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逐鹿天下» 第737章 投資 嘲笑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逐鹿天下 - 第737章 投資 嘲笑字體大小: A+
     
      第720章 歸國的影響

      大皇子蘇蜀回宮做準備,期待明日他第一次上朝時的表現。【,google搜尋】

      蘇蜀知道人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他必須要在文武百官面前,表現出能繼承大統的實力。

      這樣才能盡力拉攏旁觀的官員,為他搖旗吶喊。

      他等到正式成為儲君的那一天,就不用像現在這樣韜光養晦。

      大皇子蘇蜀伏案寫著明日上朝的發言稿。

      他卻不知道,自己歸來的消息已經被外面的群臣了解到。

      正是由於這一突發狀況,許多官員冒著被御史彈劾的風險,他們乘坐汽車出門。

      京城內名貴品牌的汽車,大部分都匯集到幾家高門大戶附近。

      汽車門打開,一位穿著華麗的人悄悄走進宅邸。

      送他來的汽車漸漸隱入黑暗之中。

      內閣大臣林文靜的府邸燈火通明,不斷有官員悄悄進入福宅之中。

      府邸的護衛和侍女緊張查驗眾人的身份,確認是熟面孔之後,才會把他們帶到隔音極好的書房之中。

      林文靜看著眾人慌張的模樣,他這一派人才凋零,很多人也沒有歸心,一些想要保障內部小團體的利益。

      眾所周知,除了皇帝陛下親自指定,內閣推薦的吏部尚書,都是內閣首相同勢力的官員。

      內閣首相與吏部尚書有矛盾,內閣首相想要行駛最重要的人事權時,就會受到吏部尚書的掣肘。

      新首相就任之後,都會想辦法把吏部尚書調到地方或是升任內閣,空出位置交給首相運作。

      林文靜一直跟著王仲策做事,作為皇帝蘇河未稱王時的文臣,他的身份地位很高。

      王仲策前往海外建國,龐大的王黨分崩離析。

      有的人自立門戶,只想經營自己的小圈子。

      有一些淡泊名利的人或是想要投機的人,他們以心學門徒自居。

      自詡聽從王師的指導,教導年幼的大皇子。

      這些人的想法,其他人看得很明白,他們能力較弱,沒有升上去的空間,想要通過扶持大皇子的方式,為自己或子孫後代,爭到一場滔天的富貴。

      更多的人,選擇投靠當時的大勢力,還是那種可以讓自己更進一步的勢力。

      林文靜選擇當時的首相魏時鳴,他雖是投靠過去,但也是有身份的官員。

      他在這個團體中,一直以三號人物自居。

      魏時鳴首相與內閣大臣李志升相鬥。

      兩人打出火氣之後,想要藉助皇帝陛下的力量,解決自己的競爭對手。

      這直接觸犯皇帝蘇河的底線,竟敢把皇帝當成工具。

      這直接導致大批官員被牽連,他們派系元氣大傷。

      實力受損之後,海外和兩廣地區的官員趁機爭奪權力,為海貿保駕護航。

      這些人非常兇猛,開始打的眾人毫無準備,丟失了很多關鍵的崗位。

      這段時間,儒家剛剛完成思想轉型,正準備把散亂的內部勢力捏合在一起。

      披著商家皮的海貿支持者,直接打斷了這個進程。

      要不然作為帝國最強大的一支文官勢力,怎麼會與剛發展的商家打的旗鼓相當。

      這些人掌握著海量的銀幣,他們還用報紙等途徑造模稜兩可的謠言。

      這些人用春秋筆法,暗中引導百姓,是他們暗中發力,搞掉帝國首相,以抬高他們的身價。

      林文靜正醞釀一個大反擊,準備解決戶部尚書古千道。

      這位廣西巡撫出身的官員,他天然就倒向海貿那一派。

      但大皇子蘇蜀歸國,這個消息直接打斷了林文靜的安排。

      他們都知道,大皇子跟隨帝國皇家海軍艦隊環遊世界。

      這件事情剛開始,還有官員在討論。

      但隨著時間緩緩過去,除了那些心學門徒之外,很少有人會關注大皇子怎麼樣?

