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壽寧侯» 第四百零二章 靖王的狗腿子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壽寧侯 - 第四百零二章 靖王的狗腿子字體大小: A+
     
        “大明壽寧侯 新()”查找最新章節!
        張鶴齡在榆木川草擬的詔令會有專門的快馬加急送到京師,由內閣商議后,立刻做出決斷,同意則即時發布,若是不同意,便上書陳情,表明厲害。

        這只是最開始的設想,等到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內閣五位大人卻發現,諒自己想破了頭,也找不出靖王的一點毛病。

        好似每一個決策、每一道詔令都是那么的……完美!

        不錯,也只有完美這個詞可以形容了。

        每個人都在捫心自問,若是換做自己,能不能做到每一步都算無遺漏?

        從前期的布置,大軍的行程,進攻路線,再到糧草調運,補給路線,各部將領的任命,一條一條,讓人看后,完全挑不出任何問題。

        內閣首輔劉健雖然已經開始接納靖王,但是,心中仍存有警惕之意,從前線發回來的每一份奏報都會認真閱讀,不僅僅是了解戰事,更重要的,他需要從中去判斷靖王是否有其他意圖,比如謀個反之類的。

        所以,劉健看奏折比別人要仔細的多,幾乎都已經是在雞蛋里挑骨頭了,最后發現,自己的努力不過是徒勞而已。

        噠噠噠……

        一起快馬從玄武門進城,馬上的騎士身后插了三桿軍旗,這是給守城的將士表明自己的身份。

        一桿旗,表示這是一封普通的戰報。

        兩桿旗,表明這是一封急奏,要么是前線出了問題,要么是有緊急軍情。

        三桿旗,說明已經是十萬火急,或者是前線戰局已定。

        守城的將士不敢怠慢,立刻放行。

        騎士勒馬沖進京城,一路狂喊:“漠北大捷,漠北大捷!”

        當大捷的戰報送到內閣的時候,所有人不禁長出一口氣。

        贏了!

        痛快啊!

        自從土木堡之變,明軍就一直龜縮在城池之內,幾乎就沒有主動出擊過,卻沒想到,這一次能勝的這么徹底。

        達延汗伏誅,主力被全殲,從此以后,漠北再無韃靼。

        劉健激動地老淚縱橫,天佑大明啊!

        “快,先去給陛下報喜!”

        說完,劉健拿著奏報直奔乾清宮而且,謝遷等人隨后跟上。

        雖然弘治皇帝尚處于昏迷之中,但是,程序還是要走的。

        幾位老大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將前線的戰況給弘治皇帝匯報一番,由于情緒實在太過激動,哭天搶地,卻驚到的殿外的人。

        原來是張皇后和太皇太后周氏也來看望弘治皇帝,聽到里面的哭聲,頓時臉色煞白。

        莫非,陛下他……

        等到兩位娘娘急急忙忙趕到現場,卻發現是虛驚一場。

        張皇后還罷了,可周太后一大把年紀了,哪里禁得起這樣的驚嚇,當下撫著心口說道:“哀家年紀大了,可禁不起這般折騰,幾位大人再有什么事,勞煩給給哀家送個信,讓哀家心里有個準備。”

        劉健趕忙說道:“是臣等君前失儀,驚擾了兩位娘娘,請兩位娘娘恕罪。”

        周太后說道:“本來,哀家不該過問朝政,但是今天趕上了,多嘴問一句,幾位大人都是朝廷的肱股之臣,不知對靖王輔政一事,有何看法?”

        劉健先是和其他人對視一眼,然后說道:“靖王殿下輔政能力有目共睹,當今世上,在也找不出第二個。”

        周太后笑了笑,說道:“如此說來,當初反對聲最大的劉健,也服氣了?”

