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從戲曲大佬到天王巨星» 第402章 我,裴琰之,不需要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從戲曲大佬到天王巨星 - 第402章 我,裴琰之,不需要字體大小: A+
     
        裴琰之笑著說道,“這個要改詞可不是隨便就改的,而且這個要改可不是只改成刀就行了,這四句你都得改,因為這個劍是‘言前轍’,而這個刀是‘遙條轍’,這是我們戲曲里的轍口,我們有十三道大轍,每個轍口出一個字,總結下來就是十三個字,‘俏佳人扭捏出房來,東南西北坐’,這個就比較好記了。所以,這個轍口變了,詞肯定都是要改的,但是,人家譚鑫培先生唱到這里的時候,就是一扶腰間的寶刀,開口唱。”

        “過了一朝又一朝,

        心中好似滾油燒,

        父母冤仇不能報,

        腰中空懸雁翎刀。”

        一段精彩的譚派西皮流水,引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這個掌聲不僅是送給裴琰之的,更是送給那位臨場不亂的譚鑫培大師。

        裴琰之笑著說道,“所以,怹從這個‘言前轍’變成了‘遙條轍’,這就是那個時候大師們的臨場發揮,這種事情有很多,那個時候的現掛比現在多太多了,過去的時候臺上臺下什么事都會發生,所以要求演員的應變能力一定要強,臨危不亂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要說我們京劇演員啊,跟其他的職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別的不說,就說這個上臺之前的這個準備工作,你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來,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叫做飽吹餓唱,我看到臺下有不少點頭了,看來是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什么意思呢,顧名思義啊,飽吹,如果你是吹嗩吶啊,吹笛子啊這一類的,一定要吃飽了,你才有力氣去吹,而我們的唱呢,不管是唱戲,還是唱歌,都是要空腹,或者說少吃點!”

        臺下的觀眾用古怪的眼神看著裴琰之,眼中的意思是,你自己是個什么玩意,你自己不清楚嗎?

        裴琰之也是看出了大家的意思,不由得尷尬的咳嗽了一聲,說道,“但是這個東西呢,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啊,比如說我!”

        臺下的觀眾一起噓聲四起,現場的氣氛非常的活躍。

        因為裴琰之的一些后臺的照片被放出來之后,很多他的個人習慣也被大家掌握了,這個上臺之前吃牛排的這個習慣,是真的讓所有人好奇,不光是普通人好奇,就連京劇界的同行們都是震驚不已,因為在京劇界,眾所周知,梅文玖大師在上臺之前也是喜歡吃牛排,沒想到裴琰之也是,果然是天生的一對師徒,因為梅文玖大師的徒弟,還真沒聽說還有誰喜歡上臺之前吃牛排的。

        當梅文玖大師知道裴琰之竟然還有這個愛好的時候,也是笑逐顏開,說道,“琰之這孩子,英果類我!”

        這句話一出,裴琰之在梅派的地位頓時就不一樣了,“英果類我”這四個字可是來歷不凡,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評價自己的三兒子吳王李恪的時候,就說“英果類我”。

        裴琰之笑著說道,“大家都知道我跟我梅師傅兩人都喜歡在上場之前吃牛排,這是個例,算是個人愛好吧,但是我們也不是大吃大喝,吃得也不多,墊吧一下就行了,因為你不管唱戲還是唱歌,用的都是丹田氣,如果你吃的太飽的話,你的氣就出不去了,到了胸腹這里都被擋住了,很容易打嗝,演員在臺上打嗝,那就完蛋了。

        有人聽說過,我韓師父上臺之前喜歡吃蘋果,之前我還沒拜師之前我也聽過,不過我一直以為怹老人家就是把蘋果削了皮,然后切成小塊的吃,誰知道,人家就是直接把蘋果洗洗,也不削皮,直接張嘴就這么吃,我拜師之后,跟怹老人家一起唱戲的時候,見了一次,我就問,要不我給您削個皮,人家就說,這個蘋果的營養啊都在皮上,削了皮還吃什么啊,接著我就問,您吃這個蘋果是為了潤嗓子嗎,因為這個接下來就該唱戲了,我韓師父哈哈大笑,說,潤什么嗓子啊,你吃一個試試。”

        裴琰之的桌子上就擺著一個盤子,里面是一個大大的紅富士蘋果,很誘人的樣子。

        裴琰之伸手就把蘋果拿起來,說道,“這個蘋果我已經洗過了,現在我吃給大家看!”