      因為大皇子影響不到他們的仕途。

      現在卻完全不同,大皇子歸國,他經歷了海外的那些事,對海貿的看法,肯定不會是厭惡。

      特別是了解到,大皇子明日會上朝。

      可以上朝旁聽朝政的皇子,這已經表露出皇帝蘇河的意見。

      他們這些人必須要考慮到大皇子對局勢的影響。

      內閣大臣林文靜從回憶之中恢復過來,他看著書房內亂糟糟的情景。

      他用手敲了敲桌子,發出砰砰的聲音。

      「眾位仁兄,我們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期,現在是隱而不發,還是拼出全力,解決那些南方佬。

      大家要商議出一份行動準則,一旦開始行動,那就不要後悔。」

      林文靜這句話一出口,書房內嘈雜的聲音更甚以往。

      眾人之間互相商討利弊,開始有一些爭吵聲,隨後爭吵聲漸大。

      有人點起了第一根煙,不久之後書房內就煙霧繚繞。

      有一些分歧,但他們都是人精,知道現在已經是最關鍵的時刻,現在還內鬥,那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

      林文靜一隻手敲著桌子,一隻手彈著菸灰,做最後總結。

      「諸位仁兄已經達成共識,我們作為儒家正統,必須要支持太子,誰是太子支持誰。

      儲君之爭,我們不再多摻和。

      心學那些老學究,早已經把位置占好。

      其他的皇子,也有很多人燒冷灶。

      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哪一位皇子上位,都必須通過我們治理國家。

      明日早朝,我們把原定計劃推遲。

      大事要緊,但也要等大皇子蘇蜀表現完,我們絕不能喧賓奪主。

      我們不需要摻合儲君之爭,但也不能得罪任何一位皇子。」

      林文靜說完,書房中的隱隱陸續離開,他們遮掩蹤跡,回到自己家中。

      對於這種情況,林文靜一點都不意外。

      從漢朝以來,儒家從來沒有拼盡全力支持某一個人當皇帝。

      支持儲君在儒家看來,全部都是個人行動。

      林文靜擔任少府令時,他經常與皇帝蘇河接觸。

      他知道皇帝蘇河的底線在哪,皇帝蘇河絕不能容忍有一支勢力,能操控太子的人選。

      林文靜能從一個窮書生,成為龐大帝國的內閣大臣,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從來不碰觸任何人的底線。

      ………………………………

      內閣大臣武弘義正在府里,舉著甘蔗酒,他與同僚敬酒慶祝。

      南洋商會代表李星閣起身,敬杯酒給內閣大臣武弘義。

      他感慨的說道:「武大人是帝國的大好官,一直都為民辦事。

      我們這些草民,之前遇到一名小吏,都要低聲下氣的陪著。

      就怕引起這些小吏不滿,導致我們家破人亡。

      那時流行一句話,叫破家縣令,滅門知府。

      只要當地官員你不高興,我們奉上的銀子慢了一步,必然就會被這些官員搶掠。

      現在做生意,可比之前的時候好太多。

      我們一屆商人,可以直接通過各種方法,與武大人這種朝廷命官聯繫上。

      我們只需要花一點銀幣,就能捐錢成為貴族,在地方議會擔任議員。

      只要取得這兩個身份,我們這些商人,再也不是隨意就能讓地方官員處置的下等人。

      武大人與商學的存在,直接讓我們這些商人,挺直了脊樑。

      武大人放心,只要我們南洋商會還能跑船,一定會為商家這個學派捐款,把它打造成為最頂級的學派。

      讓所有商人,永遠都能挺直脊樑。」

      李星閣說完,他把手中的酒一口乾了。

      他的話語,立刻引起所有商人的共鳴,他們紛紛喝掉手中的酒。

      商人做生意一直不容易,土匪惡霸還會講理,貪官污吏根本連理都不講,直接就把商人敲骨吸髓。

      這種情況,直到新朝建立,商人們才感覺到有一絲安全感。

      他們抓住機會,立刻團結起來。

      商人絕不想再次成為砧板上的魚肉,隨意被人拿捏。

      武弘義看著這些商人的表現,他心中很是滿意。

      他作為南洋地區第一任總督,很多進行海貿的商人,都是在他治下發展壯大。

      武弘義與這些商人關係密切,他科考失敗都準備去行商,這期間也了解過商人真正想要什麼?

