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511章 李自成入平壤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511章 李自成入平壤字體大小: A+
     

    在一群饑民的萬歲山呼中,鄭斗源一臉不屑的搖搖頭,率領他的使團,一路罵罵咧咧離開了寧邊城。

    使團向南走了五里地,走到一處三岔路口,確定周圍沒有北虜監視后,這些朝鮮文官並沒有像他們保證的那樣,「即刻返回王京,遊說大王歸順太上皇」,而是抄近道趕往平壤。

    「鄭都監,北虜很快就要攻打平壤,君子立危牆之下,為何還要奔赴戰場?」

    一名朝鮮使者小心翼翼問道。

    「哈哈哈,」鄭斗源撫須大笑,洋洋自得道:「北虜已是強弩之末,從鴨綠江打到這裡,早已精疲力竭,只會靠陰謀詭計收買人心,哪裡是王軍(朝鮮軍)的對手?」

    鄭斗源這話並沒有安慰幾個年輕手下,他們這一路走來,所見北虜軍容整齊,軍紀嚴明,而且四處發糧,看上去也頗得民心。

    另一個年輕使臣低聲問道:「可是他們離王京越來越近了,看樣子不像是強弩之末······」

    鄭斗源不以為然道:「你們到底還是讀書少了,北虜雖強,能強得過隋煬帝大軍,強得過忽必烈的蒙古大軍?當年隋唐大軍何其驍勇,蒙古鐵騎所向披靡,最後不也是鎩羽而歸,實在不行,大王可率我等退守江華島,北虜在朝鮮停留不得多久,終究是要撤去的。」

    「眼下北虜雖然糧草充足,所以才敢這樣四處施粥,不過他們還不知朝鮮冬天的厲害。」

    鄭斗源輕咳兩聲,裹緊身上皮襖,好像已經感受到了深秋的寒意。

    「老夫夜觀天象,今年冬天平壤將會迎來酷寒,百年難得一遇,比遼東酷烈的多;至於收買人心,吾國百姓寫上千年來,一直都是畏威不畏德,妄想用幾頓飯食就收買人心,未免太小看我們朝鮮了。只要大王按照老夫的計謀,步步為營,層層阻擊,把北虜拖到朝鮮腹地,到時寒冬臘月,他們糧草斷絕,國內叛亂四起,前有追兵,後有叛民,他劉招孫哪還有生還的道理!」

    「須知,當年隋煬帝楊廣,唐太祖李世民,大汗忽必烈,都是這樣慘敗的,他劉招孫何德何能,竟敢傾巢而出,這次也讓他全軍覆滅。」

    眾人聽鄭斗源說的頭頭是道,覺得頗有些道理,確實如鄭都監所說,歷史上中原王朝幾次與高句麗的大戰,基本都是因為糧草不濟,國內有變,最終敗下陣來。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紛紛附和鄭都監老成謀國,大王應該早些讓鄭老主持國事。

    「總之,我等須儘早趕往平壤城,與統御使朴將軍說明情形,勸他堅守平壤,不可輕易投降北虜,待大王派援軍北上,南北夾擊,裡應外合,一舉擊退北虜······」

    鄭斗源說罷,正要揚鞭策馬,這時,遠處曠野上忽然響起個漢人少年的聲音。

    「幾位想去平壤,不如捎我一程,在下正好也要去平壤。」

    朝鮮使團如驚弓之鳥,紛紛朝四面望去,但見前方通往平壤的大道上,勒馬立著五六騎馬兵,全部清一色穿著朝鮮士兵的戰服,為首那個少年生得劍眉星目,手持一把沾血的腰刀,正虎視眈眈望向鄭斗源他們。

    「你們不是朝鮮士兵!」

    一名年輕使臣指著那少年,用生硬的漢語大聲叫道。

    「你們是誰?為何要擋住使團去路,你們的太上皇不是說過要放····」

    李自成猛夾馬腹,胯下汗血寶馬揚起四蹄,奮力向前,直接朝對面使者撞去。

    「你!你想作甚?」朝鮮人連忙鬆開韁繩,大喊大叫著催促馬匹往後退走,馬匹卻是紋絲不動,反而充滿好奇的打量著朝自己衝來的汗血寶馬。

    李自成很快追上說話的朝鮮使臣,腰刀順勢斬向那朝鮮人脖頸,手起刀落,汗血寶馬帶著少年往前沖了十幾步才停。

    一顆人頭高高飛起,砰的一聲落地后,像皮球似得滾進了驛道旁邊茂密的荒草中。

    李自成睥睨眾人,騎在馬上對朝鮮人大聲道:「太上皇仁慈,在寧邊下令放過你們,他老人家可沒說不許蓑衣衛在別處殺你們。」

    「老子是大齊蓑衣衛隊長李自成,我們哥幾個要去平壤辦件事,煩請鄭大人能帶我們進城。章營官說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你們肯出力,等攻下平壤,可保全你們和你們家眷的性命,不過,」

    李自成踢了踢倒在地上那個使者,見他還沒死透,上前兩步,左手舉起綉春刀,刀尖對著那人心口,右手手掌在刀柄上用力一按,噗嗤聲響,利刃刺入心臟·······

    「若是諸位不肯幫這個忙,小的只得送各位上路了。」

    鄭斗源和那幾個倖存的使者,見這個叫李自成的,殺人就像殺雞一般,完全不講道理,早被嚇得癱軟在地,有個朝鮮人甚至當場被嚇得尿了褲子。

    鄭斗源一改剛才憂國憂民的形象,立即翻身跪倒在地,和其餘使者一起,對著馬上的李自成連連磕頭:

