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壽寧侯» 第四百零一章 開疆拓土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壽寧侯 - 第四百零一章 開疆拓土字體大小: A+
     
        “大明壽寧侯 新()”查找最新章節!
        歷時兩個月之久的大戰終于結束。

        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在弘治朝是絕無僅有的,僅僅是打掃戰場,統計戰損,就花了五天時間。

        算上先鋒營的戰果,此次出征,共殲敵五萬余,俘虜兩萬余,還有兩萬多人逃到大漠深處,不可一世的韃靼部徹底瓦解。

        達延汗巴圖蒙克伏誅,就算草原上再次誕生新的英雄,韃靼部族怕是幾十年都難以恢復元氣。

        半個月后,軍隊撤回榆木川,楊一清帶著五萬邊軍正準備增援,接到前方大勝的消息,立即把人馬重新在周邊布防,等待大軍回營。

        楊一清本是成化八年的進士,曾任陜西按察副使兼督學,后出任西北三邊總制,對抗漠北蒙古人,還是比較有經驗的。

        此人雖然是清流出身,但是為政通練,性情寬大,和那些迂腐的文臣的做事風格完全不同。

        歷史上武宗時期,乾清宮災,詔求直言時,楊一清上書稱皇上視朝太遲,享祀太慢,在西內大造寺廟,在禁中留宿邊兵,并闡述在京畿內設立皇店的弊病,以及江南織造等擾民事情,基本上都快指著朱厚照鼻子罵了,其耿直程度,令人發指。

        張鶴齡正是清楚楊一清的為人,這才放心地將兵權交給他。

        事實證明,楊一清也確實沒有辜負張鶴齡的信任,成功地將瓦剌大軍封鎖在長城之外,免去了中軍的后顧之憂。

        “臣楊一清恭迎王師!”

        張鶴齡今日還是首次與楊一清會面,見此人約莫四十歲的年紀,雙眼隱隱透著精光,確實和平日所見的那些文臣有很大差別。

        楊一清也在暗暗觀察張鶴齡,早就聽說靖王是陛下的小舅子,年紀輕輕,便一手掌攬監國輔政大權,若是換了別人,定是認為國家出了奸佞。

        還是大奸佞,所謂清君側,清的就是這種人。

        可是,外人對靖王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

        有人對其恨之入骨,說他濫用職權,以公謀私,主張開海,鼓勵商賈,有損農之根本,處處有違祖制,名為輔政,實為竊國。

        可是,有人卻對其贊不絕口,收服琉球,開海通商,大明的財富每年增長,沿海一帶的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手工業的興起,緩解了耕地的不足,一干舉措,都讓大明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更有甚至,靖王輔政之后,短短時間便將各項事務處理地井井有條,就連脾氣又臭又倔的劉健也是心服口服。

        當然了,也有人說劉健是靖王的狗腿子……

        楊一清常年在外,對京城中的事大多都是道聽途說,究竟靖王是個怎樣的人,僅憑這些傳言,還無法判斷,直至兩個月前,大軍出征的消息傳來。

        自土木堡以來,明軍很少有大規模的戰爭出現,因為當年的遭遇實在太過刻骨銘心,皇帝都被俘虜了,被人押著,到處叫門,這是整個大明朝的奇恥大辱啊!

        也正是那此變故,使得京營三大營主力遭遇重創,雖然后來重新組建,但是所有將士都沒有經歷過戰爭,突然要面對強勢的韃靼小王子,而且竟然打算出長城,主動出擊,這也太瘋狂了!

        得到消息后,楊一清立即向朝廷上書,陳述此次出征的利弊,認為在目前的時局下,明軍應當以防守為主,不宜主動出擊。并言明,當國者不可因為好大喜功而輕易發動戰爭。

        這封奏疏到了兵部,直接就被打了回去,因為朝廷已經做了決定,靖王親自帶兵出征。

        連同奏折一起送到陜西的,還有一封詔令,命楊一清帶五萬邊軍,自山西雁門關出長城,防止瓦剌人偷襲。

        接到詔令后,楊一清并沒有氣惱,而是立刻對靖王有了新的認識,因為從布置的每一步可以看出,這一次出擊,并非只是抵擋韃靼人的進攻而已,而是針對漠北,發動的一次全面戰爭。

        如果這一次打贏了,大明北部邊境五十年內再無隱患。

        可是,輸了的話,無疑又是一場土木堡。

        胃口太大了!

