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尊師孔仲尼» 第173章 自作孽,不可逭(三K二)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尊師孔仲尼 - 第173章 自作孽,不可逭(三K二)字體大小: A+
     
        宰予隔著老遠看到這個陣勢,趕忙命令停車。

        他站在車上先是清點了一下城門前的樂師與舞者人數。

        剛剛數完,宰予的臉就綠了。

        駕車的申棖也嘀咕道。

        “四十八人,這是諸侯所用的六佾啊!杞子自己用這個規格倒是沒有問題,可如果拿來迎接咱們,那就……”

        子貢則閉上眼睛聆聽著悠悠傳來的樂聲,很快就分辨出了是哪首曲子。

        “他們奏的是《大夏》。”

        《大夏》是大禹時期所作的樂章,原本的作用是為了歌頌大禹治水的功績,周王室偶爾也會在祭祀時選用這首曲子。

        杞國作為大禹的后人,他們奏《大夏》也沒什么問題,但宰予能不能受卻是個問題。

        宰予本以為他第一次作為主使出訪,應該會是輕松加愉快。

        誰能想到,杞子居然一上來就給他出了個難題。

        這小子是成心要搞我,還是……

        宰予轉念一想,再聯系到杞國近年來發生的變化,以及杞子先前對他屢屢獻殷勤的行為,好像有點明白過來了。

        現如今的這個杞子,并不是通過和平方式繼承君位的。

        而是在三年前,通過弒兄的手段上位的。

        弒兄、弒父、弒君這樣的行為,雖然在這個年代并不鮮見。

        但你既然做了,也要做好隨時承擔后果的準備。

        因為這樣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周禮中親親相愛、尊卑有別的準則,所以你干出這種事,就等于授人以柄,給了鄰國合理的戰爭理由。

        從前沒有戰爭理由,各國想扁杞國,還得生搬硬套找點借口。

        比如不敬天子、貢品太差、朝拜不及、國君無德之類的。

        現在杞子犯了這么大的事,各國想要討伐他,簡直是名正言順,這理由正當的,就好像真的是來主持正義的一樣。

        杞子應該是自己也知道這個國君的位子來的不大光彩。

        但偏偏他又沒有實力去和鄰國掰手腕,因此要想坐穩君位,只有一種辦法。

        官方一點的說法,叫做通過靈活的外交手段在強鄰間進行斡旋。

        通俗一點的說法,叫做硬舔。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杞子應該舔的不錯。

        至少他上位這三年來,齊國和魯國都暫時沒有動他的意思。

        只是沒想到這家伙居然如此拉的下臉,舔兩國的國君和世卿還不算完,就連我這個菟裘大夫他都要舔。

        不過杞子敢舔,宰予可不敢收。

        三桓敢在家里跳天子才能用的八佾,那是因為他們在魯國根深蒂固,就算用了別人也不敢說什么,說了他們也可以不聽。

        但以宰予現在的實力,可不敢有半點逾越。

        如果他大大咧咧的接受了,一旦這事兒傳回國內,雖然國君他們不至于因為這點事治宰予的罪,但他在魯國先前積攢下來的名聲可就全完了。

        遵禮好樂這四個字,是宰予在魯國的立身之本,也是夫子教導學生的守則。

        一旦逾越,那么他在魯國的輿論體系中的評價就會急轉直下。

        說白了,如果他自己都不守規矩,以后還怎么拿修訂版《周禮》去制裁別人呢?

        不管是做生意,還是立法令,最重要的就是信譽。

        一旦失信,這是付出多少東西都挽回不了的損失。

        宰予想通了這個道理,于是便沖子貢微微搖了搖腦袋。

        子貢也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便命令御者策馬上前,由他這個副使先去與杞子交涉。

        杞子站在臨時搭起的高臺上眺望遠方的魯國使團,然而卻只見到一輛車駕緩緩駛來。

        子貢的車駕還未等到近前,他便命令停下馬車,然后遙遙的向杞子拜道。

        “魯國副使,掌交端木賜,拜見國君。”

        杞子聽到子貢的話,笑著問道:“端木子為何不靠近些說話呀?”

        子貢聞言,面色板正的回道:“這是因為外臣有罪過,所以不敢靠近。”

        “啊?”杞子疑惑道:“您何罪之有呢?”

        子貢抬手掃過一眾樂師,回道:“外臣奉受君命,擔綱副使的職務,出使國外。

        身為使團的副使,我本應事先打探清楚貴國的日程安排,將我國使團的人員身份與到達時間預先通知給您。

        然而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險些使得您違反禮儀,以諸侯的禮儀去接待了我國的大夫。

        外臣犯下大過,罪無可赦,還請您責罰。”

        杞子聽到這話,臉色也變了。

        不過他不是氣的,而是嚇得。

        他從前沒有與宰予打過交道,以往給魯國送禮,都是和三桓、陽虎等人接觸。

        而這些人的德行也是眾所皆知了,他們自然是怎么高興怎么來,禮數的規格越高越好,越僭才越能說明杞國對他們的恭維。

        有了和三桓他們打交道的經驗,很難不讓杞子把魯國的卿大夫們當成一群蟲豸。

        所以在得知宰予即將造訪的消息后,杞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出城相迎這一招。

        其實他一開始是打算出城三十里相迎的,但杞子轉念一想,如果他對宰予就用了這一招,那以后三桓來了,他又該用什么樣的形式去迎接呢?

