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武俠仙俠 » 這個御史能處,有事他真噴» 第111章 立功,衝擊儒聖!東廠太監也有浩然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這個御史能處,有事他真噴 - 第111章 立功,衝擊儒聖!東廠太監也有浩然字體大小: A+
     
      第111章 立功,衝擊儒聖!東廠太監也有浩然正氣!

      十八名大儒獲得文位,開闢了文宮之後。

      其餘才氣更低一些的讀書人,一批又一批的拜李青得賜文位。

      足足一整天時間之後,現場六千多名讀書人,才全部開闢文宮成為了真正的儒道修行者。

      六千多個讀書人,除了十八名大儒文位之外。

      還有是三十五名讀書人獲得大學士文位。

      七十九名讀書人獲得翰林文位。

      八百多名讀書人獲得進士文位。

      這些人,都是大周三十年科舉以來,積攢下來的讀書種子!

      每一位都是當年科舉高中進士的讀書人,都是讀書人中的天之驕子。

      剩下的五千多名讀書人,也皆是秀才或舉人文位。

      這是一支非常龐大的且恐怖的力量。

      翰林文位,肉身堪比六品修士。六品修士,皆是以一敵千的存在。

      大學士文位,肉身堪比五品修士。五品修士,以一敵萬人不懼。

      也就意味著,一旦這些獲得翰林文位和大學士文位的讀書人,熟悉了儒道神通,孕育出了唇槍舌劍。

      七十九名翰林,能抵得上七萬九千大軍!

      三十五名獲得大學士,能敵三十五萬大軍。

      光是這一百一十四人,就相當於四十多萬大軍。

      更別提還有十八名大儒!

      大儒肉身,堪比四品修士,四品修士,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

      當然,現在讓這十八名大儒上戰場,絕對會慘死在蠻族的鐵騎之下。

      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是單純的擁有堪比四品修士的體魄。

      其餘儒家的種種手段,幾乎是一竅不通。

      就說同樣是四品修士的芪山王,隻身一人就能輕易斬殺這十八名大儒。

      「老師,已經統計好了,擁有浩然正氣之人,總共十四個。他們的身份信息,也都記錄下來了。」

      王琰和王薪兩兄弟,跑到李青身旁,遞了一份名單上來。

      名單上面,詳細的記錄這十四個人的各種身份信息。

      丞相司馬眕。

      稷山書院山長司馬鏡,同時也是司馬眕的堂弟。

      陽山書院山長王林甫。

      國子監祭酒孔嵬。

      清源王氏王珵。

      清源王氏王屹。

      清源王氏王琰。

      魯州孔聖世家孔德祥。

      青州劉家劉恆言。

      皇室宗親,並且在御史台擔任監察御史的武明霄。

      靖州阜縣縣令吳璋玉。

      南豫府趙昶。

      陽朔張子桓。

      芪山嚶嚶。

      這十四個擁有浩然正氣之人,除了四名大儒之外。

      其餘十個名額當中,竟然被清源王氏占了三個!

      清源王氏,一門三代代代狀元。這早已傳遍整個大周。

      可惜到了王琰這一代,只考取了探花,狀元被李青摘了去。

      沒能延續一門四代狀元的輝煌。

      但現在,更加讓王家滿載榮譽的是,王家祖孫三代,全都養出了浩然正氣!

      旁人對王家敬佩的同時,也不由感到無比羨慕。

      惟有王薪,躲在一旁瑟瑟發抖,不敢讓旁人看到自己。

      祖父,父親和哥哥都養出了浩然正氣,就他例外。

      這個對比太鮮明了,王薪丟不起這個人。

      「芪山嚶嚶?」

      李青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愣了一下。

      隨後看完王琰在上面記載的資料信息,更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這個芪山嚶嚶,竟然是一隻鸚鵡!

      他從小就喜歡讀書,芪山王拗不過他,特意高價請了人族夫子教他讀書。

      結果這隻鸚鵡精,後來參加科舉,竟然一路考到了二甲進士!

      這件事在二十多年前,還轟動了一時。

      沒想到一個喜歡讀書的鸚鵡精,竟然也能養出浩然正氣。

      李青按照名單上的信息,認真推敲和思索。

      思索為何養出浩然正氣之人,竟然如此稀少!