        楊一清并沒有否定這場戰爭的權力,他只能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本職工作,那就是守好西北防線,不能給瓦剌人任何可乘之機。

        當前線不斷有好消息傳來時,他這才發現,原來靖王所謀劃的大局遠超自己的想象。

        然而,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韃靼人竟然敗的這么徹底!

        直到此時,楊一清終于對這位神秘的靖王有了明確的認識。

        為何人家二十多歲就能當上輔政王,是有真本事的。

        試問,換做任何一名主帥,可以做到這種結果嗎?

        就算自己有多年邊防經歷,也不敢保證能追著韃靼人的腚眼打,還把人打殘了。

        說打殘了都是輕的,其實,快打死了,就差半口氣。

        張鶴齡已經走到近前,翻身下馬。

        “楊大人!”

        楊一清趕忙行禮:“見過靖王殿下!”

        張鶴齡上前扶住,不讓楊一清跪下來,說道:“不必客氣,走,先回大營。”

        楊一清臉色有些詫異,靖王現在的身份,完全受得起自己一拜,若是人家想要客氣一下,就伸手虛扶一把,意思到也就算了,但是,剛才拉自己胳膊那一下,是真的用力了,完全不是虛的。

        一般來說,只有關系好的,或者有些交情的人之間,才會這么實在。

        可是,自己和人家是初次見面啊,哪來的交情?

        張鶴齡和楊一清來到大營,先是吩咐下去,全軍休整待命,然后來到中軍大帳。

        楊一清見狀,臉上略顯詫異,問道:“殿下不準備回京?”

        張鶴齡笑笑,道:“何以見得?”

        楊一清回道:“榆木川是我軍大本營,但是從殿下的布置來看,并沒有絲毫放松的意思,難道,后面還有安排?”

        張鶴齡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請問楊大人,若是你來當這個主帥,此時,你該如何安排?”

        楊一清想了想,說道:“自然是班師回朝。”

        開玩笑,這個大的勝利還不回去,等啥呢?

        “可是,草原上的敵患還未根除。”

        “韃靼部不是已經被殿下擊潰……”楊一清說了一半,這才意識到問題,“莫非,殿下說的是瓦剌部?”

        張鶴齡正色說道:“不僅僅是瓦剌部,還有兀良哈部,以及女真諸部。”

        “女真部?”

        楊一清又皺起眉頭,若是說瓦剌部和兀良哈部可以理解,畢竟都是北元勢力,但是女真部怎么也成威脅了?

        遼東女真主要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大明朝廷設羈縻衛所,各部首領均受明封號,分別授予都督、都督僉事、都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職,并給予印信、敕書、冠帶。

        然而,明朝統治者所沒有料到的是,在萬歷年間,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完成了各部的統一,建立一個新的政權,并在一百五十年后,踏過山海關,入主中原,徹底取代了大明王朝。

        張鶴齡吩咐人取來輿圖,指著大明東北部邊境線,說道:“奴兒干都司早已名存實亡,女真部緊鄰遼東,任由其發展下去,遲早將成為我朝大敵,所以,必須防患于未然,問題需從根源上解決。”

        楊一清想了想,確實,若是等女真部族強大起來,就難以控制了。

        “殿下的意思是?”

        “對我朝威脅最大的韃靼已經掀不起風浪,瓦剌人這些年主要的擴張方向是西部地區,并沒有和大明硬碰硬的意思,兀良哈部一直處于觀望狀態,也不會輕易發動決戰,所以,對這兩部,不需要趕盡殺絕,而是要盡可能地招撫。”

        “如何招撫?

        楊一清有些頭大,北元部族還可以招撫的?

        “無非是利益相關,瓦剌部一直向西擴張,他們不愁土地,但是極其缺乏物資,特別是瓷器、絲綢、棉布、茶葉、精鹽等,對此,可以在邊境開通互市,我們也可以收購他們的牛羊、毛皮等物資,本來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楊一清點點頭,說道:“瓦剌部得到他們想要的物資,便可以繼續向西擴張,這樣也就保證了我大明邊境的穩定。”

        “所以,明日你便帶領五萬邊軍,繼續向瓦剌部施壓,目的就是要讓他們不敢再對大明有覬覦之心。”

        “明白了,這一仗主要為了談判,我們給出的條件是開通互市。”

        “不,”張鶴齡搖搖頭,說道,“開通互市并不是條件,而是大明對瓦剌部的恩賜,是賞給他們的,談判的時候,姿態要放高。”

        楊一清轉念一想,是啊,現在我們是優勢啊,主動權在我們手上,不服揍你!