        “這……”劉健臉色微微漲紅,說道,“臣心服口服。”

        “哀家當初做那個決定,也是有苦衷的,”周太后嘆了口氣,說道,“時局動蕩,藩王造反,若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做大家的主心骨,怕是后果不堪設想。”

        “當初的情形,臣也有很大責任,只怪臣等太過愛惜自己的羽毛,置國家大事于身后,多虧太皇太后當機立斷,力排眾議任命靖王輔政,才能扭轉局勢。”

        “罷了罷了,以前的事就不提了,”周太后擺擺手,說道,“只盼著幾位日后見了大明列祖列宗,可不能告哀家的狀,說哀家干政。”

        “太皇太后為國為民,朝廷百官有目共睹,不敢妄言。”

        “此役靖王大敗韃靼人,定有很多后事需要處理,幾位大人趕緊去忙吧,陛下這里有我們呢,不用擔心。”

        劉健行了一禮,道:“謹遵太皇太后懿旨。”

        回到內閣,第一件大事,就是關于榆木川都司的建設以及長官任命。

        能夠在榆木川建設城鎮,對大明來說意義非凡,從此以后,大明北部疆域直接向北推移五百里。

        五百里啊,這可不是個小數字!

        有了這塊疆土,可以使得京城的位置更加穩固。

        雖說天子守國門,大明的精銳兵力都在京師,但是,這里距離邊境線實在是太近了,只要人家突破長城,距離京師只是一步之遙。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會出現土木堡之變。

        現如今,榆木川成了北方重鎮,即便有敵軍突破榆木川,距離京師也有五百里地呢,起碼有時間準備。

        只是,這個長官任命,確實比較難以抉擇。

        這時候,焦芳說道:“諸位大人可還記得,此戰之中,還有一人功不可沒?”

        劉健問道:“焦大人有話直說便是。

        對于焦芳,劉健很是無奈,此人除了拍靖王馬屁,別的啥也不會,可問題是,讓他入閣偏偏又是自己舉薦的,這就很尷尬了。

        若是攆他走吧,無異于自己打自己的臉。

        只好先留著當個混子,幸好有李東陽和楊廷和入閣,內閣的人手并不緊張,多個混子也無所謂。

        焦芳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他,反正自己就是靖王的狗腿子,那又如何?

        “三邊總制楊一清。”

        劉健等人對視一眼,漠北一戰,楊一清確實功不可沒,而且此人有多年戍守邊關的經驗,如果由他來出任榆木川都司的都指揮使,是個不錯的人選。

        但問題是,這個人是靖王指定的。

        這就相當于,靖王對楊一清有知遇之恩,若是再委以重任,就相當于,整個榆木川都司的勢力范圍都成了靖王的。

        眾人對靖王本就心存芥蒂,怎么可能放任其勢力一再夸張?

        更關鍵的是,榆木川都司對京師的作用太重要了,不僅是保護京師的屏障,更是直接威脅到京師的一把利劍。

        如果榆木川都司的所有權捏在靖王手中,就相當于人家隨時隨地都可以威脅到京師的安全。

        雖然從現在來看,靖王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大局為重,并沒有以公謀私,也沒有做出任何對陛下不忠的表現,可是有句話叫做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誰知道是不是裝的呢?

        如果人家真的在謀大局,那就太可怕了。

        “楊一清雖然可以勝任,但是,他這一走,西北軍政怎么辦?”

        劉健并沒有拒絕焦芳的提議,而是拋出另一個問題,他去榆木川,行啊,三邊總制怎么辦?

        焦芳自然明白劉健等人的心理,淡淡一笑,道:“如果榆木川都司建立起來,三邊總制的作用就沒有那么重要了,兩者孰輕孰重,諸位大人還看不明白嗎?”

        三邊總制是明朝特有的一個官職,又稱為“總督陜西三邊軍務”。

        因陜西北部沿邊分設延綏、寧夏和甘肅三邊后,各鎮奉命獨自承擔轄區內御邊任務,凡遇戰事,相互無協防職責,故多有敗績。為有效鞏固西北邊,設立“總督陜西三邊軍務一員”,簡稱三邊總督,總攬其權。

        這類官銜和巡撫、總督類似,統稱為督撫類,是一種時代的產物,如果大明的疆域向北擴張,那么,陜西三邊的壓力便可減輕大半,甚至,這個職位都可以取締,所以,焦芳說“沒那么重要”,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劉健當然知道兩者孰輕孰重,問題是他不想讓靖王的人上啊,哪怕楊一清并不是靖王嫡系,只是一起打過仗,也不行。

        想到這里,他看了看其他人,發現謝遷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于喬,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說說看。”

        謝遷也清楚焦芳和劉健各自的想法,從他內心來講,自然是支持劉健的。

        “倒是有個合適的人選。”

        “哦?”劉健眼前一亮,趕忙說道,“此人是誰?”