      他基於對商人群體的了解,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把他們團結在一起。

      武弘義開始只想自保,朝堂上的爭鬥太觸目驚心。

      他作為一名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大量手下又混跡在海外行省。

      他手中沒人可用,也只能團結這些商人。

      武弘義都沒有想到,這些商人團結起來的能量這麼大,他們的關係網太龐大。

      他只是小試牛刀,就從儒家那裡搶奪了幾個重要的職位,儒家的反應卻很緩慢。

      從這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他手下的勢力仿佛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武弘義放下酒杯,他嘆口氣說道:「我們還想取得更大的成果,但為了歡迎大皇子蘇蜀,只能放棄一些事情。

      今天召集大家來的目的,主要是想問問大家,想不想在大皇子身上投資更多。」

      作為勢力的高層之一,戶部尚書古千道仔細思考利弊,他才說道:「我認為應該支持大皇子,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利大於弊。

      大皇子前往海軍任職,他這一路必定是見識到一條繁忙的航線,直接促使周邊國家富裕起來。

      大皇子喜歡遠洋,了解海貿,特別是海貿帶來的利益。

      大皇子如果能繼承大統,必然不會讓海貿這種政策斷絕。

      大明朝禁海的苦果,大家哪怕是沒見識過,也能從長輩口中聽說過。

      我們絕對不能讓朝廷在變的冷漠,遇到事情直接一禁了之。」

      古千道這話出口,立刻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這些人都懼怕開海這個好政策,直接被一道聖旨扭轉。

      他們必須要從現在就開始準備,支持了解海貿的皇子上位。

      禁海的大恐怖,圍繞在眾人心頭,久久不能平靜。

      場景比李星閣說話時還熱鬧,只等到武弘義打斷這些人,他們才恢復冷靜。

      他開始收集眾人的意見,主要是同派系官員的意見。

      他們雖說背後就有龐大的商會,也接受大量商人的捐助。

      但一切利益,都以他們為主。

      他們只是因為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而不是商人們的傀儡。

      武弘義收集完各派系主要人物的意見,他大聲說道:「眾人的想法,我都已經了解。

      大家一致認為,如果大皇子支持海貿,我們就應該支持大皇子。

      論跡不論心,必須要確定大皇子蘇蜀與我們前進的方向相同。」

      他們現在這種情況,容不得出現巨大錯誤。

      大皇子蘇蜀從來沒有處理過政務,他也沒有向外表示過自己的理念。

      這種不確定性太強,沒有十足的把握,怎敢用自己的前途與性命下注。

      武弘義說道:「我們的目標依然不變,繼續推動商人的地位提升。

      同時想辦法完善議會,現在的議會作用還不大。

      只要這些事做好,那收益要比投資皇子大的多。」

      ………………………………

      國子監祭酒於文和正在整理新一批准備上地方就任的進士。

      國子監的流程現在已經非常完善,不會讓真正有才能的進士埋沒,同時也不會讓人濫竽充數。

      於文和這些年一直在深耕國子監,他哪怕是有機會前往六部任職,他也找理由婉拒。

      國子監的工作重要又不重要。

      這是一個較為清閒的衙門,適合已經無心仕途的人。

      於文和是老學究,他平時研究一下心學的理論,偶爾了解大皇子蘇蜀的動向。

      大皇子前往海外,已經兩年都沒有消息。

      除了皇室之外,於文合是少數關心大皇子蘇蜀情況的人。

      他這個人極為尊重承諾,答應王仲策照顧大皇子蘇蜀,他就兢兢業業,一直在做這件事。

      這兩年大皇子蘇蜀離開帝國,他一直在擔心大皇子的安全。

      於文和正是因為關注蘇蜀,他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大皇子蘇蜀歸國的影響。

      他了解到皇帝蘇河在乾清宮接見大皇子,用的時長還頗多。

      於文和立刻動筆開始寫奏疏,他的咒術這幾年都是一個內容。

      懇求皇帝蘇河定下太子,以固國本。

      現在其餘皇子年歲太小,根本不適合立太子,他的目的也就清晰的表現出來。

      於文和了解到大皇子歸國的消息,他現在寫奏疏的動力更足。

      他的奏疏很快寫好,準備明日早朝提出來。

      大皇子蘇蜀又是嫡長子,頗得皇帝陛下喜愛。

      於文和認為大皇子蘇蜀成為太子的可能性很高。

      一旦大皇子蘇蜀成功,他們這些從龍之臣,必定會得到賞賜。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綜漫之二次元旅行者萬界天尊美女總裁的超級兵王都市逍遙仙尊那時喜歡你
    無限恐怖完美盛宴超品相師天才寶貝的獵爹計劃殺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