      足足六千多個讀書人,匯集了大周三十年來近乎所有高中進士之人。

      可以說大周三十年來讀書讀的最好的一批人,都在這裡。

      結果卻僅僅只有十四人養出了浩然正氣。

      這個比例讓人難以接受。

      聖院門口,李青傳授了所有開闢了文宮的儒道修行者一些戰詩詞,除了一些如同丞相之外,必須得留在朝中處理政務的身居要職的官員之外,其餘儒道修行者全都整軍待發,準備跟隨李青支援北境,前往滄瀾城鎮壓蠻族。

      看著眼前四千兩百名隨軍征戰的儒道修行者。

      李青滿臉肅穆的說道:「此去北境,事關大周生死存亡。望諸君勠力同心,一舉重創甚至殲滅蠻族大軍。挽大廈之將傾,救大周於水火。」

      四千兩百名儒道修行者,全都鬥志昂揚。

      高聲吶喊:「願隨夫子蕩平蠻族!」

      這些人當中,尤其以那些擁有翰林文位和大學士文位的讀書人最為激昂。

      而十名要出征的大儒,都不能用激昂來形容了。

      他們目光火熱,恨不得立刻上戰場殺敵報國!

      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他們都是新晉大儒。

      唯有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不斷往上晉升,成為二境大儒,三境大儒,甚至四境大儒!

      李青同樣心情激盪。

      讀書人的三不朽,他已經完成了立言。

      想要繼續往上走,就只剩下立功和立德了。

      教化萬民,無疑是最大的功德,立地成聖也不為過。

      但教化萬民太艱難了。

      其中的難度無法想像,也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

      至少在聖院遍布人族七國境內,李青才有了教化天下的基礎。

      而保家衛國,戰場立功,擊潰蠻族,同樣是一件巨大的功績。

      望著眼前鬥志激昂的四千兩百名儒道修行者。

      李青心中豪邁之氣頓生,豪情壯志的喊道:

      「當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者,捨我其誰!」

      這番話,在此情此景說出來,一語雙關,有兩種解釋。

      一是李青作為儒教開創者,當平治天下!

      二是平直天下者,舍在座之儒生其誰?

      四千兩百名即將出征的儒道修行者聞言,只感覺熱血沸騰。

      一時之間群情激盪。

      紛紛跟著大喊:「當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者,捨我其誰!」

      聲音傳至四方。

      周圍百姓聞言,也無不激動和嚮往不已。

      內心想要將自家孩子培養成讀書人的想法越來越堅定。

      即便是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儒教大軍開拔。

      從聖院門口出發,往盛京北門而去。

      此去平定妖蠻,建功立業!

      浩浩蕩蕩的儒教大軍,所過之處,皆受到沿途百姓敬仰的目光。

      「御史大人!」

      儒教大軍剛出盛京北門,就見魏搉領著一眾東廠番子和東廠廠衛迎了上來。

      魏搉走到李青面前,道:「御史大人,東廠已得到陛下同意。請御史大人帶領我等前往北境為國殺敵!」

      「國難當頭,我東廠亦想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盡忠報國!」

      魏搉身後上千名東廠番子和收編自散修的東廠廠衛,全都高聲吶喊:

      「盡忠報國!」

      「盡忠報國!」

      這一幕,看的無數送儒教大軍出征的百姓,暗中嗤笑不已。

      不少儒教修行者,心中也暗自鄙夷。

      一些沒卵子的閹人,有什麼資格高喊盡忠報國?

      讓這群人上戰場殺敵,實在是可笑!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李青竟然是滿臉鄭重的對這些閹人說道:

      「爾等雖然身體殘缺,卻心懷家國大義,有一顆盡忠報國之心,值得所有人學習!」

      「更難能可貴的是,爾等東廠宦官們,竟然有五十人胸前養出了浩然正氣!」

      話音落下,原本心中對這些東廠閹人不屑一顧甚至心生鄙夷的讀書人和百姓,一個個張口結舌,目瞪口呆。

      全都以為自己出現幻聽了。

      一群閹人,竟然養出了浩然正氣,這怎麼可能?

      聖院開闢文宮的讀書人,數量足足有將近七千。

      卻僅僅只有十四人養出了浩然正氣。

      而眼前這些宦官,區區數百人,連一千人都不到,竟然有五十人養出了浩然正氣。

      這根本不可能啊!

      可若非如此,李青又為何要說謊。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李青身上。

      李青也知道這些平日裡心高氣傲的讀書人心中所想。

      必須得打壓打壓他們眼高於頂的氣焰。

      二話不說,直接手一揮。

      剎那間,那五十個養出了浩然正氣的東廠宦官,胸前的浩然正氣頓時被引導而出。

      身上都籠罩著一股微弱卻能用肉眼能夠看到的白色光芒!

      雖然他們的才氣微弱到幾乎沒有,身上的浩然正氣也十分微弱,但卻實實在在的有!

      這一幕,深深的刺激到了在場所有出征的儒教修行者。

      國難當頭,這些沒卵子的閹人第一時間站出來,要上戰場盡忠報國就算了。

      姑且當作一個笑話看看。

      但他們竟然真的養出了浩然正氣!

