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壽寧侯» 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吏法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壽寧侯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吏法字體大小: A+
     
        “大明壽寧侯 新()”查找最新章節!
        弘治九年,大明是在一片忙碌中度過的。

        全國各地,南起交趾,北到大漠,到處都在搞生產、抓建設,舉國上下忙的熱火朝天。

        如今的版圖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仍有很多人擔憂,是否會出現前交趾都司那般,若是在統治問題上處理不當,必會內亂不斷,到時候勞民傷財,最后不得已只能放棄。

        對于這些守舊的臣子而言,好大喜功的皇帝并不是一個好皇帝,因為皇帝動作太大,底下人就得二十四小時連軸轉,累的跟狗一樣,出了問題還要背鍋。

        相比之下,還不如守著這一畝三分地,每日喝喝茶,聊聊天,工資也不低。

        反正新打下來的疆土跟自己也沒關系,何苦呢?

        現如今,天塌下來有靖王頂著,人家怎么說,咱就怎么干,其他的不需要操心。

        然而,令所有人不解的是,新開拓的疆土之內并沒有出現叛亂,相比造反而言,可能是……大家更喜歡賺錢!

        能吃飽飯,手里還有余錢,為何要造反?

        就算將交趾都司恢復成安南國又能如何,會比現在的生活還要好嗎?

        百姓可不傻,這筆帳心里算得清楚。

        大明的發展勢頭越猛,內閣每日要處理的事務就更多了,本來受排擠的焦芳都給分配了大一堆工作,可還是捉襟見肘。

        劉健每日忙的焦頭爛額,這一日,又拿著一大堆折子前往文華殿。

        “殿下,關于寧波港擴建一事……”

        張鶴齡擺了擺手,說道:“劉大人,這些事你跟戶部工部商量就行了,過程沒必要說的那么細,我只看最終的結果。”

        “殿下!”劉健皺著眉頭說道,“老臣知道你這里也是忙的不可開交,但是這么下去,不是個辦法啊!”

        張鶴齡放下手中的奏折,抬起頭來,說道:“怎么,你們又缺人手了?”

        “是啊,根本忙不過來。”

        “內閣五個人,還不夠?”

        “遠遠不夠!”劉健搖搖頭,說道,“不但是內閣人手不夠,各部堂、各衙門都是捉襟見肘。”

        張鶴齡沉吟片刻,然后說道:“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好好聊聊這件事,劉大人有什么想法,盡管說出來。谷大用,上茶!”

        谷大用趕忙吩咐人搬來座椅,又沏了熱茶上來。

        劉健坐下,端起茶來抿了一口,然后說道:“現如今所有人都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事情依然越來越多,人手不夠,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增派人手了。只是如何增派,如何選拔,還需殿下指示。”

        大明的人才選拔機制是科舉,三年一屆的科舉,能中進士的不過三百多人,這些人增補進來,也只能補上退休人選的空缺罷了。

        “劉大人可還記得,今年第一次大朝會上,宣布的新吏法?”

        劉健點點頭,說道:“記得,自今年元月起,地方衙門擴編吏員,做起事來倒是不愁人手,關鍵是官員數量不夠,總不能拿吏員來頂吧?”

        張鶴齡反問道:“如何不能?”

        “這……”劉健愣了一下,說道,“官和吏,怎可相提并論?”

        雖然朝廷頒布了新的吏法,但是在大多數人眼中,官和吏之間,仍然存在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一日為吏,終生為吏,永遠沒有出頭的那一天。

        秦漢以后,本鄉任官基本就被禁止了,所以地方官基本就是外地人,而地方吏肯定是本地人,所以既互相配合又彼此隔閡。等混熱乎了,三年一考評,無論好壞都要挪窩,就是防止蛇鼠一窩。

        劉邦當年就是吏,蕭何是官,勾結在一起后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雖然同樣在衙門里辦事,官與吏之間實際上等同于官和民的關系。官之所以為官,在于可以管人,掌握他人的命運,包括吏的命運。吏是做事的,比如班頭、文書先生、賬簿先生、師爺、仵作等等,與其說是管事,不如說是做事,而且是按照官的意思去做事。

