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秦守陵人» 第五百五十五章 科舉有弊【求訂閱*求月票】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秦守陵人 - 第五百五十五章 科舉有弊【求訂閱*求月票】字體大小: A+
     

    「科舉有弊端!」金陵百家學宮之中。

    退休的李斯成了學宮祭酒,而杜茂和頓弱也都成了客卿。

    而科舉有弊端就是作為大秦前奉常的杜茂去世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他終究是沒能等到《秦藍策》的修撰完成。

    可是即便是這樣,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埋首經籍前,為大秦畫藍圖。

    杜茂時候,也得到了追封,安葬於驪山帝陵旁。

    「斯人已去,生者猶在,就讓我等為杜奉常完成其遺願吧!」李斯主持着這一次的辯論。

    科舉推官並不是完全的取代了察舉推官,而是兩者并行,但是察舉推官的先決條件也是要接受朝廷的考核。

    杜茂死前說了,科舉有弊端,可惜沒來得及說出是哪些弊端,只是杜氏在整理其生前著作時找到了部分文卷。

    「首先就是,科舉能選拔出有一定針對性的官吏,可是對於大才,全才,科舉卻不能很好安排就官。」李斯開口。

    大秦的科舉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都是在探索,因此,每年各郡都會對空缺的官職進行補充,從而開放考試。

    這樣一來,問題也就出現了,這些官職太有針對性了,比如缺了農官,就會針對性的開放農官考試,側重於農事,對農家弟子來說很容易通過,但是對於其他家弟子來說就不是那麼友好了。

    這並不算什麼弊端,反而是人才針對,對當地是好事,可是很多大才、全才,卻可能因此懷才不遇。

    畢竟全才只是什麼都懂,卻要去跟一個專精一面的人才比對方的專精,哪怕是大才和全才也不可能勝。

    這樣選出來的人,也只能做着本職的事,但是退下去的不僅僅是小吏,也有縣尊、郡守,而這些官位需要的就是全才,一個能統御全局的全才。

    咸陽和金陵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替補能給大秦近千縣補充。

    「這個並不難,科舉之外有察舉,全才和大才可以走養士之路,拜投各家,陛下和各位君上也都有推薦權。」頓弱想了想,給出解決的方法。

    李斯點頭,這不過是拋磚引玉,他們都能拿出相對應的解決之法。

    真正難的是,杜茂作為奉常,他的眼界是超越時間的,而他看到了科舉的最大弊端。

    「科舉將會束縛人的思想,局限人的思維!」

    「華夏從來不缺聰明人,但是聰明人反被聰明誤。」

    「這些年的科舉,選出的官吏中很多人都是答卷完美,可是真正授官之後,卻束手無策。」

    「也有很多夫子先生,不善於教徒,卻精與科考。」

    「很多問卷,很多題目,他們不會,卻能告訴學生怎麼去做對,答對!」

    李斯緩緩的說出了真正的問題。

    其實他們也挺佩服這些人的,明明不知道怎麼去做哪些題,偏偏他們就是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當然最嚴重的就是,這樣會將士人的思維給限制住,培養出一群只會埋首經卷讀死書的腐士,蠹蟲。

    精與考卷的問題,而為官要為民謀福祉,遇到的問題就不僅僅是試題中出現的那部分而已。

    這樣選出來的官吏,一旦遇到了試題中沒有的現實,就會原形畢露。

    因為思維被限制之後,他們也很難尋到解決之法。

    標準答案始終只是標準答案,而不是適用於各地。

    百家學宮的夫子們都低頭思索,也有很多人是有些汗顏,因為他們就是被點到的那些精於科考的人夫子先生。

    屏風之後,樗里尋也在坐聽着,畢竟科舉是他弄出來的,科舉的弊端他也很清楚,現在還看不出太多弊端,但是之後絕對會變成被帝王用來禁錮讀書人思想的手段。

    而這一切就不是他想看到的,相比杜茂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至死都在為讀書人焦慮。

    李斯、頓弱和百家真正有才的大家也同樣如此,他們的眼界已經超過了時間,秦藍策作為大秦的為官書,將來也會成為官員必讀之經籍,因此,他們必須要為後人考慮。

    他們無法去改變後來的帝王,但是卻可以從《秦藍策》中去限制帝王的作為,防止預料中的事情的發生。

    若是科舉成了帝王限制士人思想的枷鎖,那經年之後,還會有《孫子》《墨子》《韓非子》這類百家曠世之作出世嗎?

    一個民族的強大不僅僅是武力,也是文化,武力能征服的只是肉體,而文化卻能侵蝕人心。

    公羊子奴已經用事實告訴了他們,再強大的民族,一旦文化落後,就只能被同化和潛移默化的侵蝕。

    所以他們不僅僅是在為士人考慮,同樣也是在為大秦,為華夏考慮,華夏之所以強大,不僅僅是武力上的,同樣也是因為它的文化領先了世界。

    尤其是遠古氏族在孔雀,仗着文化的領先,已經把孔雀那邊忽悠得開始相信他們的大梵天、濕婆就是華夏泰一神的子嗣,相信自己起源就是華夏,是五帝後人。

    這就是文化領先的強大之處。

    因此,無論是李斯還是百家的家主,都不希望後人固步自封,再無創新,一家之盛在於傳承,傳承的經籍越多,門徒也就會越多。

    樗里尋想的則是,百家越盛,華夏也就越盛,哪怕將來大秦不再,華夏因為其文化的強盛,也始終會屹立於萬族之上。

    他們無法去限制帝王的想法,卻能從《秦藍策》中去完善科舉,規避掉這些問題。

    本來樗里尋是沒想到那麼多的,但是李斯找到了他,跟他說了杜茂的思慮之後,他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先秦百家,著作層出,在科舉之前的各朝也都一樣是有着各種驚世之作,然而,科舉之後呢?

    無論是赫赫大明和是天朝美夢的大清,拿得出手的著作卻又乏善可陳。

    號稱古今奇書的《四庫全書》也不過是在總結編纂前人之作,而無當今之書,真的是前人把能寫的都寫完了嗎?很顯然並不是如此。

    只不過是讀書人的思維已經被禁錮了,不敢再去超越前人,也因此再無巨著問世。



    上一頁 ←    → 下一頁

    永恆聖王隱婚蜜愛,高冷老公撿回重生之將門毒后超神機械師盛華
    至尊戰神極品贅婿一念永恒魔臨權路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