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717章 良弓藏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717章 良弓藏字體大小: A+
     
      「康尚書,當年父皇重用你,讓你在江南負責推行新政,事實證明,你沒有辜負父皇,沒有辜負大齊。你為官不偏不倚,折中調和,是為中庸之道。既不像《齊朝田畝制度》那樣狂飆突進,又能做到損有餘,補不足,不使平民百姓受苦·····和你叔叔一樣,都是大齊棟樑之臣。來,朕敬你一杯!」

      「陛下謬讚!臣羞愧難當,能為太上皇推行新法,能為大齊效命,乃是臣無上榮幸,臣當秉承叔父遺願,效忠大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廣德五年臘月三十,除夕之夜,劉堪彷照他父親劉招孫舊例,在華蓋殿召集群臣吃年夜飯。

      雖說是場家宴,今晚宴請的卻都是閣臣京官,武將勛貴。

      劉堪的家卷親人,今晚幾乎都沒有到場。

      所謂孤家寡人,大抵如此。

      經過廣德帝這幾個月各種「倒行逆施」,早已將皇親國戚得罪了遍,上至兩宮太后,下到劉堪的姐姐,皇親國戚都對新皇帝頗有怨言。

      不久之前,長公主劉雨霏藉口「偶染風寒」,從南京啟程,前往太倉別墅過年。

      慈聖太后金虞姬則以居喪在家——她認為太上皇已經駕崩——不便宴飲為由,拒絕出席家宴。

      東太后楊青兒認為太上皇還活著,所以他忙著誦讀《金剛經》,據說已經讀了一萬八千七百遍,還在須誦讀八萬多遍,才能功德圓滿。

      雖然廣德帝已經明令廢佛,楊青兒還是頂風作桉,在慈寧宮中堆滿佛經法器,將自己寢宮布置成道場,劉堪心知肚明,卻對此無可奈何,誰讓楊青兒是自己母后呢······

      所有皇親國戚中,今晚趕來的,只有太妃陳圓圓和永平伯張端。

      太妃陳圓圓因長相酷似張嫣,在張嫣去世後,她被作為廣德帝的養母,一直留在劉堪身邊照料。

      那時候劉堪年歲尚小,劉招孫常年征戰在外,所以多由陳圓圓照料太子,後宮甚至一度傳言,太上皇當年有扶正陳圓圓,讓其晉升皇后的念頭——雖說當時已有兩個皇后。

      無論如何,太上皇的初衷是讓陳太妃好好照顧劉堪。

      可是,陳太妃對這孩子似乎沒什麼感情。

      二十年前,陳圓圓風華正茂,傾國傾城,作為大齊最美麗的女人之一,她的精力,主要都放在和兩宮太后、布木布泰、柳如是等美人的爭風吃醋上,根本無暇顧及小太子劉堪。更主要的是,劉堪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陳圓圓,讓她知道自己不過只是張嫣的影子,是這個女人的替代品,所以她對劉堪感情澹薄。

      按理來說,廣德帝對這位名不副實的養母應該沒什麼感情,然而在他掌權的第一時間,便追封陳太妃為賢太后,給賢太后修築了全新的宮殿。

      這樣做可能是出於拉攏人心的考量。

      至於國舅張端,太上皇當政時,張端的父親張國瑞,也就是太后張嫣她爹,因為貪污瀆職,草管人命,魚肉鄉里,被太上皇貶為平民,張端也被遣送寧古塔。

      一個月前,廣德帝下詔將這位倒霉的舅舅從寧古塔召回南京,封他為永平伯,賜予其良田美宅。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廣德帝為鞏固皇權,提拔心腹至親,原本無可厚非,畢竟有人上位,就有人被淘汰,新陳代謝,自古而然。

      然而,廣德帝提拔大臣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太上皇的喪禮還沒舉辦,劉堪已經將內閣六部,京畿要地都安排上了自己的人。

      在這種背景下,今年參加大齊皇帝夜宴的群臣,和往年大不相同。

      劉招孫時代的舊臣,幾乎全部消失不見,留下的幾個老人,也是作為吉祥物一樣的存在,在熠熠生輝的新貴中,顯得暗澹無光。

      今晚坐在廣德帝身邊位置的,不是大總管東方祝,也不是蓑衣衛統領劉興祚,甚至不是近衛軍統帥江流兒,而是吏部尚書康敬修。

      康敬修是前首輔康應乾的大侄子,此人才學兼備,夙承先朝,屢加擢用,太上皇在位時,便被委任浙江巡撫兼五省經略,總領東南變法事宜。

      他不辱君命,在江浙等地全力推行變法,冒著被刺殺的風險,圓滿完成了清丈畝、補稅賦等任務。為太上皇最終兵不血刃控制江南,立下汗馬功勞。

      康敬修性情隨和,不卑不亢,處變不驚,太初二年,江浙豪強派遣死士刺殺康敬修,康敬修於府邸堅壁不戰。刺客在東邊放火,康敬修命令侍衛防禦西北,不久死士果然從西北門殺入。

