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逐鹿天下» 第800章 大興水利 義務教育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逐鹿天下 - 第800章 大興水利 義務教育字體大小: A+
     
      一群尚書因為分錢吵起來時,首相錢明義用餘光看向皇帝蘇河,看到皇帝蘇河沒有發火。【,google搜尋】

      他這才出聲制止這些人繼續吵下去。

      由內閣統管各部,這些尚書無視秩序,因為分錢大吵大鬧。

      這就說明他這個首相管理不善,幾位尚書都管不了,怎麼能管好數億人的國家?

      這些人就是在用實際行動,抽首相錢明義的臉。

      再說這個場合很不對,私下裡怎麼炒都可以。

      皇帝蘇河與太子蘇蜀,還有軍方那些將領都看著,這個環境吵起來,丟的是整個文官的臉。

      武將分配軍費,雖說陸軍與海軍都有些小心思,但整體還算和諧。

      只是暗鬥,沒有明爭。

      眾位尚書聽到首相錢明義發火,他們立刻停止爭端,看向已經臉色鐵青的首相錢明義。

      有幾位剛才情緒上頭,露出尷尬的笑容。

      大多數尚書,他們一副公式化的歉意,早就已經預料這種情況的發生。

      他們作為從官場中廝殺上來的官員,哪有純潔的小白花,全是心思玲瓏之輩。

      剛剛的做法,那只是在演戲。

      看到這樣一筆龐大的資金,必須要爭。

      不爭,下屬怎麼看?

      這個機會都不奮力爭取,下屬就無法進步,必然會落下一個泥塑尚書的名聲。

      不只是自己仕途止步,後代想要進入仕途,那也會被名聲所累。

      不爭,皇帝怎麼看?

      一位信奉黃老之學,在所有事情上都隨遇而安的尚書。

      當他遇到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仕途也就到了終點。

      爭,必須要爭。

      還不是表演式的爭,而是真的下力氣爭。

      首相錢明義也正是看到他們為了爭奪資金,都快撕破臉皮,差點在乾清宮上演全武行。

      首相錢明義才會這麼著急站出來阻止。

      他看到這些人的表情,很多人還沒意識到他們的錯誤。

      錢明義只能以首相的身份,主導這件事,不可能讓他們亂烘烘的搞。

      「工部尚書方以智,你剛才的聲音最大,你先說一說你們工部的預算。」

      工部尚書方以智聽到他被首相錢明義點名,他一點都沒慌。

      方以智依然淡定自若的說道:「我剛剛語氣有些沖,但說的是事實。

      我們工部主要負責興修帝國境內的水利、道路等大型工程。

      鐵路一直是少府負責,工部只進行一些宏觀指導。

      但只是水利來說,投入一兩千萬兩銀幣,連點兒響都聽不到。

      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恆河、印度河。

      這是帝國境內的六大河流,六河流域也是帝國的主要農耕區。

      只是疏通這六條河流,清理河流的淤積,並在六河流域修建大型水庫。

      這就需要至少三千萬兩銀幣。

      如果算上松花江、淮河、珠江等河流,五千萬兩銀幣都無法完成。

      河流疏浚與修建大型水庫,這種工程是越早建設好,那就能早一天為帝國帶來益處。

      更何況隨著汽車的增多,對國內的道路有更高的要求。

      工部想要修建聯通國內各大城之間的道路,至少需要兩千兩銀幣。

      水力與道路,這都是千秋萬代,一勞永逸的工程。」

      首相錢明義聽到工部尚書方以智的說法,他都想忍不住與方以智吵起來。

      一共一億四千萬兩銀幣的可分配資金,工部一家就拿走一半,其他部門不可能答應。

      但他作為帝國的首相,對於帝國的情況了解很清楚。

      工部尚書方以智說的情況很真實。

      帝國現在不依靠農稅生存,但糧食豐收對帝國非常重要。

      想要糧食豐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風調雨順。

      主要河流修建大型水庫,那就可以調節農業最重要的水資源。

      發生洪澇時,可以通過水庫蓄水,防止莊家被淹。

      發生乾旱時,水庫可以放水,滋潤需要水的田地。

      但這一筆資金,真是太大了,五千萬兩銀幣的預算。

      這簡直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次。

      帝國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從興起到滅亡,用在興修水利的費用上,那也沒有五千萬兩銀幣這麼多。

      至於工部尚書方以智提出的修建道路,首相錢明義認為這個工程不算急切。

      有鐵路溝通各大城,聯通各地的水泥路還沒有殘破到必須修繕的地步。

      他認為工部尚書方以智說的沒錯,但又不能答應這個條件。

      工部拿走一半,其他的部門怎麼辦?