        臺下的觀眾一臉黑線的看著臺上這個“放毒”的家伙,誘人的大蘋果,你自己吃,請你做個人吧!

        裴琰之長大嘴巴,一口下去,咬掉了好大的一塊,吃的是汁水四濺,真是一個好蘋果。

        臺下有些人還以為裴琰之這是要給蘋果做廣告呢,不由得有些皺眉。

        裴琰之將這一口蘋果咽下之后,把剩下的蘋果放回到托盤,拿起旁邊的方巾擦了擦嘴角和手上的汁水,笑著說道,“剛才大家看出來我吃這個蘋果的作用了嗎?”

        這一下,大家都愣住了,因為剛才大家雖然都在看他吃蘋果,但是大多數人的心里都是很不爽的在大罵這個放毒的家伙,誰知道裴琰之竟然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看著所有人都是一臉的茫然,裴琰之笑著說道,“當時我韓師父讓我吃了個蘋果,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其實吃蘋果不是為了潤嗓子,而是為了打開你的后槽牙,因為不管是京劇還是其他的曲藝類的行業,打開后槽牙說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有機會了大家都可以試一試。”

        裴琰之看著下面的觀眾很多人都不自覺的開始張嘴,做咬合狀,不由得微微一笑。

        裴琰之笑著說道,“剛才說的飽吹餓唱,其實基本上每一個唱戲的上臺之前都不會吃太飽,我也一樣,雖然吃牛排,但我也不會直接吃的撐的走不動了,那上場,萬一直接吐了多惡心人啊!其實每個人上臺之前都有自己的一些準備工作,第一是習慣,第二呢,其實就是儀式感,我們京劇演員講究規矩,更講究儀式感。

        這是上臺之前,而我們京劇演員下了臺之后,基本上所有的京劇演員都會干一件事,就是宵夜!”

        臺下的觀眾們都是一愣,啊,宵夜,還所有京劇演員都會這么干,不會吧,是不是因為你是個吃貨,所以你就把所有人都拉進來啊!

        裴琰之看著下面狐疑的眼神,笑著說道,“你們還別不信,我前面都說了,飽吹餓唱,餓著肚子唱戲,唱完戲了,肯定要吃飯啊,這有什么問題嗎。而且你們還別不信,整個京劇界,你去問,哪個京劇演員不是吃貨,尤其是那些女演員啊,你去問,來多吃點,如果這個女演員說,不行,我減肥,這個人絕對不是角兒,因為你唱戲的人減肥,就說明你不用功啊,你見過有幾個唱戲的人是大胖子的,每天你都得練功,吃的那點飯幾個跟頭都沒了。

        像我師爺梅蘭方先生,不僅自己會吃,而且還有鼎鼎大名的梅府家宴,就在現在的翔鳳胡同,占地1000平方米,是環境優美、曲徑通幽的三進院,原是清朝一個貝勒爺的側福晉的私宅,光一棵棗樹就有240年的歷史。后院有一塊拴馬石樁,據說是明朝的老物件了,我梅師傅把我師爺當年用過的餐具、手搖攝像機、手搖照相機等物品都拿到這里,那里就跟個小型梅蘭方博物館一樣。

        這里面的廚師全都是當年梅先生家廚的傳人,里面的菜色全都是當初梅先生家傳的六百道菜,最著名的就是‘鴛鴦雞粥’,當年梅先生每日必飲此粥,如果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去嘗嘗,絕對物有所值。”

        臺下的很多觀眾還真沒聽說過“梅府家宴”,頓時興致高了起來。

        有個女孩子問道,“裴老板,梅府家宴貴嗎?”

        臺下的眾人也都是眼睛一亮,對啊,這個價錢是多少呢,要是一桌好幾萬,那就算了。

        裴琰之笑著說道,“因為是家宴,所以不接受點菜,只能預訂,到時候會根據你來人的多少和季節,給你做一桌子冷熱葷素搭配的菜樣,價錢不貴,人均二百到一千五吧!”

