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逐鹿天下» 第594章 出使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逐鹿天下 - 第594章 出使字體大小: A+
     
      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嚴陣以待的群臣。【,google搜尋】

      他能預料到,今日的大朝會很熱鬧。

      蘇二牛一案牽連的官員眾多,朝廷眾多勢力,肯定會爭搶這些職位。

      皇帝蘇河已經想出辦法,如何分配這些職位。

      內閣大臣,大理寺卿王言虎從文官中出列,匯報蘇二牛一案的情況。

      他的判罰結果,得到皇帝蘇河與群臣的認可。

      這個情況,眾多大臣都毫無意外。

      其他小官大理寺可以作出判罰決定,蘇二牛一家,必然是提前得到皇帝蘇河的意見。

      王言虎在最後說道:「陛下,蘇二牛一案,一共查抄現金兩千六百四十七萬兩銀幣。

      土地公司、金銀珠寶、古玩字畫等其他物品,共計八千五百三十一萬兩銀幣。

      還有部分商人來大理寺訴求,退還他們被侵吞的資產。」

      「陛下,這個是贓款,應該劃撥國庫,絕對不能退還給那些心思不純的商人。」

      戶部尚書李天魁立刻站出來請求道。

      贓款的去向,這關乎著戶部的利益。

      國庫中有錢,戶部尚書才有權。

      李天魁更是少府出身,他培養的屬下與好友,大部分都在少府任職。

      很多人都被這次案件波及,哪怕沒有被罷官,也被吏部下文斥責,今後的仕途會很坎坷。

      罪魁禍首蘇二牛一家人已經受到懲罰。

      那些聚攏在蘇家人身邊的商人,也都是助紂為虐的人。

      關係密切,聯繫緊密的商人,都已經被刑部下獄。

      現在能去大理寺申訴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外圍成員。

      李天魁也不想讓他們,一點責任都不承擔。

      對於這些商人而言,讓他們損失一筆財產,會令他們感到撕心裂肺。

      皇帝蘇河看著戶部尚書李天魁,吩咐道:「李愛卿的話言之有理。

      但這筆贓款,不必入國庫。

      宗室犯錯,朕愧對百姓。

      這些贓款就作為教育資金,建設各地的學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帝國百年大業,這筆錢就用在教育上。」

      皇帝蘇河確定這筆錢的用途,群臣們眼紅這筆龐大的資產,他們知道自己沒有合適的理由,無法讓皇帝改變主意。

      朝廷各派已經摩拳擦掌,準備爭奪空出來的職位。

      吏部文選司郎中牛金星立刻站出來,他把矛頭直指內閣大臣王言虎。

      「陛下,臣認為內閣大臣兼任大理寺卿不妥。

      王大人之前兼任大理寺卿,那只是權宜之計。

      現在蘇二牛一案終結,臣懇請陛下收回王大人的兼任。

      王大人身為內閣大臣,又掌握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

      王大人的權力太大,大理寺的威懾太強,不利於朝堂的穩定。」

      牛金星最先發起衝鋒號。

      朝廷許多重臣,支持牛金星的意見。

      他們準備團結一致,先把王言虎踢出局。

      內閣大臣又兼任大理寺卿,不止掌握著治權還掌握著法權。

      這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不搞定王言虎,今後在朝堂上,就沒有其他勢力生存的空間。

      王言虎會藉助大理寺這個工具,把所有敢反對他的人,全部關進大牢之中。

      哪怕是他不用這個手段,憑藉手中權力威懾。

      其他勢力在與王言虎競爭的時候,都會處於下風。

      皇帝蘇河看著牛金星,這人在原先的歷史上鼎鼎大名,在大華帝國卻升得很慢。

      牛金星與李岩都是最早一批前往漢中,參加科舉的那一批落魄文人。

      很多人都位極人臣,這兩年屬於升遷較慢那一批,都不如後來者。

      牛金星主要是太奸猾,不擅長做事,更擅長結黨營私。

      李岩卻是不合群又固執,善於言談不善做事。

      皇帝蘇河看著因為牛金星的引導,朝堂上絕大多數人,都把矛頭指向王言虎。

      他之前就預料到這種情況,王言虎太過耿直,這幾年來與內閣其他大臣和六部尚書經常發生衝突。

      皇帝蘇河之前就準備把王言虎調離,借著蘇二牛一案,正式把他調入大理寺。

      「王愛卿,你怎麼看待牛郎中的說法。」

      王言虎看著牛金星一眼,眼神中的恨意一閃而逝。

      他想著這幾年,在內閣中的憋屈,又想著這幾天在大理寺的工作。

      先賢說的好,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陛下,臣願意辭去內閣大臣職位,把全部精力放在大理寺。」

