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610章 魏晉風流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610章 魏晉風流字體大小: A+
     
      秋雨連綿,西風簾卷,南京紫禁城,乾清宮正殿。

      虎背熊腰的太上皇如一頭歸巢餵食的鷹隼,蹲在龍椅上,目光慈祥的望著他的獨子。

      廣德皇帝身披玄黑色十二章龍袍,鯨油燈映照黑色袍服,小皇帝那張白皙堅毅的臉,顯得格外炫目奪人。

      「父皇,這黃端伯是何許人?入宮行刺未遂,該不該殺!」

      昨日早朝,廣德皇帝照例在乾清宮觀政,太上皇還在軍營,群臣向小皇帝奏報完畢,劉堪聽聞又有一批前朝遺老來降,便破例召見了他們。

      其中有個降官名叫黃端伯,據說之前是南京禮部主事,他只是寒暄了幾句,便藉口向小皇帝進獻祥瑞,劉堪不顧侍衛官林宇勸阻,讓黃主事上前。

      距離龍椅只有五步時,黃還沒拔出匕首,就被林宇制服。

      此事驚動朝野,這是大齊皇帝入主南京城後,發生的第一起刺殺行動,雖然未遂。

      黃端伯被押往南京鎮撫司詔獄。李自成親自審問此人,以徹查刺客有無同黨。

      聽說刺客還活著,太上皇沉默良久道:

      「他是個忠臣,食君祿為君死,他做到了,偌大一個南京城,真有膽量血濺五步的,只有他一人,誰說南朝無人,誰說金陵無血勇之人。」

      「父皇的意思,是要留下此人?」

      太上皇望著小皇帝略顯稚嫩的臉,收斂起笑容。

      廣德皇帝又問道:「既是忠臣,為何不留?」

      劉招孫沒立即回答這個問題,他起身走下大殿,面朝乾清宮大門,大殿外面,兩排衛兵手執利刃,立於雨中,紋絲不動。

      「堪兒,你知道大齊現在有多少人口嗎?」

      劉堪用手指比劃一番:「回父皇,兒臣聽謝陽說,南北各省,加上朝鮮,當有六千萬人了。」

      太上皇笑道:「我也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子民,百姓太多,需要一種力量把他們收攏起來,否則會生亂子。」

      劉堪若一臉茫然,不知道父皇說的,和黃端伯有什麼關係。

      「為了收攏人心,有的皇帝會用儒學,有的皇帝會用法術,大齊以前用的是《齊朝田畝制度》那一套東西,你應該知道吧?」

      劉堪從小接受最優質的的皇家教育,在三日一次的經筵課上,除了帝國才高八斗的翰林學士,還有來自工坊戰場最前線的主官(訓導官戰兵代表之類)。

      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他還要學各類兵書,紅毛夷語言,家畜養殖,算術,航海技術……

      專門有人負責給小皇帝介紹帝國政治制度,比如什麼極圈主義的先進性,先窮幫後窮,以戰促和(戰爭即和平),愚民政策等等。

      「父皇,你是說,黃端伯捨生取義,所以不能殺?」

      劉招孫也不賣關子,把自己心中所想全部說出: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歷朝歷代皆以儒術治天下,當然很多皇帝只是把孔子那套借來當遮羞布,實則掛羊頭賣狗肉,言稱孔孟,行若禽獸·······不過,也有些士人,汲取儒學精華。黃端伯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對儒學信仰,是純正的,沒有功利心;他並非為挽救南明,也不是為博名聲,換取富貴——否則他早就投降大齊了——這樣的人,可以超越歷史,上溯魏晉之際的嵇康,下追前朝于謙于少保,以嵇康之智,于謙之才,難道不知大廈將傾,及時更換門庭,可以有更好的前程嗎?」

      劉招孫抬頭望向大殿上那個「正大光明」牌匾。

      「他們知道,可是他們還是要用生命,照亮了腳下的路,他們走的是正道,正大光明。」

      劉堪最近正好在讀《晉書》,小皇帝對嵇叔夜頗感興趣,聽父皇這麼一說,好像忽然想明白什麼,又覺得有些朦朦朧朧。

      「父皇,兒臣聽慈聖母后說,前明遼東經略熊廷弼,曾將父皇比作嵇康嵇叔夜,不知可有此事?」

      劉招孫尷尬一笑,回憶起很久遠的事情:

      「前明天啟二年,我和你母親在文登大明湖畔相遇,那時的我,沒有現在這麼高,這麼壯,或許那時,我最像嵇叔夜。」

      劉堪聽到父皇提起張嫣,白皙的臉龐頓時變成鐵青。

      太上皇背對劉堪,不知道小皇帝表情變化,長嘆一聲,悠悠然道:

      「我不如嵇康遠甚,為了大齊,我放棄了很多很多,放棄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執念。」

      劉堪在心裡道:「比如我的母親,你把她害死了。」

      淒風苦雨,順著屋檐,濺落在乾清宮門口,發出沉重的滴答聲。

      一陣冰冷的秋意,席捲整座紫禁城,扑打在大殿長廊上。

      太上皇忽然回頭,銳利的目光落在兒子身上那件黑色龍袍上。

      「都說魏晉風流,魏晉風流,你可知何為風流?」

      劉堪脫口而出:「放浪形骸,不拘名教,流觴曲水,及時行樂,是為魏晉風流!」

      劉招孫咧嘴一笑:「堪兒,我像你這麼大時,還在義父軍中效力,我們從安南殺到貴州,從貴州殺到遼東,戎馬倥傯,打打殺殺,每日刀口舔血,如果不是後來在薩爾滸遇見慈聖太后,跟她學著讀書寫字,這輩子也識不得幾個大字,混混沌沌,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不知有多少人像我這樣······」