      時人將康經略與漢朝周亞夫相提並論。

      廣德帝掌權後,康敬修自然成為重點拉攏的對象。

      京師傳聞,不過四旬的康敬修,很有可能會成為大齊新任內閣首輔,如果是那樣,這將是大齊歷史上最年輕的首輔。

      康敬修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望著廣德帝,畢恭畢敬道:

      「吾皇聖明,御極不過才三月,便革除積弊,休兵罷戰,與民休息,此乃社稷之幸,萬民之幸!臣恭祝陛下千秋萬載,恭祝大齊遠邁漢唐,建立不朽功業!」

      一眾近臣同時舉杯,共同祝賀:「千秋萬載,遠邁漢唐!」

      年少氣盛的廣德帝微微點頭,環視周圍,掃視著大齊的新貴,他的心腹大臣

      康應乾之侄康敬修,康應乾之子康光緒,毛文龍之子毛承斗,滿桂外甥毛言,沉煉之侄沉默,王二虎之子王進,袁可立之子袁樞,戚金之子戚銘,孫傳庭之子孫世瑞,當然還有司禮監秉筆太監李菊英。

      群臣見廣德帝有話要說,紛紛抬頭朝皇帝看來,各人眼神中充滿期待。

      劉堪俊朗的臉龐微微發紅,「遠邁漢唐,父皇早已做到了,而今,朕與諸位愛卿要做的,便是守住這份基業。有時候守比攻還要難,朕向來直言直語,大齊前些年擴張過快,俗話說,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齊朝田畝制度》為大齊攻城略地開疆拓土做出了很大貢獻,不過現在,它可以壽終正寢了,大齊需要中庸之道,父皇經常教導朕,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走得穩才是正道。」

      群臣默然無聲。

      雖說在場各人大都是廣德帝心腹,而且大家都是靠著廣德帝掌權才得以上位。可是,《齊朝田畝制度》畢竟是大齊的經濟基礎,是帝國政治體制存在的根基。

      明眼人都能看清楚,任何時候,田畝制度不能隨便變,稍有不慎,就是國破身死,萬劫不復。

      須知當年在福建、江西等地變法,僅僅是清丈畝、商業國營,就付出了損失百萬人口的慘重代價。

      「朕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劉堪目光堅毅,宛若太上皇附體,用不容置疑的語氣道:

      「諸位愛卿是擔心各兵團不支持改革嗎?」

      戶部尚書吳生在一眾新貴中資歷最高,此時不得不起身勸諫:

      「陛下聖明,廢除嚴刑峻法,削弱連坐制度,允許土地私有買賣,固然能獲取更多富戶和縉紳後代支持,減少潛在的反抗大齊的敵人,就朝廷當下局勢而言,不得不為之。可是,歸根到底,這樣做,在倒退,是對過去二十多年大齊規制的背叛,臣恐軍民一時難以接受·······」

      廣德帝打斷吳生,不以為然道:「尚書大人是擔心各兵團會叛變?朕早已重新選派訓導官趕赴各營,控制兵權,現在不敢說是如臂指使,遇有反叛,從容應對,還是能輕易做到的。」

      孫世瑞補充道:「陛下勿憂,只要牢牢控制各軍糧草後勤,便可高枕無憂。」

      孫世瑞現任民政主官兼戶部主事,他接替了謝廣坤位置,掌管各兵團後勤補給,和戶部尚書一起,控制著大齊的錢袋子。

      ~~~~~

      廣德六年正月,廣德帝召集各兵團主官、訓導官入京。

      正月二十八日,十五支兵團的主官、訓導官抵達南京。

      廣德帝向眾將宣布,目下南北戰事停歇,海河晏清,維持五十萬規模的戰兵,對朝廷來說負擔太過沉重,所以決定對各兵團進行裁撤,精兵簡政。

      計劃十五大兵團縮減為八大兵團,裁軍二十萬。

      裁軍這項決定是由劉堪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

      想要改變極圈主義體制,想要恢復民力,想要將嚴重透支的國力補充回來,就須先從吞金獸軍隊入手,控制軍隊規模。

      通過裁軍打壓武人,恢復正常的文官精英體制,這是改革的第一步。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大唐貞觀第一紈 都市極品仙帝蛇王纏身:老婆,生個蛋我跟天庭搶紅包重生之賊行天下
    萬古第一神次元手機網遊之末日劍仙系統之鄉土懶人抗日之超級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