        “戶部左侍郎劉大夏。”

        焦芳聞言說道:“劉大人是有才干,但他并無帶兵經驗,如何能鎮守邊鎮?”

        “焦大人此言差矣,”謝遷搖搖頭,說道,“弘治二年,劉大人調升廣東右布政使,田州、泗城的動亂就是劉大人平評定的,后來又鬧山賊,亦是劉大人奉檄文討伐。”

        “區區山賊而已,如何能與兇悍的蒙古騎兵相提并論?”

        謝遷繼續說道:“諸位大人可還記得成化十六年,朝鮮國王要求改變進貢路線的事?”

        眾人點了點頭,朝鮮李氏入大明朝貢,向來都是由鴉鶻關入明境。成化十六年,因為建州女真半路攔截,朝鮮要求改變進貢路線,改從鴨綠江進入。有位朝鮮藉的中官為此求情,朝廷百官都表示同意。

        可能大家覺得,改個路線而已,無所謂的事嘛。

        可是,劉大夏卻發現了問題,說道,從鴉鶻關出遼陽,需經過廣寧、前屯衛,然后入山海關,彎曲迂回地繞了四個大鎮,太祖太宗皇帝豈會不知?之所以讓他們繞路,恐怕其中另有深意。如果自鴨綠江走大路抵前屯衛、山海關,說不定他日會帶來憂患。所以,這件事不能批準。

        眾人恍然大悟,這才停罷此議。

        事實證明,劉大夏敏銳地捕捉到了問題的關鍵,這樣的細節,足以體現其非凡的軍事才能。

        劉健滿意地點了點頭,道:“不錯,劉侍郎可堪重任。”

        其實,劉健對楊一清并沒有什么偏見,之所以不想讓楊一清上任,就是要避開靖王的影響,只要跟靖王有關系的,盡量棄之不用。

        劉健是滿意了,可焦芳不愿意了,他很清楚這幫人心里在想什么,也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榆木川都司乃是我大明北境重鎮,讓一個沒有帶過兵的侍郎去主持大局,諸位大人怕不是太過兒戲了吧?”

        劉健擺出首輔大臣的姿態,說道:“劉侍郎完全可堪大任,焦大人還有什么問題嗎?”

        焦芳冷笑一聲,道:“劉大人,諸位大人,你們可要想清楚,榆木川都司建成之后,便是京師新的屏障,若是出了任何問題,都將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危,這個任命,需要慎之又慎,不得有半點差池!”

        劉健臉色變了變,焦芳說的對啊,劉大夏雖然也打過仗,但那些都是小打小鬧,真的讓他帶兵戍邊,能不能行,確實難說。

        這個位置又是如此的重要,容不得半點差池。

        一邊是國境重鎮,一邊是靖王,該如何抉擇?

        劉健思來想去,眼下還是防著點靖王比較重要,畢竟劉大夏是有真才實學的,退一步說,就算真的出了問題,榆木川距離京師五百里,也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

        可是,若靖王的勢力扎根在京師一側,真的給你造個反,京師完全沒有反應的時間。

        “既然如此,不如我等舉手表決,同意劉大夏出任榆木川都司指揮使的,舉手。”

        劉健說完,自己先舉起手。

        緊接著,謝遷、李東陽、楊廷和也舉起手。

        因為他們和劉健的想法是一樣的,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相比之下,壓制靖王的勢力更加重要一些。

        焦芳氣極反笑,道:“好啊,堂堂內閣大學士,在國家大事面前,竟然也可以徇私舞弊,置國之大義于不顧!”

        劉健拉下臉來,說道:“焦大人,我等都是就事論事,現在只是眾人意見不統一,所以才舉手表決,何來徇私舞弊?”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怕楊一清受了靖王的恩惠,成了靖王的人嗎?”焦芳直接撕破臉,指著劉健的鼻子說道,“想想寧王造反的時候,是誰出面平定的叛亂?太子年幼,又是誰日夜操勞,主持大局?如今國事當前,你們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仗著人多就想顛倒是非黑白,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06章 靖王的狗腿子)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大明壽寧侯》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上一頁 ←    → 下一頁

    蜀漢之莊稼漢銀狐都市無上仙醫峽谷正能量最強抽獎系統
    諸天萬界天影鋼鐵皇朝農家小媳婦我的老千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