    「我等願送天朝老爺入平壤。」

    「那就有勞各位大人了,」

    天色漸晚,不遠處的平壤傳來低沉的號角,還在城外的百姓紛紛進城。

    「只要護送我等入城,便可保諸位無虞。」

    李自成拱了拱手,一臉的桀驁不馴。

    他打了個呼哨,一群身著朝鮮軍服的蓑衣衛立即策馬上前,將朝鮮使臣團團圍住。

    扮做朝鮮衛兵的大齊密探,踏著夕陽餘暉,緩緩朝十里之外的平壤城走去。

    ~~~~~

    平壤已有千年歷史,相傳,武王伐紂取代商朝後,殷商的貴族箕子向東逃竄,進入朝鮮半島,遂以平壤為都城,這便是人們常說的「箕子朝鮮」。

    由於箕子在朝鮮人心中地位重要,被當做始祖供奉,所以後來朱元璋冊封高麗為朝鮮國時,朝鮮人很是興奮。

    李氏王朝時期,朝鮮王朝在平壤設「平壤府」。

    時人稱讚平壤形勝「負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長江,遠臨曠野」。

    平壤東、南兩面臨近大同江,西面靠著陡峭的山崖,北面的牡丹峰高高聳立,形勢最為險要。

    平壤城池分內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內城有五門,南為朱雀門,東為大同門(有瓮城),東北為七星門,東南為長慶門,西為靜海門。

    內城之外為中城,南門為正陽門,東門為含毬門,北門為慶昌門,西門為普通門。

    早在武定皇帝東征以前,手軍便在平壤城的四周布置拒馬、地炮,城上增設守兵壯丁,準備長期固守。

    平壤守將為統御使,名為朴從命,算起來是都帥姜弘立的老部下。

    朴從命今年四十有五,十二年前,他跟隨都帥姜弘立一起出征遼東,援助東路劉綎軍。

    和武定皇帝一樣,十二年前的朴從命只是姜弘立帳下一個小小虞候,名不見經傳,在那晚明軍對朝鮮軍將的屠戮中,朴從命因為品級太低,幸免於難,正應了從命兩字。

    跟隨大軍回國后,陰差陽錯投靠了綾陽君,也就是國王李倧,並得到寵幸。

    之後在驅逐光海君的政變中,這位小虞候表現的尤為搶眼,在漢城王宮,綾陽君和光海君的屬下們揮刀相向,陷入僵持,眼看光海君援兵即將抵達,關鍵時刻,朴從命大口一聲,跳出圈外,手刃數人,嚇得光海君衛士們紛紛掉頭逃走。

    泰昌元年,李倧在開原軍扶持下,終於登上了朝鮮王位。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朴從命也跟著被封賞,從一個七品小虞候一步升為正三品統御史。

    武定元年征伐遼東,朴從命亦有參與,他統帥朝軍一路向西,沿著鴨綠江燒殺搶掠,因為屠過幾座遼東城池,殺過一些大齊百姓,所以被公認為是可以抵擋北虜的悍將。

    當趙率教、戚金他們偏師南下時,朴從命自然而然成為前線統帥,他率領三萬朝軍,堅守平壤,從春天守到冬天,和戚金交手幾次,勝負各半,直到武定皇帝率大軍南下。

    朴從命見齊軍進抵平安道,逼**壤城下,立即做出了以下守御部署。

    他先分兵1000餘人,駐守城北的險要之地牡丹峰,該部豎起青白色的旗幟,居高臨下發射火炮;又分兵5000人,站在自城北到普通門的城樓上,手裡拿著盾牌和腰刀。

    朴從命讓自己的副將鄭大昌帶數百勁兵,豎起自己的大將旗,吹鑼鳴鼓,巡視城上,穩定軍心。

    在剛剛得到劉招孫御駕親征的消息后,朴從命便選派使者,向駐守龍崗、中和、鳳山、黃州等地的統制公金彥生、觀察使樸魯丁、留守李公佐索求援兵。

    在求援信中,朴御史不無誇張地說,齊軍傾巢而出,兵力不下百萬人。

    朴御史對齊軍兵力的藝術加工,本是為了激發友軍對自己的同情,不想百萬大軍著實嚇到了旁邊幾個州縣的主官。

    既然連朝鮮最精銳的軍隊都趕到恐懼,這些二流軍隊又何其去趟這趟渾水,再說,朝鮮軍隊最擅長的是逃跑,或者說是轉進,在轉進中獲得生機,活活耗死對手。

    這樣的手段,兩千多年來,他們在用。

    不過黃州觀察使樸魯丁還是派出了斥候北上,結果斥候回報稱齊軍兵力當在五十萬以上(可能他把輔兵、民夫以及趕來吃粥的朝鮮百姓全部算成戰兵),無邊無際,比樹葉還要多。

    樸魯丁雖然是個正直愛國的士大夫,然而到了危急關頭,還是要先保全性命,他判定朴從命凶多吉少,所幸直接放棄黃州,馬不停蹄向王京逃去。

    平壤周圍剩下的幾支朝軍,大都和開原兵打過交道,見朴大人第一個撂挑子不幹,自知自己不是北虜對手,只得固守城池,作壁上觀,密切關注平壤戰局。



    上一頁 ←    → 下一頁

    少年歌行穿越農女之楊柳兒腹黑總裁心尖寵清宮熹妃傳叢林戰神
    聖光絕世武聖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我在異界有座城蜜吻小青梅:傲嬌竹馬,