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交易千年後,開局百萬桶石油» 第二百一十三章 立項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交易千年後,開局百萬桶石油 - 第二百一十三章 立項字體大小: A+
     

    在和許老、陳老之前的聊天中已經確認好了,上面會全力支持江凡的工作,並且將中航發研究院交由江凡統一調度指揮。

    中航發研究院是國內研究發動機最權威的機構,包括了:

    航發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代號:606所);

    航發株洲動力機械研究所(代號:608所);

    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代號:624所);

    航發貴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代號:649所);

    航發帝都航空材料研究院(代號:621所);

    這5個單位,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包含了航空發動機研發所有主要的環節,算是精銳了。

    江凡把自己的凡實驗室也納入其中,和帝都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同更快地推進隔熱材料『星岩』的研製。

    因為青年人關於千年前航發的資料在人工智慧災難中被毀,所以自然也就沒法製作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貼片了,江凡便首先找中航發研究院院長聊一聊,大概了解一下目前航發的狀況。

    院長給江凡也做了解答:「航發從研發角度主要是大飛機發動機和戰鬥機發動機,絕大多數都是渦扇發動機,其中大飛機發動機屬於大涵道比發動機,油耗更低,適用於低空低速飛行,也就更適合客機或者運輸機。

    而戰鬥機發動機則是小涵道比發動機,耗油,但適合高空高速飛行,也就更適合戰鬥機。

    而在航空項目所有的研發成本中,發動機的研發成本佔到1/4,所以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塊,而且不是你投入成本就能研發的出來的。

    發動機的研製很難,別的不說,光就工藝這塊,那麼點小的空間,上萬個零件,加工精度達到微米級甚至納米級,而且技術原則是零容錯,光這一點就是名副其實的工程科學的極限挑戰。

    當然,其難點遠不止這個,一台民用發動機要求穩定工作3萬小時,不能出一點故障,這就要求必須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而且渦輪的轉速非常快,要達到每分鐘一萬五到一萬六的轉速,轉動的葉片,它的離心力相當於葉片本身的1萬倍,而且這個時候發動機葉片是處在極高的溫度下運轉的,這對於葉片材料又有著極高的要求。

    還有它的內部溫度非常高,要超過1700度乃至更高,所以冷卻系統和隔熱材料需要能夠在數萬小時的長期狀況下保證其不出現變形及其他故障。

    這種種難度都集中在體積不算特別大的航空發動機內部,其難度可想而知,也無怪把它稱作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院長說完航發製造的難度,又說了我們目前的狀況:「戰鬥機方面,我們目前j20搭載的是渦扇10,也就是太行發動機,推力在12到14噸,而我們最新研製的渦扇15,也叫峨眉發動機,推力預計達到16到18噸。

    但對比對方,別人已經裝備f35的f135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25噸,所以離別人還有很大的差距。

    民航的大飛機發動機差的就更多了,我們最好的長江-1000大飛機發動機,推力大概在13到14噸,而別人的ge9x已經到了61噸的推力,四五倍的差距,任重而道遠啊。」

    「有辦法逆向嗎?」江凡問道,逆向工程可是我們最擅長的。

    院長搖搖頭:「很難,我們可以通過逆向知道發動機的原理和結構,事實上我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但更細節的,比如公差你就不知道,就好像你看到別人買的肉,稱了以後是10.3斤,

    你跑去菜市場也和師傅說要買10.3斤的肉,師傅會問你10斤行不行,或者十斤半行不行。

    你說不行,我看別人稱的就是10.3斤,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師傅會說你故意找茬。

    而事實也是如此,別人當初提給加工時說的可能就是10斤,但給了工廠可以正負0.5斤,但你不知道,就只能揪著10.3這個數值,其實10斤反而是更準確的。

    這還是只是其一,另外你雖然能研究出結構,但你並不知道各種部件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用了哪些合金,配比是怎麼樣的?