      王言虎的做法,立刻讓所有官員震驚。

      他們都沒有想到,王言虎放棄的不是權力更低的大理寺卿,而是內閣大臣。

      大理寺卿已經到達最頂端升無可升,內閣大臣還有希望升為內閣首相。

      王言虎以退為進的做法,直接打亂了所有人的布局。

      皇帝蘇河開口道:「朕尊重王愛卿的意見,王愛卿正式接任大理寺卿。

      內閣大臣缺額,就由廣東巡撫錢明義增補內閣大臣。

      工部左侍郎王大鋼出任廣東巡撫。」

      錢明義作為皇帝蘇河的心腹,因為黃河大堤案受到牽連,被貶為廣東巡撫。

      他這幾年藉助開闊海外的機會,已經把廣東發展成大華帝國實力最強的省份。

      大華帝國之前各個地區,那是江南地區一家獨大。

      以廣東為代表的嶺南地區崛起,有效制衡了江南地區。

      皇帝蘇河藉此機會,直接把錢名義調回京城。

      首相魏時鳴看到局勢發展成這樣,他額頭上微微見汗。

      這在他預料之中,屬於最差的結果。

      他們這麼弱,不只是得罪了掌握大理寺的王言虎。

      還給了他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廣東巡撫錢明義機會。

      當年錢明義沒有因為黃河大堤案被貶。

      首相屬於誰?還有很大的爭議。

      錢明義哪怕是勢力漸微,那也絕不能小看。

      首相魏時鳴暗中嘆氣,這件事情已成定局。

      他之前就斗得過錢明義,現在已經貴為首相,羽翼也豐滿。

      何必擔心錢明義,需要把目光關注到空缺官員之爭上。

      內閣大臣武弘義作為後升上來的內閣大臣。

      他是吃了時代的饋贈,作為大華帝國第一個海外總督府,南洋總督府的第一任總督。

      武弘義以南洋總督府為藍本,打造了大華帝國海外擴張的規矩。

      他因為這個功績,一路碾壓各大巡撫,成為增補內閣大臣的贏家。

      武弘義曾經仕四川、廣東兩地,但他的基本盤在南洋。

      他在京城之中根基薄弱,只是收攏了一些小官。

      現在這種情況,正是他等待許久的機會。

      只要能把投靠他的官員,推上去幾個,他的圈子會更加穩固。

      內閣大臣武弘義出列道:「陛下,大理寺、少府、稅務總局等衙門罷官人數太多,這幾個衙門有些業務已經半癱瘓。

      臣建義儘快增補一些官員,讓這些衙門運行順暢。

      臣知道幾個賢才,可以推……」

      皇帝蘇河看到內閣大臣武弘義侃侃而談。

      他知道武弘義說完,會有更多的大臣做這些事。

      這些大臣都為了一件事,爭搶空缺出來的官職。

      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他們想說的話,皇帝蘇河都能念出來。

      各方派係為了爭奪利益,各種手段頻出。

      他們雖沒有在大朝會上演全武行,但罵戰的情況出現了足足兩次。

      皇帝蘇河對於大臣們明爭暗鬥,他已經快忍耐到極限。

      特別是一些人,已經把目光盯在長大的皇子身上,這直接觸碰了皇帝蘇河的底線。

      他準備來一記重錘,徹底扭轉現在黨爭的局面。

      內閣大臣武弘義的話,直接被皇帝蘇河出生打斷。

      「這次空出來的官位,朕準備用作招募賢才。

      朕起勢之初,在漢中設立招賢館,招納了很多賢才。

      帝國的一二品大員,很多都出自當年那次招募賢才。

      朕聽聞民間各種思想潮流不斷湧現,有著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盛況。

      朕準備拿出一些職位,招募百家之中的人才,讓他們為國所用。

      再者,皇子已經成年,是時候請名師教導。

      百家之中卓越的賢才,可以為各個皇子的老師,教導皇子學問。」

      內閣大臣武弘義被皇帝蘇河打斷他的話。

      他開始還有些惶恐,擔心自己哪方面惹惱了皇帝蘇河。

      他戰戰兢兢聽完皇帝蘇河的講話,這才了解到,皇帝蘇河是另有想法。

      朝廷空出來的這些職位,將會給皇帝蘇河心目中的賢才。

      這些賢才還能成為皇子們的老師。

      武弘義知道,這是他奠定根基,追上其他內閣大臣的機會。

      他趁著自己正出列,其他人愣神的機會,躬身行禮道:「陛下,您所說的百家,朝廷官員是否可以加入其中。」

      皇帝蘇河笑著說道:「百家思想,為了什麼?