      他作為內閣首相,對於下屬要做到不偏不倚,這才能有足夠的威信。

      首相錢明義一時之間無法拿定主意,向著皇帝蘇河躬身行禮道:「陛下,請您做決斷。」

      皇帝蘇河看向首相錢明義的做法,他就知道首相錢明義心中支持工部尚書方以智的做法。

      首相錢明義反對,他可以直接駁回不切合實際的預算。

      華夏經歷數千年的重農一商,他們有這個想法不奇怪。

      皇帝蘇河也支持工部尚書方以智的想法。

      他剛占據陝甘地區時,就花費大力氣興修水利。

      皇帝蘇河知道水利設施,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之前民間各地有良田和薄田之說。

      良田就是緊挨河邊的田,不需要自己挑水,就能灌溉田地。

      薄田是遠離河邊的田,必須要靠人力挑水才能灌溉。

      帝國沒成立之前,農村的水源也掌握在士紳的手中。

      底層的小民想要去河邊挑水,都沒有那個能力,只能在薄田上種一些高粱、菽米等耐旱作物,靠天吃飯。

      良田與薄田的價格相差足有數倍之多。

      帝國興修水利之後,水渠引到每一畝田旁邊,所有的土地都變成良田。

      帝國現在主要收入完全依靠工商業,但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資金興修水利。

      工商業大量的工人與小商販,他們也需要吃飯。

      工商業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需要從田裡種出來或是地里挖出來。

      飯都吃不飽,哪還有想從事工商業,整個國家都會因此而崩潰。

      皇帝蘇河心中囤糧的最佳數量,那就是足夠全國的人吃一年。

      這樣哪怕是因為大災大難,所有土地絕收,帝國也不會因為缺糧而崩潰。

      現在帝國的囤糧數量,遠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帝國的農業,肯定要著重發展。

      皇帝蘇河語氣凝重的吩咐道:「方尚書有心了,現在技術已經成熟,特別是柴油機帶動的工程機械,讓大型工程修建變得更省力。

      帝國又不缺少資金,確實應該興修大型水利工程。

      但大型水利工程很可能耗時數年才能完工,前期的啟動資金不用太高。

      朕決定給工部撥款兩千萬兩銀幣的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水利工程。

      至於修建道路,現在還沒有那麼急迫。

      工部可以吸收民間資本,或是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

      道路可以收取一定的通行費,通過這種方式回籠資金。

      至於工部其他的預算,內閣核算之後,報給朕批准。

      這幾年各部的預算數量都相對穩定,你們想爭預算,要拿出一些特別的項目。」

      首相錢明義聽到皇帝蘇河金口玉言,把這件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皇帝蘇河同時發話,各部的常規預算按照歷年來的增長幅度下撥,這些人想要爭取額外的預算,必須要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項目。

      例如工部的水利工程,這是所有人聽完,都找不到理由反駁的項目。

      在全國興修水利,這是所有農民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首相錢明義接下來的工作也更加輕鬆。

      皇帝蘇河一開口,就給各部下達了極大的限制。

      很多人面面相覷,他們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吏部、外交部、商務部、民生部等尚書齊齊向後退了一步。

