向下跌落。

      而文臣集團,自然就順勢崛起。

      朱英就不同了。

      首先,他來到大明的時候,是個商人,還是個走私販子。

      同時,有著前世的利益,他更加注重的是實際,而非是假大空。

      和鄭和下西洋的境地不同,李景隆下西洋,政治因素是一方面,可朱英不在乎。

      他要的是錢財。

      出發的時候就準備了大量的貨物。

      如果說大明是廠家,那沿海的占城,真臘,暹羅,他們就是批發商。

      到暹羅的外商們,就屬於經銷商了。

      歐洲,中亞這些地方,自然便是零售商。

      李景隆下西洋,帶的就屬奢侈品最多,搞的就是拋開中間商賺差價。

      朱英的要求很簡單,你曹國公帶隊下西洋,賺錢是第一要素。

      這可不算鄭和那廉價成本,而是把人工,材料,都計算在內了。

      莫說賺多少,要是虧本了,那就治你的罪。

      反之,賺得多,也是功勞。

      不管怎麼說,李景隆帶著這麼多軍隊下西洋,即便是首重賺錢,那也是對大明威嚴的宣揚。

      況且現在大明的經濟已經開始邁向高度繁榮。

      有道是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朱元璋是逮著貪官殺,而朱英呢,則是逮著商人的羊毛薅。

      所謂是我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傘撕爛。

      小商小販的,朱英當然不會搞,他搞的就是那些後邊有世家支撐的大商。

      抓兵權,搞變法,弄工廠,分股份等。

      這些手段,放在前世真不算啥,或許其他人要是在朱英這個位置,還能比他幹得更好。

      一個大的套子,把世家大商套進去了。

      羊毛總是會薅光的,所以朱英促進開海,讓商人們去賺取海上的錢財,還讓大明水師給海商保駕護航,自己也參與了進去,如大明遠洋貿易商會。

      他放開了所謂的大國之風,在朝貢貿易上,開始對各國進行減少。

      朝貢貿易或許有穩定邊關的作用,比如大明的影響力,可朱英不在乎。

      比如你占城,真臘,我就是不給你朝貢貿易上搞優惠,你還能咋滴,我就是不給大額封賞,你還能打我大明不成?

      唯一例外的,也就只有北元了,畢竟那地方是真窮啊。

      牛羊肉,皮草這些特產,看起來不錯,實際上產生的經濟效益對於整個大明來說,真就那麼回事。

      唯一能夠利用上的,也就只有人力了。

      所以朱英大搞北元僱傭協會,為的就是讓這些草原的傢伙們穩定下來,不要總是打秋風,影響大明邊關,搞得大明這裡動不動就要打仗。

      其實北元僱傭協會搞到現在,國庫的支出是很大的,從另外的角度去看,等於是在養肥草原。

      其實早有臣子上奏,北元實屬威脅,如此壯大之下,一旦翻臉對於大明來說,可謂是養虎為患。

      只不過這個建議,爺孫倆都沒有採納。

      朱英有信心,在同時發展的基礎上,要將草原遠遠的甩在身後。

      亦如現在的蒸汽鐵甲船。

      這玩意目前不能遠航,可對海域諸國,那是絕對的威懾力。

      而蒸汽機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軍事方面。

      其中對於工業發展,那也是質的提升,是跨越式的進步。

      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後,意味著大明的生產力在原本的基礎上,是數十倍的提升。

      除開蒸汽鐵甲船外,蒸汽火車也能真正的開始打造了。

      不說大明全境開設的鐵路線路,只要把南京到邊關的線路打通。

      以蒸汽火車的運輸能力,你北元,還算個啥事啊。

      蒸汽火車最恐怖之處,在於運輸兵力的速度。

      哪怕是現在拉胯的蒸汽機,其動力也絕非是馬力可以比擬的。

      最關鍵的是,它可以十二個時辰不階段的運行。

      當初朱英想搞鐵路,可惜最後不了了之。

      而現在,蒸汽機,它來了!