    就算你做理化分析能大概分析出這些,別人在製作過程中用了什麼工藝,什麼時候熱焊,溫度是多少度,什麼時候冷卻,這些你全部不知道。

    就好比給你一道名廚做的菜,你能嘗出其中用料,但不知道別人的火候,什麼時候放的什麼調料,你一樣是復現不出來。」

    江凡算徹底理解了,咱們經常以自己擅長逆向沾沾自喜,別人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東西,只要讓咱們得到一個樣品,咱們就能夠把逆向出來。

    這在初期是好用,反正大差不離做了好像也能用。

    但當發展到中後期,各種精度都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后,這種玩法就玩不轉了,沒有原始圖紙,差一點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整個都不能用。

    江凡感謝了院長,後面便是項目的立項,制定目標、計劃和人員安排。

    不過對於他們這個項目,還多了一個前置環節,就是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的學習,江凡將從青年人那裡獲取到的相關航發相關的基礎技術和工藝資料分發到不同部分,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理解。

    但過了一周后,院長過來和江凡溝通,學習的效果似乎並不是特別好。

    主要是資料內容太多了,航發涉及的領域本來就多,包括:

    電氣電子,工程熱物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機械、密封、自動控制、複合材料研究等。

    這麼多內容,每一項又都出現了很多新的知識點和技術提升,很難在短期內消化。

    就好像對一個初中畢業水平的學生,突然把高中3年的所有課程全部塞給他,讓他2個月內消化完,難度太大。

    雖然也做了很多分工和互助,讓他們各自負責一塊,學完給其他人講解來提升效率。

    但一方面即使這樣每個人分到的內容依然很多,另一方面他們擅長的主要是研究,並不擅長體系化地給別人講解,畢竟不是老師,所以在時間壓力很緊的情況下,這種互教的方式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江凡了解后也覺得是個問題,畢竟都畢業一些年了,不像在學校那會兒吸取新知識,尤其體系化地吸取大量新知識的能力很強。

    工作后更多的是對於已有技術的不斷打磨提高和創新,對於大塊的新知識,尤其一下次衝擊進來這麼多要短期掌握,確實會產生不適應,況且還讓一群工科男學會了還要去教會別人,難為他們了。

    那怎麼辦呢?能不能找到他們熟悉的一些方式來讓他們快速掌握?

    江凡想到了!在和許老、陳老之前的聊天中已經確認好了,上面會全力支持江凡的工作,並且將中航發研究院交由江凡統一調度指揮。

    中航發研究院是國內研究發動機最權威的機構,包括了:

    航發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代號:606所);

    航發株洲動力機械研究所(代號:608所);

    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代號:624所);

    航發貴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代號:649所);

    航發帝都航空材料研究院(代號:621所);

    這5個單位,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包含了航空發動機研發所有主要的環節,算是精銳了。

    江凡把自己的凡實驗室也納入其中,和帝都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同更快地推進隔熱材料『星岩』的研製。

    因為青年人關於千年前航發的資料在人工智慧災難中被毀,所以自然也就沒法製作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貼片了,江凡便首先找中航發研究院院長聊一聊,大概了解一下目前航發的狀況。

    院長給江凡也做了解答:「航發從研發角度主要是大飛機發動機和戰鬥機發動機,絕大多數都是渦扇發動機,其中大飛機發動機屬於大涵道比發動機,油耗更低,適用於低空低速飛行,也就更適合客機或者運輸機。

    而戰鬥機發動機則是小涵道比發動機,耗油,但適合高空高速飛行,也就更適合戰鬥機。

    而在航空項目所有的研發成本中,發動機的研發成本佔到1/4,所以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塊,而且不是你投入成本就能研發的出來的。

    發動機的研製很難,別的不說,光就工藝這塊,那麼點小的空間,上萬個零件,加工精度達到微米級甚至納米級,而且技術原則是零容錯,光這一點就是名副其實的工程科學的極限挑戰。

    當然,其難點遠不止這個,一台民用發動機要求穩定工作3萬小時,不能出一點故障,這就要求必須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而且渦輪的轉速非常快,要達到每分鐘一萬五到一萬六的轉速,轉動的葉片,它的離心力相當於葉片本身的1萬倍,而且這個時候發動機葉片是處在極高的溫度下運轉的,這對於葉片材料又有著極高的要求。

