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尊師孔仲尼» 第105章 孔子論政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尊師孔仲尼 - 第105章 孔子論政字體大小: A+
     
    一秒記住【新】 ,!    說話的幾人都是被三桓招攬至門下治理地方的。
        看他們如此急不可耐想要詢問為政方法的樣子,顯然是和孔忠差不多,這幾個月被繁雜的政務折磨的不輕。
        他們有的抱怨政務太多,有的則嘆息事務棘手,有的則在抗議地方勢力不聽號令。
        而孔子聽到他們的問話,也不直接回答,而是微笑著說道:“不齊。”
        宓不齊立刻起身行禮:“夫子。”
        “你與他們同樣是治理地方,你難道沒有遇到這些問題嗎?”
        宓不齊笑著搖頭:“或許是我比較幸運,所以并沒有遇到這些。”
        此話剛一出口,便有同學問道:“難道你治理的地方,政務不多嗎?”
        宓不齊搖頭道:“政務很多,但是我在鄉里發現了五個比我更加賢能的人,我任用他們幫我治理地方,所以做起事來尤有余力。”
        孔子聞言點頭笑道:“治理地方,在于選賢任能。”
        可這話剛說完,又有弟子質疑道:“我也知道鄉里存在賢人,但我同樣任用他們,不止沒有將政務處理的更妥當,反而還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后來才發現,原來是這幫人勾結鄉里的豪族,攪亂鄉里的秩序,敗壞當地的風氣。光有才能,如果品行不端的話,又怎么任用他呢?”
        孔子聞言,又笑著點頭道:“選賢任能,在于辨別忠奸。”
        宓不齊聽完,笑著回道:“品行不端的人,的確不能任用。只不過,我湊巧得知了鑒別品行的方法而已。”
        一說到這里,學生們紛紛來了興趣:“你怎么鑒別的?”
        宓不齊道:“我上任的時候,正巧碰見我的朋友陽晝。
        當時他正坐在河邊釣魚,于是我就下車向他道別,順便詢問他有沒有幫我治理地方的建議。
        陽晝說:我的出身卑賤,地位低下,所以不懂得治理之道。但我垂釣多年,可以送給您一些釣魚的經驗。
        我覺得好奇,于是便向他請教。
        陽晝說:釣魚時,剛剛放下魚餌,馬上就迎過來吞食的是‘陽橋魚’,這種魚,肉薄而味不美。而繞著釣餌游來游去、欲食又止的,叫做魴魚,這種魚才是肉肥味美的魚。
        我剛開始并不能領會陽晝的意思。
        但后來,我的馬車走到距離鄉里還有三五里距離的時候,我發現鄉里的一些小吏居然就站在半途之中迎接我。
        這時候我才明白,這些人便是陽晝所說的那種陽橋魚啊!
        經過這件事以后,我就對鄉里官吏的品行有了初步的判斷,在考察了所有人后,終于選出了五位品行與才能俱佳的人,協助我處理政務。”
        孔子聽完這段話,禁不住笑著連連點頭:“以小見大,喻理于魚。不齊啊!你應該好好的感謝那位指點了你的釣叟,他才是真正的賢人啊!
        當年太公可以從垂釣中領會出治理天下的道理,你的這位朋友就算無法治理天下,但他的才能也足以用來治理國家了。
        至于不齊你啊!懂得任用賢人,同樣是可以治理國家的人才啊!
        從前堯舜治理天下,都是一定要訪求賢人來輔佐自己。
        這些賢人,是治理天下的關鍵。
        而你與能夠賢人結交,又可以選賢任能。
        可惜啊!你治理的地方實在是太小了,就算讓你做督管城邑的大夫,你大概也是可以勝任的吧!”
        學生們聽了孔子的話,都對宓不齊報以羨慕的目光。
        畢竟夫子可是很少這么夸贊學生的。
        能夠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實在少有。
        唯獨子路聽了孔子的話,不僅沒有羨慕,反而直犯迷糊。
        “夫子,這話不對啊!”
        孔子問道:“哪里不對了?”
        子路道:“從前您在齊國時,齊侯向您詢問治國的道理,您說治國在于節省財力。
        前陣子國君召您詢問治國之道,您說治國在于了解臣子。
        楚國的葉公造訪我國時,向您詢問治國的道理,您告訴他治國在于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前來依附。
        現在您又贊賞子賤和陽晝的觀點,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孔子本想回答,但他思索了一會兒,卻突然笑著點名宰予:“予啊!你來為仲由回答這個問題吧。”
        宰予突然被孔子叫到名字,嚇得渾身一激靈。
        子路問的不是您嗎?
        怎么這里面還有我的事?
        可宰予轉念一想,突然就明白了夫子這么做的意圖。
        于是他笑著應道:“夫子說過: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治理國家,哪里有什么不變的方法呢?只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妥善的去處理就行了。
        夫子之所以勸齊侯節省財用,是因為齊侯生活奢靡,他在國內興建樓臺水榭,修筑園林宮殿,沉迷聲樂。
        甚至可以征收百姓三分之二的收入,供自己享樂。所以,夫子才規勸他,說為政的根本在于節財。
        而楚國國土廣袤而民眾稀少,但他們又頻發的發動戰爭,不斷地向外征討,民眾不堪其擾,無法安心在此居住,所以夫子勸誡葉公當政后,應當讓近處的人高興,讓遠方的人來依附。
        而我們魯國,呃……國內形勢比較復雜,群臣中奸佞橫行。
        在內,他們相互勾結愚弄國君。在外,他們排斥諸侯賓客,遮蓋國君明察的目光,掩蓋國君耳邊的忠言,所以說為政在于了解大臣。
        這三個國家的情況不同,所以應該因地制宜,靈活的采用不同施政策略,才能使得國家得到治理,讓民眾安居樂業。”
        子路聽完,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樣啊!”
        孔子笑著說道:“我平時讓你們讀《詩》,就是為了讓你們學習其中的道理。
        《詩》中說:喪亂蔑資,曾不惠我師。
        這說的就是因為奢侈無度,導致國家動亂的情況。
        《詩》中說:匪其止共,惟王之卬。
        這說的就是奸佞當道,引發國家禍患的情況。
        《詩》中說:亂離瘼矣,奚其適歸。
        這說的就是頻繁戰爭,讓百姓不得不逃離的情況。
        所以說,讀書又怎么能只讀它的表面呢?你們更應該看到它背后隱藏的道理啊!”


    上一頁 ←    → 下一頁

    隨機懲罰一名幸運觀眾洪荒歷異界極品紈?我修的可能是假仙我統領狐族那些年
    一劍獨尊大王饒命網遊之倒行逆施外室女民國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