      蒸汽火車的運行速度,按照後世的計算方式,為每小時大約60公里到80公里,折合大明算法,也就是每個時辰一百二十里地起。

      從南京到邊關,約為兩千四百里地。

      而蒸汽火車十二個時辰,可走一千四百多里。

      這也就意味著,只需要兩天不到的時間裡,蒸汽火車就可以把大軍直接運送到邊關打仗去。

      即便算上蒸汽熄火,出點小故障啥的,三天也是穩穩夠用了。

      當然,如果裝上大量輜重的話,可能要慢些,速度上不來,可這速度,也是跨越時代。

      這意味著大明朝廷對於地方的統治力,將會得到極大的加強。

      實際上會有些出入。

      以大明現在的工業基礎,鐵路開山過河自然不行,不過關係不大。

      這些路段人力直接干,士兵們在火車上閒著也是閒著,大不了多設幾段路就行了。

      想要完成這些,目前大明還有些難度。

      其中鐵礦的稀缺是個大問題。

      並非是中原鐵礦少,而是自古以來,中原地區的鐵礦就被大力開採,導致現在大多數地方的礦藏都很稀少,多數容易的都被挖掘了。

      這也是為什麼朱英首先要做的,就是蒸汽鐵甲船的緣故。

      因為有了蒸汽鐵甲船,意味著海上的距離縮短,運輸能力加強,這就能大力對沿海,海島國家地區的鐵礦,運送到大明來。

      「要是我沒記錯的話,倭國銀礦最多,而澳大利亞鐵礦最多?」

      從造船回來的朱英,就開始打鐵礦的主意了。

      既然是大航海,蒸汽時代的來臨,那麼工業化革命的情況下,鐵礦那就是重中之重了。

      「只是現在的澳洲,完全就是個絕島吧,如果讓朝廷去開發,這個難度可就太大了。」

      澳大利亞的地理爛透了,從一個整體來看壓根不適合大規模殖民。

      澳大利亞北部是面向大明,那裡全是荒漠和熱帶草原。

      對於大明來說,要沙漠我在西域就有,要雨林我去越南就好,費那個勁跑去澳大利亞幹什麼。

      且從東亞出發登陸澳洲的話,等待他們的要麼是西澳的沙漠,要麼就是北澳的雨林。

      對大明海商來說,去澳洲還不如去非洲。

      距離的長遠並非是以地理長度來計算,而是以航行時間。

      去非洲,是有成熟的航線與完備的技術的,什麼時候乘著信風到東南亞,什麼時候乘著季風到印度,然後到非洲,這條航線無數人走過,十分方便。

      去澳洲,那可就要麻煩多了,是一條新的航線。

      就現在的航線來說,那都是建立在無數前人用性命探測的基礎上,想要開闢一條新的航線,可沒那麼容易。

      況且,現在的澳洲,連部落文明都不是,完全是原始社會。

      男女異形,不織不衣,以鳥羽掩身,食無煙火,惟有茹毛飲血,巢居穴處而已。

      朱英想要拿到澳洲的鐵礦,以大明朝廷現在的情況,是很難實現的。

      「看來,只能是藉助外力了。」

      苦思冥想下,還真讓朱英想到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讓大明的百姓去開發澳洲,自然是捨不得的。

      可如果是崑崙奴呢?

      澳大利亞雖然不適合水稻,但小麥高粱還是能種的,其中草場也比較多,畜牧業也能發展。

      這些問題其實朱英也懶得去細想,後世澳洲反正是發展了,總是能種些吃的。

      現在他本來就很煩大明崑崙奴的事情,現在也算是有了個好去處。

      即便短時間內帶不來多大的效益,但等個十年八載的,把採礦技術傳播下,優質鐵礦自然滾滾來。

      



    上一頁 ←    → 下一頁

    陰陽代理人大瞬移時代未來天王我的冰山美女總裁崛起於帝國時代
    神醫狂妃:天才召喚師神醫小萌妃:王爺,榻上偽裝學渣他來了,請閉眼特種兵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