        官必須有自己的執政理念,而吏則不需要。

        從培養制度上看,無論是否八股,對官的教育主要側重理論和道德,而吏則基本不教育,但是有選拔,完全看辦事能力,理想的組合就是所謂的“清官能吏”。

        官的地位當然一般比吏高得多,古代地方官起碼也是縣官或縣丞,百里之侯,不然信息不對稱,鎮不住吏,也顯示不出外來的中央權威。但因為不熟悉實務,真要有什么大動作,立山頭搞分裂什么的都比較困難。

        官吏分開,問題也隨之出現。

        官是科舉考來的,只會經史子集,吟詩作賦,至于財政,經濟,司法,一竅不通,也不需要通,因為……科舉不考這些啊!

        所以,這些具體的事務全部由吏去做,但是吏又沒有身份,就形成官員不管事,管事的又被人看不起,大家都不愿意為吏,朝廷只要去抓壯丁,抓到誰算誰,長期以往,辦事的人越來越不靠譜。

        蘇洵《廣士》有云:“武夫健卒而賢則用之,巫醫方技而賢則用之,胥史賤吏而賢則用之。”

        可見古人對吏的理解,沒有一絲掩飾,赤裸裸的賤吏!

        新吏法出現之后,情況才稍稍有些改觀,地方衙門涌現出一批新時代有知識有文化的吏員,這些人讀過書,有眼界,而且既然愿意加入吏員行列,就是看中了新吏法,希望有一天可以從吏員的身份升到官員,混出點名堂來。

        這一批新吏員,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干勁十足,所以,舉國上下的大小官員忙得不可開交之際,反而是地方衙門的辦事效率最高,遠遠超過高官衙門。

        由此可見,新吏法還是起了作用的,現在關鍵問題在于,這一批吏員將何去何從,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如果這批吏員最終獲得晉升,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讀書人踏入吏員的行列。

        可是,如果朝廷無法兌現承諾,無疑是在天下人面前打自己的臉。

        這才是最可怕的,一旦朝廷的公信力大大降低,以后再頒布什么法令,就沒有人認真去執行了。

        所以說,無論如何,新吏法必須落實。

        “新吏法是朝廷頒布的,如果無法推行下去,朝廷的顏面何在?”

        劉健撇了撇嘴,說道:“話雖如此,只是,個中的困難,實在是……”

        張鶴齡自然清楚,這其中阻力重重,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官老爺們。

        大明的科舉,每三年才取三百多人,我們一個個寒窗苦讀十幾年,現在終于進入官員階層,可以高人一等了,你們這些沒考上的,或者說還沒考的,憑什么跟我平起平坐?

        所以,阻撓吏員晉升的,不是體制,而是這些最基層的地方官員們。

        他們擔心,這些吏員晉升之后,會和自己形成競爭關系,甚至搶了自己的飯碗。

        大明看起來蒸蒸日上,但是在舊制下,很難再有突破,眼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打破舊的官吏制度,將新吏法推行下去。

        “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當務之急便是如何推行新吏法,劉大人別老是嘆氣,想個辦法啊。”

        劉健搖了搖頭,說道:“官員們早就形成一個獨立的利益群體,想要打破這個局面,確實太難了,老臣沒有什么好主意,靖王殿下若是有辦法,不妨說出來,老臣洗耳恭聽。”

        張鶴齡笑了笑,說道:“說到底,就是官員們不想讓別人分一杯羹,是這個意思吧?”

        劉健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其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很難。”

        劉健一聽,頓時來了精神,茶也不喝了,說道:“愿聞其詳!”

        “劉大人請看,這里有一份糕點,若是我們兩個人吃,每人能分……一二三……能分兩塊半,如果再來一人,勢必又被分走一塊,所以,劉大人不愿意第三個人參與進來,是這個意思吧?”

        劉健聽的一臉懵逼,怎么個意思啊?

        怎么就扯到糕點了?還拿我來說事,我是那么小氣的人嗎?