      古時的道、儒、法、墨,那都是在探索治國之道。

      現在的百家,也必須有著獨特的治國思想。

      禁止官員們加入,那算什麼治國思想。

      某一家的思想,能得到大部分官員認同,朕覺得這才是能治國的思想。」

      皇帝蘇河這話一出,參與大朝會的官員,他們都眼神閃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他們沒有能力像王守仁那樣,創造出心學那種新學派,但加入一個認可的學派,完全沒有難度。

      皇帝蘇河宣布在會試之前的九月十日,舉辦大華帝國百家爭鳴大會,歡迎各大學派來京論道。

      這個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所有官員都措手不及。

      他們也無心討論其他事情,這次大朝會很快結束。

      皇帝蘇河看著官員們陸續走出皇極殿院內。

      他從龍椅上站起身,向著乾清宮方向走去。

      皇帝蘇河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這幾年,文官武將的黨爭都在加劇。

      官員們因為利益、地域、師承等原因,抱團在一起。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官員們不抱團,很難在官場上生存下去。

      皇帝蘇河也多次打擊官員結黨營私,他發現無論怎麼打擊,這種現象或多或少都會發生。

      讓每個官員都是聖人,有著極高的道德水平,這根本不可能。

      一個正常人,他都會趨利避害,更何況官員都是精英。

      皇帝蘇河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堵不如疏。

      他從幾年前開始,疏導官員們的黨爭,讓官員們有序競爭。

      打嘴炮的那種清流,拉幫結派,只知道鬥爭的官員,他們被皇帝蘇河壓制,升遷的速度極慢。

      大多數官員結黨,但他們能把本職的事務做好。

      大華帝國的官場形成多個派系,每個派系的勢力都不強,全在皇帝蘇河的掌控之中。

      他看著皇子們一天天長大,就覺得這麼做,不是長久之計。

      他是開國皇帝,掌握著強大的武力,心智也極為堅定。

      文官武將都懼怕他,做事絕對不敢糊弄。

      等到他老去,皇子登基之後。

      再維持這個制度,必然會出現奸臣或是權臣當道,蘇家江山都被篡奪。

      皇帝蘇河思考數年時間,他決定把權臣為主的黨爭,轉變為黨派為主的黨爭。

      這樣哪怕到了最極端的情況,數個黨派互相制衡,皇帝最多成為傀儡或是吉祥物。

      隨著大華帝國經濟蓬勃發展,朝廷又不限制民間思潮。

      諸子百家的思想復甦,又與現在的情況結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新思潮。

      皇帝蘇河從中看到新的希望。

      新的諸子百家互相競爭,代替舊的黨爭。

      這不再是代表某個人,或是某個利益集團,而是代表某個思想。

      這種容納多個利益集團的派系,他們之間互相競爭,更容易被皇帝掌控。

      這種競爭是良性競爭,很難出現一家獨大,超越皇權的情況。

      大華帝國現在的思想很混亂,也不利於帝國的穩定。

      百家互相競爭,形成幾大主流思想,也有利於帝國的穩定。

      皇帝蘇河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這才在大朝會推動新的百家爭鳴。

      他根本不怕百家爭鳴會失去掌控,某一家吞併所有流派。

      哪怕是儒家一家獨大,也有理學心學等派系。

      更何況法家等學說,在持續的壯大,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手中的利益。

      無論事情發展到哪個方向,他都不會比大臣結黨營私,形成黨爭更加惡劣。

      皇帝蘇河沒有忘記,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激烈的黨爭。

      大明東林黨擊敗所有黨派,失敗者利用閹黨對抗東林黨。

      等到閹黨也失敗,東林黨一家獨大無人可治,大明也就步入了死亡的倒計時。

      皇帝蘇河決不允許,東林黨這種自私自利的黨派,出現在大華帝國。

      ()

      1秒記住網:.

      



    上一頁 ←    → 下一頁

    都市血狼大主宰修真界敗類總裁的私有寶貝神話版三國
    極品美女校長網遊之逆天戒指大唐神級駙馬和嫂子同居的日子老衲要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