      該遭受嘲笑,該遭受鄙夷的人,不應該是這些卑賤的閹人。

      而是他們這些自詡為高人一等,從不用正眼瞧這些閹人的讀書人!

      所有沒有養出浩然正氣的讀書人,全都羞憤欲絕的低下了頭,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他們平日裡在利益之海中爭渡,早就失去了所謂的赤子之心,此時竟然連閹人都比不上。

      這一刻,所有人看向東廠宦官們的眼神,都發生了變化。

      他們本可以待在盛京不上戰場。

      為國盡忠,也根本輪不到這些閹人。

      但這些平日裡最不受他們待見的閹人,並沒有貪生怕死,而是選擇了共赴國難!

      尤其是他們養出了浩然正氣,所有人都沒有資格嘲笑他們。

      然而,魏搉接下來的一番話,更加讓那些沒有養出浩然正氣的讀書人恨不得挖一個洞鑽進去。

      「御史大人,六百多東廠宦官,僅有五十人養出浩然正氣。魏搉愧對御史大人平日裡的教誨。」

      「此番出征北境,若是能活著回來,魏搉一定敦促所有宦官,不得有絲毫偷懶,好好讀聖賢書。」

      因為僅僅只有五十個宦官養出浩然正氣,魏搉臉上充滿了自責。

      似乎感覺十分對不起李青的教導。

      這更加讓儒教大軍的讀書人們感到無地自容。

      李青看向魏搉和他身後的東廠宦官們,許諾道:

      「我儒教秉承孔聖有教無類的思想,爾等雖身體殘缺,但拳拳報國的赤子之心,驚天動地!

      此戰凱旋歸來,爾等皆可入我儒教!有才氣者,皆可進聖院授予文位,開闢文宮!」

      魏搉等人聞言大喜。

      雖然東廠權柄滔天,但還是掩蓋不了他們內心的自卑。

      現在李青居然向他們許諾凱旋之後,可入儒教,可入聖院開闢文宮,享受和那些他們眼中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一樣的待遇!

      所有宦官,都不由自主的呼吸急促了起來。

      「謝御史大人!我等必不惜自身,浴血殺敵!」

      儒教讀書人,只感覺十分刺耳。

      一群閹人也要到聖院開闢文宮,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荒唐。

      但隨後想到這些人竟然養出了浩然正氣,又根本無從反駁和阻止。

      若養出了浩然正氣都不配獲得文位開闢文宮,那他們這些沒有浩然正氣之人,又有什麼資格?

      讀書人讀的書再多,懂的聖賢道理再多,但心術不正,做不道德之事,養不出浩然正氣,終究上不得台面,不會被人所尊敬。

      而東廠宦官,雖然是卑賤的殘缺之人,讀的書也不多,才氣微弱到幾乎不可見。但心懷赤子之心,行事符合道德標準,養出浩然正氣。同樣應當受到世人尊敬。

      無數沒有養出浩然正氣的讀書人,都開始反省自己,心中堅定未來要走的路。

      「出征!火速趕往北境滄瀾城!」

      李青一聲令下,四千兩百名儒道修士和一千餘東廠之人,浩浩蕩蕩往滄瀾城而去。

      王琰,作為李青的大弟子。

      興奮的拿出筆墨紙硯,一邊趕路,一邊奮筆疾書,將今天的所見所聞,都寫到了傳世錄當中。

      「東廠宦官,以督主魏搉為首,上下五十餘人養出浩然正氣。心懷報國之心,欲上戰場浴血殺敵,盡忠報國。」

      「夫子曰:凱旋之日,有才氣之宦官,皆可入聖院授予文位,開闢文宮。」

      「夫子有教無類,教化萬民,實乃儒家聖賢也!」

      ……

      李青等人出征之後。

      天符帝那邊也沒有閒著,而是著手安排滅佛之事。

      大周的寺廟當中,有著太多的錢糧和土地。

      若能將這些錢糧和土地釋放出來,將極大的緩解大周的錢糧危機。

      再加上大覺寺方丈圓覺大師,竟敢公然違抗大周鐵律,在盛京上空與李青交戰。

      這更加堅定了天符帝的滅佛之心。

      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行動,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拜到李青門下的慧秀大師,也爭分奪秒的抓緊一切時間。

      帶著另外四名同樣投入儒教的師兄,到大周各地寺廟進行遊說,希望度化那些僧人棄暗投明,棄小乘佛法投入儒家的大乘佛法。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民國小地主極品學生重生千金歸來網遊之虛擬同步縱天神帝
    惡魔校草:吃定獨家小甜極品小農場放開那個女巫三界紅包群寒門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