        總不能再出城六十里吧?

        況且,如果真出城六十里的話,那不得跑到魯國的地盤里去了嗎?

        杞子聽完了子貢的話,說道:“唉呀,這怎么是端木子你的罪過呢?

        兩國距離遙遠,使者傳遞消息有所出入,也在情理之中。”

        子貢俯身道:“既然您不愿責罰我,那就請您赦免我的罪過。”

        杞子忙問道:“寡人該怎么赦免您的罪過呢?”

        子貢抬起頭,揮袖掃過眼前的樂師、舞者,朗聲道。

        “請您先回到宮中,向臣子們下達命令,令他們撤去六佾之舞,平息《大夏》之聲,再派遣賢能的大夫,來迎接我國的使團入城。

        這樣一來,我的罪過就能被您赦免了。”

        杞子聽到這段話,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放了下來。

        還好,魯國的使者應該沒有生氣。

        如果生氣了,說的話也不可能這么給他留面子了。

        杞子聞言,先是朝子貢拜謝:“蒙受您的指教了。”

        子貢聞言,笑著向他拜別,隨后便調轉車頭回去報告了。

        遠處的宰予見到聚集在城前的人群漸漸疏散了,也終于松了口氣。

        他正想要下令入城,忽然聽見公輸班童稚的嗓音傳來。

        “夫子,你為什么不愿接受這樣的禮儀呢?”

        趙毋恤的聲音也緊跟著響起:“我記得您從前說過,執掌國家的君主,要敬重賢人,這樣就可以遠離禍患了。

        現在夫子您是天下少有的賢人,而杞國又這么敬重您,您不愿接受他們的禮遇,這是不愿幫他們免除禍患嗎?”

        宰予眉頭一皺向后看去,這兩個小子居然躲在馬車上用來裝禮物的大箱子里。

        “欸?你們什么時候跟來了?這個時間,你們不是應該在鄉校上課嗎?

        還有臉笑!逃課!逃課你們有什么好笑的?”

        公輸班腆著臉道:“鄉校的課程,怎么能比得上您的教導呢?

        我們同夫子去了一趟齊國,學到的東西,就比在鄉校里三個月學到的還多。

        如果能再同您來一趟杞國,那還不得抵得上半年的學習嗎?”

        宰予正想開口讓公輸班這個厚臉皮的小子開口背《詩》,誰知趙毋恤又發問了。

        “夫子,您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您為什么不愿接受杞國的禮遇呢?”

        宰予望著趙毋恤那一臉期盼的樣子,也不好對小孩子說的太明白,只能回道。

        “做君主的自然應該禮賢下士,但做賢人的又怎么能不謙虛謹慎呢?

        《易》中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一個人只要抱著謙虛不自滿的態度,天地鬼神們都會幫助他,那么無論到什么地方還愁不得志嗎?

        接受杞國的禮遇,這看上去像是件好事。

        但須臾之間,又有可能變成壞事。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從前,商紂的時候,麻雀在城墻的角落里生出一只烏鴉。

        商紂命人占卦,卜人說:大凡小動物生出大動物,國家一定風調雨順、太平康樂,君王的名聲也會傳揚到遠方。

        商紂聽說這件事后,沾沾自喜于麻雀帶來的福份,再也不去治理國家了。

        所以橫暴沒有限制,國外的侵犯也就來了,殷國于是被滅亡了。

        這就是明明得到福兆反而釀成了禍患的例子。

        而在殷商武丁時,先王的仁政喪失了,刑法也廢馳了。

        有一天,武丁的廷堂中居然長出了一棵桑榖,這顆桑榖七天就長成了一人合抱那樣粗大。

        武丁命人占卜,卜人說:桑榖是野外生長的植物,然而朝廷里長出野生植物,估計是要亡國了。

        武丁感到害怕,于是時時警醒自己,小心謹慎地地修養自己的德行,施行先王的仁政,幫助滅亡的國家復興,延續其他家族斷絕的傳承,啟用隱居的賢人,闡明尊敬老人的方法。

        三年以后,天下大治,萬國來朝。

        遠方的國君因語言不通要經過翻譯才能來朝見的,就有六個國家。

        這就是得到禍兆,然而卻修養德行,結果反而得到福氣的例子。

        像是麻雀生出烏鴉,庭院長出桑榖,出使國外卻受到不合規格禮遇,這都屬于異常的情形。

        商紂與武丁的例子還歷歷在目,身為士人君子,又怎么敢見到福兆便直撲上去,而不考慮它背后所隱藏的禍患呢?

        況且,以大夫身份去接受諸侯的禮遇,這本就是逾越本分,我又怎么敢不考慮其中的是非曲直,而坦然接受呢?

        《書》中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毋恤啊!這句話,你可千萬要銘記在心啊!”

        趙毋恤聽得一愣。

        為什么夫子只把這話對我說,而不對班說呢?

        他想不明白,不過還是很懂禮數的俯身接受道:“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您的教誨,毋恤記下了。”

        ------題外話------

        作者一直追隨讀者的腳步,嗅聞他的行蹤,但尚未下定決心,給他最后一擊。

        ——節選自《宰予日記》

        7017k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打滿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的女友是聲優極品修真邪少斬龍都市極品醫神六零小甜媳
    重生棄女當自強武俠世界大穿越抗日之川軍血歌隔墻有男神:強行相愛1誘婚試愛:總裁老公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