      他們這些人,根本拿不出大項目。

      這些人集體後退,立刻把正在沉思的科技部尚書田家鵬身影凸顯了出來。

      首相錢明義看到田家鵬這個站位,他好心的提醒道:「田尚書,你有什麼項目要匯報。」

      田家鵬聽到有人在叫自己,他立刻回過神來。

      他看向自己周圍沒人,還以為自己是不自覺走出來。

      他立刻感激的看了一眼首相錢明義,還知道這時候提醒他,不讓他太丟臉。

      「陛下,科技部想要探索自然的規則,需要更精確的儀器。

      計時更精準的時鐘,精度極高的尺子,可以測量微小重量變化的秤。

      製作這樣的設備,都需要持續的燒錢探索。

      這些錢不會浪費,一旦有技術突破,可以快速轉化。

      明年的預算充足,臣申請一千萬兩銀幣,用於研發科研科研需要的各種設備。

      臣認為科研經費,不能按照以往的速度遞增。

      去年的科研經費只有三百萬兩銀幣,卻出現了電話、無線電報、柴油機這種重大成果。

      只是柴油機的出現,帶動朝廷增加的稅收,那就有多少個三百萬兩銀幣。

      臣請陛下把科研經費,增加到一千萬兩銀幣。」

      皇帝蘇河對於科研,他一向都是很慷慨。

      「田愛卿,科技部的經費朕答應了。

      但朕有言在先,科研經費絕不能胡亂使用。

      十萬兩以下,朕只當是為成功積累經驗。

      十萬兩以上的科研項目,必須要有一定的成果,哪怕是項目失敗,也要做出一些獨特的技術。

      重點項目,朕會派人過去督查。」

      田家鵬尚書笑著回應道:「陛下,這些事情都是應有的監督。

      臣不敢保證所有科研人員都大公無私,沒有騙朝廷經費的情況發生。

      但臣能保證,這種事情發現一起,臣就徹查一起,絕不姑息。」

      科技部部長田家鵬看到皇帝蘇河露出笑容,他這才完全放心。

      伴君如伴虎,皇帝蘇河在沒有生氣之前,他是一個很隨和的人。

      但絕不能觸碰到皇帝的逆鱗,誰有幸體驗到,那就會嘗試到帝王的雷霆之怒。

      田家鵬認為皇帝蘇河平生最恨的三件事,官員貪腐、百姓逃稅、學者造假。

      醫部尚書孔仁心看了看四周的眾人,他卻沒有上前。

      醫部的職責很窄,管理醫生和醫院,預防瘟疫。

      這三項支出都極為固定,除非是發生涉及到數萬人的大瘟疫,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金。

      但這個時候,朝廷都通常會以最快的速度介入,應對瘟疫的危險,這時也就不用愁資金的問題。

      教育部尚書魯光涵看到其他人不是說完,就是不想說,只有他自己傻站在這裡。

      魯光涵反應過來,他立刻向著皇帝蘇河躬身行禮。

      「陛下,帝國工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地下推行的小學教育。

      大量識字的青年,步入社會之後,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

      工廠中很多機器的使用,都需要工人會讀懂說明書。

      只有認字的工人,才有更多發展的可能。

      還有一些人才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方向,其中湧現了知名的人。

      帝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小學教育的普及。

      帝國對於小學教育的費用,已經是一減再減。

      但還是有人為了省錢,不讓孩子去讀書。

      這是極大的浪費。

      哪怕現在當一名農民,掌握新技術的農民,他們的效率也更高。

      按照之前的比例,這些沒上學的孩子,其中應該湧現出很多推動社會發展的傑出人才。

      現在帝國已經有大量的資金,臣建義帝國全面普及小學教育免費。

      對於家長不讓上學的孩子,由當地官府送往小學接受教育,學校成為他們的臨時監護人。」

      皇帝蘇河聽到教育部尚書魯光涵的建議,他陷入了沉思。

      以帝國五年制小學留存的學生數量,這剩餘的一億兩銀幣,除了分給各部的預算,幾乎都要投入義務教育上。

      值得嗎?值得。

      接受小學教育的人,他能成為工業時代一名合格的工人,他能成為帝國皇家軍隊的基層軍官。

      如果遇到天才,他將會推動帝國的某項領域,前進一大步。

      皇帝蘇河想好之後,他有些肉痛。

      這不像水利工程,只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年年投入。

      「魯愛卿的想法,朕以前也想過,因為成本問題暫時擱淺。

      現在帝國有錢,可以從明年開始實行義務教育。

      朕會通知三法司修改法律,適應義務教育。

      學生入小學學習,免除所有費用,伙食費都需要由朝廷承擔。

      為了節省費用,同時養成學生節儉節約的性格。

      學生的書本循環使用,誰損壞誰負責賠償。」

      魯光涵尚書都沒有想到,皇帝蘇河痛快的答應下來,這需要極大的決心。

      他立刻做出保證,教育部會全力推行義務教育。(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天才召喚師:冷妃戲邪帝豪門暖婚蜜愛最後一個道士誘妻入懷:前夫,請溫柔末日之最終戰爭
    炎玄九變世上第一寵婚暗戀成婚,總裁的初戀愛娛樂玩童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