        臺下的不少觀眾們眼中露出了一絲喜色,京城這地方,這價錢還行啊,吃不起人均一千五的,二百的還是可以的啊!

        裴琰之笑瞇瞇的說道,“剛才跟大家說了一下我們梨園行前臺后臺的一些規矩,接下來我要說一些其他的規矩,現在咱們這個網絡直播很多啊,尤其是這個打賞的功能,不過我的直播間我就直接把這個打賞的功能給取消了,說到這個打賞啊,我們京劇界從古至今都有著這樣的形式,只不過現在跟過去的打賞方式不一樣了,現在都是上花籃,送花,送小禮物,過去可是直接讓臺上扔東西,上一期我也說過這個,當時就有觀眾說給我扔塊板磚,啊,氣得我啊,下臺之后,我就給了他一板磚,結果,這次他沒來吧,所以,希望你們以后說話注意一點,我可不是什么好惹的!”

        看著裴琰之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臺下的觀眾都是笑得前仰后合的。

        裴琰之正兒八經的說道,“我這個人是不提倡我的粉絲給我打賞的,因為現在買一張戲票就已經很貴了,你已經買票來支持我了,這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而且這個打賞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爭端,就像你打賞了一百塊,別人打賞兩百,你覺得沒面子,你下次打賞五百,他就打賞一千,這種競爭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很不好,容易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不論是我的直播間,還是我的演出,我希望大家來就行,別送東西了,太破費了!”

        看著這么寵粉的裴琰之,臺下的顏粉們也是激動不已,這樣的偶像才值得我們去追捧。

        裴琰之站起身來,微微躬身,說道,“我們京劇界有這么句話,叫做沒有君子不養藝人,我們一直都說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句話,我從小的時候,父親和師父都這么說,我一直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現如今,自己當上了班主,終于知道了,作藝的不容易啊,各位,真是指著各位的每一張票錢養家糊口,所以,在這里,裴琰之代表雙慶班的各位演員,給我的衣食父母們鞠一躬,多謝大家的抬愛,希望大家一直支持我們!”

        臺下的觀眾都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鼓掌叫好。

        裴琰之緩緩坐下,笑著說道,“在我們梨園行,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規矩,過去的時候,京劇演員很少會在一個地方一直唱戲的,我之前也說過,京城學藝,津門成名,魔都賺包銀,也就是說全國各地你都要去,尤其是那些大的地方,我們叫大碼頭,而到了這些大碼頭之后,我們有一個規矩,叫做拜碼頭。

        拜碼頭這個行為非常的重要,應該是我們京劇演員出門唱戲的第一要素,比如說,前年我跟師姐李正素一起去洛杉磯演出的時候,到了那第一件事,就是要拜訪當地的華人商會,不過因為梅蘭方京劇團一直跟華人商會有合作,所以當時很順利,但是我聽說過,有一個京劇團也想要打開美利堅的市場,但是他并沒有跟華人商會談妥,結果去了之后,鎩羽而歸。

        在過去,京劇界有幾個大碼頭是必須要去的,首先就是京城,然后津門,魔都,江城,有很多人不知道江城的重要性,畢竟這是鄂省的省會,而且還是當年中華民國的臨時首都,重要性可見一斑。

        現在好比說我要離開京城,到什么地方去唱戲,就好比說到魔都吧,現在就不叫拜碼頭了,就是開個發布會,意思就是打點一下當地跟我這個演出相關的一些關系,比如說,媒體的朋友,還有一些京劇界的朋友,我師父的朋友,這個意思就是各位,我來了,請大家捧場,有錢的捧個錢場,有人的捧個人場。

        但是在過去的時候,拜碼頭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不是開發布會,那是要正兒八經的到當地的那些大富豪,大混混的家中,規規矩矩的上拜帖,拜碼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上一頁 ←    → 下一頁

    前任無雙重生之大設計師重生之天運符師神話武林英雄聯盟之誰與爭鋒
    都市之惡魔君王女總裁的神級傭兵穿越財富人生天相神醫十里紅妝:明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