      「曹孟德有詩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劉招孫忽然停住,陷入了沉思,他口中的東漢末年,人口去其大半,正如《晉書》第一句所言,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所謂魏晉風流,便是源自此。」

      劉堪詫異道:「天下大亂,和風流有何關係?父皇是說,因為天下大亂,所以士人放棄信仰,都開始及時行樂嗎?」

      劉招孫搖搖頭。

      「漢末至八王之亂,天下紛紛,戰爭頻仍,那時候的皇帝,就好比五代十國,換的可勤了。曹魏代漢,司馬代曹,再到八王之亂,每次改朝換代,無不血流成河,士人百姓皆不得倖免,這便是所謂的魏晉之際,天下多故。」

      太上皇撫掌長嘆:「那時候的名士,如嵇康者,不肯與司馬氏合作,最後被殺,這便是父皇要給你講的魏晉風流。世人粗讀了幾篇文章,便以為魏晉風流是吃五石散,是裸奔酗酒,是及時行樂,是不遵禮法,是做各種憤世之醜態,那就是貽笑大方了。」

      劉堪正襟危坐,父皇關於魏晉風流的這些言論,他之前可是聞所未聞,就連翰林院的那些大學士們,每每講到魏晉歷史典章,也是嗤之以鼻,將阮籍道哭作為放浪形骸,將廣陵散視為亂世悲音。

      劉招孫見兒子聽得認真,心中寬慰。

      「嵇康何許人也,他受曹魏之恩,臨死之際,將兒子嵇紹託付給友人山濤,讓山濤代為撫養,嵇紹長大後在晉朝做官,後來此人拼死護衛晉惠帝,以身擋箭,這就是食君祿,為君死。」

      劉堪點頭道:「此嵇侍中血,勿浣也!」

      「何為忠?盡人事,知天命,便是忠,在其位,謀其政,便是忠。」

      劉招孫總結道:「嵇康和嵇紹,都是忠臣。」

      「魏晉之際,真正的儒士堅守忠義,不能應對「豹變」,更不能忍受當權者操弄道義,比如曹孟德就以不忠不孝的名義,殺了不少名士。」

      「孔融、彌衡、邊讓、荀彧、崔琰、楊修、婁圭、許攸·····名士被屠戮者,遠不及此,所以才說,名士少有全者,嵇康被殺的罪名之一是「非湯武而薄周孔」。可是,當這個湯武和周孔是什麼,都是由司馬昭說了算時,他嵇叔夜又如何不非,不薄?再如孔融,曹操殺他的罪名是孔融「亂俗」,是「浮華交會之徒」,若說亂俗,曹孟德才是亂俗。」

      劉招孫拍了拍兒子肩膀:

      「嵇康是這樣,孔融、彌衡、邊讓又何嘗不是這樣!明知必死,卻要堅持內心道義,蹈死而不顧,這才是真名士,這才是魏晉風流!」

      「你可知晉朝國祚不長,是何緣故?」

      劉堪想了一會兒:「是因為皇帝威令不行,八王之亂?」

      太上皇語重心長道:「堪兒,如果我們把名士都殺完了,大齊就剩下鍾會,賈充這樣的佞臣!佞臣,並非一無是處,但若整個朝野都是奸佞之人,所有人言必稱忠義,行若禽獸,一見風頭不對,便立即改換門庭,就如同這幾日你見到的南明降官一樣,大齊焉能不敗!」

      劉堪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所以,吾兒,現在,你知道該如何處置黃端伯了嗎?」

      劉堪恭恭敬敬道:「兒臣求父皇指教。」

      「殺他,成全他的忠名,赦免他,收取天下民心。殺或不殺,都可,不過,不能讓百姓覺得,他是因觸犯了大齊皇帝,觸犯了你,而遭屠戮。」

      劉堪默默點頭:「兒臣想著可以派他去朝鮮江華島,名曰充軍,其實是讓他與朱常灜團聚,這樣即可成全他的忠義之心,也不用讓他去死。」

      劉招孫笑道:「這個主意甚好。」

      「那麼,那些「正人君子」口中的奸臣、佞臣呢?你用不用這些人?還有禁纏足令。」

      這次廣德皇帝回答的很乾脆:「用,凡是人才,皆要為我大齊所用,帝王,不應該以個人喜惡用人、廢人,這是父皇曾教導過我的。」

      提到禁纏足令,劉堪小心問道:「父皇,您先前推行此令,其實是為掃滅敵人找得一個由頭吧?」

      劉招孫點頭:「正是。」

      劉堪接著道:「纏足陋習,必須清除,毋庸置疑,所以江南會和江西一樣。」

      太上皇笑道:「剛才不是說魏晉風流嗎?那些死活不肯接受此令,固執纏足的「名士」,你當如何處理?」

      劉堪正氣凜然道:「這等泥古不化之人,怎可稱為名士?名士身上所秉持者,可歷經千年,歷久彌新,後世也可效法。父皇,我問你,一千年前,有纏足這些破事嗎?禁纏足令,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必須堅持執行,敢阻撓者,必須嚴懲!」

      劉招孫滿眼欣慰望著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堪兒,你長大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他來了,請閉眼特種兵在都市武道宗師重生之我是大明星萌妻當道:嗜血總裁77
    神話物品專賣店我是大反派[快穿]巫界術士幻想世界大穿越盜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