    還有它的內部溫度非常高,要超過1700度乃至更高,所以冷卻系統和隔熱材料需要能夠在數萬小時的長期狀況下保證其不出現變形及其他故障。

    這種種難度都集中在體積不算特別大的航空發動機內部,其難度可想而知,也無怪把它稱作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院長說完航發製造的難度,又說了我們目前的狀況:「戰鬥機方面,我們目前j20搭載的是渦扇10,也就是太行發動機,推力在12到14噸,而我們最新研製的渦扇15,也叫峨眉發動機,推力預計達到16到18噸。

    但對比對方,別人已經裝備f35的f135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25噸,所以離別人還有很大的差距。

    民航的大飛機發動機差的就更多了,我們最好的長江-1000大飛機發動機,推力大概在13到14噸,而別人的ge9x已經到了61噸的推力,四五倍的差距,任重而道遠啊。」

    「有辦法逆向嗎?」江凡問道,逆向工程可是我們最擅長的。

    院長搖搖頭:「很難,我們可以通過逆向知道發動機的原理和結構,事實上我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但更細節的,比如公差你就不知道,就好像你看到別人買的肉,稱了以後是10.3斤,你跑去菜市場也和師傅說要買10.3斤的肉,師傅會問你10斤行不行,或者十斤半行不行。

    你說不行,我看別人稱的就是10.3斤,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師傅會說你故意找茬。

    而事實也是如此,別人當初提給加工時說的可能就是10斤,但給了工廠可以正負0.5斤,但你不知道,就只能揪著10.3這個數值,其實10斤反而是更準確的。

    這還是只是其一,另外你雖然能研究出結構,但你並不知道各種部件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用了哪些合金,配比是怎麼樣的?

    就算你做理化分析能大概分析出這些,別人在製作過程中用了什麼工藝,什麼時候熱焊,溫度是多少度,什麼時候冷卻,這些你全部不知道。

    就好比給你一道名廚做的菜,你能嘗出其中用料,但不知道別人的火候,什麼時候放的什麼調料,你一樣是復現不出來。」

    江凡算徹底理解了,咱們經常以自己擅長逆向沾沾自喜,別人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東西,只要讓咱們得到一個樣品,咱們就能夠把逆向出來。

    這在初期是好用,反正大差不離做了好像也能用。

    但當發展到中後期,各種精度都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后,這種玩法就玩不轉了,沒有原始圖紙,差一點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整個都不能用。

    江凡感謝了院長,後面便是項目的立項,制定目標、計劃和人員安排。

    不過對於他們這個項目,還多了一個前置環節,就是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的學習,江凡將從青年人那裡獲取到的相關航發相關的基礎技術和工藝資料分發到不同部分,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理解。

    但過了一周后,院長過來和江凡溝通,學習的效果似乎並不是特別好。

    主要是資料內容太多了,航發涉及的領域本來就多,包括:

    電氣電子,工程熱物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機械、密封、自動控制、複合材料研究等。

    這麼多內容,每一項又都出現了很多新的知識點和技術提升,很難在短期內消化。

    就好像對一個初中畢業水平的學生,突然把高中3年的所有課程全部塞給他,讓他2個月內消化完,難度太大。

    雖然也做了很多分工和互助,讓他們各自負責一塊,學完給其他人講解來提升效率。

    但一方面即使這樣每個人分到的內容依然很多,另一方面他們擅長的主要是研究,並不擅長體系化地給別人講解,畢竟不是老師,所以在時間壓力很緊的情況下,這種互教的方式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江凡了解后也覺得是個問題,畢竟都畢業一些年了,不像在學校那會兒吸取新知識,尤其體系化地吸取大量新知識的能力很強。

    工作后更多的是對於已有技術的不斷打磨提高和創新,對於大塊的新知識,尤其一下次衝擊進來這麼多要短期掌握,確實會產生不適應,況且還讓一群工科男學會了還要去教會別人,難為他們了。

    那怎麼辦呢?能不能找到他們熟悉的一些方式來讓他們快速掌握?

    江凡想到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醫冠禽獸,女人放鬆點!首席的億萬新娘冷血女神們的復仇戀歌春暖香濃獨寵狂妻:我的特種兵老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逆鱗神醫小農民第一贅婿黃金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