        “有勞楊大人了。”

        “請殿下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待楊一清走后,戚景通上前,說道:“殿下,牟斌來了。”

        張鶴齡眼前一亮,道:“傳!”

        牟斌衣衫襤褸,身上血漬已經干涸,變成黑色,但是那一道道傷口,顯示著這一次旅程并不是那么順暢。

        “罪臣牟斌,叩見靖王殿下!”

        張鶴齡站起身來,走到牟斌身旁,戚景通下意識地走上前,非常緊張。

        “我軍傷亡如何?”

        牟斌嘴角抽動了一下,說道:“陣前戰死十七人,撤退過程中失蹤三十六人,其余或多或少都有受了傷。”

        張鶴齡點了點頭,道:“都是好樣的,這一次你們立了大功,人人皆有重賞,死者發放雙倍撫恤,失蹤的,繼續尋找。”

        牟斌突然激動地說道:“我們不要獎勵,也不要撫恤,只求一個名分!”

        張鶴齡說道:“當初我曾許諾于你,若是立了功,便免去你們的罪行,如今便兌現諾言,從今天開始,你們以往的罪行一筆勾銷。”

        牟斌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說道:“謝殿下恩典!”

        “哭什么,趕緊起來,還有事交給你做呢!”

        牟斌抹了一把眼淚,站起身來,說道:“請殿下吩咐。”

        張鶴齡將輿圖拿過來,指著榆木川以北一處地方說道:“這是哪?”

        “克倫魯河。”

        “這有兩處湖泊,你們行軍的時候,可曾經過?”

        牟斌點點頭,道:“經過。”

        “那地方怎么樣?”

        “草原上本無險可守,但是這里有河流和湖泊,再北方還有斡難河,構成天然的河流防御體系,算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

        “我準備在這里建立一處兩河衛,主要活動范圍就在克倫魯河和斡難河之間,將我大明北部邊境拓展至斡難河畔,你覺得如何?”

        牟斌思索一番,然后說道:“眼下韃靼人雖然已經被徹底擊潰,但是草原上仍有其他部族活動,兩河衛的位置距離大明邊境太遠了,出了事不好照應,最好徐徐圖之,先在榆木川建立衛所,然后再向北延伸。”

        張鶴齡淡淡一笑,道:“榆木川可不僅僅是建衛所,我要在榆木川建立城鎮,以后,這里就是大明的軍事重鎮。”

        牟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這樣的話,設兩河衛就沒問題了。”

        “那好,朝廷文書稍后會發過來,由你出任第一任兩河衛指揮使,現在給你撥五千人,你自己去選吧。”

        “啊?”

        牟斌直接愣住,靖王幫助自己洗清罪名,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卻沒想到,馬上就給安排了個指揮使,這也太突然了吧。

        “正如你所說,草原上危機四伏,兩河衛的擔子很重,你要時刻保持警惕,可不能掉以輕心。”

        噗通!

        牟斌直接跪在地上,語氣堅定地說道:“臣愿意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行了,別動不動就死啊死的,趕緊下去準備吧。”

        “是!”

        牟斌走后,張鶴齡看著輿圖發呆,半晌,戚景通問道:“殿下,想什么呢?”

        “缺人啊!”

        “額……什么人?”

        張鶴齡搖搖頭,道:“榆木川建立城鎮,誰來主持大局?”

        戚景通琢磨了一會,說道:“人倒是有,就是怕走不開。”

        “你是說王守仁吧?”

        戚景通點了點頭,道:“王大人可以勝任。”

        “廢話,我也知道他可以勝任,但是他走了,夷洲島怎么辦?”

        “所以說……怕走不開。”

        張鶴齡搖了搖頭,繼續發呆。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05章 開疆拓土)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大明壽寧侯》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上一頁 ←    → 下一頁

    逆天戰神蜀漢之莊稼漢銀狐都市無上仙醫峽谷正能量
    最強抽獎系統諸天萬界天影鋼鐵皇朝農家小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