        “我們不妨換個思路,這份糕點,雖然看起來只有這么幾塊,但是,吃完了不能再加嗎?”

        劉健腦子里細細思索,是啊,官員們怕自己的利益受損,可是,現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張鶴齡繼續說道:“現在不是某個地方缺人,是整個大明朝廷都缺人,以前一個崗位三個人的,現在需要五個人才行,這兩個人從哪來?”

        “當然是……從其他崗位調派。”

        “可是,其他崗位也缺人啊,去哪給你調?”

        “那……”劉健腦子里出現一個想法,說道,“從下面的崗位提拔?”

        “不錯!”張鶴齡站起身來,激動地說道,“當然是提拔,七品官提拔為六品,七品的位置就缺人了,需要從八品官里提拔,以此類推,九品官缺人的時候,就需要吏員頂上來,而吏員提拔以后,原本的崗位再次出現空缺,就需要新的吏員補充進來,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所有人都往上走,并不會損害誰的利益。”

        劉健終于明白了,糕點吃完可以再加,官位亦是如此,你不是擔心吏員上來后和你競爭嗎,現在是你自己升上去,然后才提拔相應的吏員頂你原來的位子,這些人還是你的下屬,而且,他們得到提拔,也會感激你給他們機會,怎么會跟你作對呢?

        這是一塊越做越大的蛋糕,不需要擔心有人來搶,因為,蛋糕根本就是吃不完的。

        就算混,這么多年也該混上去了吧?

        除非你自己真的很菜,混都混不上去,只能看著底下人一步一步爬上來,然后將你踩在腳下,這就沒辦法了。

        “老臣明白了,此事可行,內閣會和吏部詳細談論,拿一個章程出來。”

        張鶴齡點點頭,說道:“朝廷官員的選拔和任命事關國本,不可草率了事。便由內閣和吏部主導,其他各部都要參與進來,大家集思廣益,拿出的章程一定要切實可行。”

        “老臣領命!”劉健剛走了兩步,又轉過身來,說道,“殿下,關于增補官員的人數,可有指示?”

        張鶴齡重新抬起頭來,問道:“你要什么指示?”

        “官員的人數啊,究竟增補多少,有沒有上限?若是沒有明確的指示,我們這不好定。”

        劉健的擔憂不無道理,這些人可是要發工資的,我這報的人數多了,國庫扛得住不?

        報的人數少了,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畢竟關系到整個朝廷的未來,還是謹慎些比較好。

        張鶴齡略微思索了一會,說道:“官員的增補人數,完全按照實際需求來定,該是多少就是多少,跟戶部說清楚,現在要做的,是讓大明更好地運轉起來,而不是考慮官員薪俸的問題。”

        劉健點點頭,然后拱手行了一禮,說道:“老臣明白了!”

        …………

        一個月后,朝廷一場大的變革來臨。

        在全國范圍內,從京師到地方,從布政使司到縣衙,各地各級的官員都在進行變動。

        總共增加了大約三成的官職,這些新增出來的位置,大多由原來的下級向上調派,也就是很多人都高升了,同時,基層的官員一級一級向上填補空缺,直至吏員候補為官。

        而且,這一次的職位變動只是第一批,后面還有第二批、第三批……

        此舉一出,頓時掀起驚濤駭浪,因為,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破天荒地將吏員升為官員。

        當初新吏法頒發,很多人放棄三年一度的科舉,選擇入職為吏,但是也有很多人持觀望態度,誰也不知道,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現在朝廷兌現了承諾,吏員也可以為官,這無疑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一時之間,更多的讀書人放棄的科舉,爭相報名為吏,朝廷的官吏猶如換了一副新的風貌,一個個精神奕奕,神采飛揚,干勁十足。

        就連交趾都司、漠南都司等地,新上任的官吏們也是帶著無限憧憬,他們帶著行囊與夢想,離開家鄉,奔赴遠方。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49章 新吏法)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大明壽寧侯》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天才兒子腹黑娘親英雄聯盟之指尖浮生火影之禍害首都是地球一號紅人
    蒼穹之上極道特種兵都市劍說九道神龍訣丹道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